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鲁棒性(robustness)

已有 1534 次阅读 2011-8-11 22:37 |关键词:生物 性 糖尿病 基因突变 border

生物鲁棒性是指在受到外部扰动或内部参数摄动等不确定因素干扰时,生物系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稳定的一种特性.目前已经发现生物鲁棒性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等各种层次,如细菌趋化、细胞周期、细胞信号通讯、基因突变、生物发育、基因网络等等.产生生物鲁棒性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生物系统的反馈、冗余、模块和结构稳定等.稳定鲁棒性和品质鲁棒性是生物鲁棒性研究的两个重要命题,数学模型是生物鲁棒性研究的重要手段.认识生物鲁棒性对癌症、AIDS,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wwlxb200705006.aspx

鲁棒性是生物学系统的一个基本性质。理解生物学鲁棒性背后的机制和规律对系统层次深入理解生物学十分必要。鲁棒系统的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1)适应性,表示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2)参数不敏感性,表示系统对特定动力学参数的相对不敏感性;3)缓慢(graceful)退化性,表示系统在损伤(非灾难性失效)下系统功能特性的缓慢衰减。

在工程系统中,鲁棒性通过使用1)某种形式的系统控制,如负反馈,前馈控制;2)冗余性,其中系统中多个部分具有相同功能起到备份效果;3)结构稳定性,建造内在机制提高稳定性;4)模块性,子系统物理上功能上隔离,这样一个模块的失效不会扩散到其他部分而导致系统范围的灾难。毫不惊奇,这些工程中使用的方法在生物学系统中也曾见到。细菌趋药性就是一个负反馈的例子,它具有鲁棒性的三个表现。冗余在基因水平被观察到,E. Coli中它操作可选择的代谢通路,控制细胞周期和生理节奏。在果蝇中结构稳定性提供了造成segment formation时网络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模块性则可以在不同尺度发现,从细胞到信号转导区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1747e0100ndze.html

 

生物网络的拓扑结构/动力学机制与功能的关系

 


酵母细胞周期网络的鲁棒性
   

研究了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蛋白质网络动力学性质,发现细胞周期的生物学G1定态在动力学意义上是一个全局稳定态,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细胞分裂的生物学路径是全局稳定的路径,任何偏离该路径的趋势都会被自动加以修正。这样,即使在外界和内部扰动下,以上动力学稳定性也能够保证网络对酵母菌细胞周期过程中多基因的准确调控。该发现使人们从动力学角度对细胞周期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研究果绳的体节分化网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虽然大部分网络拓扑结构不能行使生物学功能,但其中有一些网络对于完成特定的功能具有鲁棒性;而且鲁棒性的网络结构是模块化的,这些模块的组装可以构成多样性的鲁棒性网络。研究表明对于生物功能鲁棒性的需求大大减少了生物网络可能的拓扑结构数目,自然界通过进化选择了数量有效的网络模块及其组合。该研究对于揭示生物网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973.gov.cn/tenyear/cgz/zhjc/zhjc_swwl.html

 

鲁棒性(robustness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5520.htm 鲁棒性就是系统的健壮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比如说,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的鲁棒性。所谓“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某些性能的特性。根据对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以闭环系统的鲁棒性作为目标设计得到的固定控制器称为鲁棒控制器。

目录

详细介绍
  1. 溯源和背景
  2. 原理
内容 结构渐近稳定性 结构无静差性 详细介绍
  1. 溯源和背景
  2. 原理
内容 结构渐近稳定性 结构无静差性
展开
bk.view.catalog().start("0");
详细介绍 溯源和背景  
  

通信网络的鲁棒性

鲁棒性原是统计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流行起来,用以表征控制系统对特性或参数摄动的不敏感性。
  在实际问题中,系统特性或参数的摄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产生摄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量测的不精确使特性或参数的实际值会偏离它的设计值(标称值),另一个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特性或参数的缓慢漂移。因此,鲁棒性已成为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切类型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对鲁棒性的研究主要限于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稳定性、无静差性、适应控制等。 原理  鲁棒性问题与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频率域内表征控制系统稳定性裕量的一种性能指标)和不变性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中研究扼制和消除扰动对控制系统影响的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内模原理(把外部作用信号的动力学模型植入控制器来构成高精度反馈控制系统的一种设计原理)的建立则对鲁棒性问题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系统中存在模型摄动或随机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时能保持其满意功能品质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称为鲁棒控制。早期的鲁棒控制主要研究单回路系统频率特性的某些特征,或基于小摄动分析上的灵敏度问题。现代鲁棒控制则着重研究控制系统中非微有界摄动下的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控制系统的一个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某种类型的扰动作用下,包括自身模型的扰动下,系统某个性能指标保持不变的能力。对于实际工程系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一个控制系统当其模型参数发生大幅度变化或其结构发生变化时能否仍保持渐近稳定,这叫稳定鲁棒性。进而还要求在模型扰动下系统的品质指标仍然保持在某个许可范围内,这称为品质鲁棒性。鲁棒性理论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多变量系统具有稳定鲁棒性和品质鲁棒性的各种条件。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是控制系统最终能否成功应用于实践的关键。
  在数字水印技术中,鲁棒性是指在经过常规信号处理操作后能够检测出水印的能力;针对图像的常规操作包括空间滤波、有损压缩、打印与复印、几何变形等;
内容  控制系统在其特性或参数发生摄动时仍可使品质指标保持不变的性能。鲁棒性是英文robustness一词的音译,也可意译为稳健性。鲁棒性原是统计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70年代初开始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流行起来,用以表征控制系统对特性或参数摄动的不敏感性。在实际问题中,系统特性或参数的摄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产生摄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量测的不精确使特性或参数的实际值会偏离它的设计值(标称值),另一个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特性或参数的缓慢漂移。因此,鲁棒性已成为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切类型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所必需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对鲁棒性的研究主要限于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稳定性、无静差性、适应控制等。鲁棒性问题与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不变性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内模原理的建立则对鲁棒性问题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构渐近稳定性  以渐近稳定为性能指标的一类鲁棒性。如果控制系统在其特性或参数的标称值处是渐近稳定的,并且对标称值的一个邻域内的每一种情况它也是渐近稳定的,则称此系统是结构渐近稳定的。结构渐近稳定的控制系统除了要满足一般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些附加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结构渐近稳定性条件,可用代数的或几何的语言来表述,但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形式。结构渐近稳定性的一个常用的度量是稳定裕量,包括增益裕量和相角裕量,它们分别代表控制系统为渐近稳定的前提下其频率响应在增益和相角上所留有的储备。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裕量越大,其特性或参数的允许摄动范围一般也越大,因此它的鲁棒性也越好。业已证明,线性二次型(LQ)最优控制系统具有十分良好的鲁棒性,其相角裕量至少为60°,并确保1/2到∞的增益裕量。
结构无静差性  以准确地跟踪外部参考输入信号和完全消除扰动的影响为稳态性能指标的一类鲁棒性。如果控制系统在其特性或参数的标称值处是渐近稳定的且可实现无静差控制(又称输出调节,即系统输出对参考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等于零),并且对标称值的一个邻域内的每一种情况它也是渐近稳定和可实现无静差控制的,那么称此控制系统是结构无静差的。使系统实现结构无静差的控制器通常称为鲁棒调节器。用方程 N1(D)f(t)=0 N2(D)z0(t)=0
  表示加于受控系统的扰动f(t)和参考输入z0(t)的动态模型,式中为微分算子,N1(D)和 N2(D)为D的多项式。用k1(s)和k2(s)(s为复数变量)分别表示 N1(D)和N2(D)的最小多项式,而用k(s)表示k1(s)和k2(s)的最小公倍式。那么存在鲁棒调节器可使受控系统 T(s)z=U(s)u+M(s)f
  y=z
  (见多变量频域方法)实现结构无静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控制向量u的维数大于输出向量y的维数,同时对代数方程k(s)=0的所有根si(i=1,2,…,p)矩阵U(si)为满秩。对于可实现结构无静差的受控系统,一个动态补偿器 P(s)ξ=z0- z
  u=R(s)ξ
  (ξ为补偿器的状态向量)能构成为它的鲁棒调节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P(s)的每一个元都可被k(s)除尽,同时由受控系统和动态补偿器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是结构渐近稳定的。在采用其他形式的数学描述时,鲁棒调节器和结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这些条件的表述形式也不同。鲁棒调节器在结构上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为镇定补偿器,另一部分称为伺服补偿器。镇定补偿器的功能是使控制系统实现结构渐近稳定。伺服补偿器中包含有参考输入和扰动信号的一个共同的动力学模型,因此可实现对参考输入和扰动的无静差控制。对于呈阶跃变化的参考输入和扰动信号,它们共同的动力学模型是一个积分器;对于呈斜坡直线变化的参考输入信号和呈阶跃变化的扰动信号,其共同的动力学模型是两个积分器的串接。
  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系统的鲁棒性 一般而言,在控制系统中引入状态观测器会使它的鲁棒性变坏,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对于必须采用状态观测器的控制系统,当受控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时,可通过合理地设计观测器而使控制系统保持较好的鲁棒性。其原则是把观测器的一部分极点设计成恰好与所观测系统的零点相对消,而观测器的其他极点在满足抗干扰性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其尽可能地远离虚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3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