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89508|回复: 45
go

评论:Chromosomal chaos and cancer.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9: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饶冠华 于 2009-4-23 19:23 编辑
% w2 `8 }' m7 R  G; A5 J! O/ y$ H) Q5 i1 P

$ A3 ^& `. S0 h' T& E' j& x7 f上面一张图片展示的是一张正常细胞的核型和一张肿瘤细胞的核型照片。从两张照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正常细胞是有23对染色体,而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远远超过了46条,并且有很多染色体片段的异位或者缺失、扩增。 染色体异常是肿瘤细胞的一个共性!
! W, J) g# S1 k" n
  \3 E" t9 E# N, q# r6 f2 ^在讲解文献之前我想有必要先对肿瘤异倍体假说的提出者Peter Duesberg 做个简单的介绍:Peter Duesberg, UC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在肿瘤研究史上有过杰出的贡献--他在德国做博士后期间,和同事们一起分离鉴定出第一个致癌基因--src. 后来在科学界发生另外一件令他名噪一时的事情就是,1987年他宣布HIV并不是导致AIDS的原因,这使得美国科学界几乎切断他所有的研究经费来源,后来在一些个人和企业的支持下实验室才得以继续生存。到1997年,实验室方向开始转入到肿瘤染色体异常的研究,并提出肿瘤的种种特点可能和肿瘤染色体异常有关...  r0 z" [7 c$ }- b# I-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5

总评分: 威望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沙发
发表于 2009-4-23 19:44 |只看该作者
当前在肿瘤研究中最为流行的假说就是肿瘤癌基因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各种正常细胞中都带有癌基因,它平时都在被抑制的状况并不能表现。一些致癌物可将此抑制作用解除或移去,由此癌基因开始表现其功能而促使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特性。此假说有下面几个内涵:) p* U1 N* X5 C$ T) w* b
一﹑癌基因可能为生物细胞演化之产物,它在我们祖先的细胞就形成,由此代代相传,连绵不断。
/ o3 B/ C# d7 i5 K; _二﹑癌基因之形成过程不详。1 n2 t! ^7 |8 q
三﹑致癌物如化学物质、放射线及病毒,皆可使它活化。8 z2 \' S- Y: D% H, N; P
四﹑依R. J. Huebner等人之意见,在某些致癌性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可由电子显微镜找到C-颗粒(C-particle),他们猜想此C-颗粒就是癌基因之产物。% H# ~$ M* K! A% _! B) g0 k8 a) K
五﹑在化学致癌物诱发的癌细胞中,有时也可找到C-颗粒。( T$ Q; \+ o' t- A  \; {
六﹑C-颗粒之生物活性不详。(编注:有的C-颗粒如RNA肿瘤病毒有生物活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5

总评分: 威望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藤椅
发表于 2009-4-23 20:05 |只看该作者
1# 饶冠华 3 [5 M1 [  ?) z6 L

) F, N3 Z3 b* M) A. y- M2 w( Z在提出肿瘤异倍体假说之前,Peter Duesberg 也致力于病毒癌基因假说的研究,Peter Duesberg 认为,如果癌基因假说成立的话,那么就应该能找到这样一个癌基因--仅仅是这个癌基因被激活,就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然而在过去的30年(before 2000),他们都没有找到这么一个powerful的癌基因,这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肿瘤癌基因假说的正确性。4 ?' m' y9 {& D

+ m' v' e& |3 y; X4 n2 K他在本文最后部分提到了六点oncogene model 或者gene mutation theory解释不了的现象:
0 ^* y7 |8 W( o9 d1 y: i1. Cancer risk grows with age.. k  \# Q: P0 [
2. Carcinogens take a very long time to cause cancer.
( L9 f0 q( f9 N; K4 i3. carcinogens, whether or not they cause gene mutations, induce aneuploidy.' c2 ^# x7 T& b. r9 E- K0 g
4. Patterns of aneuploidy are seen in different tumors.
" u, i! }" O3 p$ x% O5. Gratuitous traits do not contribute to the cancer's survival.
2 }& U7 @/ Y- O4 J9 V$ S" j6. cancer cells morph much faster than genes.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板凳
发表于 2009-4-23 20:11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1# 饶冠华 , L( G: {7 K' _+ p

( B5 M/ l4 F! F& `那么染色体异倍化又怎么导致肿瘤发生的呢?How aneuploidy could cause cancer?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图片中找出这种模型...
+ P2 H4 b. O1 ], c: P
* H( H$ b3 Y( h, g8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报纸
发表于 2009-4-23 20:16 |只看该作者
1# 饶冠华 5 a9 Q( U0 W+ Q6 {

% t0 l0 \; j6 W, n这里列举一处Duesberg 对话于基因突变假说的一个精彩辩论:8 c+ m0 A0 t6 w) J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地板
发表于 2009-4-23 20:20 |只看该作者
其实早在20世纪初,德国生物学家对肿瘤染色体的异常就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认识。9 w- K+ d4 Y5 p: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7
发表于 2009-4-23 20:26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假说的提出都有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管是否带有偏见或者当时研究水平的局限,但其中的真理部分始终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再转身回过头去看看肿瘤异倍体假说癌基因突变假说两者相同交叉的地方有哪些?....参加讨论的同学们,你们能想出来它们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吗?或者是相通之处?2 ~( O/ V* E$ l: ?
6 T6 o& `; M& \) {$ ~
请你们回贴讨论~~~  两天之后我将公布一些我的看法和见解~~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1  
8
发表于 2009-4-23 21:41 |只看该作者
没太看懂,还要再看几遍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7 
威望
4277  
包包
7646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9
发表于 2009-4-23 22:04 |只看该作者
8# op789
* K9 e- ^3 L2 n5 {" a0 r
0 R9 I  q7 i2 y% [嗯 呵呵    多读几遍 就能看懂

Rank: 1

积分
35 
威望
35  
包包
81  
10
发表于 2009-4-25 01:44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是否理解了,抛一砖:$ b# m& K$ U# b/ _3 j2 \
整体感觉Peter有意无意的夸大了非整倍体学说的适用范围,其列举的问题在基因突变学说都有解释,而非整倍体学说并没有更好的解释。有些现象只是伴随现象,并无更多非整倍体致癌的证据。简单列举如下:
) A" t# T4 [2 M+ v1 s: i1)癌症发生几率虽年龄而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基因突变的几率随年龄增加3 r9 o8 B5 K4 d3 `8 `
2)潜伏期长与突变几率因素和体内监视等多因素有关" D8 P' f' i  X3 h# |& @
3)肿瘤发病家族性及早发性显示遗传性,支持基因突变学说而非非整倍体学说(后者无遗传)) }& T" [, B$ y& `7 Y
4)儿童的低发病率与胚胎发育和出生前的选择有关,多数异常胚胎遭淘汰。儿童的低发病只是幻觉。
4 z7 u5 S; x/ `& b- k7 c5)Peter 自己的逻辑存在矛盾。否认基因突变导致非整倍体的同时,主张非整倍体变异导致进一步的更强的非整倍体化。! f% T/ Q3 l  O* v

3 t2 @0 c" `2 ^2 m还在研究,希望有大家的反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5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