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谨以此文悼念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奠基人——唐佩弦教授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38755|回复: 4
go

谨以此文悼念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奠基人——唐佩弦教授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1044 
威望
1044  
包包
114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33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 U9 N7 W" @1 p
唐佩弦教授(上图中)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L. [: Q+ `' ]1 V, w- h4 u
曾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Q: C5 d, G3 j) d; v; Z8 S
曾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主编: ~& C0 E! e+ v

# s$ X- s, S; s2 j唐佩弦教授一生致力于我国实验血液学和干细胞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x: o9 a4 @+ Z" g. O0 m2 M
他于上世纪80年开始从事血液学方面的研究,先后开创了造血集落和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研究2 d! _0 T' [7 D0 C
于90年代末率先在我国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b5 }" \* v" k, Y5 w5 _- R& v. i- n
先后培养了大量血液学和干细胞领域的人才,目前国内外干细胞领域的一些领军人物均师从于他,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 a5 A( r, @9 `9 p! \7 @: y/ U他曾掌管中国实验血液学学会,创刊《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O5 \- P0 v8 y8 S! O
他曾担任过Blood、Stem cells等一些国内外专业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他也是至今唯一一个Stem cells杂志的亚洲编委  ]4 v7 b1 u: q6 V
就在他生命晚期,重病阶段仍不忘关心国内血液和干细胞领域的发展
6 Y  Q. ]2 P6 L& U. K4 j3 R) p- z: Q' N  H0 o1 t- B" F! S9 h
唐佩弦教授对待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在当下利益驱动的科学研究领域,无疑是一本教科书,值得所有从事科研的人员学习。
; p2 ?, o& `( b1 ~  A) L* ~* F" c
  m# _5 n* Y( S2 W* Y2013年4月12日唐教授去世,要求葬礼从简,没有通知众多徒子徒孙。
7 O7 H! n% h% ^% d8 E- q时至今日才听闻此讯,感慨颇多,谨以他06年的著作在此缅怀他!6 Q: J3 L1 n& s# c+ G
唐老师,您一路走好!
3 K' k6 w" J8 T0 r& Q' z/ Y7 g6 N& w& X: W9 q' V2 ~3 G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hcoohboy + 10 + 10 祝唐教授一路走好!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044 
威望
1044  
包包
114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沙发
发表于 2013-4-21 09:3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biohacker 于 2013-4-21 09:38 编辑 7 n0 L0 K+ t8 A% [% q. \# b

4 G$ y0 J& T- ]) J0 }7 `, U2006年赵春华教授出版《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唐教授做的序言如下:
+ y# H+ t3 N6 G2 p. o" \7 z+ M
% o9 M* N: B  b序言& b* B2 R6 H- l; a& n
  中国卓有成就的干细胞学专家赵春华教授主编的《干细胞原理、技术与临床》终于出版了。我由衷地为此庆贺。
+ r) g+ M. o; U' x; N& Z  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末,在日本爆炸的两颗原子弹导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重度和极重度急性辐射损伤的伤员,当时人们束手无策。此后美国和欧洲医学科学家们开展了对急性辐射损伤和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在联体动物和局部屏蔽照射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输注正常骨髓细胞可以修复重度以上的急性放射病的造血损伤。但是,除了孪生同胞供者外,异体骨髓移植屡屡失败。幸好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人白细胞抗原(HLA),70年代开始用HLA相合的同胞供者的骨髓进行异基因移植,以治疗白血病,出现10年以上无复发的根治白血病的空前奇迹。1992年,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获得有史以来第一个诺贝尔临床医学奖。临床应用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干细胞研究的发展。1984年,CurtCivin首次发现表达CD34抗原的细胞就是移植后重建造血的造血干祖细胞。接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出现,并获得又一个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20世纪80年代流式细胞术应运而生,同时G CSF分子克隆获得成功,使细胞因子基因重组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同时切入干细胞研究,于是造血干祖细胞的基础研究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
/ h+ H1 F8 i9 `( W( N  然而至21世纪初,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仍然局限于“造血”功能,认为“骨髓源的干细胞就是造血干细胞”或“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1999年,Dannis等发现骨髓中还有间充质干细胞(MSC),其实这已经首次揭开了“成体干细胞”的面纱,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存在成体干细胞的重视。无独有偶,不久更多的研究者发现从脂肪和肌肉组织细胞中能诱导生成神经元细胞、心肌细胞或造血干细胞等。由于这些研究者们当时对“成体干细胞”还一无所知,他们还以为各类胚胎性干细胞只存在于胚胎之中,而不可能出现于成年或成体组织中。于是,本来有望成为成体干细胞的重大发现的论著,却得出“横向分化”、“去分化”、“重编程”等推断或假说。尽管如此,他们事实上首创地证实了各类“成体干细胞”的存在,这无疑是20世纪末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3 ?$ x0 D. g# b  21世纪将成为干细胞研究发展的“盛世”。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远远地超出人们的想像。各类损伤,特别是缺血性坏死性损伤的治疗,可以用成体干细胞治疗而奏效。目前对于糖尿病下肢坏死、心肌梗死、帕金森综合征,骨、软骨、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消化道以及肝、胰腺病等,都可能用成体干细胞进行治疗,促使组织再生。可以预见,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将扩大到许多临床学科。而且,和人胚胎干细胞不同,成体干细胞的应用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
5 d, L+ X% Y' S8 E' _% Z7 x3 u  成体干细胞的天然来源是各种成体组织。作为治疗用途或移植的干细胞,为提高其治疗质量,还需要高超的分化诱导和分离扩增技术,增添支持植入的辅助细胞,下调HLA抗原的表达、减轻移植后免疫排斥和GVHD,发展组织细胞支架成型技术,发展干细胞基因治疗及药物调控体内目的基因表达的技术等,这就是当前重点发展的生物医学科研项目——干细胞工程或组织工程。' b- A% A  y; o) i8 k$ t# ~
  我作为国内第一代造血干细胞工作者,经历了艰辛的年代;目睹当前中国科学发展的大好时光,无比喜悦。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的研究是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参与下,才可能发展起来的。本书正是在博采众家之言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的,集中展现了本领域迄今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充分反映了我国干细胞领域的科研现状和开创性成果。可谓广征博引而理论体系浑然天成,学术创新与学术继承并行不悖。我还希望本书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和再版,以不断满足广大同行的要求。
( J& U* F3 m* T4 g- S  唐佩弦
. h5 u2 {/ N. h2 s" O) A, X4 g  2006年1月

Rank: 4

积分
1044 
威望
1044  
包包
114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藤椅
发表于 2013-4-21 09:50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biohacker 的帖子6 Z1 \* g* R) V0 o

4 k" T$ k- F7 j' [: d. c% o2 ?) P世界华人干细胞协会对唐教授的悼念  C6 p5 q7 i$ ?. E& Y- n' y
* D9 V: M# ?0 p: @

- N+ e, ~" m8 \6 a7 Z3 e另,有需要去美国做干细胞研究访问学者或者博士后的,可以联系该学术组织
# n% \' b3 D* `http://csca-usa.org/index.html
2 l+ h$ ]4 t# [; b7 Y6 z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ank: 4

积分
1044 
威望
1044  
包包
114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板凳
发表于 2013-4-26 11:22 |显示全部帖子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biohacker 发表于 2013-4-19 12:33
5 E5 a6 K; J# u4 [8 H5 R$ y3 A唐佩弦教授(上图中)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n9 R! A: ~2 Y4 i9 |+ S曾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

( K7 k% }& ^+ g' s* g讣  告
( p3 `% I3 ^$ f* x4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主编,原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唐佩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 4月12日去世,享年83岁。. r4 \" X8 L$ I# a! c8 x6 e
唐佩弦教授是我国著名实验血液学家,曾经为我国病理生理学事业的发展和学会的建设,特别是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C0 S( P7 l8 O, e6 O- ^在唐佩弦教授的追悼会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敬献了花圈以寄托我们的哀思。7 S9 l% D' {6 z1 T( S5 t+ p7 `1 K
唐佩弦教授,您安息吧!
- |( M4 m- x/ s( c% o* ]9 F0 l) R9 \9 i( H4 w$ F$ G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5 z( z3 h! L! t  l- F/ d 2013年4月16日( m$ ~; L7 e6 P3 E6 B

& V/ Y9 B, [5 H% thttp://www.caop.ac.cn/readnews.asp?id=847&bigclassname=xuehui&smallclassname=news&SpecialID=0

Rank: 4

积分
1044 
威望
1044  
包包
1148  

金话筒 优秀会员 帅哥研究员 小小研究员

报纸
发表于 2013-4-26 11:2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3-4-26 22:22 编辑
. b) _# a  r9 x  I
) V$ M6 H, v. x( ?: F, G3 Z: I# a摘自木民谷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441a420101l8ib.html+ }! h' A* J, ~# E9 S( t1 k
同学发来邮件,告知中国实验血液学和干细胞研究奠基人唐佩弦教授于4月11日在北京逝世。& e+ c6 ?1 g6 N% F+ x
" D: n8 C$ @- f2 o: N; n
圣诞节前还收到唐老师发给他的学生们的中英文长邮件和圣诞祝福。邮件中介绍了他的病情近况,言语非常乐观,心态极为平和。尽管被迫住在医院了,但很享受IPOD中的上千曲古典音乐,通过网络了解科研的最新进展,自信再快乐地活上几年没问题。没想到,北京的雾霾终于散去,万物复苏的春天终于姗姗来迟,唐老师却溘然长逝。  k% u) w5 @4 P$ l, i% _' l! j

1 n6 u* n  e& M" K: g' o我不是唐老师的学生,唐老师却是我来德读博的推荐人。
# P. H( v+ I7 D6 W. t0 G" V* K* o# o- p/ \) W0 q0 n
那个**的初夏过后,北京的空气中充满了犹疑,不安和恐惧。眼看着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或被迫离京回家,或去基层工厂,来年即将毕业的我们如惊弓之鸟,四处乱撞,不知道命运会把自己带向何方。尤其象我这样的外地生,整天在留京,回家,考研,工作中徘徊彷徨,度日如年。终于有一天决定坐下来复习功课准备考研了,又被告知应届毕业生不准参加考试,只能按成绩推荐。因为学校接收本校毕业生的名额有限,我和另外两名同学稀里糊涂地去了AMMS。
3 Y% `# D/ d9 y! q/ y  N( r! V' W" _
我读研的实验室恰好在唐教授所在的研究所。唐教授的实验室不跟我们的在一个楼道里,但在实验大楼里经常会遇到他。他个子不高,带一副宽边黑框眼镜,说一口南方普通话,看人的眼睛温和而宽厚。那时候的唐老师因为发表*********,已经被免去了副院长的职务。当时对唐教授的了解,只是博士导师,知名的放射血液专家,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颇有造诣。因为当时的课题方向跟唐教授的相去较远,印象中在读硕士的三年中从来没跟他单独打过交道。两年后高我一届的师姐考取了他的博士。硕士快毕业的时候也曾经想报考他的博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当时更热门的基因工程学。3 }8 i5 m4 f' C: ~2 L

; r: q7 Y+ |4 V  Q- q后来因为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错过了面试时间,博士最终没有读成,心灰意冷的同时,萌生了离开AMMS的念头。。AMMS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军队医学院校。因为当年招生的特殊情况,除了我们几个推荐来的应届生,都是至少工作了两年的往届生,有的已经在边远地区或部队医院呆过几年。部队的政治和潜规则对于他们来讲早已深入骨髓,而生性率真直爽的我,尽管自认为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但三年下来,还是意识到自己无法融入这个染缸。于是果断地递交了复员申请,并幸运地得到批准。而跟我同去AMMS的大学同学,则顺利地考取了唐教授的博士。5 D7 s- h$ i! \& ]% A! L7 B! J

: N0 X& F9 T* k  v. u* v8 K脱下穿了三年的军装,顿觉无比轻松自由。一边在外面游荡,一边准备考托考G,象其他同龄的同学朋友一样,一心梦想着到美国去读书。忽然有一天大学同学找到我,说唐教授有个去德国读博的推荐名额,问我是否感兴趣。那时候的我手上有几个通知书,但都不是心仪的学校,尽管从来没考虑过去德国,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跟唐教授谈谈。$ ^0 @% O% |2 Q

' C% Y* E; ], ^尽管过去了将近二十年,第一次跟教授的谈话至今记忆犹新。教授显然已经事先通过同学和所里了解了我大学和硕士期间的很多情况,只是泛泛地问了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倒是有关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对时势的看法等聊了不少,大概想借此了解下我的为人吧。教授讲话的声调不高,透过宽大的眼镜投来的目光充满关切和鼓励,尽管第一次跟这样的大教授面对面地谈话,我居然感觉不到丝毫的紧张。后来教授问我是否对德国有些了解。我坦率地承认自己一心想去美国,对德国除了希特勒和二战一无所知。于是教授谈了很多他所认识的德国。教授曾经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工作过,对德国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赞赏有加,同时感叹于当时西德人民的诚实和仁爱。教授讲了三件事我至今印象深刻。第一件,教授在德国时住的房子靠近大街。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教授忽然听到外面东西砸碎的声音,走进窗前一看,只见空荡荡的大街上一辆摩托车停在红灯前,似乎有一堆东西在地上。绿灯亮后,摩托车急驶而去,可几分钟后又回来了,驾驶员把摩托车停在路边,蹲在地上打扫路面。教授恍然大悟,原来摩托车遇红灯时刹车,东西摔碎,司机又赶回来收拾垃圾。第二件事,圣诞夜教授一个人走在路上,总有开车的司机慢慢地滑行到他身边,摇下车窗,问是否需要搭车。第三件事,到实验室维修仪器的德国工程师,公具箱里的工具永远整整齐齐,一件工具用完马上放回原处,一起修好,工具箱一关,马上走人。
! K3 p3 F* g. \, d/ t- Q& H) z9 ?0 H1 o2 G. D  p
就这样,我带着对教授描述的美好德国的憧憬,来到了柏林,开始了漫长而快乐的求学生涯。感谢唐教授的推荐,四年的全额奖学金,使我在异乡异地的学习生活有了保障,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其间还生下儿子。两年后第一次回国时曾去看望教授。教授知道我只在京作短暂停留,怕到南郊的院里找他浪费时间,约我在城里一家宾馆的咖啡厅见面。跟教授汇报了两年来在德国的学习生活情况,教授很满意,并表示,他非常支持多送年轻人出国,学习国外科研领域的先进经验,吸收国外宗教文化的精华,以带动国内各方面的发展。即使将来留在国外,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比巨大的财富,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强大纽带。现在想想,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多少海外游子彻底回归,又有多少穿梭在欧美和中国大陆之间,这些留学生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科研文化带来的影响如此巨大,唐教授真是高瞻远瞩,真知灼识。' u2 u" D, w! c$ C
* q; K6 w$ f& d% o1 K" H. G8 ]7 g
唐教授是上海人,据他讲小时候上的是基督教会学校,后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不知道他是否是基督徒,但他为人善良坦荡,既有基督徒的宽容博爱,又有老一辈知识分子坚持真言的独立人格。他对学生既呵护有加,又平易近人,这么多年来给我写的邮件,从来都象朋友聊天一样平等随意,最后以自己的英文名字落款。在几年前的脐带血库风波中,他又一次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科学家的严谨揭露某些血库牟取暴利的骗局,告诉普通民众事情的真相。+ j. N6 H( ?( X) Y) ?( ^6 }4 z
" y0 t$ q$ s4 h; y4 ?" Q8 E! H
唐老师,今生虽无缘作您的学生,却有幸走近您,聆听您的教诲,感受您的人格魅力。在您身上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 z2 o) Y9 M2 G/ y  e5 S" u: u- [0 }/ l
唐老师安息!
" _% f; X/ ~) q9 T%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6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