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marrowstem
go

越来越不“给力”的iPS细胞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积分
17665 
威望
17665  
包包
23467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11
发表于 2011-2-9 20:23 |只看该作者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1-2-9 20:00 & o3 g# v$ F% U/ r' p. l" N1 |
机制不明的东东往往走不远,iPS细胞目前就处于这样一种现状,这一点有些象“水中捞月”,当你试图靠 ...

" q6 a7 n. I2 l) ?- `1 t* T机制不明的东东往往走不远) U* O. b7 o0 h

" w5 c( T. `/ o, b) n6 \其实干细胞整体上的理论性都还很弱,起码相比较其”技术性“而言。胚胎干的本质,成体干的来源与状态,iPS以及直接转分化的机制,包括体细胞克隆的机制等,广义的programming与reprogramming现象到底其生物学本质是什么,自然状态或人为状态的生物学机制是什么,还没有个清晰的图景。
6 {' a" ]" L9 _7 f3 D7 t/ p# @
: Z7 |: q0 K) ?% `* i! R干细胞作为十多年的最热科学与应用话题,走得太快来不及细看难免。大概 还有很多好玩的现象没有发现完,回头看是下一步的事情。
7 T& |1 V7 {/ V; V$ }' z
& ]# G' _; w. y7 C* D/ p目前其他”科研热点“包括核聚变,前些年的基因治疗,纳米材料等等,都没能避免这个”过热“的陷阱。可能这不是单纯的科学界问题吧,科研不仅仅是个科学的事情。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marrowstem + 5 + 1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威望 + 15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28 
威望
628  
包包
277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2
发表于 2011-2-10 01: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临床干细胞 于 2011-2-10 01:48 编辑
# L1 I6 C1 Z2 t9 U! d0 C+ Z+ P
yangel 发表于 2011-2-9 10:28 ! }. w; o! b: b0 Y" ~+ T3 g1 V& F/ d
回复 marrowstem 的帖子! z( X: O8 B/ @$ v/ t) b

7 `7 e/ J, t; P1 i! r! l( g1 M对于质疑iPS性质的言论,我一直这么想,会不会是被研究的iPS细胞系的性质还不够好 ...

" h, {; e7 Y) W4 X4 {4 k7 t5 K1 ]. y7 j1 J+ J& |$ ?0 }' K
呵呵,我发现不管ips给不给力,这个贴子里大家的回得都很给力,就我所知,周琪的实验室并没有对ips细胞四倍体补偿实验深入研究的想法。: H; Z! ~0 q& c- c8 O" K
至于ips的未来,我认为是有一定的挑战,我想就自己亲自接触到的一些发表些看法,去年ips最有正面意义的研究结果无外乎RNA诱导了,这个轰动是不小的,不过,好象哈佛的这个实验室一直不能将此项研究再进一步深化,比如它是在体外实验得到的结果,到现在也没有应用于动物后的结果如何,我前一段时间公派去美国,曾想申请去这个实验室,把我的将RNA-ips细胞应用于四倍体补偿实验的想法提了出来,但是对方好像比较抗拒,委婉地说出了目前in vivo的窘境(我是这样认为的),当然RNA法诱导依然比较新,我认为还是有发展的可能的1 f+ W; F- [! i/ I/ l' z3 z

' K( W, R$ I9 r% H; `1 V至于直接转分化,同样用转录因子,我认为这并没有跳出ips的范畴,当然现在并没有发现安全问题,不过,以后具体怎么样还很难说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marrowstem + 10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571 
威望
1571  
包包
4354  

优秀会员

13
发表于 2011-2-10 07:41 |只看该作者
恩,初期的狂热过了,我觉得现在是对iPS更加严格要求,不能像早期的那样数据的可重复性太差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8Rank: 8

积分
17665 
威望
17665  
包包
23467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14
发表于 2011-2-10 08:45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临床干细胞 的帖子
8 ~; @; S7 s4 o. q0 w7 X, x; x; u& h* p; y1 F2 O- e
如果对iPS不给力这样的题目大家讨论都不再给力,那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iPS给力的都不用说了,一种是真的不给力了,呵呵,玩笑。- K! C4 ?: N) ?; `4 P

! X0 A  @$ r. m, }8 t" C现在的很多现象还难以下定论,评论里也说了,在十多株干细胞上看到的差异到底意味着什么还说不清楚。首先所比较的不同来源iPS是否具有操作定义上的可比性,值得存疑。网友们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有点像胚胎干的“窘境”,比了半天,各实验室的胚胎干系是否等同还不知道。其他干细胞也有类似问题。等看了原文再说吧。; q6 E! f8 q  U, h0 S2 Q

- R: X3 Q8 N% ]其次,即使最终证明现有方法得出的iPS确实不同于胚胎干或真正意义上的多潜能干细胞,那这些差异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些差异有什么影响,有没有补救的办法。这差异仅仅是出身记忆,还是致癌性,还是不完全重组或不完全多潜能,各自对iPS未来的影响到底如何,现有的一些苗头性发现还不足以定论吧。
0 A5 k) \* n) p3 ?: j- h& t
5 J) U0 k; g3 M) i& G无论如何这些相对“负面”的发现确实有点不给力,这里的意思是这些发现对“普及”iPS带来了一些麻烦,倒不是理论上的。虽然iPS技术已经进入小分子、蛋白、RNA范围,但这些技术能否为“大众”所方便地利用,这是个问题。早先的四因子病毒转染,大家都能做,因此iPS才能“风生水起”,现在某些方面的研究仍在利用这个原初工具证明一些新途径。如果高级方法成了阳春白雪,iPS新闻可能还会不断出现一些顶级给力证明,但要众人拾柴火焰高,成气候,必须找到傻瓜方法。看看RNA和小分子哪个能达到这一点,再看看那时候会有个什么局面。; i( E0 I4 r3 q- }8 D5 L

' ]3 S3 E( W. a' v1 t) l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验证iPS是否给力的genomic技术得出的初步有限结论,科学上应该是进步但确实给热火朝天的研究罩了一个湿毛毯,未必是针对iPS意义的,因为这些结果还需进一步深化验证,更多是手段方法普及上的限制。不小心以后发iPS的好文章没有这些数据就不行了呢。# I7 A7 D5 P; ?' a; R* R
8 J% M9 M# e* }2 \0 c. Y
当然,科学自然有它自己的路。科学家所领导的实验室每天做的事情,也不完全是随着科学的心思走的,要考虑突破方向,发表文章,创新概念,避免出力不讨好,还有自己的本钱实力是否值得做一些事情等等。科学家也有很多计较的。iPS热到了带有相当情绪性倾向性的程度,一些说法难免会引起科学之外的争议。" ]' ?) M  [$ V

7 R0 z% ^- L& ~5 r直接转分化能否取代iPS或某种程度上夺了iPS关注,倒不是本质的问题,还是看各自在下一步要给力的阶段能否有实质性的进展,各自的价值领域是否能更明确,定位是否能更清楚。
( O) m' f4 L7 G
6 y+ l5 @4 k% P* Q! Z个人感觉,这些“新”玩艺都是所谓生物体系“重编程”性的一个表达支线,未来的历史地位还难判断。当然,如果能有些实用价值尽早出来,比如iPS的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应用,也是好事。但这里面的问题与iPS的本质也有密切关系。
+ B$ y* z! d, K% A- e3 N% o5 m+ A& h: z" W" x* g, g3 Z6 e3 }
尘埃落定盖棺定论还早,现在还是尘缘未了红尘滚滚的时候,泼点冷水也是应有之举。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10 + 10 给力的评论!
细胞海洋 + 50 + 10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60  包包 + 1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12 
威望
12  
包包
589  
15
发表于 2011-2-10 11:05 |只看该作者
其实回顾一下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从2000年开始上临床,到现在,真正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还是没有啊。囧啊。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416 
威望
416  
包包
185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6
发表于 2011-2-10 11:41 |只看该作者
膜拜啊,,,各位专家,,,

Rank: 2

积分
236 
威望
236  
包包
3031  

优秀会员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美女研究员

17
发表于 2011-2-13 17:23 |只看该作者
新手学习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9 
威望
679  
包包
375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8
发表于 2011-3-20 09:30 |只看该作者
各位高手分析的都很给力,受益匪浅,赞一个!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上个月的一期nature连续出了几篇文章从基因组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水平来讲iPS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人认为这是iPS越来越不给力的表现,甚至觉得iPS的研究再无多大意义。我反对,Yamanaka首先发现体细胞逆转为多能性细胞的时候,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也就是安全性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依然很兴奋?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得到解决的,现在iPS虽然在基因组水平,转录组水平以及表观遗传水平都存在差异,但是必须明确一点,任何一篇文章都显示了在这些水平上iPS和ES大部分都是一致的,存在的差异其实只暂一小部分,有科学家认为这些差异可能是不适当的重编程方法造成了,如果我们对该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也许我们能慢慢实现iPS和ES的一致性,我个人还是持乐观态度,这些问题终会得到解决。
& b; t: I: E& ]% o7 v8 i+ P, l
: A& x+ [4 y* X% b% Q- u9 `$ u- |关于转分化的问题,这确实是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但是现在实现的转分化只能在有限的几种细胞之间实现,而且是否真正实现了转分化还值得怀疑,感觉就像是iPS刚兴起的时候一样,人们看到了现象,觉得有了希望。但当这方面的研究被逐渐Zoom up以后,人们会慢慢了解转分化的实质和利弊。我个人更加支持iPS研究,原因比较简单,我们做这两方面的研究,最终目的就是要进行临床,疾病问题是很迫切的,相比转分化而言,iPS可能会更快投入临床。就像我们想从一个山峰到达另外一个山峰有两个方法,可以先下山再登上另一坐山,或者更直接的方法直接在两坐山峰之间建一座桥,就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讲,第一种方法可能更快。
9 p. b# Z9 L3 e5 _2 S, d, c% Y% _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0 + 5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 
威望
198  
包包
708  

优秀版主 美女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积极份子

19
发表于 2011-3-20 12:34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es还没研究清楚那,虽然证明其具有全能性,但到现在都不能为其提供一个微环境让它定向发育成一个器官,哪怕具有功能意义上的一个细胞,比如毛囊干细胞,可以长出一根毛发来,即便证明了ips全能性,安全可靠,然后下一步呢,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9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