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21274|回复: 0
go

干细胞治疗发现致癌隐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 
威望
97  
包包
31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1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日期: 2005-09-28 今日/总浏览: 1/398
& V4 S4 D- T; q7 T( l7 |* U- {. c( `; k3 R# ]3 Y4 y# H" Q
4 s4 r; K6 a- f% [4 d; x

, \' H1 I4 s+ I- B  }! Z" P5 Z6 I% X$ ]5 T$ k8 N2 w, r3 _) G
新闻背景
- x9 `# G5 [+ N" r/ N" Z% ^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多个实验室培育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在细胞分裂晚期都会发生基因变异,这可能会影响干细胞治疗的前景,甚至可能致癌。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66573 B$ D- ^) ~$ G" _+ _

2 G% G5 x# H* [. O, u5 k胚胎干细胞:可以被培养成人体任何部位& |1 ~# ~- r8 [, a  D; [
  干细胞就是人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根据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不同,干细胞又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 j. ~% K# n( b3 a9 B# F  “胚胎干细胞可以被培养成人体任何部位的细胞。”中山大学一位业内知名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再生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它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像心肌梗塞、糖尿病、帕金森症等,均涉及细胞的死亡,如脑细胞、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神经方面的疾病治愈有着密切的联系。”
# x: e: F! [9 i/ U, y7 ~( o8 v1 J/ W+ v  比如超人的扮演者克利斯托弗·里夫的高位截瘫,史蒂芬·霍金的全身瘫痪———如果干细胞培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绝症都有可能被治愈。
: O& G* O3 _8 q" {1 @" r9 y1 R
0 f" L+ }6 w/ `  美国科学家质疑干细胞培养纯净度  n* F6 v; R, ^
  但是,自从1960年加拿大科学家开始正式研究干细胞后,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与合法性就倍受争议。
- `/ B0 e: c, k% s2 ]  到了2005年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在业内引起爆炸性反响的论文。他们指出,目前所有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培养和分化的过程中,都受到了动物源的污染,使一种人类在遗传上不能合成的分子进入干细胞中。这让干细胞的成分有了改变,干细胞在培养期间的纯净程度受到了质疑。3 R* s% S2 M/ `
  此外,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另一个弊端。就是在人类胚胎干细胞培育成代替其他细胞的过程中,培育的时间越长,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在分裂过程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复制可能出现的错误就越多。如果DNA出现了错误,那么受到影响的干细胞将会变异,这就埋下了致癌的种子。& S5 \6 z& Q. ]6 x" h3 U
, s( f0 }3 I( u' `# ?1 S! h+ \1 T8 K5 [
  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存在变异的可能
# c0 p( u4 S5 K9 P3 q' S5 d: N  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干细胞培育成为有可能“引爆”癌症的诱因?5 O, H: w* Q1 Q7 n
  中山大学的专家告诉记者,干细胞的培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几个步骤。9 G7 ?  g) r' Z; S& }* a/ ~9 D8 c
  首先要增加胚胎干细胞的数量,一段时间后,干细胞的数量不能无限的增加,要想将其变为临床上可以应用的细胞,必须对其进行分化。
' p% q  N0 G2 A  _  “要保持定性分化有两种方法:一是机械法,二是一种化学方法。”专家告诉记者。第一种是用针状的工具将大量的干细胞分隔,将大变小。这种方法比较安全,不容易造成细胞的变异。而化学方法就有可能造成干细胞的变异,在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就是这样的变异可能导致癌症。; k' N8 [( {* h4 G8 P" Z
$ ?% m. C8 @* }& @
  干细胞的研究尚且障碍重重
' c6 N- y; Q8 }% o  t& L  另外,干细胞治疗如果应用到人体,会不会引起身体的排斥?这一点,科学家也尚存怀疑。因此,从研究到应用在人体再到如何摆脱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这些都是干细胞大规模适用人体的障碍之一。
. e* s9 z1 j7 T& d# ^. X& [1 `- [  值得欣慰的是,在干细胞的研究领域,国内和国外的水平相差无几。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干细胞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阶段,从临床病理反应来看,还没有副作用的产生。
1 T7 p" G3 T) @% F2 I$ F! L- I6 P

- {& ^, B( O2 G0 x
9 }3 C, T& x) h
- H2 J1 m) `, z9 F8 v) ~; z- u7 ]' |5 \& |$ e% C
作者:
, k0 a, G+ c: l, G来源: 北京科技报
# T* B, w4 P% P发布者: 刘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4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