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5098|回复: 3
go

科学、玄学和宗教同宗同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 R' r; {7 N% @5 @) h5 E/ S

科学理论的形成一般经过现象观察、问题发现、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几个步骤


# o% P: ~; C. h' i, [

宗教、玄学和科学实际上是人类的认识事物的不同阶段,宗教/哲学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玄学重视推理,科学强调验证,它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因果逻辑,老狼归纳如下

. ?5 \7 ], }! N% ?6 _% w' n# n3 u9 t


/ w; f6 y. L- ~* ~# E, s

& Z6 O6 M4 v* M$ r! j

科学science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 反映事物现象普遍真理或客观规律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体系是用求证的思维作研究的。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本文所述“科学”特指自然科学。

: s8 k+ I3 m  |( ^9 a2 A

玄学metaphysics源自希腊语:μετάmetá),意思是形而上学就是超越外在表象,揭示内在真理。是一种与科学相对的理论,它回答人类已知的科学无法回答的问题是用推理的思路作预测的。玄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形成息息相关,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_8 t) R& f$ L1 y7 J

宗教Religion)源自拉丁语Religio,意指连接,与宇宙万物相互连接的表现有关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是用假设的思想做解释的。宗教是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道德培养、心理安慰等诸多功能。

9 y1 U1 `; j5 j* r$ {9 o( R
6 a6 r+ K( n( g/ a4 y$ O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


9 r5 u: o( d: A* A- M: A. j

——爱因斯坦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0 + 10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50  包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3-4-22 21:48 |只看该作者

宗教、科学与玄学浅谈

来自: 男巫藏狐
1 a) t- Q. R+ j0 A0 J9 n+ w$ `  S$ I2 \5 B1 b* ~- V& g5 Q$ Q! @( d
2010-01-05 14:02:2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340033/


2 \0 f& t& [8 _( G' i9 b# s

很久之前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最初的起因铺天盖地的中医科学争论贴,但是我并不想参与到那场争吵中,真正促使我动笔的是松鼠科学会举办的科学嘉年华。科学松鼠会是一个致力推动科学在中国普及的一个组织,而科学嘉年华是一场科普的盛会。我参加了科学嘉年华一系列的活动,聆听了许多科学家精彩的演说,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也听到了许多有意思的话语,也激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记得在《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的新书发布会上,有人问起过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而在嘉年华的开幕式上,嘉宾田原也聊到了类似的话题,最近看见松鼠会的小组里面也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既然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让这篇文章从这里开始吧。

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中,宗教几乎是科学的反义词,宗教要么是在迫害科学,就是在阻碍科学的发展,所以我们难以想象西方基督教和科学共处的画面。但是如果看看现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现代科学与宗教之间割不断的关系。 2 [5 z! l$ _3 b7 e) N

1 g1 @% k$ y" x4 L$ _+ h; \$ ~被误读的牛顿

谈到现代科学,不得不提及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1642-1727年)博士。在中国,除了苹果掉落的故事以外,还有一个大家为之扼腕叹息的故事,大意是说牛顿在年轻的时候专注于科学研究,而步入老年后,却开始信奉神学,这个故事被称之为牛顿晚年的悲剧,以至于有人这样表达了遗憾的感叹:伟哉,牛顿!悲哉,牛顿![1]。百度百科在晚年的牛顿一栏写道: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2]

但是,事实却是牛顿一直就是上帝的虔诚信徒,他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的总附注(General Scholium中写道:太阳、行星、慧星,组成的这个最美丽的系统,只能是由一位有智慧、有权能的上帝计划支配之下,才会发生。若其它的恒星,也是其它相同系统的中心,这些也都是出于上帝的心意,也是在祂的管理之下。[3]1704年出版的《光学》(Opticks)中,他认为若是一切的物质都是上帝造的,我们还要在别的地方,去找世界的来源,或假定自然定律会叫世界从一片混乱中产生出来,这是不合乎科学的。”“由此看来,我们借着自然哲学得知第一因(即上帝),也知道上帝对人类掌握着何等的能力,那么我们从自然界的亮光中,也就知道了人类对他的本分,和人类彼此的关系。[4]

简而言之,正是因为牛顿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为世界设定了精确而完美的运行规则,而他的努力,都是在努力发现上帝创世留下的规则,都是在证明上帝的存在。因而科茨(Roger Cotes,数学家,1682-1716)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二版作序时才会写下,这书乃是抵挡无神论者攻击最好的安全岛,也是进攻无神论者最佳的武器宝库[5]

在牛顿的思想里,科学是认识上帝、接近上帝的一种途径,是与上帝直接相关的一项事业。上帝是神圣的,体现上帝存在的力学规律也由此而是神圣的,这种神圣感正是促使牛顿做出巨大科学贡献的重要原因,而牛顿的许多科学研究都是以护教作为出发点的。

如果没有基督教和牛顿虔诚的信仰,或许我们根本不会知道牛顿的存在,也无法如牛顿的墓志铭上铭刻的那样,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3 [  E! e: B% n- x4 e& C

; J7 ~! U# S( M% R6 g哥白尼和日心说
7 n3 z( Q2 ], _; H7 J

关于教会迫害科学家的案例有很多,其中包括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而这三人和教会的恩怨都和日心说有关。

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以后,科学观点的第一次重大改变,是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Koppernigk,天文学家,1473-1543年)完成的。中国公众科技网上的文章这样描述了哥白尼的遭遇: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6]百度百科也有相同的描述。[7]

然而,在丹皮尔(William Whetham Cecil Dampier,物理学家、农学家、化学家和科技史学家,1867-1952)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却是这样的记载:1530年左右,为了叙述他的研究成果,哥白尼写了一篇论文,同年以通俗的形式发表了这篇论文的提要。教皇克力门七世表示赞许,并要求作者将全文发表。一直到1540年,哥白尼才答应了这个要求;到1543年,这本书的第一册印刷本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已在临终的病床之上了。[8]而早在1536年,红衣主教尼古拉申伯格就给哥白尼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主要是,想了解哥白尼的学说,信中非常赞赏地谈到了日心学说中的日、土、月3个天体的位置。[9]

哥白尼惧怕的并非教会,其实哥白尼本来就是虔诚的教徒,而且还是天主教主教堂的大牧师会成员,同其它早期的科学家一样,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上帝的探索。哥白尼不满古代天文学家得不到一个不违反均匀速度公设的天体几何学,而这是一个根本是取决于宗教基础的原则,原因(上帝)是不断持续的,因此结果必定是均匀的[10]而日心说提供的顺序显示出宇宙具有令人赞叹的对称性和轨道的运动与大小的和谐,从而显示出神圣的造物主的庄严作品是何等的伟大[11]

哥白尼不愿意发表作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遭到持地心说的教士和科学家强大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是想更加完善日心说。在那个时代,反对日心说的论点繁多,又显得有道理,当时有人质疑如果地球旋转的话,一个从空中掉下来的物体应该在向原处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地球已经稍转离本位(后来傅科(Jean Bernard Léon Foucault,物理学家,1819-1868)的摆锤实验证明了所谓的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著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che,天文学家、占星术士和炼金术士,1546-1601)争论说一颗炮弹若顺着地球转动的方向发射的话,应该达到更远的距离,因为它加上了地球旋转的冲力(这直到伽利略时才以雏形的相对论来解释);还有人指出若地球按照庞大的轨道环绕太阳旋转的话,那么从轨道的另一端所观察到的不动星应有位置上的稍微移动(这一点在1838年才被观察到)。[12]哥白尼只是提出了日心说,支持日心说的证据却不存在。信哥白尼的理论并无加添任何对天体的事实知识。[13]当时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论据都是非事实而是哲学化的,哥白尼唯一可搜集的论证就是他的系统的数学比较,因为他将八十个用以解释行星轨道的圆形轨道减为三十四个。[12]

实际上,直到100多年后的伽利略时代,主流科学家才开始接受日心说,而到牛顿时代日心说才有了机制的解释。
8 q4 o4 v. A( \4 c8 v& I2 R: x' w  i  t- U* k5 v$ e
布鲁诺与火刑

关于布鲁诺(Giordano Bruno, 思想家和哲学家,1548-1600),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的:这位勤奋好学、大胆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摈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为异教徒并被革除了教籍……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作斗争,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4]在笔者本人所习高中近代世界历史教科书中,表述了相同观点,认为布鲁诺面对教廷的审判,仍坚持真理,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一个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以教导我们不畏艰险探求事实的本源。对于布鲁诺的赞扬大概来源于《现代思想形态的塑造(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nd)》,书中称布鲁诺为新科学的殉道者。[15]

然而,布鲁诺是因为云游欧洲传授异教思想,为此他最后被宗教法庭绑在火刑柱上烧死[16]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8]人们通常以为,布鲁诺是科学的殉道者,因为他第一个起来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辩护,后来烧死在火刑柱上。然而,他为哥白尼辩护不是出于科学的理由,而是出于宗教的原因。实际上,他轻视哥白尼的严密数学推理,而仅仅是热衷于用哥白尼的学说去攻击基督教的某些基本信条,例如耶稣化身只是一个问题(他的时间观念是轮回的,就像古典斯多葛学派的支持者那样——他否定基督教的历史观点)。布鲁诺被判处死刑,是由于他对基督教进行了令人难以理解的攻击,而不是由于他信奉世界多元性或为哥白尼进行了辩护:布鲁诺远远不是科学的殉道者,而实际上是损害了科学,因为他所掀起的那场暴风雨使得宗教权威把哥白尼体系和反基督运动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也是伽利略受到教会裁判的一个主要因素。[17]其实在中华书局1948年版的《辞海》中也提到了这点:白鲁诺(即布鲁诺):意大利哲学家,幼入黑僧袍派,受宗教的教育;每凭己意指责教理,遂被逐。周游法、英、德诸国,讲演于诸大学问;回国后,复以诋教会受火刑死。氏信哥白尼之地动说,主张泛神论,故与罗马教会不相容。因而,耶特(Frances Yates,历史学家,1899-1981)在1964年出版的《布鲁诺与隐士的传统(Giodano Bruno and the Hermetic Tradition)》中认为应该考虑神秘主义对科学世界观的证明贡献,她认为这种神秘主义给人的思想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趋向[18]——在西方,神秘主义往往被认为是阻碍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同时期意大利的弗兰西斯.帕特里齐(Franciscus Patricius,科学家和哲学家,1529-1597)确信哥白尼学说,宣扬宇宙无限,1591年发表了他的新哲学著作和赫尔墨斯著作的新版本,结果第二年受到新教皇的邀请到罗马一所大学去任教。[19]
5 E! r  `  q' ~; }" a: }; p7 _% B2 V+ b: M# l) b
伽利略与天主教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1564-1642)首先将望远镜用于观测天空,在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量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将哥白尼学说推到了最终胜利的阶段。在罗马主教与伽利略的冲突中,伽利略被用来作为基督教反对科学的例证。

1611年伽利略为了赢得宗教、政治与学术界认可他在天文学上的发现而去罗马。他受到包括教皇保罗五世和很多高级主教在内的上层人物的热情接待,并被林赛研究院接纳为院士。这年5月, 在罗马大学的大会上,几个高职位的神父公开宣布了伽利略的天文学成就。“‘我与耶酥会神父们住在一起他写道:他们已确定新行星的存在,而且持续观察了两个月;我们比较笔记,我发现他们的观察和我们的完全符合。他受到教会显要的欢迎,教皇保罗五世还要他保证不变的善意[20]而伽利略也在发明望远镜后说:上帝愿意赐给人类一种才智的工具,这种工具能把我们有缺陷的研究变得完善。[21]

伽利略与耶酥会士的冲突据说是因为对于太阳黑子谁先发现而引起的不快。正是由于这种不快,在1615年,教士集团和教会中许多伽利略的敌人联合攻击伽利略为哥白尼学说辩护的论点,并且控告他违反基督教义。伽利略闻讯后,于这一年的冬天赶到罗马,力图挽回自己的声望,企求教会不因自己保持哥白尼观点而受到惩处,也不公开压制他宣传哥白尼学说,教皇默认了前一要求,但却拒绝了后者。[22]

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定罪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教会内的权利斗争的结果。而他之所以能够安度晚年,也可以体现出当时基督教内部的一些微妙关系。[22]即使在伽利略受到指控的时候,也有许多天主教高层站在伽利略一边,例如巴隆纽斯主教(Caesar Baronius1538-1607),他说:圣经指出我们去天堂的路,但天堂怎么运转并没有谁说过。[23]而高兴伽利略受到指控的人包括他的同事教授,因为伽利略不工于心计,而他的同事大多相信地心说,正是教会中的力量和这些科学家一起,迫使教皇审判了伽利略。

这种复杂性在1633年月28日费伦佐拉红衣主教在给教皇乌尔班八世(Maffeo Barberini1623-1644)的信中可以看出:我建议,请红衣主教会议把对伽利略采取司法外措施的权利交给我,直到说服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在他理解后,引导他公开忏悔。乍一听,这似乎是个过于大胆的建议;……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在书中,他走的太远了……我还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其它任何人……这件事完成了,也就有可能按照您对我的建议将他押回自己的家,监禁起来。[24]教皇乌尔班八世其实暗地里在帮助伽利略,具体负责操作的费伦佐拉红衣主教的信里明显的表达出这一点,并且,他也很完满的完成了保护伽利略的这一任务。[22]

惠威尔(William Whewell,博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1794-1866)对于这件事有过明白而公正的评述,但晚近的作家对于伽利略因为维护哥白尼学说而受到的迫害,却有些过分夸张。正象怀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数学家和哲学家,1861-1947)所说:在发生三十年战争和荷兰的阿尔发(Alva)事件的那三十年中科学家所遇到的最坏遭遇就是,伽利略在平安地死于病榻以前,受到体面的软禁与轻微的申斥。[8]
( E  b4 J2 t' a8 ^0 k& k
/ I; s3 F" q4 p( H  K: r基督徒的学说

其实,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大多数科学巨人是教堂里的神职人员,其中包括,伟大的中世纪数学家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Robert Grosseteste1175-1253),他是牛津的主教;中世纪实验科学的倡导者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他是方济各修士,被誉为中世纪的伽利略;十五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和实验科学家库萨的尼古拉斯(Nicolaus Cusanus1401-1464),他是天主教的枢机主教,是第一个提出宇宙无限的人;还有著名的哥白尼,他是天主教主教堂的大牧师会成员。

天文学家开普勒(Jahannes Kepler1571-1630)曾希望成为传播福音的牧师,被人劝止,让他继续发挥才华,去研究数学与天文学。在他的著作中,他经常摘引《诗篇》阐述他的发现与上帝有序的创造有关。数学家和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是现代基督徒箴言的创建者,着有《思考(Pensées)》,基督教信仰笔录。医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物理学家波义尔(Rolert Boyle1627-1691),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day1791-1867),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ark Maxwell1831-1879)都是虔诚的教徒。把元素与混合物分开的波义尔是一位业余的布道者,在遗嘱中捐赠他写的关于上帝存在讨论的演讲稿,电磁引力发现者法拉第在一次布道活动中说:自己说的话不能增加上帝说的话。麦克斯韦曾写道:上帝啊,无论生死,我都不在乎。我的本职是爱您,侍奉您,恳求您的恩惠与眷顾。

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家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1900-1979)在其著作《近代科学的起源:1300-1800年》中,认为基督教具有一系列科学产生发展所需要的设想:宇宙是有序的(圣经经常有这样的描述,例如Jermiah 31:35上帝给白昼的光叫太阳,而夜晚的光固定了月亮和星星的秩序),这个秩序是可知的(例如保罗在Roman1:19-1:20中宣称的关于上帝是可知的这也很清楚,他的永恒的力量和神威,可以从他创造的一切事物中洞察出来),有一种动机可以发现这些秩序(创世纪中上帝说他去充满宇宙,征服他,所以人只是管家,管理上帝创造的世界,而非主宰)。[25]

相比之下其它文化没有这些假设,希腊和罗马文化中变化多端,不可预测,有谁能够知道的头脑呢?传统的印度文化认为宇宙是轮回圈,天神也是无常的。伊斯兰教刻意把犹太的观念弱化,虽然认为存在有序的宇宙,但Allah所创造的宇宙是否有序、无序没有争论的刺激性。古典无神论者认为每一件事都是偶然而无意识的。[25]

在基督教的体系中,世界是由上帝所创造,所以世界的运行会遵从上帝的安排,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揣测上帝的用意,去发现世界运行所遵从的安排——自然规律。英语Discover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上帝创造了世界,把一切的真相都遮盖(Cover)起来。人类发挥智慧所获得的发现,不过是揭开早已存在的谜底罢了。

在这个意义上,把科学称为基督徒的学说,似乎并不为过。虽然可能有人会反感这样的说法,然而科学体系与基督教认识世界的教义是分割不开的。现代科学和现代基督教,就像是一棵树上的两个分枝罢了。
) Y4 F) C( C8 b( i) U' f
( U& a' }! G" p( U* i科学与基督教的争斗

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因此不断地在扩大人类知识的体系;只要科学方法应用得上,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的理论推翻。关于这一点,美国的科学史权威萨尔顿说过:科学总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才不如此。[26]受了科学的这种特性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并且对保守力量很大的旧制度总是忍受不了。基督教有其自身的利益所在,所以如果自然科学的发展触及到了这一点,那么基督教对它的影响就很可能是负面的了。

正如丹皮尔所说:但是在有教义的神学范围内,时常都有与科学、历史或人类学发生冲突的情况。麻烦在于:宗教往往误认为它所说的就是它的意义所在,而唯理论者则偏偏要指出它所说的是不真实的[27]

科学与基督教对立的观点是由美国的怀特(Andrew Dickson White,外交家、作家和教育家,1832-1918)教授于186912月在纽约的一次公开讲演中提出的。与之呼应,德雷伯(John William Draper,哲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1811-1882)在1875年的著作《宗教与科学间的冲突史》中提出了一项著名的原则:科学史是对于两种竞争力量的冲突的叙述,一种是人类理智的扩张性的力量,另一种是来自传统信仰和人类利益的压力。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1872-1970)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冲突,直到最近几年为止,科学在这个冲突中总是取得胜利的。[28]我认为,世界上各大宗教……全是虚假而有害的”“宗教造成的危害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信仰某种宗教而造成的,一种是由于信仰特殊的教条造成的。关于前者,据认为有了信仰才是美德——也就是说,要有任何敌对的证据也丝毫不能予以动摇的信念。或者说,要是相反的证据可能引起疑惑,那么据认为,这种证据必须受到禁止。[29]这些论述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并被很多人所认同。

但是正如司安德洛斯基所指出的:盛行的宗教其教义总和科学的发现大相径庭,这种不相容的程度远甚于宗教与别种文明的冲突;科学居然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得以勃发成熟,这实在属历史的一大悖论。[30]

教会与科学家的冲突或许并不是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正如海塞(Mary Hesse,哲学家,1924至今)在研究伽利略事件时得到的结论所说:教会的代表人物虽然可能是缺乏先见,但他们并非无理取闹。他们以为他们的世界观被一些当时仍未有足够证据而不负责任的推测所威胁。[31]

到了这里,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牛顿会说:我们只是通过对上帝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32]而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物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1879-1955)又为什么会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写下这样的话语:然而,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是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它还是从最广义的科学学到了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自已所建立起来的目标。可是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源泉的是这样一种信仰:相信那对于现存世界有效的规律能够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可以由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象瞎子。

丹尼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结尾时的话,或许能给现在的我们以启迪:在作者执笔写本书初版最后一节的时候,当时看起来科学所遇到的最大危险是美国的反对进化论的原教旨主义运动。但是以后出现另外一种更大的危险。在德国纳粹政权兴起到灭亡这段时期内,科学研究的自由,象别的自由一样,在德国和德国所控制的别的国家内遭受到狂暴的国家主义的摧残,象爱因斯坦和哈伯这样的人,都因为种族歧视,而遭到放逐。这些国家利用应用科学和一切其他活动,先是进行秘密的军事准备,后来就是进行公开的掠夺性战争,把这当作科学的主要目的,差不多是唯一的目标;因而为求知而求知的纯粹科学便被抛弃了。不幸,科学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的观念,传播到许多别的国家,科学研究的自由又遭到危险。科学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如果实际的利益随之而来,那是副产品,纵然它们是由于政府资助而获得的发现。如果自由的、纯粹的科学遭到忽略,应用科学迟早也会枯萎而死的。[27]

写以上这些,并不怀有翻案或者颂扬基督教的目的,因为不管布鲁诺因何被教会烧死都是残忍的行为,正如布鲁克(John Hedley Brooke,科学史学家,1944年至今)所说目的不是为了让死尸复活,而是要展示科学和宗教的辩护士在他们苦苦思索有关他们同自然或者同上帝关系的根本问题时,他们所采取的方法的多样性、微妙性和精巧性。这个主题是如此的丰富,所以,很可能将人们的偏见抛在一边。[33]

对于事实的探究,对于怀疑的思考,正是科学的灵魂所在,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和美妙,自然如此,社会亦然,多元的事物怎么能用非黑即白、简单对立的二元论去解释呢?
  K: l! p0 f& u  E% c4 n, o8 ~5 T& d6 B6 D+ r, r
赛先生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首先是有关科普的,因为写这篇文章是松鼠会引起的由头。

自从五四运动呼唤赛先生和德先生以来,无数人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前仆后继。然而到了现在,赛先生依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科普也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似乎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五四运动过后快100年,虽然科学二字响亮地渗透入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却依然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伪科学事件。

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是进入二十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作为大规模科学活动的结果,科学知识的总量越来越大,甚至有知识大爆炸一说。海量科学知识的涌出让人目不暇接,不要说普通人群,即使是象牙塔顶端的博士群体,穷其数十年生涯研究的大多数只是一个学科的一个分支而已,对于该学科外的科学知识,并不见得比普通人群掌握得多。因而如何让大家在海量的信息当中识别科学知识的真伪,应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然而反观我们的教育体制,大多以灌输科学知识为主,高考更是把这种填鸭方式推向了极致。这种教育的弊端已经被许多人所指责,在这里我并不想继续谴责,而是想简单分析一下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普及科学的负面影响。

记得在嘉年华开幕式的时候,《吃的真相》的作者通过录制的视频跟现场的观众问好,他说的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富有哲学意味的,它表示着科学从其产生到其发展,一直都经历着变化的过程。例如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在的宇宙观,从燃素说到氧的助燃再到现在对燃烧的认识,从热质说到潜热又到现代热力学,前面的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更新着科学的定义和范围。就像螺旋式地上升一般,科学在每次对自身进行否定之后,都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科学的魅力,科学的活力,乃至科学的精神和灵魂,都在于此——对科学自身的怀疑,思考,从不停息。

然而,这正是我们的教育中所缺乏的。我们的课本似乎很乐意告诉我们,世界是这样的,自然是如此的,这种观念是对的,因为这种观念是科学的,那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那种观念是愚昧的。这种教育模式只对我们强调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却缺乏对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考察,以简单对错的价值判断代替了本应逻辑缜密的科学思考,它看起来扬弃了过期的科学,并且避开了过期的科学是不是科学的疑惑,却在实质上阻断了一部分人(或许是大多数人)领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途径。科学似乎成了新的信仰,凡是科学的都是好的,都是对的,科学的结论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恰恰违反了科学本身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教育和科普工作,过于侧重于对科学知识的传播——诚然这是科学体系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对科学的怀疑,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合理的手段去试探,这些科学研究基本的思维和方法似乎很少涉及。大部分人往往关注科学研究的结果,却忽略了科学研究本身——许多所谓的伪科学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迅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

我们的教育中标准答案式的教育方式,更进一步地使一部分丧失了怀疑的能力,更进一步说,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正我也不懂,就告诉我结果是怎么的好了”——这种惰性思维正是伪科学寄生的土壤——题外话,公民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正是德先生的精髓之一,是民主体制正常运行的巨大保证,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土地的落足并非毫无关联。

在科学研究中,是不需要也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需要凝聚共识或者统一思想。缺乏对科学发展过程的教育,容易使人忽略科学宽容的、怀疑的、理性的精神。

在嘉年华的活动中,跟下来了A线的活动,我非常欣赏这些讲座中,许多主讲人在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的时候,也不忘了激发台下人对这些知识本身的思考,这或许是对赛先生最为动听的呼唤。
! ^2 u8 j' w% `# l2 y, a  T7 X# H, l6 d" q# J& ?9 q8 H
玄学 迷信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松鼠会小组里面充斥了对中医的争论,本来不想掺和,但是既然前面写了这么多,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

这里说的玄学,只是一个代指,并不是著名的科玄大论战中所指的玄学,而是泛指一切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术数、堪舆(即风水)、星象等等。

其实西方科学早在明朝末年就开始传入中国,不过并未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科学最初是通过基督教传教带入中国,自然跟随基督教一起受到中国主流文化的排斥。到了清朝末年,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一部分人开始思索为何中国会落后,救亡图存是当时人们思考的目标。许多人还是反思中国的文化、制度,跟西方先进的国家进行比较,以期找寻中国落后的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资产阶级民主派和无产阶级革命派都把科学和民主作为改造旧中国的途径。然而,要让当时的人们接受科学和民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先破后立成为了历史的选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制遭到猛烈的攻击和几乎全盘的否定。例如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钱玄同(现代文字学家,1887-1939)曾经提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34]。一些钱玄同先生的介绍上说是钱先生最早提出废除汉字[35],其实不然,在此之前吴稚晖(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1865-1953)即曾在《新世纪》撰文呼吁废除汉文,谓中国当废汉文,而用万国新语,当时钱先生及钱先生的老师章太炎(思想家、史学家,1869-1936)都曾撰文反击,然而随着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等事件影响,钱先生对汉字的看法才发生了转变[36]

因而,正如检视科学和基督教的关系一样,我们在检视历史中产生的一些观点时,应该考虑到当时的各种社会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包括废除中医)[37],正是五四时期兴起的,其实那个时期对旧事物的攻击和否定,以现在的眼光看,绝大多数依然是有道理的,并且使得科学民主成为了当时号召进步青年的旗帜,推动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五四运动过后的现在,科学已经占据了学术界和民间思想的主流地位。五四之前抵触科学的思潮已经几乎销声匿迹,大多数人言必称科学,也相信世界可以被科学所探究,即使现在还是科学未解之谜,以后迟早会被科学所解释。科学在现代中国已经成为判断事物是非对错的标准,以至于中医、风水乃至佛教等等这些被划为旧事物的东西纷纷与科学结合,以科学来论述自己存在的正当性。

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如前所述,现代科学是在基督教文化氛围中成长的,这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在现代科学起源的基督教文化中,上帝创造了一切,并且使一切事物按照上帝安排的轨迹运行,人们不断地揭示世界的规律,不断地接近上帝。这是一种自下而上认识自然的方式,上帝可以为不同的物质设计不同的体系,科学开始分为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并且不断细分。

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人合一,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统一的运行规律,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是一种自上而下认识自然的方式,所以一套阴阳五行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许多东西,乃至社会人伦。

因而,用科学来解释这些文化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当然,两个体系文明的差异远不止如此,我只是略微看到一些模糊的东西,然后将其写下而已。

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1900-1995)博士曾经对中国文明进行过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存在,指出中国3-13世纪的科学知识水平还高于西方,并且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现代科学为何没在中国诞生。然而,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从西方文化的基础出发的,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觉得,现代科学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而已,就像人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自然,也可以用耳朵来聆听世界。现代科学蓬勃发展形成体系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情,现代科学虽然在很多方面都走到了前面,但是并不是唯一认识自然的方式,玄学或许是另一条途径。

正如科学对自身的质疑一样,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也是促进传统文化前进的动力,然而,这种质疑是应该是建立在玄学的了解、研究和调查之上的。我不是反对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而是反对满天尽是无知者无畏类型的批判,正如牛顿所说:一点小小的知识领他离开了上帝,多了一点知识又把他领回了上帝。[23]我很反感动辄指责他人(包括古人或者持不同观点的人)无知、愚昧、落后的行为,有些人似乎不是在探讨一个问题,而是在进行政治攻讦,他们高捧着科学二字,就像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者一般居高临下地喝斥异见者。另一方面,我所见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的攻击,大部分集中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五行学说上,但是大多数人依然将五行看做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他们连李约瑟这个外国人指出的人们常常指出,element一词从来不能充分表达……它的词源从一开始就有运动的含义[38]都没有注意到。遗憾的是,现在几乎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真正研究的人士,这种文化的脉络和体系没有人进行梳理和总结,或许中国文明期待一场自己的文艺复兴[39]

以上的观点可能会被许多人所不接受,我也不奢望所有人都接受,所以在文中一再强调这是我自己的看法,或许都谈不上是一家之言。以后科学或者其他理论的发展或许能够证明我的看法是错误的,然而,我依然不愿意放弃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这里,我只是希望将我所知和所想的一些东西与大家分享,如果能够引发一些人更多更深的思考,那便是一件美事了。

! r# Y; d, d3 |. h
[1] http://light.fudan.edu.cn/qx/kepu/it420010.html20091230日最后访问
! E8 x  v( \. `3 f- }, m7 J[2]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htm20091230日最后访问
+ m: N# E, P" E[3] H.S.塞耶编,上海外国自然科学著作编译组译,《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8页。
8 T/ Z. H/ o: M& U0 X. Z5 r( W[4] 牛顿著,周岳明译,《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卷第1节。 5 `( s) M, y+ k& O' D
[5] Roger Cotes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Newtons Principiain Newtons Philosophy of Nature: Selection from his WritingHafner1953,第134
6 P. V' \1 ?% X0 P6 |+ p[6] http://chro.cpst.net.cn/zzzc/2009_05/242616875.html20091230日最后访问 ! T; t" y7 L' ]
[7]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37.htm20091230日最后访问 : p8 y) w, \; p
[8] 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5 w) ]8 ^7 r: @) s( j& ~
[9] 唐德华,《论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积极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40页。
) x8 l9 l2 E3 F+ P2 s' N[10] 伯特著,徐向东译,《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7页。 2 w& Z4 s& f7 T: _2 U  B
[11] 英格利斯著,刘中民译,《阿奎那》,中华书局,2002年,第91页。
0 C( \' `* z8 j1 A- J- S' ][12] 兰西佩尔斯,查理士撒士顿著,潘柏滔译,《科学的灵魂:500年科学与信仰、哲学的互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6-67页。
9 p5 a3 u0 j% S+ G# h. Y2 s  g[13] Mary Hesse,《Science and the Human Imagination: Aspects of the History and Logic of Physical Science》,Philosophical Library1955年,第10页。
+ X9 e: [# ^$ j% u$ J[14]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28.htm20091230日最后访问
  [/ T" z1 P' t% B! d+ `  O/ ?6 h$ f[15] John Herman Randall,《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nd,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26年,第242页。
& I% q" _1 ?# @1 |5 x3 {% m[16] 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0页。 4 g$ y( J" X+ V
[17] 殷登祥,卞毓麟主编,《当代国外天文哲学》,知识出版社,1991版,第260页。 $ Z& e8 D* T: o  O# C
[18] 兰西佩尔斯,查理士撒士顿著,潘柏滔译,《科学的灵魂:500年科学与信仰、哲学的互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3页。
3 A+ y1 I8 B5 u[19] 重新认识乔尔丹诺布鲁诺,http://www.confucius2000.com/outside/rebln.htm20091230日最后访问 5 |9 q- O* J' @# T2 |, s- I
[20] 杜兰著,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卷七,理性开始时代)》,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467页。 / V, o, Y0 G1 q0 L3 ?  o
[21] ) f' ~4 F: c' T% O, ^0 s, h
[22] 唐德华,《论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积极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44-45页。
7 \  s6 I1 K' v7 Z, k$ Q1 T, Z& k[23] Otto J. Helweg,《Scientific Facts: Compatible with Christian Faith》,载USA Today19977 ^' b& H; O: J4 G  J$ k1 N" Q
[24] 李瑜译,《文艺复兴书信集》,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139页。
1 N# y0 L2 U- }& @; [6 E- e0 a[25]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著,张丽萍,郭贵春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
$ ]: E- l3 ^; ?[26] 斯蒂芬F梅森著,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48章。 / K4 L" K7 B. O" n) i
[27] 丹皮尔著,李珩译,张今校,《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
$ v1 @. s# s9 C/ {[28] 罗素著,徐奕春,林国夫译,《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页。 7 o8 J6 c3 }+ F( W& U1 p' U' U3 c
[29] 罗素著,徐奕春,林国夫译,《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3-26页。 : n, Q8 }, M! C3 n; y
[30] 安德洛斯基著,柯克译,《宗教、科学与伦理》,载《世界宗教资料》1991(3),第23页。 8 }% v. m* Z/ N9 p" \
[31] Mary Hesse,《Science and the Human Imagination》,SCM Press1954,第34-35页。 ! {5 ]8 M; N/ K" R# i; r
[32] H.S.塞耶编,上海外国自然科学著作编译组译,《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1页。 6 o' C+ [! T' r3 Y1 |
[33] 布鲁克著,苏贤贵译,《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页。
% J1 J7 V/ P! {0 x) L0 f( h[34] 《钱玄同文集(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4 S0 d7 M0 L% l+ T2 U" i# g! |[35] http://book.ifeng.com/special/wusiwenrenpu/list/200904/0429_6351_1132361.shtml20091230日最后访问 , B/ s$ [0 x' T6 @) {4 f0 `
[36] 卢毅,《钱玄同与近代语言文字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 j8 e: x1 g7 m2 F
[37] 郝先中,《废止中医派的领袖——余云岫其人其事》,载于《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6)72 ' r: g( X1 D% }7 ^5 }1 x
[38] 李约瑟著,何兆武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1990年,第276页。 1 |+ c# f& K0 ^
[39] 余宗森,《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344

( |3 w, Z2 O( f5 I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藤椅
发表于 2013-4-25 09:5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3-4-25 10:00 编辑
: E5 }) V0 Y; _4 e! ]; f
" n. C. h! Z! @9 a. f

宗教徒为什么能够在科学领域做出贡献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KXBZ198804015.html, V, T( e  Y. L. q3 i- p
* i7 }# \1 l0 l8 |3 U  d6 |

/ k8 `# m; k2 W8 s: x9 I

          纵观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对科学做出贡献的宗教徒比比皆是。例如,在古代有:葛洪、鉴真、一行、马格纲斯、岁吉尔·培根、希德加尔,等等。到了近代,又有哥白尼、伽俐略、开普勒、牛顿、居维叶、法拉第、孟德尔,等等。值得一捉的是:有些科学团体,如巴黎科学院,自公元1 666年成立以后的两个世纪内,共有92个外国人当选为i多阱学院的成员,这些成员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其中71个是新教,16个是天主教,其余巧个是不定的或者是犹太教。 二十世纪以后,宗教徒继续在科学领域做出贡献。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显然,如果从一般的常识出发,认为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即有科学沈无宗教,有宗教就无科学,那是绝对解释不了上述现象的。用另一种流行的观点来解释,也有着一定的缺陷。这种观点可表述如下:科学家在社会领域是宗教徒,但一到自然科学领域就变成了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科学上之所以能够做出贡献,就是因为在自然科学领域坚持了唯物主义。这种二分法确有一定道理。例如哥白尼、伽俐略、牛顿等科学家、尽管都是宗教信仰者,但在自然领域无一不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两个领域的观点可以截然分开吗?

( h% s) l$ Z4 f  {- M: G' w


/ g. ^# A% q' Y9 M. c9 @0 L0 g+ v$ w, O( W, m1 R+ U: s" c" ^4 X5 G
4 c+ [# [/ _/ A8 r

宗教对科学的贡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6a7b31353968011ca3009157.html

' E4 o, ], S% c9 [4 ]/ {1 V

摘要

0 J( Q3 n) w0 z1 h) f
宗教与科学作为人类思想中的两大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宗教与科学长期混存,科学家需要宗教为其提供研究的方向和动力,宗教也需要科学的理性为其信仰服务。人们在讨论宗教和科学的关系的时候,往往反映的是宗教对科学的打压和破坏等负面影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宗教对科学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消极作用,我们应当看到宗教对科学发展有利的一面,对其所做出的贡献,尽管其作用在科学发展中不起主流作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从宗教中获益匪浅,其实在很多重大环节上在客观上科学发展都得到了宗教的启发和影响。科学的萌芽与古代宗教实践活动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例如,中国道教炼丹术与化学、医药学有不解之缘,而且历史上各种古老的天文历法与宗教都密切相关,西方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与欧洲民间方术及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 宗教和科学的定义


6 x, p3 d: v7 f: _脱离科学对宗教进行探讨,极其容易陷入迷信和盲目跟从的迷途;同样的,脱离宗教对科学进行研究,也容易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因此,正确的理解“宗教”和“科学” 的概念和含义,是讨论宗教对科学做出何共贡献的前提条件。

1.1 本质属性

就两者的本质属性而言,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具有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通常口中所说的宗教,主要是指宗教观念的,它是一种精神文化,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一种解释。但这种反映和解释,采取了幻想的、颠倒的、歪曲的形式。正如恩格斯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是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宗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而科学则是人们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

1.2 相互关系

在两者的关系方面,两者都是交通工具和目的地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宗教是至始至终都存在的,是恒古不变的存在,是人类科学活动认知的目标之一。而科学则是通过研究从而得以人类逐步认知宇宙真理的过程,它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人类主观能动性对宇宙的客观认识的活动。

1.3 内容性

宗教的内容是永恒的宇宙存在的真相,它是无限发展和延伸的。而科学是人类凭借宇宙自然界赋予其的智慧,用于认识宇宙自然界真相的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受人类感官和思维能力所局限。因此,科学的内容具有局限性,它只能认知宗教的部分内容。这一事实,也证实了人类永远也无法全面的认知宇宙的真实面目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有限永远无法全面的认知无限。宗教界中常说的“人类永远无法认知上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4 真实性

大至世界,小至在我们的身边,宗教都是真实存在的,真理是宇宙自然客观的存在,因此宗教的真实性无需人类加以验证。科学的真实性则是人类经过反复试验自我检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的正确结论。

1.5 目的性

合法的宗教,是人类传播真理的教育活动。它的目的是启发人类对宇宙自然界真相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从中故弄玄虚和迷信盲从。科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把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不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简而言之,科学的目的可以综述为:科学是寻求对世间万物变化逻辑上最简单的变化。

二.宗教对科学的贡献

2.1 宗教与科学的起源

关于宗教和科学的产生谁先谁后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课题之一,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从两者的产生时间上看,是宗教孕育了科学,宗教形式的产生早于科学。最早的宗教形式可以追溯到人类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们就有了原始的宗教观念,比如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神话。而科学则产生的较晚,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自然知识在公元前约2000多年的四大古国—巴比伦、古希腊、古埃及、古中国中出现。其实,在科学尚未出现之前,一切有关于探究宇宙人生奥秘方面的学术,都归于宗教,所以古时候的宗教比较复杂,也可以说是宗教和科学的混存的一个存在。在科学产生在后,但凡有关寻求宇宙真相和人生的奥秘,便有了宗教和科学之分。

  医学方面,我们常说“巫医同源”,即指原始宗教中的巫师其实就是最早的医生。古人在进行宗教仪式前往往都会切割某种动物并对其内脏的形态进行观察从而预测上天的旨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了解到动物其实和人类有着共同结构的内脏,并因此逐步积累了对人和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的认识。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曾对手术做了相关文字记载。我国的道教在古代曾试图炼制长生不老药,把人体比作炉鼎,熔炼体内的精气神,希望获得永生,虽说这种活动的目的就现在的科学看来是虚幻的,没有得到实践的证实,但是教士在炼制丹药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总结的经验其实就是原始医学,对当今的养生保健医药卫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化学方面,道教的炼丹术可以说是近代化学的前身,炼丹师试图通过自然界的一些矿物和植物为原材料进行炼制从而获得仙丹。中国晋代葛洪所写的炼丹术著作中提到的原料共有20多种,对这些原料的属性、作用、化学反应式都作了详尽的说明,被誉为实验化学的先驱。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一直相信并试图通过试验证明巫术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巫术的确可以使人返老还童、呼风唤雨,虽然他并未实现他的初衷,但他确引领了17世界欧洲兴起的近代实验科学,因此他称为近代西方试验科学方法的创始人。这些都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

  天文学方面,占星术可以说是最早的萌芽状态的天文学,因为占星术的基本途径就是对天象进行长期观察和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推算。巴比伦神庙中有许多关于占星术的书,掌管占星的神职人员能推算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能预测日食、月食,哥白尼、伽利略这样的教徒都曾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等等。中国道教产生了许多科学家 ,他们都是为了皇室的命运关注天象 ,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天文学体系 ,并且拥有领先于时代的各种天文观察技术和仪器。东汉时期的张衡制作并改进浑天仪 ,用以观察天上众星的出没 。

  教育学方面,中世纪时期,欧洲许多著名的教育科研机构,比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其实最早都是由基督教会兴办的,这些欧洲大学在自然科学的传承中起了核心作用。近代的宗教也十分重视科学方面的研究,虽然宗教的出发点是使科学为宗教所用,但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与宗教浑然一体 ,即使在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时代 ,科学依然被包含在宗教体制之中 ,在当时许多科学家的著作中往往同时包含着宗教和科学的思想 ,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氛围。因此 ,宗教是教育的基石 ,也是西方科学革命的发源地。

2.2 宗教与科学的发展

- h6 |6 r+ l( j; S4 S0 U/ I
  医学方面,我国古代“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道士陶弘景著有《养性延命录》,这些著作中的养生思想和对症处方都极其宝贵。道教内丹术中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修炼术和印度的瑜伽术,则对人体的内在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古埃及人出于宗教的某些目的形成了用香料保存尸体、把尸体制成木乃伊的风俗,因此他们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粗浅的解剖学知识。由此可见,宗教对近代的医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并进行相关研究从而发明而来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相传则是在类似宗教状态下的睡梦中得到指点,因此得以发明出元素周期表。宗教在化学研究上的指点使得近代化学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

天文学方面,身为宗教僧侣的哥白尼为了认识神的智慧而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在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一书,阐述了他最主要的贡献—日心说,结果引发了一场有关宇宙观的革命;曾经十分迷恋神学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并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力就是通过开普勒三大定律证明而来的;曾经当过修道士的布鲁诺不仅完善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对其进一步延伸,认为宇宙中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心。宗教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

地质学方面,2000多年前,我国齐景公时的太卜,通过占卜观测星象的结果预测地震,开创了世界地震研究的先河,而后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用于测报地震则非常精巧 ,在地震测报方面比西方现代地震学 ( 1848)早了将近2000年。

科学知识的传播方面,我国唐代佛教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宣传佛教普度众生,也为那里带去了艺术、医药、建筑等方面的人才和书籍并普及相关知识;基督教传教士利玛窦远渡东方,把主的观念带到了东方,同样把欧式几何学、格里高利历法、世界地图等带到中国,促进中国的文化知识的发展。宗教的宣传间接的实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2.3 宗教与科学研究的动力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为了一些目的开始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研究,这里的目的有些指的是人们对宗教信仰对象进行求证,有些指的是对宗教信仰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从而求证,还有些则是两者的结合,宗教活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开拓了新的科学领域,因此科学研究的动力往往都与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宗教为人们提供对宇宙万物的解释,往往只是一种单方面的臆测,这种猜测有可能是真理,但也有可能是谬论,所以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对其求证,从而证明这种猜测是真理还是谬论。一般来说,宗教的基本精神并非人们所想的那么绝对化,用信仰绝对反对科学,只是希望科学的理性可以为其非理性服务,让科学成为其信仰的“下属”。因此,在非理性的宗教信仰所能容忍和允许的范围内,理性的科学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自由。在这种情况下,科学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得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推动科学为了宇宙的真相而去探讨现实的存在。

早期原始时期的巫术的流行,促进了人类交流语言符号的发达和完善,也促进了人们对自身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两者之间的联系的思考,最终推进了人类自己将从自然对象中分离独立出来的进程。在宗教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不仅人类培养了忠于信仰的热情和合理解释世界的愿望,同时宗教也发展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逻辑存在,对认识对象与过程的分析详细而周密。恩格斯曾指出: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晚得多,在现代哲学中才达到从此可见宗教对事物进行的思考和说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而这也正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神秘主义、炼金术、占星术和自然法术的所产生的兴趣和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宗教活动,推进近代科学萌芽的形成。这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艾伦·G狄博斯曾说:有一些学者,他们的工作对我们现在的科学时代作出了贡献,但他们也发现,法术、炼金术和占星术与对数学抽象、观察和实验的新兴趣一样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发现把科学从神秘的兴趣中分离出来是很容易的——也是必要的,但在当时,许多人还不能做到这一点。艾萨克·牛顿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的著作,同帕拉塞尔苏斯、罗伯特·弗拉德和约翰· 狄的著作一样,都表现出对嬗变的真正兴趣和对宇宙和谐的探究。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有意隐瞒自己的信仰或者出于其他的一些出发点,中世纪的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都会强调自己的宗教信仰,可见宗教情结对科学家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和作用。许多欧洲著名的科学家不仅信仰宗教而且本人就是宗教僧侣,他们对宗教信仰的忠诚促使他们积极地去研究上帝的创造物宇宙自然万物。因此,宗教信念会转化为其深刻的内在动力,驱使他们日以夜继地从事科学研究: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了认识神的智慧而潜心研究宇宙星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得出了他的代表作—日心说,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他指出人们每天所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的缘故而不是太阳在移动,天上的星体的不断移动,是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转动。这在当时基督教所支持的“地心说”绝对是对权威的挑战,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宇宙观,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自然科学便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牛顿,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这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牛顿晚年是当时炼金术的热衷者之一,他所从事的各种研究中,包括神学和《圣经》、炼金术等,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但他认为人类只能通过对自然科学去研究自然,这才能最终认识宇宙。这个时期科学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彻底的。恩格斯指出: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是浅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根据这个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但是,科学家们对宗教的虔诚并不会妨碍他们在各自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相反,对他们来说,正是由于对宗教的信仰转变为激励和促使他们去研究科学的动力源泉,使得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总结

) N" G% g7 B$ b4 u9 |
时代在发展,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将会随之不断的向前发展。在理论方面,宗教在其方法论上存在着对科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对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宗教理念方面,宗教提倡对神的绝对的信仰和服从,可以为科学家把宇宙与宗教的关系作为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最强有力动机的借鉴。宗教对科学的影响并不仅仅是片面的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我们应当看到宗教对科学积极影响的一面,认识到它对科学所作出的贡献,只要我们分清两者的本质,并且正确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宗教将会成为将来科学取得更快发展的一大助力,并且宗教将会对科学做出更多无法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 1972,449

[3]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0~204

[4]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 ,叶式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5月,第12~16

[5] 中世纪炼金术士们臆想将贱金属变成金和银的过程,199835~42.

[6] 艾伦·G狄博斯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周雁翎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页,第118页

[7] http://www.lusin.cn/book/world5000a/105.htm


$ l2 K  ]. `) ]7 \& r0 R, S, i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13-4-25 11:19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

1 B5 a0 R5 b4 T
/ d' s' z5 f) J6 u/ n1 @
; h7 `1 J. a7 i;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8d11001015wcg.html
$ w" Z/ Z% `) w$ f. b- u

    闲极无聊读杂书,读到一本的《1901-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全》(Louise S. Sherby, "The Who’s Who of Nobel Prize Winners 1901–2000", Oryx Press, Westport, CT • London 2002)。突然觉得手痒,量化癖发作,随手作了一个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统计。

    此书编者,从公开文献中摘取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宗教信仰。当文献中明确提到获奖者的宗教信仰及其所属教派时,编者会尽可能列出细分的教派名。当编者感觉相当肯定获奖者信仰某一宗教,但无法确认之时,就用“极可能信某教(如 Most probably Christian)”标出。有时候,获奖者的宗教信仰有改变,编者就以“来自某某教背景(如 From Jewish background)”标明。可以肯定获奖者没有宗教信仰时,编者就根据具体情况,标以“无神论 Atheist”“疑神论 Agnostic”“反教权论 Anticlerical”或“无宗教归属 No affiliation”等等。无法确定宗教信仰时,编者就标以“无资料记录”。

    我个人统计,此书中提到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计161人。其中有明确宗教信仰者116人,占72%;极可能或可能有宗教信仰者20人,占12.4%;本人信仰不明,但承认有宗教背景者8人,占5%;无神论或无宗教信仰者12人,占7.5%;无资料记录者5人,占3.1%。

   不信教的12个人中,包括居里夫妇,他们是“反教权论者”;包括杨振宁与李政道,他们被标为“无宗教归属”;标明为“无神论”的只有一个人,即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1956年获物理学奖。

    另外几个华人获奖者的情况:1976年获奖的丁肇中,基督教;1997年获奖的朱棣文,无资料记录;1998年获奖的崔琦,属路德教派(Lutheran)。

    爱因斯坦曾经表示,他不相信人格化上帝(即可以听人祷告并且奖赏人惩罚人的上帝),但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此书编者没有把他当做无宗教信仰者,仍把他归于信仰犹太教行列。

这个资料,可能有朋友会感兴趣。所以我把详细统计结果列在下面:

广义基督教, 76人,占 47.2%

 Anglican        8

 Catholic        10

 Christian       26

 Christian/Protestant  1

 Congregationalist    2

 Dutch Mennonite     1

 Lutheran        8

 Methodist        3

 Presbyterian      4

 Protestant       12

 Quaker         1

犹太教(Jewish),34人,占 21.1%

其他宗教, 6人,占 3.7%

 Buddhist   2

 Hindu     2

 Muslim    1

 Spiritualist 1

极可能有宗教信仰者,15人,占 9.3%

 Most probably Buddhist 1

 Most probably Christian 6

 Most probably Christian/Eastern Orthodox 1

 Most probably Christian/Protestant 5

 Most probably Eastern Orthodox 2

可能信基督教者(Probably Christian),5人,占 3.1%

本人信仰不明,但有宗教背景者,8人,占 5.0%

 Congregationalist background 1

 From Anglican background 1

 From Jewish background 3

 From Jewish/Lutheran background 1

 From Presbyterian background 1

 From Quaker background 1

无神论或无宗教信仰者,12人,占 7.5%

 Hardly any   1

 Agnostic    2

 Anticlerical  2

 Atheist    1

 No affiliation 4

 No religion  1

 Nonbeliever  1

无资料记录(No record found),5人,占3.1%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宗教情况

    昨儿小左的文章,让我想了想如何区分宗教(religion)和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s)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对这两者不加区分,但它们之间可能有些细微的差别。曾经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犹太人,他声称自己为无神论者,但是倘若别人问起他宗教门派,他有时会说自己属于犹太教,因为他遵循犹太教仪式,做礼拜,念经书。他把这看作一种民族传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己身份认同的表达。他不相信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参加赞美上帝的宗教仪式。

    一些针对杰出科学家的访谈表明,其中许多人会说自己属于某个教派,会带全家上教堂,然而谈到传统的宗教基本教义,如是否存在一个可以听人祈祷的上帝等等,他们却并不表示笃信。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有宗教(religion),却不见得完全认同其宗教性的信仰(religious beliefs)。

    《诺奖得主大全》一书,统计的是获奖者所属的宗教门派(religion),这不一定就是该人的宗教性信仰(religious beliefs)的准确反映。我觉得,我们在解读下面统计结果的时候,应当把这点区别牢记在心。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根据《诺奖得主大全》一书,1901-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共计134人,其中有明确宗教门派者75人,占56%;极可能或可能有宗教者34人,占25%;本人信仰不明,有宗教背景者4人,占3%;无神论和无宗教者17人,占13%;无资料记录者4人,占3%。

   华人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获奖,他被归于无宗教者。

详细情况如下:

广义基督教,52人,占38.8%

 Anglican   1

 Calvinist  2

 Catholic   8

 Christian  17

 Lutheran   8

 Methodist  2

 Protestant 14

犹太教(Jewish),21人,占15.7%

其他宗教(Unitarian),2人,占1.5%

极可能有宗教者,28人,占20.9%

 Most probably Christian 13

 Most probably Christian/Protestant 14

 Most probably Eastern Orthox 1

可能为基督徒者(Probably Christian),6人,占 4.5%

本人信仰不明,来自宗教背景者,4人,占 3.0%

 From Catholic background 1

 From Methodist background 1

 From Protestant background 2

无神论和无宗教者,17人,占 12.7%

 Agnostic 5

 Anticlerical 1

 Atheist 6

 Freethinker 1

 No organized religion 1

 No religious practice 1

 None 2

无资料记录者(No record found),4人,占 3.0%

--------------------------------------------------------------------------------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得主的宗教情况

    一直以为,由于进化论的缘故,从事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研究的人,有明确宗教的人应当显著少于其他学科。下面的统计有些出乎意料。

    根据《诺奖得主大全》一书,1901-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得主共计172人,其中有明确宗教者129人,占75%;极可能有宗教者10人,占5.8%;本人宗教不明,但有宗教背景者9人,占5.2%;无神论和无宗教者19人,占11%;无资料记录者5人,占2.9%。

详细情况如下:

广义基督教,89人,占51.7%

 Anglican 4

 Baptist 1

 Catholic 15

 Christian 23

 Christian/Protestant 3

 Congregationalist 6

 Episcopalian 2

 Evangelical 2

 Greek Orthodox 1

 Lutheran 7

 Methodist 3

 Presbyterian 6

 Protestant 12

 Unitarian 4

犹太教(Jewish),39人,占22.7%

其他宗教(Hindu),1人,占 0.6%

极可能有宗教者,10人,占5.8%

 Most probably Christian 5

 Most probably Christian/Protestant 5

本人宗教不明,但有宗教背景者9人,占5.2%

 Baptist/Episcopalian background 1

 From Baptist background 1

 From Calvinist background 1

 From Episcopalian/Catholic background 1

 From Jewish background 1

 From Methodist/Episcopal background 1

 From Protestant background 1

 From Quaker background 1

 Presbyterian background 1

无神论和无宗教者,19人,占11%

 Agnostic 9

 Atheist 1

 Atheist, from Anglican background 1

 Belonged to no organized church 1

 No organized religion 1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1

 Non-practicing 1

 None 3

 Nonpracticing Protestant 1

无资料记录者,5人,占2.9%。

好了,以后准备研究文学奖与和平奖得主的宗教情况,他们的宗教信仰比较好肯定,统计起来应当相对容易些。

--------------------------------------------------------------------------------

诺奖科学家的宗教归属

    继续研究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宗教归属问题。前几贴我分别统计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和生理奖得主的宗教状况,本贴讨论它们的地区分布与时间变动。

    根据《1901-2000诺奖得主大全》所载资料,1901-2000年期间获得前述三个科学奖以及经济学奖的科学家,共计512人,按第一国籍划分,来自40个国家。这里说的第一国籍,指原书国籍栏目第一个列出的国籍。例如李政道的国籍,原书说他“中国籍,后成为美国公民”,于是我就以“中国”作为李政道的第一国籍。

    我把这四十个国家分为三类地区:(1) 英美地区,包括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有较强新教传统;(2) 西欧地区,除英国和爱尔兰以外的所有西欧国家,传统上天主教势力很大;(3) 其他地区:俄国、东欧和日本、印度等非欧洲国家。512位诺奖得主中,254人来自英美,199人来自西欧,其余59人来自其他地区,

    三大地区科学家的宗教归属情况,如表一所示。结果不出我们意料:有明确宗教归属的科学家所占比例,西欧最高(73%),其次为英美(64%),然后是其他地区(59%);明确无宗教的人,比例变动刚好相反,西欧7%,英美9%,其他地区则高达19%。

表一、诺奖科学家的宗教归属(按地区分组)

===================================================================

     英美地区    西欧地区   其他地区    全体合计

-------------------------------------------------------------------

基督教  111 (43.7%)  106 (53.3%)  14 (23.7%)   231 (45.1%)

犹太教   50 (19.7%)   39 (19.6%)  14 (23.7%)   103 (20.1%)

其 他   1 ( 0.4%)   0 ( 0.0%)   7 (11.9%)    8 ( 1.6%)

 小计  162 (63.8%)  145 (72.9%)  35 (59.3%)   342 (66.8%)

无宗教   24 ( 9.4%)   14 ( 7.0%)  11 (18.6%)    49 ( 9.6%)

可能有   43 (16.9%)   29 (14.6%)   7 (11.9%)    79 (15.4%)

宗教背景  16 ( 6.3%)   7 ( 3.5%)   0 ( 0.0%)    23 ( 4.5%)

无记录   9 ( 3.5%)   4 ( 2.0%)   6 (10.2%)    19 ( 3.7%)

合 计  254 (100%)   199 (100%)  59 (100%)    512 (100%)

====================================================================

按出生划分,这些科学家最早出生于1835年,最晚出生于1950年。我把出生年分为四组,分别是1835-1880、1881-1905、1906-1925 和 1925-1950年,统计结果列在表二中。

表二、诺奖科学家的宗教归属(按出生年分组)

====================================================================

    生于1835-1880 生于1881-1905 生于1906-1925 生于1925-1950

--------------------------------------------------------------------

基督教   83 (63.8%)  71 (54.6%)  44 (33.8%)  33 (27.0%)

犹太教   22 (16.9%)  19 (14.6%)  34 (26.2%)  28 (23.0%)

其 他   2 ( 1.5%)   2 ( 1.5%)   2 ( 1.5%)   2 ( 1.6%)

 小计  107 (82.3%)  92 (70.8%)  80 (61.5%)  63 (51.6%)

无宗教   6 ( 4.6%)  12 ( 9.2%)  19 (14.6%)  12 ( 9.8%)

可能有   14 (10.8%)  21 (16.2%)  22 (16.9%)  22 (18.0%)

宗教背景  3 ( 2.3%)   4 ( 3.1%)   5 ( 3.8%)  11 ( 9.0%)

无记录   0 ( 0.0%)   1 ( 0.8%)   4 ( 3.1%)  14 (11.5%)

合 计  130 (100%)  130 (100%)   130 (100%)  122 (100%)

=====================================================================

    这个表有些好玩的地方。1880年以前出生的科学家,有明确宗教归属的很多,多达82%;而明确不信教的很少,不到5%。1881年以后, 信教者较此前少而不信教者较此前多,这并不奇怪。好玩的是这以后的时间趋势。从1881到1950年,虽然有明确宗教归属的科学家比例,一路下降到52%,但明确不信教的科学家比例,却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881-1905年为9.2%,到1925-1950年还是9.8%。那么,什么东西上升了呢?是宗教不明者的比例,从4%上升到20%,这大约反映了宗教越来越私人化的趋势,公开宣示自己宗教归属的科学家,趋于减少。

    分地区统计,我还发现,1881年以后西欧地区出生的科学家,明确不信教的人所占比例,反而呈下降趋势,从1881-1905年的11%,下降到了1925-1950年的6% (表三)。

表三、诺奖科学家的宗教归属(西欧地区,按出生年分组)

====================================================================

    生于1835-1880 生于1881-1905 生于1906-1925 生于1925-1950

--------------------------------------------------------------------

基督教   47 (57.3%)  32 (58.2%)  11 (37.9%)  16 (48.5%)

犹太教   17 (20.7%)  11 (20.0%)   8 (27.6%)   3 ( 9.1%)

 小计   64 (78.0%)  43 (78.2%)  19 (65.5%)  19 (57.6%)

无宗教   3 ( 3.7%)   6 (10.9%)   3 (10.3%)   2 ( 6.1%)

可能有   13 (15.9%)   5 ( 9.1%)   4 (13.8%)   7 (21.2%)

宗教背景  2 ( 2.4%)   1 ( 1.8%)   2 ( 6.9%)   2 ( 6.1%)

无记录   0 ( 0.0%)   0 ( 0.0%)   1 ( 3.4%)   3 ( 9.1%)

合 计   82 (100%)   55 (100%)   29 (100%)  33 (100%)

=====================================================================

小结一下:

    自19世纪末期以来,诺奖科学家中明确不信教者的比例,并无明显上升趋势,但是有明确宗教者比例下降,而宗教不明者比例增加。


4 E  \7 F2 T9 v% T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5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