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已有 1411 次阅读 2014-5-4 09:20

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C53H67N9O17) (TYR-PRO-TYR-ASP-VAL-PRO-ASP-TYR-ALA),是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或其他物质。

流感病毒痳疹病毒(以及许多其他细菌病毒)表面等均能找到,可附着于不同动物红血球,而使红血球凝集。严重时可致死。水解血球凝集素可得轻、重两链,轻链可与受体细胞膜融合,重链则和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

至少有16个不同的HA抗原,贴上了H1到H16的标签。前三种H1、H2型、H3,遍布于人类流感病毒。


http://wenda.so.com/q/1371087244063030?src=170
凝集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
   凝集素(Lectin)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其常见种类见表6-1。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之所以被收入本书,是由于凝集素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因此,Ponder(1983)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一、凝集素的特性   凝集素具有多方面的特性,在此我们仅简要提及其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应用有关的某些特性。我们知道,生物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肽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碳脂化合物决定簇。一种凝集素具有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与α—D—吡喃糖基甘露糖(α—D—Mannopyranosy)结合;麦芽素与N—乙酰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结合;菜豆凝集素与N—乙酰乳糖胺结合(见本章 表6—1)。 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研究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生物素、酶、胶体金和铁蛋白等示踪物结合,从而在光镜与/或电镜水平显示其结合部位。
   二、凝集素的应用   一般认为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可用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反映细胞在分化、成熟和肿瘤细胞性变中的变化。仅在某些特殊的例子,其细胞结合凝集素的性能可以预先估计,如双花扁豆素之于血型A物质的特异性,荆豆凝集素之于血型O物质2—L—岩藻糖的特异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关于由凝集素所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簇的种类,关于携带决定簇的分子的性质和机能,完全凭实验经验去发现。
   1.作为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记 应用凝集素作为细胞分化的标志,在这方面的应用报告最多,而且研究比较集中于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分群。如Rose(1980)等发现在小鼠胸腺皮质内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呈PNA阳性反应,在小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也发现有20%左右的PNA阳性反应细胞,后者是否属于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Newman等(1979)以荧光素标记凝集素PNA,发现在大鼠乳腺上皮的不同分化时期显示不同的荧光强度。在不成熟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荧光弱或无,随着性成熟期到妊娠期乳腺上皮荧光程度逐渐加强,而泌乳期荧光强度达最高峰。在皮肤角质细胞自基底向表层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和性质都在改变。Brabed等(1981)应用新生大鼠皮肤的实验表明,皮肤各层细胞分别与不同的凝集素相结合。麦芽素与角质化细胞相结合,蓖麻素与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相结合,而荆豆凝集素标记在棘细胞的表面。在成肌细胞(myeoblast)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Winaod 和Luzzati(1975)注意到类似的皮肤的改变。
   2.作为细胞特殊类型的标记 Kivela和Farkkanen(1987)发现在人视网膜,PNA标记视锥细胞而不标记视杆细胞。在乳腺、乳腺上皮细胞呈PNA阳性反应而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呈PNA阴性反应。以多种凝集素对小鼠、大鼠和兔的肾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刀豆素A和蓖麻素存在于肾脏的各部,PN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荆豆凝集素(UEA)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而麦芽素分布在肾小球。应用DBA对RIII和DDK品种的小鼠研究表明,DBA主要结合在各种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电镜观察显示DBA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在趣的是在RIII品系小鼠某些组织的内皮细胞显示肯定的DBA阴性反应,说明同一种属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存在有组织特异性的差别。Streit和Kreutzberg(1987)发现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特异性标记面神经节 内的小胶质细胞,其它类型的胶质细胞如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等都显示阴性反应。在切断面神经后,增殖的小胶质细胞对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的反应加强,免疫电镜观察表明,凝集素主要沉积在细胞膜或小胶质细胞突起的轴膜表面,特异性结合糖基是α—D—半乳糖。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免疫病理室应用12种凝集素(表6-1)对人胚胎及各种正常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凝集素受体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并无即定规律可寻。如胃粘膜主细胞为PNA受体,而壁细胞为BSL受体,双花扁豆受体(DBA)主要出现在大肠部份。
   3.在肿瘤中凝集素结合的改变 肿瘤细胞伴有细胞膜的改变,细胞膜上的糖基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可用凝集素检测出来。大量研究发现,凝集素可作为肿瘤组织源性的标记、肿瘤特异性诊断的标志、肿瘤恶性的标记和不同肿瘤的分化标记。如张华忠等(1987)报道115例胃癌标记PHA阳性率高达90.43%,而正常胃粘膜基本是阴性,故认为PHA是胃癌的诊断性标志。BSA对乳腺恶性肿瘤阳性率达79%,而对良性病变均呈阴性反应,提示BSA可能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相关标志。凝集素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组织类型,如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ConA阳性,小胶质细胞瘤阴性,肾腺癌UEA1阴性,透明细胞癌阳性。
   三、 凝集素的分类   凝集素可按糖的特异性、分子结构、结合位点和其功能进行分类。动物凝集素按分子结构分为C-型凝集素、S-型凝集素、P-型凝集素、I-型凝集素和Pentraxins。C-型凝集素是Ca2+依赖的凝集素;S-型凝集素是特异性识别β-半乳糖苷键的凝集素;P-型凝集素是特异性识别6磷酸甘露糖的凝集素;I-型凝集素是类似免疫球蛋白的凝集素;Pentraxins是有五个亚基的凝集素。
   四、 凝集素的性质   至今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发现的凝集素均是糖蛋白,糖以共价键形式结合进凝集素中,糖的种类主要包括有甘露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而少见木糖,阿拉伯糖。动物凝集素所含糖的种类和植物、微生物凝集素所含糖的种类不一样,凝集素中蛋白质部分主要由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组成,少见含硫氨基酸。与部分凝集素活性相关的金属离子常是Ca2+和Mg2+,这是许多糖进行结合或凝集活动所必需的。很多凝集素(如C一类型凝集素)发生凝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存在Ca2+ 。在赏凝集素(Limulin)中需要C扩+以类钙调素形式进行生理活动;而在Anthocidariscr assispina中,则是Ca2+ 影响凝集素分子构型:Ca2+影响牡蛎凝集素则是通过改变蛋白质构型,而不是直接参与配体结合。有人认为Ca2+ 通过离子键与梭基等作用,以稳定结构,增强氢键和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
   凝集素进行的凝集反应常被单糖所抑制,有的却需某些二糖、三糖或多糖,被抑制的敏感性差别较大。某些典型特效凝集素易被相应血型物质中部分糖类所抑制,如A型血抗原特效的凝集素被N-乙酰-D一半乳糖所抑制;O型特效的凝集素被L一岩藻糖所抑制。凝集素结合糖类的专一性范围不一。少数凝集素的结合范围相当窄。用蛋白酶,如胰蛋白酶、链霉蛋白酶等温和处理凝集素,可使其凝集活动的敏感性得到提高,一些添加剂、金属离子也影响凝集素活动。
   五、研究凝集素的意义   凝集素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是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脂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糖基。一种凝集素具有只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探针。凝集素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选择凝集各种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凝集作用等,是免疫防御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酶、生物素、铁蛋白及胶体金等结合、而不影响其生物活性,可用于光镜或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工作,在探索细胞分化、增生和恶变的生物学演变过程,显示肿瘤相关抗原物质,以及对肿瘤的诊断评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此外,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作为植物胚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因子;在作物害虫防治方面表现出的保护功能等等。研究凝集素的特异性有助于以分子或原子层次 (Molecular or atomic level) 了解生命现象或病理变化。


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之所以被收入本书,是由于凝集素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因此,Ponder(1983)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凝集素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仅简要提及其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应用有关的某些特性。生物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凝集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能识别糖蛋白和糖肽中,特别是细胞膜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即细胞膜表面的碳脂化合物决定簇。一种凝集素具有对某一种特异性糖基专一性结合的能力,如刀豆素与α—D—吡喃糖基甘露糖(α—D—Mannopyranosy)结合;麦芽素与N-乙酰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结合;菜豆凝集素与N—乙酰乳糖胺结合。 因此,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研究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另一方面,凝集素具有多价结合能力,能与荧光素、生物素、酶、胶体金和铁蛋白等示踪物结合,从而在光镜与/或电镜水平显示其结合部位。

2 应用

  一般认为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基可用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反映细胞在分化、

  成熟和肿瘤细胞性变中的变化。仅在某些特殊的例子,其细胞结合凝集素的性能可以预先估计,如双花扁豆素之于血型A物质的特异性,荆豆凝集素之于血型O物质2—L—岩藻糖的特异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关于由凝集素所识别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簇的种类,关于携带决定簇的分子的性质和机能,完全凭实验经验去发现。 1.作为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标记 应用凝集素作为细胞分化的标志,在这方面的应用报告最多,而且研究比较集中于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分群。如Rose(1980)等发现在小鼠胸腺皮质内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呈PNA阳性反应,在小鼠小肠集合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也发现有20%左右的PNA阳性反应细胞,后者是否属于不成熟的T淋巴细胞,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Newman等(1979)以荧光素标记凝集素PNA,发现在大鼠乳腺上皮的不同分化时期显示不同的荧光强度。在不成熟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荧光弱或无,随着性成熟期到妊娠期乳腺上皮荧光程度逐渐加强,而泌乳期荧光强度达最高峰。在皮肤角质细胞自基底向表层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和性质都在改变。Brabed等(1981)应用新生大鼠皮肤的实验表明,皮肤各层细胞分别与不同的凝集素相结合。麦芽素与角质化细胞相结合,蓖麻素与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相结合,而荆豆凝集素标记在棘细胞的表面。在成肌细胞(myeoblast)的分化与成熟过程中,Winaod 和Luzzati(1975)注意到类似的皮肤的改变。

  2.作为细胞特殊类型的标记Kivela和Farkkanen(1987)发现在人视网膜,PNA标记视锥细胞而不标记视杆细胞。在乳腺、乳腺上皮细胞呈PNA阳性反应而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呈PNA阴性反应。以多种凝集素对小鼠、大鼠和兔的肾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刀豆素A和蓖麻素存在于肾脏的各部,PN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荆豆凝集素(UEA)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而麦芽素分布在肾小球。应用DBA对RIII和DDK品种的小鼠研究表明,DBA主要结合在各种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电镜观察显示DBA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在趣的是在RIII品系小鼠某些组织的内皮细胞显示肯定的DBA阴性反应,说明同一种属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也存在有组织特异性的差别。Streit和Kreutzberg(1987)发现GriffoniaSimplicifolia凝集素特异性标记面神经节内的小胶质细胞,其它类型的胶质细胞如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等都显示阴性反应。在切断面神经后,增殖的小胶质细胞对Griffonia Simplicifolia凝集素的反应加强,免疫电镜观察表明,凝集素主要沉积在细胞膜或小胶质细胞突起的轴膜表面,特异性结合糖基是α—D—半乳糖。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免疫病理室应用12种凝集素(表6-1)对人胚胎及各种正常组织进行了系统的凝集素受体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并无即定规律可寻。如胃粘膜主细胞为PNA受体,而壁细胞为BSL受体,双花扁豆受体(DBA)主要出现在大肠部份。

  3.在肿瘤中凝集素结合的改变 肿瘤细胞伴有细胞膜的改变,细胞膜上的糖基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可用凝集素检测出来。大量研究发现,凝集素可作为肿瘤组织源性的标记、肿瘤特异性诊断的标志、肿瘤恶性的标记和不同肿瘤的分化标记。如张华忠等(1987)报道115例胃癌标记PHA阳性率高达90.43%,而正常胃粘膜基本是阴性,故认为PHA是胃癌的诊断性标志。BSA对乳腺恶性肿瘤阳性率达79%,而对良性病变均呈阴性反应,提示BSA可能为乳腺恶性肿瘤的相关标志。凝集素还有助于判别肿瘤的组织类型,如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ConA阳性,小胶质细胞瘤阴性,肾腺癌UEA1阴性,透明细胞癌阳性

http://baike.so.com/doc/5572500.html



植物凝集素
  植物凝集素最早发现于1888年,Stillmark在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籽萃取物中发现了一种细胞凝集因子,它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它是一类具有特异糖结合活性的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单糖或寡糖特异可逆结合的非催化结构域。根据植物凝集素亚基的结构特征,植物凝集素分成4种类型:部分凝集素、全凝集素、嵌合凝集素、超凝集素;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在进化上的相互关系,植物凝集素分为7个家族:豆科凝集素、几丁质结合凝集素、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木菠萝素家族、葫芦科韧皮部凝集素和苋科凝集素。
  植物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入侵者的糖结构域,从而干扰该入侵者对植物产生的可能影响;植物凝集素的糖结合活性是针对外源寡糖,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许多植物凝集素可结合到诸如Glc、Man或Gal的单糖上,尤其对植物中不常见外来的寡糖具有更高的亲和性。例如:结合几丁质植物凝集素识别真菌细胞壁及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另外,许多凝集素在较高PH范围内稳定、抗热、抗动物及昆虫蛋白酶等等。有些凝集素甚至是完全稳定的蛋白质,如从刺苟麻茎中分离出的凝集素在三氯乙酸中保持稳定,沸煮也不会失活。Peumans等(1998)认为大多数植物凝集素存在于储藏器官中,它们既可能作为一种氮源,也可以在植物受到危害作为一种防御蛋白发挥功能。因此植物凝集素是植物防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保护上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保
  护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最好的植物凝聚素是雅祥——G6 雅祥凝集素,是从三七、杜仲等六味中药原料提取独有的-G6凝集素,不但含有植物凝集素的特性,同时具有恢复人体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稳定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改善上有着全新的突破。
  突破一:活性动力因子修复血管内皮,持久平稳血压
  雅祥G6凝聚素独含的3000道尔顿分子量的细胞活性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快速还原机体内的活性细胞,修复血管内皮,使血管弹性增强,恢复张力,血压持久平稳。
  突破二:独有的植物活性肽 排纳补钾,自然降压。
  G6凝聚素中的植物活性肽可以补充钾、镁、钙等离子,同时清理血管内的脂肪盐和血液垃圾,打通人体泄压通道,恢复自然降压机制。
  突破三:独含的细胞活性酶清洁血管保护心脑肾。 
  雅祥G6凝聚素中独有的细胞活性酶,双重作用交感、副交感神经,让交感神经升压信息减弱、副交感神经降压作用增强,直至达到二者平衡,从根本上控制动脉硬化,保障心脑肾血氧供应。
  突破四:(量子高频谐振技术)在零动力状态下,药效增强100倍。
  雅祥G6凝聚素中具有的活性动力因子、植物活性肽及细胞活性酶通过量子“高频谐振”技术在零副作用及零级动力学的状态下,变成了比纳米更小的微粒,活性更高,药效更强,比原来药效提升100倍。
  对植物病原菌的作用
  植物凝集素作为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介质,可防止植物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Mishkid等(1982)研究发现,植物凝集素常积累于病原菌易侵染的部位,预示着凝集素可能参与对病原菌的防御。
  1.1 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已有实验证明,植物凝集素能结合真菌细胞、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植物凝集素对真菌的抗生效应可能与它特异结合暴露于真菌细胞壁表面的糖复合物并导致真菌细胞壁及菌体结构形态改变有关,凝集素可与真菌表面的葡聚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糖结合,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其细胞的正常代谢。Peumans和Van Damme(1995)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麦胚凝集素(WGA)抑制绿色木霉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狭叶荨麻凝集素抑制灰葡萄孢、钩状木霉和布拉克霉的生长。刘士庄等(1996)报道,棉花种子中凝集素含量与棉花抗枯萎病能力呈正相关,分离纯化的棉花凝集素能明显凝集枯萎病菌分生孢子,并抑制其萌发。曾日中等(1998)指出橡胶蛋白和其它植物凝集素一样也具有抗真菌活性,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生长,起到保护橡胶树乳管的作用。余萍等(2004)研究发现狗脊蕨凝集素(w儿)对玉米大斑病菌有抑制作用。
  1.2 对植物病原细菌的作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作用,凝集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质,因此不能改变细胞膜结构或渗透细胞膜扰乱侵人微生物的正常细胞间进程。植物凝集素是通过一种基于与细胞壁糖类,或细胞外聚糖相互作用的机制对细菌构成抗生效应。Sequeira(1977)等报道马铃薯凝集素能抗青枯假单胞菌;Broekaet (1986)等提出,刺苹果种子凝集素可使幼根免受细菌侵染。Ayouba等(1994)研究指出,几种豆科植物种子凝集素可与细菌细胞壁肽聚体(胞壁酸、N一乙酰胞壁酸、胞壁酰二肽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余萍等(2004)研究发现狗脊蕨凝集素 (wJL)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1.3 植物病毒的作用
  植物病毒不含聚糖,没有凝集素的作用位点,因此植物凝集素对植物病毒无抑制作用。Peumans和Van Damme(1995)综述道,一种称为核糖体失活蛋白型的特殊类型凝集素对植物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其机理尚不清楚。但有杀虫活性的凝集素可能会阻止或减少虫传播病毒病害的传播。
  1.4 对植物病原线虫的作用
  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常团结等(2002)报道纯化的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NA)可以抗植物病原性线虫。
  对昆虫的作用
  植物凝集素对昆虫如同翅目昆虫及动物产生毒害的机理还不清楚,一般认为植物凝集素可能通过和糖蛋白,如和昆虫围食膜表面、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糖缀合物、或糖基化的消化酶等结合,从而影响昆虫、动物对营养吸收,促进消化道中细菌的繁殖和诱发病灶,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终达到杀虫、或对动物产生毒害的作用。
  菜豆凝集素(PHA)是第一个被描述的具有抗虫性的植物凝集素。有趣的是,PHA对豆象幼虫具有毒性的结论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实验结果,后来研究发现这种防卫作用是由于含有A一淀粉酶抑制剂的缘故(Huesing等1991 。如今许多实验表明,来源于麦胚、马铃薯块茎、核桃、沙棘、水稻和刺荨麻的凝集素对豌豆象甲幼虫和豇豆象甲幼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WGA和紫色羊蹄甲种子凝集素在浓度很低时对欧洲玉米螟新生幼虫就有致死作用;从雪花莲和大蒜提取的凝集索对豇豆象鼻虫和烟草天蛾幼虫有毒性。雪花莲凝集素(GNA)等对咀嚼式昆虫和刺吸式昆虫都有致死作用。黄大叻等 (1997)报道来源于掌叶半夏和半夏的凝集素对麦长管蚜、禾缢管蚜、棉蚜和桃蚜等有致死活性。王伟等(1998)获得同时表达P—lec(豌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CpT1(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双价转基因棉花,棉铃虫的存活率、平均体重、生物总量及蜕皮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毛雪等(1999)利用全纯营养液饲养蚜虫技术明确鉴定了棉花凝集素 (GHA)、蓖麻凝集素(ACA)、天南星凝集素(AMA)和伴刀豆凝集素(ConA)对棉蚜和麦长管蚜的抗生作用,尽管所测凝集素半致死浓度有差异。对于长角叶甲,Czapla实验表明WGA、BPA可抑制40%
  的虫重,来源(EHL)凝集素在2%水平上致死率为100%,但由于EHL的热不稳定性,后来的实验结果有些不一致;在0.1%水平上雪花莲凝集素(GNA)、WGA对1龄、3龄灰、褐飞虱作用都非常明显,同对照相比死亡率大于75%;WGA对黑尾叶蝉的致死率为l5%,GNA的致死率为87%;Powell等人以GNA、WGA 0.1%(w/v)人工饲料饲喂灰、褐飞虱,24h内降低蜜汁分泌96%,而且GNA的抗性效果最佳;但豌豆凝集素对黑尾叶蝉成虫则没有效果;此外WGA、豌豆凝集素等5种凝集素也能减少马铃薯叶蝉成活时间。最近的工作发现刺吸式口器昆虫如椰粉虱、叶蝉、蚜虫等对一些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凝集素敏感。刘红霞等(2004)研究发现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高等动物捕食者的作用
  同昆虫一样,高等动物消化道上布满了细胞膜糖蛋白及高度糖基化的粘蛋白,这就成了植物凝集素的无数作用位点,保护植物免受食草动物侵食。如动物食用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或生豆后会引起急性恶心伴有呕吐和腹泻,以至于动物宁肯挨饿也不食用含PHA饲料。
  结语
  随着人们长期单一地在作物中导人某个基因,如Bt基因,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应用这类基因不能有效防治有些害虫,如引起同翅目蚜虫在转Bt棉上的再猖獗现象;二是某些害虫已对这类长期使用的基因产生了抗性,如鳞翅目的棉铃虫和小菜蛾已对Bt基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这种情况下,植物凝集素以其具有对鳞翅目、特别是对同翅目蚜虫、飞虱、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及一些微生物有防效,对环境无污染,稳定性好及对高等动物相对安全等优点,为防治病虫害开拓新思路。不可否认,植物凝集素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一部分,将在培育抗病虫品种、发展可持续农业中大显身手,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植物凝集素更多的应用于转基因抗虫品种的培育,抗病品种筛选上还有待于突破。另一方面,植物凝集素对刺吸式害虫的杀虫性还不尽人意,如抗虫性不强、抗虫谱不广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制定相应策略提高抗虫效果。
  外源凝集素基因是一组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成分,在储藏器官和繁殖器官中的含量尤其丰富。外源凝集素对植物有许多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在作物害虫防治方面所能表现出的作用是保护功能,即在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外源凝集素以不同的方式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侵害。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凝集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蛋白粒中,一旦被害虫摄食,外源凝集素便会在昆虫的消化道内释放出来,并与肠道围食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同时,还可能在昆虫的消化道内诱发病灶,促进消化道内细菌的增殖,对害虫本身造成为害,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因而引起了人们对探讨外源凝集素基因在抗虫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的极大兴趣。目前人们已分离出多种外源凝集素基因,然而由于多种外源凝集素对人和哺乳动物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而在生产上应用较少。但也有一些特例,其中豌豆外源凝集素和雪莲花外源凝素(GNA)对人的毒性极低,但对害虫却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倍受人们的重视。现已证明GNA对稻褐飞虱、黑尾叶蝉有极强的毒杀作用,同时还能抑制蚜虫的生长。因而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GNA基因导入到植物体内,以培育出对稻褐飞虱、蚜虫等刺吸式害虫有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到目前为止,已有至少10种植物获得了转GNA基因抗虫植株,它们分别是油菜、西红柿、水稻、甘蔗、甘薯、向日葵、烟草、马铃薯、大豆和葡萄等,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http://baike.so.com/doc/4148439.html

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lutinin,PHA)
收稿日期:2001-12-26  http://wenku.baidu.com/view/6454fa104431b90d6c85c755.html

凝集素是一种非免疫源性的蛋白质或糖蛋,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中广泛存在,几乎见于各种生活的有机体,并不限于特殊的器官和组织豆科植物的凝集素在成熟种子中占蛋白质总含量的10%左右,它由2个或4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的分子量为2530KD,有一个结合糖位点[12]。凝集素不仅具有凝集诸如血细胞淋巴细胞精子细胞等作用,而且参与了生物体内的一些重要生理和药理过程,因是研究生物体内细胞癌变受精分化及分子识别等生命过程极其有用的工具,同时作为一种试剂,凝集素不仅在临床医学检验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是抗肿瘤药物(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2)生产所需的促有分裂原[37],国外近来还报道某些凝集素对爱滋病毒也有抑制作用[8]

凝集素可能具有的多种生理生化作用,吸引了生物学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探讨某些凝集素与ABO血型物质直接相关。少数凝集素具有型专一性,即凝集素在凝集红细胞的反应中,其血凝反应与供血动物的种类和血型有密切关系对这类自然界存在极少的血型专一性凝集素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临床及法医学上血型鉴定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如油麻藤种子中的凝集素(MSL)即是一种人A型血专一性的凝集素[4]PLA(利马豆凝集素)A型血专一,LTL(欧洲百脉根凝集素)O型血专一,WatkinMorgan确立了凝集素的血型专一性和它们的糖结合血专一性的关系[2]


http://baike.baidu.com/view/3845249.htm

血细胞凝集素是一种非免疫来源的、对糖及其缀合物可逆专一识别的蛋白质分子,它是能够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多糖上的蛋白质,所以可以通过葡萄糖洗脱液洗脱分离。
流感病毒、痳疹病毒(以及许多其他细菌病毒)表面等均能找到,可附着于不同动物红血球,而使红血球凝集。严重时可致死。水解血球凝集素可得轻、重两链,轻链可与受体细胞膜融合,重链则和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
至少有16个不同的HA抗原,贴上了H1到H16的标签。前三种H1、H2型、H3,遍布于人类流感病毒。

血细胞凝集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指可使红血球凝集的抗体或其他物质。是一种非免疫来源的、对糖及其缀合物可逆专一识别的蛋白质分子,它是能够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多糖上的蛋白质。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


豆角中毒事件屡次发生,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据一些研究表明其毒性物质为豆角血细胞凝集素。它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在高温中可被分解破坏,但在菜肴烹饪中如不注意火候温度,便容易使人误食未经高温灭活的血细胞凝集素而导致凝集素中毒。凝集素中毒潜伏期可长可短,一般在2-4小时。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疼、头晕、心慌胸闷、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症状。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是一种抗原。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是抗同名凝集原的抗体。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红细胞凝集。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正常情况下只有ABO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因O型红细胞无凝集原,不会被凝集,可输给任何其他血型的人。AB型的人,血清中无凝集素,可接受任何型的红细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1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