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天枰2012
go

间充质干细胞里的黑点是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152 
威望
152  
包包
458  
11
发表于 2012-3-14 20:34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污染,应该是细胞分泌的东西,之前也有类似情形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69 
威望
69  
包包
820  
12
发表于 2012-3-14 21:23 |只看该作者
您的黑点初步判断可以认为是细胞碎片,对细胞培养没有影响,因为您的培养基是清亮的。您的细胞状态非常好,希望多多交流。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77 
威望
77  
包包
282  
13
发表于 2012-3-14 22:38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实验室最近半年也出现类似状况,我感觉并非正常现象,养久了也会对细胞有影响的。在别的网站找到的叙述,不记得原出处了,直接贴过来吧。
( R# h: Y, V9 w+ u9 e( z--------------------------------------------
* E6 H7 z) V8 v有人曾认为黑胶可能是支原体污染,因为相对比较权威的网站文章指出,黑胶虫可以通过滤膜,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恰巧口腔支原体为人体口腔中之正常菌丛,所以实验室之操作人员的污染亦可能为支原体的污染源。但有人为此做了实验证明黑胶虫不会是支原体,原因如下:
  d9 i5 {+ ~& e$ Z) F1、光镜下可见, 因为体积不对,支原体在普通显微镜下不能看到。7 {: `% p# ?( U- ^3 s  g9 t! t' h3 a9 Z
2、多种染色后可见,甚至hoechst即能将它染色,一般来说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所以,黑胶虫是一种支原体的可能性比较小。" b- m  m9 M* Z, V$ r" Y& l
2.2.3寄生类原虫) E% z. b$ {' R" l4 V& I
3 L. I7 \  o  V* ^4 T5 ^
黑胶虫属于寄生类的原虫,而不是细菌、支原体,也不是什么补体、细胞碎片或蛋白沉淀。有人在400倍以上的高倍镜下可以清楚的看到胶虫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较大,运动较慢,泛红光;另一种较小,运动较快,红中带绿,个小的围着个大的分布,很可能是公的围着雌的。这种生物也并非离开细胞就不能存活,也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单纯培养过污染胶虫的血清4周,直到满视野都是黑煤渣般的胶虫。给人的感觉是胶虫和细胞一样有丛集性,如果胶虫密度低则生长缓慢,如果手懒,拖了几天没换液,待胶虫生长到一定浓度后便会飞速分生,细胞受感染的程度也大,这时除了培养基中可见外,细胞表面通常也象长满了粉刺,所以有人认为细胞旁分泌的某些因子可以抑制胶虫的生长。据说,中国病毒所和军科院鉴定是一种寄生于牛血清内的一种原虫,似乎和草履虫和变形虫有类似之处,然而由于课题经费不够而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由此黑胶虫属于原虫的有比较大的可能性。
" }6 W' i9 X$ d. E7 y5 B8 p4 Q
$ ?" m$ D5 K" ~0 I6 @# \3关于黑胶虫出现的几种情况
9 K0 [! v7 C, |7 m+ j
; S( E' M& L1 r* p, ~, y- O1 n" U1.“黑胶虫”的出现常在培养条件改变、细胞接种密度降低、细胞状态不佳时显现并使实验中断,尤其在冻存细胞复苏时可造成大量细胞死亡。就是在细胞生长状态不良时,黑胶虫容易出现。“黑胶虫”生长与细胞的生长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细胞状态好时小黑点会相应的减少;反之则增加,似乎有细胞竞争生长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它的出现似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长。# \5 a# r4 R1 m7 c- ?  e

  f0 {$ s! e& M3 i2.细胞刚用的时候,观察均生长良好,密度适中,培养液清亮,小黑点一般不出现,但是对细胞传代以后就陆续出现多少不等的小黑点,有时候在一夜之间暴长。细胞进过多次传代的情况下,也会使黑胶虫出现。
: ]" G; B3 \7 f* B: n( G6 V8 _- l7 u0 A% h" z' t  E
3.换用了其他公司的血清,多是北方公司的血清,就出现了这种非常类似这里的”黑胶虫“的情况。在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验血液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书中关于检查血清中写道,“我国北方小牛血清还多见黑胶虫污染”。其实在很多,遭遇黑胶虫的案例中,大部分细胞培养者都认为黑胶虫来源于血清。
$ W$ }  j$ H' P9 l, L. y% B! G  }8 q: `8 j$ {  k, r
4关于再细胞培养中出现黑胶虫后的几种处理建议
# j& b, @9 }- e' T, w4 N1 b" ~' \  E" R9 S3 u4 n, R
1.换好一点的血清,当然最好是进口胎牛血清(国产血清太脏),就是价格高的离谱,经济条件不允许,可以用进口新生牛血清代替。建议如果使用的是Hyclone或GIBCO的血清可不必灭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小黑点”的形成。一般的血清都不要去灭活处理,为什么呢?INVITROGEN公司在其血清说明书上解析道:经过正确处理的热灭活血清,对大多数的细胞而言是不需要的。经此处理过的血清对细胞的生长只有微小的促进,或完全没有任何作用,甚至通常因为高温处理影响了血清的质量,而造成细胞生长速率的降低。而经过热灭活的血清,沉淀物的形成会显著增多,这些沉淀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像是“小黑点”,常常会让研究者误以为是血清遭受污染,而把血清放在37℃环境中,又会使此沉淀物更增多,使研究者误认为是微生物的分裂扩增。除非是在做免疫学研究或培养干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才推荐做热灭活。所以在不是做免疫学研究或培养干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培养时,血清尽量不经热灭活。
, c: X5 E6 P% Z* e% i/ Q
0 N. i9 ]/ H+ }% y. {2.如果是贴壁细胞的话,可用无菌的PBS洗几次,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若是悬浮的话,就不太好处理拉,可以向其中少加一点滋养细胞。加滋养细胞对有黑胶虫的刚复苏的细胞很有效!还有就是实验环境要注意好,保持细胞间整个环境的洁净度。如果细胞不是非常珍贵,可以用伯氨奎、磺胺、四环素、贝尼尔,也有建议庆大霉素500ug/ml洗涤。  t+ y; {# Y% n; o
$ r, h" a( j+ ^; N( [; p
3.换用进口的一次性塑料培养瓶。
" ^# z2 M* K7 g6 y& }7 g" I
2 F$ y6 k" z7 J1 z5 _4.停止复苏,停止养细胞,彻底消毒所有用于细胞培养的一切用品,包括所用的培养瓶,培养基,吸管,胰酶,孵箱,超净台、空间等等你能想到的和细胞培养相关的所有物品。一个星期后,再复苏污染之前冻存的细胞,注意你的白大衣衣袖污染即可。这样你可能觉得动作太大,但可以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挽救两个月的时间,还有其他你为了找到污染源,去除污染所耗费的精力,和财力。' ~$ d2 j) S3 y9 x' _

# r) D0 b$ o2 J3 C8 g5.在换液前先加入生理盐水并轻轻拍打,冲洗干净后再加入培养液,坚持天天洗,传代时加生理盐水再离心一次,接种密度稍大一些,一段时间后,虫子就会大大减少,对细胞的生长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Z& s2 }+ a3 ]

; T1 ]. v6 s: J# u1 H3 P所有东西最好重配;如果实在要抢救,重点突破,留几瓶污染不是很严重的细胞抢救,其余弃去
6 L/ L, o1 W5 l2 p' F9 }7 w/ \- \( q* H2 ]9 }
6.如果有其它可用的细胞,那么污染的细胞最好扔掉;如没有,可试着用抗生素,最可靠的是细菌培养加药敏,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当然不能影响到细胞的状态。
$ h  J5 V5 M( y- B, a) A* C# b2 z: j3 {- g) u3 F6 Q, G
7.有材料称minocycline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和换液结合起来使用。
- ~0 }1 p, U- |. [( J' y% q* m9 I
- \4 X8 x( v% N/ P由于黑胶虫尚未明确鉴定出是什么生物,所以上述的处理方法不一定正确,可以供考虑采用。
2 d3 T6 G  i5 |0 Y' Y% F! q0 b, Y6 J. D6 @  o  R3 p
8.有人为寻找到杀灭“黑胶虫”的方法,做了一个试验,他取有“黑胶虫”污染的六孔板,每孔内有2ml培养液,向有污染的孔内分别加入0.5ml、1ml、2ml、3ml的新洁尔灭原液,边加边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最后他得出结论:新洁尔灭与水或培养基的比例为1:4时即可杀死“黑胶虫”。但是新洁尔灭对细胞的负面影响太大,比较珍贵的细胞培养最好不采用此方法。1 n( ]) b  \1 h% Y4 U

: }' u2 m: d2 a! ^3 M. s6 K) ~, ^5.国外关于黑胶虫的相关情况4 f8 a- J: T+ q6 P3 q

! |/ V. X5 h; I1 T1 f& Y/ S在国外的生物论坛上也有很多人在讨论black dots 和black particle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胶虫。他们所描述black dots 和black particles的情况,基本上和国内论坛上相似。国外有人用实验证明black dots 或black particles 不是支原体,而在细菌范围内。基本过程如下:If the poster is concerned about mycoplasma, there are tests to identify them. One is a Hoechst dye staining technique to look for extranuclear DNA spots.Also, prepare a dry flame-fixed smear from another aliquot of the media (5-10 ul) and stain with crystal violet. See under microscope at high magnification if there is anything resembling bacteria. And by the way, estimate the size of the particles to be sure it is in the range of bacteria.  w, Z9 @) I% B* ~# r6 F" n
4 r& n4 X2 X! [1 x) q4 h( r) [
6总结3 L3 ?- _: k& q0 `5 `; A& O
" s% E) i! g& P! u& x4 P
从前面关于黒胶虫的描述可以看出,人们遇到的黒胶虫并不都是一样的,有象细菌的、有象支原体的、有象原虫的、有象真菌的,还有象细胞碎片的。在国内个实验室的器材条件参差不齐,而且实验人员的操作质量也不尽相同,同一种现象也可能有些许差异,当用描述出来的现象的差异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所以很多人看到细胞被细菌污染了,不好处理,而却描述出来的现象和流传的黑胶虫类似,就会把培养失败的原因归结到无法处理的黒胶虫污染,甚至可能说它发现的是真正的黑胶虫。这样的事情多了,黑胶虫就会人为的变种,象什么的都有。黑胶虫是否存在,还有待于科学的发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大部分人发现的“黒胶虫”并不是真正那个未知的黒胶虫,而是不很常见的细菌、真菌、原虫等微生物污染。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236 
威望
236  
包包
1816  

优秀会员

14
发表于 2012-3-15 14:55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rxh813 的帖子
1 q: l0 Q  @6 A. D% K& f; J3 B8 u2 r& _2 q7 X
之前我们也以为是正常现象,但是每次换液后会减少,随后又会增加又是为什么呢?

Rank: 3Rank: 3

积分
386 
威望
386  
包包
1033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5
发表于 2012-3-15 20:50 |只看该作者
感觉就是细胞凋谢的碎片!不像是污染!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236 
威望
236  
包包
1816  

优秀会员

16
发表于 2012-3-16 10:21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指导!

Rank: 1

积分
威望
6  
包包
33  
17
发表于 2012-3-16 21:34 |只看该作者
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问师兄说是细胞状态不好,细胞分泌的一些代谢物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87 
威望
87  
包包
141  
18
发表于 2012-3-16 22:3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天枰2012 的帖子" j) S9 m. C5 a+ e
: s# r" A  [& D% A% y
我们养的细胞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有的从原代开始就有,一直到三、四代都有,好像都存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间隙,培养液清亮,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猜测可能是细胞自身的分泌物或者是培养基里的添加成分。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236 
威望
236  
包包
1816  

优秀会员

19
发表于 2012-3-17 10:4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心蕾 的帖子! x1 _# L- O2 t. R

6 D5 a, Y: Q/ `: f; m我们的也是原代开始的,请问后来在测指标或其他用途是会不会有影响啊?谢谢!

Rank: 2

积分
236 
威望
236  
包包
1816  

优秀会员

20
发表于 2012-3-17 10:44 |只看该作者
还有各位前辈们,这种情况对测细胞因子岂不是会有影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5 22:4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