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38081|回复: 12
go

关于克隆效率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714 
威望
714  
包包
307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小小研究员 帅哥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0:1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各位研究员:
( m* E- s! A5 N: u; q2 `& C$ y/ C4 }    本人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克隆的效率还能提多高?最终能不能达到体外受精的效率呢?请各位研究员发表您的见解。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0 
威望
1530  
包包
7769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博览群书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金话筒 热心会员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13
发表于 2011-1-15 20:05 |只看该作者
douhw 发表于 2011-1-15 16:50   s8 P( u2 |- F
回复 ambassador 的帖子8 w+ K+ Y) p9 u

. P& L* s- p; p+ N9 I% J2 F- B% x此两个阶段仅是设想,还需论证和不断地摸索。也就谈不上特殊的培养基和因子了。
9 ?4 K4 k' ]6 Q5 u
我们的成熟培养液是用NCSU-23(无BSA),感觉里面添加的东西还是比较重要的(10%pFF+10IU/mL hCG+10IU/mL PMSG+ 0.1mg/mL L-半胱氨酸+10ng/mL EGF)。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64 
威望
64  
包包
494  
12
发表于 2011-1-15 16:5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mbassador 的帖子/ [# a$ [2 K9 V- ^/ ?4 P
7 e$ W4 ~7 x6 z+ i# O- M
此两个阶段仅是设想,还需论证和不断地摸索。也就谈不上特殊的培养基和因子了。2 h. O; ^0 R3 M& u& L

" p  T1 h0 |. ^2 Z3 M谢谢指教!有好的建议新的方法请多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0 
威望
1530  
包包
7769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博览群书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金话筒 热心会员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11
发表于 2011-1-13 22:42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douhw 发表于 2011-1-13 18:45 2 f5 C% u4 ^- N; @) T( N; |& v; n
回复 ambassador 的帖子& P7 r: p4 j  o9 e2 y

, Z- i5 _* ]6 M其实我认为,透明带的缺失、以及如在制作嵌合体方面等都存在与显微注射相比较的不 ...
7 a( j3 |  t. o2 G
您所说的,“尚未付诸实施”是指你们在这两个阶段都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只是去核用手工,重构胚呢),只是用到常规的方法?有没有特殊的培养基或者加入特殊的因子?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64 
威望
64  
包包
494  
10
发表于 2011-1-13 18:4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mbassador 的帖子- l: E& k* ]( w$ w4 i1 Q
$ S6 o$ N  C+ h9 ^0 H0 \
其实我认为,透明带的缺失、以及如在制作嵌合体方面等都存在与显微注射相比较的不足。- B7 \1 l5 @/ J

, N: Z5 W- B2 t! R; j而且关于重合编程,我认为融合前对卵母细胞的处理即去核阶段,融合后对重构胚的处理是最重要的处理阶段,以为此时供体细胞与卵胞质融合而编程开启。但是,尚未付诸实施。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0 
威望
1530  
包包
7769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博览群书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金话筒 热心会员 精华勋章 积极份子

9
发表于 2011-1-13 11: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bassador 于 2011-1-13 11:29 编辑 3 r, e7 g% W+ _
douhw 发表于 2011-1-11 09:55
; \" j. W+ j' E4 w4 u0 y9 [回复 songzxj 的帖子! r6 v$ K/ J) ]3 d- ^$ t
4 q4 t# m4 F' q. F
HMC也有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但总体来说,效率换好。我所做的动物是猪。

2 i0 h- m4 ]$ \. V
) a, x  Z# f3 Q( a我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是需要提供大量的卵母细胞(这个在大型猪场可以提供,也就不是问题了),其他的不足之处,还请多指教?
: @4 C: ?1 S6 Z) K' B+ W: S1 v) q# @+ L) K
还有在重编程最重要的处理阶段,融合前是只对受体细胞(去核的卵母细胞)进行处理?融合后的体外成熟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是如何处理?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64 
威望
64  
包包
494  
8
发表于 2011-1-11 09: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ongzxj 的帖子
& S; k4 v- ]8 i% E: |  E
8 i5 C( f7 q0 w8 i0 D+ h  DHMC也有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但总体来说,效率换好。我所做的动物是猪。
$ V2 H, X8 ^. ~0 I: D' a# b* ?0 q3 G1 y
我觉着,重编程最重要的处理阶段是在融合前后,因为在体细胞进入卵胞质、融合后,重编程便开始了。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ambassador + 5 + 10 谢谢分享,能详细讲讲融合前处理以及融合后.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6Rank: 6

积分
3210 
威望
3210  
包包
3359  

精华勋章 金话筒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7
发表于 2011-1-10 22:1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ongzxj 的帖子
5 V' L' X8 ]  o5 j* X6 u$ a& g* r% M( p. j. \" N6 H% t: }! s" v

" d. J7 s2 B# H/ u
你觉得是这些发现还不足以提高克隆效率还是yamanaka等人专注于IPS的诱导而忽视了克隆?我觉得可能的原因还是前者。

4 W; p1 o! h8 {% u; @我觉得也不是。在成熟的MII期的卵子中是有这些因子。虽然Yamanaka曾在文献中说iPS灵感来自核移植,但是iPS最初是从ES特异性的基因库中筛选出来的,分离出来的是因子都是与多能性相关的关键因子。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吧核移植得到的一个完整的胚胎,也就是说核移植获得的是全能型的细胞(totipotent),从发育的囊胚中分离出了ES细胞。而四个因子诱导的iPS细胞是多能性的(pluripotent)。核移植获得的融合胚胎能生长到囊胚阶段,从中分离出来的ES细胞(NT-ES)与正常fertilize,分离出来的ES更接近也就容易接受了。! ~& M  s) h9 j7 \4 @
所以,iPS应该更多的向核移植“学习”,比如周琪和高绍荣都试过分析成熟卵子中的蛋白质以期望获得更多,更关键的重编程因子。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714 
威望
714  
包包
307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小小研究员 帅哥研究员

地板
发表于 2011-1-10 21:1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douhw 的帖子
5 I2 C) m8 o! e* f
, t# D# Q8 I1 b1 }' R# \& N( a9 a* i不好意思,我其实是不看好HMC的,可能是偏见吧。不过它在牛的应用上真的很成功。
$ g9 m2 y  R% g* v% K8 \# Q
6 k6 L3 a1 [. u请问你做的是什么动物?第四周检测怀孕率,猪吗?
3 s0 r1 H: o% h/ `/ w' {" U: N% s  ^* C+ v4 O
怀孕中期吸收的现象是很多克隆动物共有的问题了,这个追根溯源应该还是重编程不完全造成的,所以说体外囊胚率高并不一定胚胎质量好,它只是其中一个参数。
( X- o# m. U1 b: I, o. y! ^  D
/ y  Y! T3 W$ O% V+ [解决重编程问题的途径不外乎那么几个时间点:供体细胞、早期胚胎和囊胚期。但是前两个时期算是预防的话,那囊胚期只能算是补救治疗了,因为那个时候胚胎已经由多潜能细胞期重新进入分化过程。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714 
威望
714  
包包
3075  

优秀会员 金话筒 小小研究员 帅哥研究员

报纸
发表于 2011-1-10 20:5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张也行 的帖子( J1 S! Z  u' r' f6 J. @

" f. _5 D4 L$ {) w谢谢!4 M$ l3 M% j+ P, a' g
非常赞同你的一些观点,核移植效率要比IPS的效率要高,且NTES比IPS更接近ES细胞(这是去年一nature paper求证过的)。
8 n( O/ }+ n* I5 L5 ~9 U) a# G8 ?# O9 t6 [' Y4 X
我们知道四因子发现源于卵子的重编程(或者细胞融合过程的重编程,我不确定),但是这些发现却没有应用于克隆效率的改进!你觉得是这些发现还不足以提高克隆效率还是yamanaka等人专注于IPS的诱导而忽视了克隆?我觉得可能的原因还是前者。# m! b* }" B+ c7 ]+ j8 M

8 z" q9 g, |: b5 s9 P& W) U所以我想IPS中有效的因子对于提高效率可能并不起作用。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6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