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marrowstem
go

对肿瘤发生机制的一点个人思考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881 
威望
881  
包包
5504  

优秀会员 金话筒

31
发表于 2009-10-28 10:2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9# marrowstem
2 |, H+ t7 _" P6 i; ^$ C3 e呵呵~~肯定是兴趣使然,要不然也不会跨行写肿瘤方面的论文呀!倒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本人喜欢熬夜,白天还得上班,没有专门的时间搞研究、没有现成的书籍资料整理,这方面的知识的不足等等搞得我是很累哦~~
) N  ~# t& Q0 \' m30楼所说的“征服肿瘤的线索也许可以从对干细胞的研究中寻找到答案”更是一语中的!我非常赞同哈!跟我的论文预言相同!答案就在其中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1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321 
威望
321  
包包
52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32
发表于 2009-10-29 20:36 |只看该作者
1, 我不认为肿瘤的异质性与分化有关,分化意味着程序性. 异常分化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 R* S/ N2 ^, H8 T; r2, 非常怀疑存在有肿瘤干细胞. 越来越觉得不少研究结果象"一厢情愿".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sunsong7 + 10 我很赞同
细胞海洋 + 10 + 1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33
发表于 2009-10-30 13:23 |只看该作者
回复32楼:
, b/ U, {4 y, |我是同意你的观点的,尤其是第二点,原因我不展开说了;对于第一点,我在原文中说过的观点是,“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而来,即肿瘤的形成是一种单克隆性生长方式,而非多克隆性增生,如对子宫平滑肌瘤的G6PD同工酶分析显示,一个平滑肌瘤体中往往只含有一种G6PD同工酶,而正常子宫平滑肌中则有两种;另外也证明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不同瘤体中含不同的同工酶,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克隆来源;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被证明是单克隆性的,抗体检测显示,瘤细胞只产生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K或L链,而反应性B细胞增生则两种轻链都存在。”* P  `6 V. n" E% y- b
     这些已经是在临床上被普遍使用的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一个标准。
3 W9 b" v, Y# }0 k     肿瘤异质性如何产生及形成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它在组织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幼稚化)被动产生的因素要占的比例大,肿瘤往往越到晚期分化越低。(个人意见)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1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881 
威望
881  
包包
5504  

优秀会员 金话筒

34
发表于 2009-10-30 19:33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32# dnarna
4 p8 }* {# J& l6 P) s第一条真是一针见血,直指肿瘤干细胞假说的死穴。赞个!
2 J5 A, b  R. A$ g第二条不敢苟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10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35
发表于 2009-10-30 19:4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tainlangxing ' R2 P7 [6 k2 `1 D, \) @5 e
不妨说说你对第二条的高见。

Rank: 3Rank: 3

积分
321 
威望
321  
包包
52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36
发表于 2009-11-1 21:31 |只看该作者
对肿瘤及干细胞我都是外行,最近刻意了解一下这方面内容。所提看法只是来源于“感觉”。. r8 o$ B" c4 v0 g; O0 S* {
4 C! h0 s3 F7 s/ E
,“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而来,即肿瘤的形成是一种单克隆性生长方式,而非多克隆性增生”6 _1 |! J: c# ]" Z- }& V: u
-----我觉得纯碎的细胞遗传学证据很难真实理解到分子机制。当然临床肿瘤学有自己的说法。) `, |! E1 j. v$ H; B/ ^
-----肿瘤细胞起源于单克隆应没有疑问。initiating cell 是一种转化细胞也没问题。
: m' U: V" B( x3 B至于CSCs, 我有相当理由来反驳,不过说起来很费劲。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5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321 
威望
321  
包包
52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37
发表于 2009-11-1 21:49 |只看该作者
因此上游的干细胞持续向下增殖分化,而由于异常的分化途径已形成,结果是已发生突变的异常细胞(肿瘤细胞)不断增多,分化增殖不能逆转,最终导致肿瘤形成,因此肿瘤细胞是干细胞在某条分化、增殖途径中的错误发生而导致。2 m6 r0 X5 k) l
-----上游向下游。。。这个就有点“一厢情愿”的结论, 为什么不能是反着来呢?现在更能让人接受的“dedifferentiation”的观点----对于多数癌细胞是合适的。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sunsong7 + 10 我很赞同
细胞海洋 + 5 + 5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321 
威望
321  
包包
52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38
发表于 2009-11-1 21:57 |只看该作者
肿瘤细胞与干细胞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不管是表型还是分化特性,它们都表现为克隆样生长方式、不死性(非限制性分裂)及“幼稚”表型(AFP与肝癌)。在一些肿瘤成分组成中,有的会有三个胚层结构的存在(畸胎瘤)。6 Q9 i4 n) C% G. A
. ^/ r! {5 _7 X  e) a
---很难理解分化特性上怎么个相似法。
8 s  e8 V( k" j---畸胎瘤的三个胚层并不是因为肿瘤细胞的分化所致,而只能说是胚系细胞在癌化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丢失其固有的分化特性。
6 p4 l0 X1 d2 H" u; t) I& x, D7 y
5 v$ z. ]+ ]; T, I/ S有些癌细胞可能的确起源于干细胞或组织干细胞,这些细胞在某些方面保存着STEMNESS-like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10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39
发表于 2009-11-3 11:53 |只看该作者
你提问的这个癌细胞是来自成熟体细胞的恶变还是体内业已存在的干细胞在某一分化水平的分化和增殖失常的问题,确实是一个目前还存在争论的问题。但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研究结果提示:癌肿很可能是来源于干细胞的分化失常,而不是成熟细胞的去分化或逆分化结果所致。
5 _  g9 J/ p% ~- D7 ]" E' j    理由如下: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1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40
发表于 2009-11-3 11:58 |只看该作者
1、再次重复一个重要但又容易引起混淆的知识点:化生是一种最常见的癌前病变,机体内许多组织都可发生,而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化生是由原部位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类在此部位原本不该出现的细胞,如结肠细胞出现在胃的腺上皮细胞中,称为肠化。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验证明化生是原部位的细胞死亡后,由基底层的幼稚细胞(来自干细胞)在修复补充过程中发生异分化而来。' p# B1 V  h5 n6 P
而肿瘤发生也遵循这个道理,所以认为肿瘤来自干细胞异常分化不是没有道理的推测。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2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1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