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上海院士建议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1945|回复: 0
go

上海院士建议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 
威望
97  
包包
31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1: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日期: 2006-04-03 今日/总浏览: 1/318
% h7 F) l3 Q5 Y4 a2 j5 G% z1 }
8 O: ]  v; d" ]
  p  ?4 a3 R0 n- S$ T. X6 o9 N: K1 C. N% |8 t7 I# c3 |
" S' y& T- c/ n4 |
“要吸取韩国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的教训,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干细胞研究。应该重视利用现有工作基础进行多科学交叉合作,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干细胞研究的健康、持续发展。”近日,在由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28期“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院士沙龙上,杨胜利、林其谁、曾溢涛、翁史烈、戴尅戎等院士专家如是呼吁。他们认为,要为加速发展的科技进步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互动设置规范,为科学的可能发展作好准备。. @! m* V' A' V
有关专家和领导在院士沙龙上分析了国内外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就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科学家义务与社会责任及伦理调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 ~6 f. f) B/ U( h- g6 _据介绍,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此外,近年来又提出了亚全能干细胞学说。这种细胞刚脱离胚胎干细胞特征,但又不是成体干细胞。通过实验证明,人体亚全能干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通过移植给受者参与组织的再生与修复,为恶性血液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疾病拓展了新的治疗途径。
; k+ a5 K4 a# u/ C7 V  q3 e专家指出,干细胞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医学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细胞研究迅速取得了重要进步。美国《科学》杂志将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评选为1999年十大科技突破榜首,并在2000年和2003年将有关干细胞研究成果列入该年度的十大科技成就。与此同时,观念差异、伦理纷争极大地影响着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研究的竞争格局。! o; I0 D/ N" x2 x
在当前的研究和开发热潮中,干细胞研究也面临比其他科学研究更大的阻力和更多的挑战,包括科学研究本身的难度以及干细胞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的难度。由于干细胞的多能分化特性,其应用中引起肿瘤的可能性比其他治疗方法更大。不能解决这些分化的控制,临床应用上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此外,干细胞研究还更为广泛地涉及医学伦理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努力也远比普通科学技术的推广要困难得多。
/ y  o/ B3 R6 i' V7 M9 E1 ]3 z在院士沙龙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剑宏教授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常务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丘祥兴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干细胞和人脑再生医学》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的主题报告。5 W0 ~3 M4 d$ \( ^
丘祥兴说,胚胎干细胞研究近几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干细胞具有潜在的医疗价值,使干细胞研究成为生命科学中一大热点。“胚胎干细胞研究要毁坏人类胚胎,伦理之争非常激烈,使胚胎干细胞研究成为生命伦理争论中的一个焦点。”, x5 p1 f; |, _
他认为,政府应加大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干细胞具有治疗疾病的巨大潜力,其研究成果可带来很大商机。目前,各国政府都以新的目光关注这一研究动向。英、日等国正在有条件地逐步开放绿灯。在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他建议,我国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走协作攻坚之路。/ K+ B& Z: J  m. O
许多院士专家都呼吁,我国应该建立国家级生命伦理委员会,对国家重大生命科学研究立项前应该进行伦理评审,并对国家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行伦理评估。
2 e! B$ n# |/ T3 ^+ m7 Q在会上,有关专家还提出了3年干细胞研究目标,即完成一种干细胞产品开发、治疗一种疾病、诞生一个干细胞产业基地、培养一个创新团队,达到国际同行认可的水平。
1 D' J  N% V/ s6 C7 p4 L: M! p2 O8 N- [1 V3 M- n+ u8 u
4 Y# h; t- D0 E
+ I6 D8 f3 x/ t
/ f& x% l& C5 S. M: V9 Z0 V

. h: b6 G# d3 L  H作者: # O0 ?1 h) S# q/ m# o
来源: 科学时报
# N/ t5 ^% q" B' p6 P* D) G: e发布者: 刘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26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