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4879|回复: 0
go

成肌细胞或骨髓干细胞何为理想细胞类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 
威望
97  
包包
31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日期: 2004-10-29 今日/总浏览: 1/4502 [9 R) {7 d1 ~& o1 Q
  ]$ Z/ u3 n& @' I8 `' o

9 k. C5 |* w3 G* Q- R4 i% r0 y3 }1 J6 ]4 g! D! y
% x# n4 C9 X' h; S
成人心脏缺乏足够的前体干细胞而没有再生能力,因此在发生心肌梗死(MI)后,受损的心肌成为没有收缩功能的纤维疤痕。由于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和转分化能力,因此人们希望可以利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干细胞来再生坏死的心肌细胞。干细胞未来能否在MI的治疗中起到作用的争论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有关干细胞治疗的研究方兴未艾,成为本届ESC会议的讨论热点之一.
+ c) ^# J  j0 ?, L8 s* L2 ^+ w7 H& k
0 m3 p( v( B% z8 }6 L$ ~, s骨骼肌成肌细胞研究$ O( T* W' e5 h* _# @. h# a
成肌细胞(myoblast)是在成人骨骼肌组织中发现的在创伤后重建肌肉组织的前体细胞,有关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研究较早并有较多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在过去10年中,许多研究报告,在鼠和羊的动物实验中,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能成功整合入心肌组织,提示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可以注射,并在受损的心肌内形成横纹肌。最早利用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临床研究由巴黎EuropeengGeorgesPompidou医院的Menasche及同事于2001年发表,他们报告,从1例72岁老年男性心衰病人身上成功获取并培养得到大量骨骼肌成肌细胞,并在开胸的冠脉搭桥术过程中,将细胞直接注入心脏的疤痕组织,术后,病人的心功能分级从NYHAⅢ级改善为Ⅱ级。随后,Menasche报告了1期临床研究的结果,10例病人在心脏的疤痕组织接受了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注射,平均随访10.9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从平均24%增加至32%。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22处接受注射的疤痕节段中14处收缩期增厚得到改善。( X2 x7 Y/ y7 m" f, i* \' E
成肌细胞的支持者认为,成肌细胞容易识别、培养和繁殖,这使其成为临床使用的最佳选择,然而,它们不是最佳的细胞来源,因为它们不能和宿主的细胞同步收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分泌生长因子吸引疤痕区宿主的自身干细胞。批评者则注意到Menasche的研究中4例接受骨骼肌成肌细胞注射的病人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由于骨骼肌成肌细胞不能形成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它们不能与原位的细胞以同样的速度传导电活动,同步性的失调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和Menasche一起工作的Hagege认为,“将来可能使成肌细胞表达缝隙连接,在此之前,可以给病人置入除颤器。”而德国Frankfurt大学Zeiher则认为,“每一个除颤器将耗费35000欧元,因此使用成肌细胞的费用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并不可行。”' s7 H1 M. |" j% M/ T/ u; }

$ I+ h: J# V* y+ \3 C骨髓干细胞的研究4 ]' |8 i7 `. D1 j( v5 ]  {
利用骨髓干细胞的研究历史要短些,2001年,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Orlic首次报告了动物实验的结果。Orlic提取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增强的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细胞,注射入梗死组织,9天后,新形成的心肌组织在心室的梗死区域占68%,提示成体的干细胞能产生新的心脏组织。这一结果的发表引出了一些临床研究。2003年由Zeiher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了TOPCARE-AMI研究,在28例急性心梗(AMI)病人中,在冠脉置入支架的节段注射骨髓干细胞后,LVEF从44%增加到术后4个月时的49%,坏死组织容积平均减少20%,采用血液和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在改善心脏功能方面同样有效。Drexler的BOOST研究也证实了骨髓干细胞移植的益处。
7 m- S% X, Y% H8 d5 n骨髓干细胞的支持者相信,它们是能变为真正心肌组织的唯一的细胞,Zeiher坚持干细胞能从血液中迁移并进入心肌组织,允许经导管进行输注,可以避免开胸手术。但对此持怀疑态度者认为干细胞可以成为纤维母细胞的特征,可能增加疤痕组织。1 G! g: r3 \9 y
最近发表在Nature上的两项研究甚至对Orlic的干细胞能分化成心肌细胞的重要研究提出了质疑。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Murry和加州斯坦福大学的Balsam均未能发现造血干细胞在注射入缺血的小鼠心脏后能分化成心肌细胞。两项研究均采用新的技术,以报导基因对干细胞进行遗传学标记,用于识别心肌细胞,而Orlic采用的是荧光抗体标记。Orlic的阳性发现的一种可能性是所检测到的是收缩蛋白的本底荧光而不是干细胞。而Zeiher认为技术因素可能是另一种解释,“小鼠的心脏仅1mm厚,以每分钟500~600次的速度跳动,所以可能干细胞的注射没有成功。”
% A" ~' h8 A/ q3 X; \$ L7 |- B戴维斯加州大学Vulliet在Lancet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在犬实验中,经冠脉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导致急性心梗,他提出了对安全性的担心。对此,Zeiher认为,此研究结果不适用于临床,因为间充质细胞的大小是临床研究中所使用的新鲜分离的骨髓有核细胞的两倍。8 F& E' X( F( X$ e* l$ i
正在进行中的Ⅱ期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阐明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采用成肌细胞的MAGIC研究计划收集300例病人,而采用骨髓干细胞的REPAIR-AMI研究计划收集200例病人。; [. r# ~: L0 e' e6 p

" y" J: u% `2 Z4 w1 y* ~2 u" B! e) t5 J0 Z- [% u& A; P

, v2 g" P# k2 i
3 r  R: t# `1 R6 K: i3 R0 v; o! I2 ^
作者: 3 Q0 u5 l5 Y, a* p! f
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
' h) e. t: `; ?9 s$ B; V发布者: 刘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8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