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随笔 两名被“治愈”艾滋病患者病情“死灰复燃” (ZT)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33365|回复: 3
go

两名被“治愈”艾滋病患者病情“死灰复燃” (ZT)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20: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美国哈佛大学一家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12月6日宣布,两名在接受骨髓移植后似乎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复发,艾滋病病毒已经在他们体内重新出现。对苦苦找寻艾滋病治疗突破方向的医学界而言,这一令人失望的消息可谓是沉重打击。; U: s; ]9 n+ l+ s- m; l
; E: `1 m; B: L. t0 X* f0 ?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蒂莫西·亨里奇医生当天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说,艾滋病病毒在他们的患者体内“回归”的事实说明,它在人体内“潜伏”得比科学家此前预想的“更深、更持久”,血液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持久而重要的艾滋病病毒“藏身地”。
* e  t& H% s$ X8 s' k" L3 B ; e  b# q  x( a7 f2 n4 J
亨里奇说:“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的病人体内重新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但从科学研究上讲意义重大。我们已经证实,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水平可以减少至用高敏感仪器也检测不到的程度,不过病毒依然会存在。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停止后,现有艾滋病病毒检测标准也许还不足以判断病毒是否已被长期抑制。”! `3 B2 H* O" {; L4 O8 g7 D

/ m( l( ^' u4 w7 t在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背景材料中,亨里奇表示,这两名艾滋病患者不愿意透露身份,但他们因患有淋巴癌分别于2008年与2010年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进行治疗。接受手术8个月后,他们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消失。今年早些时候,他们同意停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研究骨髓移植是否“治愈”了他们的艾滋病。% K" T. R8 Y& R, w! }5 b3 |

( i" V6 u! `& z今年7月,亨里奇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一个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提交了他们治疗初获成功的报告,引起医学界的兴奋。但仅仅一个月后,一名停药12周的被“治愈”患者体内就再次检测到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另一名患者坚持继续停药,结果今年11月,也即停药32周后,发现病毒“回归”。两人都已重新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亨里奇表示,他们体内的病毒“都已如同预料的那样被控制,且两人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V- [: @2 w+ M

# A/ Q1 p' w& V# d% G% c一些艾滋病研究专家表示,尽管这一消息令人失望,但它仍为消灭艾滋病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卢苏里亚加教授对美国媒体说:“这一事件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包括(艾滋病病毒的)持久性,以及为了长期抑制患者体内病毒,我们需要做什么,而病毒需要降低到多低的水平等。”6 W( w+ ~+ n) T8 j  m# w
6 d3 X7 @5 Y" \: r3 h& L( R0 ?
目前,医学界公认艾滋病已被“治愈”的第一人是一名叫做蒂莫西·布朗的美国男子,他来自美国西雅图,曾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布朗在德国柏林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此后艾滋病病毒检测一直呈阴性。; v# {* A! q" t6 O$ S
4 Q9 w. f' R$ p8 C/ q+ U  `

Rank: 4

积分
1132 
威望
1132  
包包
237  

金话筒 优秀会员

沙发
发表于 2013-12-13 12:06 |只看该作者
哎~~~看来科学的道路永无止境啊~~~

Rank: 2

积分
295 
威望
295  
包包
280  

优秀会员

藤椅
发表于 2013-12-13 14:21 |只看该作者
了解得越多就越会感觉科学的问题深不可测,但是我们不得不为科学的一步步前进而欢呼!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威望
308  
包包
4  

优秀会员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帅哥研究员

板凳
发表于 2014-3-4 14:46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艾滋病毒是个聪明的高手,他定期或不定期的改变自己的抗原型来逃避捕杀,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4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