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s Archiver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4-8-31 15:30

癌转移研究曙光乍现,前景不可估量!(ZT)

     我们知道,患有恶心肿瘤的患者有90%以上的原因是因为肿瘤发生了转移而变得无可救药、最终导致死亡。无奈的现实是,目前对肿瘤转移如何发生的机制几乎处于“黑箱”状态,所以更谈不上如何有效阻止它的发生了。
    但是,最近一期的《Cell》(8月28日)发表了一篇有关乳腺癌细胞抱团更易转移成功的paper,个人认为是近年来在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实打实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比那些XX基因与癌转移存在多少相关性强多了。
    这项研究来自哈佛大学,麻省总院(MGH)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证实,相比于单个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由从原发肿瘤脱落的2-50个肿瘤细胞形成的CTC细胞团似乎更有可能引起转移。
   乳腺癌动物模型实验显示:
    •CTC细胞团是由在原发肿瘤中可能彼此邻近的细胞所构成,在进入血液循环后没有任何的细胞发生增殖。
    •尽管CTC细胞团只占所有CTCs的2-5%,它们促成了移植乳腺肿瘤生成的大约一半的肺转移灶,表明相比于单个的CTCs其转移潜能高25-50倍。
    •注入小鼠体内的CTC细胞团存活数量比单个CTCs多,由CTC细胞团形成的转移瘤导致生存率显著降低。
    •相比单个CTCs,CTC细胞团能够更快地从动物血液中消失,这有可能是因为它们卡在了毛细血管中,在那里它们导致了转移灶。
    另外,他们通过对来自乳腺癌患者的单个及成团的CTCs进行RNA测序,鉴定了一个编码plakoglobin蛋白的基因,plakoglobin表达于CTC细胞团但却不表达于单个的CTCs中,与细胞间粘附相关。
    论文主要作者、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Nicola Acet 博士说:“治疗靶向plakoglobin或与癌细胞内细胞间粘附相关的一些信号通路,有可能在临床上有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CTC细胞团的患者。”

(生物通:何嫱)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4-8-31 15:46

[i=s]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4-8-31 16:14 编辑 [/i]

     在人类抗击癌症的这场世界大战中,哈佛大学已经产生了两个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英雄式人物,一个是Dana Faber,癌症化疗的创始人;另一个是John Folkman,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奠基人。
    个人认为这项发表在《细胞》上的工作的意义同样非凡,很可能在阻止肿瘤转移的临床应用方面起到开创性的作用。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4-8-31 15:56

     第一次看到plakoglobin这个名字,我当时在脑子里就有一个naive的想法,阿司匹林很可能就是“溶解”plakoglobin粘附性的信号分子。
   这么想的原因是,已有多项工作证明,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肿瘤的转移成功率,我知道的就有大肠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而阿司匹林很可能就是通过溶解瘤细胞团来起到效应的。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4-8-31 16:06

[i=s]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4-8-31 16:11 编辑 [/i]


    阿司匹林快成为灵丹妙药了,即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病;而现在证明对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也同样有效。
   几乎对最常见、影响人类健康最大的疾病都有作用,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所以我认为阿司匹林是上帝创造人类时预留好的最好一个礼物。   

tpwang 发表于 2014-8-31 16:08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96713&ptid=83087][color=Olive]marrowstem[/color] 的帖子[/url][/b]

符合直觉的东西往往是道理的,而且常识性概念的价值往往被人忽略。这个抱团说很符合直觉以及临床常识。

这个直觉与常识的一个最简单类比就是个体与团体、社会的关系。恶性的类比就是各种反社会群体,比如邪教,plakoglobin蛋白的作用,就好比邪教教义和教规。由此来看,正常机体中一定也存在大量这种抱团现象,也未可知。

还原主义把一切现象的根源往单一的不可还原的因素上引,所以在活体层面现象上越走越偏。这个抱团说如果在癌症这个大类上得到普遍性的证明,癌症控制有新方向不说,干细胞恐怕也将产生新思路。

细胞分化与组织发育很可能有抱团因素在起作用,干细胞制备与治疗也可能要用到这个模型。如果抱团成了理论,单细胞研究的价值和方向都要重新考虑。

遐想而已。

tpwang 发表于 2014-8-31 16:20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96718&ptid=83087][color=Olive]marrowstem[/color] 的帖子[/url][/b]

Good thinking.

据此发散一下的话,这个粘合分子或其概念可能在炎症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更好解释很多现象了。

生物医学在单打独斗中已经积累了巨量的东西,很可能有关键的沟通机制即将被发现。这是见树又见林所必需的。

fdgg012345 发表于 2014-8-31 16:50

楼主能提供一下论文的题目吗,很感兴趣,想看看原文。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4-8-31 16:57

Circulating Tumor Cell Clusters Are Oligoclonal Precursors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hyde 发表于 2014-8-31 21:45

[i=s] 本帖最后由 hyde 于 2014-8-31 21:45 编辑 [/i]

细菌里面和病毒里面也有这种成团的研究,集群效应……本科上微生物时,还和老师讨论过是不是可以比较单个细菌和集群细菌的基因芯片来拆散细菌……好怀念当时的热情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