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987806|回复: 0
go

[实验技术类] PDF电子书:质粒生物学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71 
威望
71  
包包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14:36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细胞海洋 于 2012-5-22 23:52 编辑
7 ^1 R7 I/ M5 K/ z/ v4 C
/ M( ?8 O! e* ]/ v8 [0 q- p质粒生物学 [平装]9 G$ J( h8 y) x
~ B.E.芬内尔 (Barbara E.Funnell) (编者), G.J.菲利普斯 (Gregory J.Phillips) (编者), 陈惠鹏 (译者), 张惟材 (译者)
( B/ \) D+ s. k4 {' W( Y3 r8 F内容简介
) ?7 [" m) j: q) |( f3 A8 n5 ]《质粒生物学》是关于质粒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质粒的研究历史,质粒的复制、分配和转移,质粒的生态学和进化,质粒用作遗传工具等,还专门讨论了一些重要类型的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元件,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的细胞中。质粒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生命现象的揭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0 @& T3 x4 v( Q& n. i0 y3 E体现了下列特色:
% _' N$ A* P6 i: Q2 g* Y·对质粒复制、分配和转移的机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2 I5 E: Z3 J) r* r0 u3 `8 ~0 ?* v
·详细描述了一些成为研究热点的特殊质粒系统的各种生物学问题;# l8 @1 Y, c0 a& n
·专论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各类有毒力和抗生素抗性质粒的生物学问题;
9 Z9 w$ @, o$ L5 e- E! X& S·介绍了质粒作为遗传工具的一些最新应用。
% J6 X+ ]5 a% l8 f+ y《质粒生物学》可以用作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的教材或教辅,也可供生物类专业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n! e9 a9 k7 T8 S* o& c2 ?7 b4 Z编辑推荐
/ r# }8 a7 o" I- B《质粒生物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1 [. N* m# A' T8 A. n
作者简介% N. ]! q  x/ N+ y& U
译者:陈惠鹏 张惟材 编者:(加拿大)B.E.芬内尔 (Barbara E.Funnell) (美国)G.J.菲利普斯 (Gregory J.Phillips)
- s" `6 E2 b# Y  E4 _7 W3 U目录/ i' Y  V+ Q- ]4 m# Y' F8 Z
第1章 质粒简介:质粒研究史
6 ?3 B. R8 }! e$ H2 C1 H1.1 遗传学时代
" [1 x' T$ C  K& v4 k; V7 g- P1.2 环状质粒DNA. [7 A& v7 i. x' s' N. g
1.3 质粒作为分子克隆载体:大胆的创新* k. m' v1 H' X: c- G
1.4 质粒的自我复制过程+ x7 w( ]6 S3 J  @' x5 X
1.5 质粒的迁移性/ }& J5 m$ n, k1 k7 e
1.6 质粒的稳定性
" }/ q0 A( `9 \9 T" M1.7 结论
7 X% t& J! n) }参考文献  v9 d! x$ O% }! O  ?: ]
0 q  P1 U! {1 ]$ K
第2章 参与含有重复子质粒复制的元件
4 G4 G' k& r& N) j$ B6 c  R2.1 复制起始的基本元件
; L; r3 ]; @9 }9 x2.2 rep基因的表达和Rep蛋白的结构+ h* u; `0 p3 C2 ^& s$ `, M2 W. G
2.3 调控模型% M2 c0 w; d0 _' g
2.4 非重复子的Rep结合、辅助因子和它们的作用3 c+ P( I0 g: v6 k
2.5 ori激活的分子机制
7 d9 y4 W% H8 E* o5 P2.6 质粒在细胞内的定位' [& e7 |9 X4 e5 G, C
2.7 结论:质粒DNA和在广范围环境中的复制' Y4 R  }, n3 j) R$ p% W
参考文献% @3 ~% M3 C% |: E4 V& ~3 d
! F% [( D: f* e8 `" h) Q
第3章 反义RNA对质粒复制的调控作用
8 G, S3 V5 k  d( w2 ]# X3.1 反义RNA介导的转录衰减:inc18和pT181家族
3 ]; e5 ~. x- ~; L9 M8 r3.2 翻译水平的抑制5 e$ n) [) |4 N+ J7 P
3.3 抑制引物的形成:ColE1复制子
0 T" g8 Z6 e$ }- Q4 k. e2 q1 J: _1 t3.4 抑制假结的形成:如IncI
* X4 T/ L6 m+ C- |  @# ~参考文献
/ _& O! `3 _/ j, m: y8 e2 R5 y( F( N/ b3 A6 y) o% w
第4章 滚环复制
# G# q4 z+ b) @) Q$ H. P, h9 O, \5 j4.1 滚环复制质粒的结构$ U  d% |( H2 V  a2 A8 [& g
4.2 前导链复制的起始与终止
6 ^/ P6 C/ R* e- n* l4.3 质粒sso在后随链复制中的作用: i# H" o( z0 \- h: S7 [5 l. l
4.4 宿主蛋白在质粒滚环复制中的作用0 i! v8 I/ Y* u" t4 Y
4.5 展望
5 z) j% t% \# v% N参考文献1 O5 b( `# p. z; A0 i4 Q

; @$ B2 r0 A$ }1 m第5章 细菌质粒的分配系统
" z8 R  J) U. O% F' n5.1 普通的分配系统" j4 t) r4 o8 b( i* G% _
5.2 质粒的细胞内定位- ~* w) K: |5 y. O1 |4 Q( Y1 G
5.3 质粒分配系统的类型; {4 u" J5 T3 m7 ~3 ^& ]" }
5.4 P1和F质粒6 o! \. `; X6 S( F& R1 j$ {
5.5 RK2质粒
0 v0 E( C; A1 Z; V$ _3 |5.6 pTAR和TP228质粒
1 q0 W0 L) R% D3 j  x- k$ S5.7 RepABC系统
* d  ?% J! p. W% ?' Z: r+ H" b5.8 R1质粒
- t3 E) ]3 |* e" J: e: R7 f5.9 其他分配系统! K, A7 ~$ p8 a+ n  M- }! m% ]$ c! l' u
5.10 pSC10; `" V( @* |/ T& x
5.11 具有多种分配系统的质粒
  z( k8 T% e) s( k8 B5.12 高拷贝数质粒5 P4 q& N: e8 |! y) |6 `- L
5.13 模型和问题0 o; b# `) N8 T1 T+ n6 Q+ W
参考文献
- U1 Y5 L9 L1 k0 t* V! v  ?% {
第6章 遗传偏嗜性: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共生原则+ }( U6 G: v4 N; J( v
6.1 遗传偏嗜性的发现1 q! ^; w7 ?0 i6 S( l  A
6.2 遗传偏嗜性的类型
8 \% Z1 f7 }! H- {" E+ o6.3 基因组学和遗传偏嗜性系统的发展8 T2 u& s' f4 l4 |. }: O
6.4 细胞杀死的机理
% M* u4 U  L# i/ E- c7 A; u6.5 基因表达的调节. L7 U/ Y' W( M/ s; ]" u
6.6 偏嗜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0 _6 U4 J" k- h6.7 为什么会存在偏嗜性基因?: i" [; O2 g) C, D
6.8 基因组与偏嗜性基因协同进化
3 |' |$ w, Q* ^/ [' R2 O* f6.9 其他遗传过程的推测
6 y$ |6 O9 G2 o! H3 n9 t1 v6.10 应用
7 V4 q$ R" L3 b- r/ Z$ D6.11 结论
' d9 G! K+ n7 l6 h/ p参考文献2 H6 n/ i7 f& j) l0 i( P: L
4 j8 j5 f  ]9 F4 K
第7章 DNA位点特异性分离系统# N. g! R! C  x* E
7.1 一切发生错误之时:DNA多聚体的形成和发生率
6 Z! n% ^6 {# N% m7.2 DNA位点特异性重组:染色体和质粒的分离  l, x7 d# e4 ]
7.3 丝氨酸重组酶家族的位点特异性分离系统
6 [; f0 {! f( t* J' C( n$ P7.4 酪氨酸重组酶家族的质粒和染色体分离系统  I9 D5 ]* q: [% A* ~+ t( F0 A
7.5 重组机制详述! J- C2 l6 `4 T+ t% p! Y! h6 O  X
7.6 结论/ J6 K$ H" F% _% h9 K9 u3 C
参考文献* l( G1 J7 D! G) Z& F+ {

2 T& e, p" e* c) P* U: \0 u: M5 y) P第8章 质粒DNA的拓扑行为
7 ?0 ^$ ?6 d* b. ~8.1 环状DNA拓扑学! J$ Y7 e1 V/ P5 ]" ^* t
8.2 DNA拓扑酶5 H8 T! [- `8 R2 M/ _9 W/ V
8.3 动力拓扑学平衡
- q8 e. u2 W0 O% i4 ~6 ]8.4 超螺旋敏感DNA结构! l: |0 B' ?" i
8.5 体内限制与非限制的质粒拓扑学+ `% M# f4 Q; y! H9 E
8.6 大肠杆菌内由蛋白质限制的拓扑学
; S5 H3 S" _! k, }* [: i8.7 体内限制性和非限制性超螺旋变化6 _$ q: L- y5 ]2 a1 l. D3 F
8.8 DNA复制:可逆的复制叉、前环连体和结& {& w4 s) \1 D, z. Y, B; r
8.9 结论0 x* ~4 M$ @' r, L  c; u# m  x
参考文献
2 g5 Y, d, \7 ~3 |+ n+ {2 E' b3 a! `0 I! J
第9章 革兰阴性菌接合转移
) t: L8 b/ c) p+ }9.1 质粒分类
$ \0 E) X/ w- n9 V) ?9.2 染色体诱动# `8 p8 x0 \3 c+ |6 C. Z# c
9.3 革兰阴性菌中的接合转移概述
) t' [* w& n; H- d% F9.4 接合转移生理学
  Q# G3 P* `# M/ R" I' N, V8 l9.5 菌毛的结构和装配: k  ^3 e# Y: O  o; }& b) `4 h, E1 n
9.6 菌毛收缩和噬菌体感染% A7 Y+ [' f/ y" T; `( @
9.7 接合转移孔的结构
' B- _1 J" E% _# l( n" v3 _; C3 i9.8 交配配对的形成! y1 D- X& ~% U
9.9 进入排斥或表面排斥4 e+ ~' D* v* B4 A$ O
9.10 DNA的加工和转运
+ E; R3 x/ w+ q' F9.11 启动转移的“信号”的本质
1 O2 K! o9 v4 y2 S% F8 Y( f7 C: R2 P9.12 可诱动质粒
' S7 G8 U( x5 |' j3 m; T9.13 受体细胞中质粒的建立
8 ?6 M5 k* g+ R* Z& }# p2 j9.14 转移基因表达的调控% b/ b0 `2 Y) K3 D4 g! {
9.15 F转移基因的调控% `& N5 l. t0 J# @- O5 @6 G
9.16 RP4转移区的调节
$ {/ Y7 o$ M7 V3 `9.17 结论
2 P5 E) l- c) e2 [( g* s8 i参考文献
+ i4 P. c/ ]; r( b/ V5 v+ i6 g6 `. R8 x( c9 E) h
第10章 革兰阳性菌的接合. j9 Q1 N/ m2 \8 `
10.1 不同种属的质粒系统
! C+ v8 N) \7 M10.2 接合型转座子
. N% i- z7 j0 V10.3 转移起点和松弛酶3 C$ n# U6 ]# |4 D6 ?
10.4 结论
5 d# w1 L8 R! l, }, `: W参考文献% z: a# G% @  [. L' O# d

/ e- P/ S! n7 F+ D# S+ }第11章 泛宿主性质粒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复制策略
; C; Z. H  e8 x0 S. _# w7 h3 l4 j11.1 复制体的组装; w9 \* w! n* @$ Y
11.2 Rep蛋白和复制起始序列的通用性特征:IncP质粒家族
9 I1 H) H! r5 H2 Y' m8 m11.3 宿主范围受控于装配复制体所需要的编码蛋白:IncQ家族
. q) c( }. W/ v2 @' K% e" g11.4 自然发生的多复制子质粒
; P+ L0 ]+ z" y5 C+ ]( ?3 [11.5 泛宿主性质粒的其他特征5 U& \% F% {' |2 H4 G  }1 s( w
11.6 通过对窄宿主性复制子的研究分析宿主范围决定子8 O$ n" R5 u% v2 `( n% z
11.7 结论
" C4 _0 F! A8 g. a参考文献
: i& I9 c/ @6 a' I% u; B
9 f7 l4 C! j& o" O* a: \* n& ]! j第12章 根瘤菌科细菌的共生质粒
& Y, J% S2 }7 J3 ~8 C12.1 引言:结瘤和固氮
0 h5 ~& o* ?1 k) Y+ y0 A6 f8 B12.2 质粒和岛:根瘤菌科细菌共生基因的定位
2 H/ j" e/ j, M$ Z12.3 共生质粒基因组成概况) |) }5 S7 V. w8 E5 }$ j& p
12.4 pSym质粒的复制和分配特征
7 F4 j' s* z  ]3 M# e; U. j12.5 接合转移& j9 B' T; |) f# U
12.6 pSym的动力学及其进化
3 K6 e, a9 t2 M  \+ Z3 q! W0 }0 s12.7 展望
$ p, f7 e6 b" ~2 ?8 ]" @12.8 补遗! i" p3 J  }! x7 J4 F/ i
参考文献
; m- o) ~. P4 V, P
  [& k  v. S5 d2 u' D% H第13章 细菌中的线性质粒:相同的起源,不同的命运+ d- \/ X+ B. t5 X! f2 o8 E% B$ I
13.1 线性质粒和染色体的系统发生学分布3 B. T8 L/ a& i
13.2 线性质粒的组成
* A' K) F( x/ A1 o/ L' O3 v13.3 细菌中线性质粒的结构
+ Y/ K  j8 n5 U- I6 U( u$ v" S" T13.4 线性质粒的复制
0 W* S& o( c0 f: ?0 o" N13.5 线性质粒的分离系统
4 e: u; A2 B. N0 C- C/ Q13.6 展望
2 T  B, g! O+ x- g) A参考文献# N+ Y$ B3 m! ^. P0 R( K

; M" ^: O9 K5 i) t第14章 酿酒酵母的2靘质粒1 _1 B. R# _4 m  x, F; m5 r' Y& t
14.1 自身携带和作为一般实验工具的酵母质粒
  n* K1 D; [+ u4 _& s1 m! M6 w14.2 酵母质粒的高拷贝数和稳定遗传
8 w) E  K7 f! t7 k5 a14.3 质粒分配系统的分析% g4 N" w" v& X( Q6 ^0 k
14.4 2靘质粒分离模型. ?1 M6 u+ Q7 W$ r
14.5 2靘质粒的拷贝数控制0 ~% M$ ?( y: }3 ^8 B
14.6 Flp重组机制0 C" D; B& ^3 ~! _
14.7 Flp的应用7 l- Z) h5 @% l. |
14.8 2靘质粒分子自私性的环状设计:进化考虑
5 N- D& I# s; \& T, X& S! G14.9 2靘质粒与衰老、寿命和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系
2 M% k9 G# P7 D' M% c: v9 ~+ R14.10 展望与前景7 ]0 f/ `3 i+ A  F1 w1 }
14.11 结论
4 O" i; k6 N& s( B- c( I5 E, D14.12 补遗' s, P; b. M3 q9 o) L5 K
参考文献% _; ]) E& h" e8 J4 J. ]% O

- |, B  Z4 a. W5 j5 I% C; o第15章 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病毒性质粒
8 E3 [# w* L0 ]8 N15.1 EB病毒
7 C5 g9 P. \; d15.2 乳头瘤病毒; m+ l3 i  v5 \( G$ w) C
15.3 结论0 O- ~: G- c7 L; V2 S9 Z! Z& O
参考文献
5 `) m$ p2 p6 Z' F; @& h# G8 n
6 Q9 T8 R5 @( s( w. c2 i' U第16章 降解质粒3 R: N+ N* \2 S" x3 |. N# h6 i2 H
16.1 TOL质粒4 P7 S6 x1 Q) S) w- C; E9 \* G$ w6 J
16.2 编码途径与TOL相关的质粒
# n4 W. y8 O: t& X. Q16.3 携带氯苯邻二酚ortho裂解途径基因的质粒: _* P) J5 _. X
16.4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AC1100的复制子0 i4 U( O* I- U
16.5 携带外周途径基因质粒的特征
5 ^. d8 e$ @3 e8 t! W" ~  E16.6 降解质粒的进化
7 d5 {! [# F2 R" X$ i4 V16.7 结论
$ W+ q  t  R% B$ f5 u8 u5 d参考文献
/ ~$ W" s# E8 u/ s+ w, u/ z
) v5 G1 w3 h$ l( p5 H* N1 f第17章 古细菌质粒, q; U5 t* C+ D1 x/ L+ j* ~
17.1 质粒分类
2 F: r. k! W; L. w+ D& g17.2 复制、分配和维持的机理+ d' G) j/ a& t9 K% D
17.3 细胞内扩散机理
+ `# l" R* L: }6 o. s17.4 染色体整合
' c+ Z& q, K" _# ^! Z7 }17.5 基于质粒的载体系统) b" G* W) ?* ^. Q6 Y
17.6 结论
0 {4 G& A: L  y参考文献4 ?' A- c# y$ b& J6 Z, j
9 h# R+ i, Z% d; N* V; V
第18章 毒力质粒的基因组规模分析:质粒上的毒力基因对于肠细菌致病性的作用3 Z; ^; z5 c* `3 G6 X# L+ Z
18.1 肠杆菌质粒的一般特性
5 T% H) h0 S) o, ^18.2 大质粒的序列分析
7 J* `# R# }& \18.3 质粒的维持功能:复制、分配和分离后杀死
- N3 g; ]4 i2 B& ^18.4 质粒编码的毒力基因, Z$ ]1 B, k" H
参考文献' l: `% H( y6 }
4 u  j, x3 t4 M8 D; ^+ x1 l: w% Y
第19章 芽孢形成菌的毒性质粒
/ }: u5 p9 I  ~% v; X4 A19.1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神经毒素质粒
9 W% \$ c) }1 j9 ^1 d, G+ J19.2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质粒) l( s. y2 n8 v
19.3 炭疽杆菌的毒素和荚膜质粒% q: G2 U& J% ]2 g2 A
19.4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毒素质粒% Q5 G( z3 Z- l! t: u) B' O+ F
19.5 结论7 z, R" s. ?; s& M3 ~* u* y
参考文献
1 a6 j8 Q' Y5 K- g. ~) @3 m/ ?9 x* e3 X
第20章 耶尔森菌的毒力质粒:特性和比较8 R) a5 [$ S- M) t4 n7 ?
20.1 耶尔森菌的质粒和毒力, w1 J/ x' {, S% C5 H+ q" h& t
20.2 LCR质粒
- V% {1 v% d9 E4 K20.3 鼠毒素质粒
  q  A3 K/ x* U2 r: H8 ]6 \0 `20.4 鼠疫菌素质粒
2 q) O2 H! S# @% Q# p20.5 抗性转移因子6 ]0 u' S& \* _' V# G, Y, V
20.6 pYC隐蔽型质粒
& m# ?8 t/ o. B# u0 m20.7 结论
" v& a" Z$ Y2 K8 Z- o参考文献, n" Q  _. u9 o2 C* L' O% A0 e+ K: R% K

) _" Z1 {0 S7 ~8 n: U第21 章 不产芽孢的革兰阳性病原菌的毒力质粒
2 H3 N; f7 X+ N+ G% U  B! h2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质粒
% V9 h1 U) v+ z1 ?) G4 v$ y21.2 粪肠球菌的毒力质粒
) R0 ]! z# l4 Y- h2 j21.3 红球菌的毒力质粒5 J. r. s3 |6 j3 v  P! y! u6 S
21.4 结论
! U/ s0 Q; B. z6 u/ @参考文献
( I( i( e& |( j8 _( s
  r/ ]4 B! s$ c第22章 根瘤农杆菌Ti质粒
$ w3 |) F. q" ?3 C( U; c" f! T22.1 Ti质粒的序列0 W, q) t4 U2 ?  O2 w, j; S6 H
22.2 转移DNA) t/ ]8 c: V& J; Q1 p
22.3 vir区域" R+ c8 K: d& ~$ v
22.4 VirAVirG双组分调控系统
1 e! Z/ f4 z  k, q22.5 界间转位过程中效应分子的加工" J2 p) f9 E+ c, Y. J( l. s8 ^
22.6 VirB/VirD4Ⅳ型分泌系统, |: o& W8 I- s9 o
22.7 底物转移和菌毛合成的中心结构
# L% i# x' A6 N- S, q8 X% ^22.8 Ti质粒的接合
3 U8 f+ X6 u) q  k22.9 冠瘿碱的摄取及代谢0 a# ]" L% g% H8 k0 x5 F5 d
22.10 自诱导/细胞密度感应0 \- }1 e8 G+ T3 j, K4 j) W( A$ L
22.11 Ti质粒的复制
9 }1 F* V6 v7 p8 B3 j22.12 Ti质粒及染色体功能的协同进化
0 w/ L2 Q- v& R3 `22.13 展望
0 z* O2 ^% @  w参考文献
7 y8 {' t1 S+ D  z2 b% p2 p9 t. V4 Z- _7 N8 N! B
第23章 抗药性质粒
' t8 d! ~  U; h# g' o) ^" S; |4 |23.1 质粒分类, S- j# i) C4 \- ]
23.2 质粒介导的抗药性机制
9 E; [* V% n6 X: @23.3 细菌病原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进化和扩散
7 w* \# c  x8 m/ @! @* ]23.4 抗性质粒的全序列测定
3 W& Q' I8 T" n: B" i+ A2 _参考文献. s# X  x& k% x9 o( P5 u

# O/ U* \% v5 I% I( }第24章 pJM1和pColVK30:含细菌毒力必需的铁摄取基因的质粒9 I. `$ l6 c, r, S7 l! i
24.1 鳗弧菌的pJM1系统" d& R# B% N  b; }9 K% s4 ]3 |
24.2 质粒介导的离子摄取系统的表达调控; O+ r/ i9 r) X& b& |
24.3 pColVK30质粒介导的铁摄取系统, c8 }/ \" W1 F% Q5 G( {
24.4 气杆菌素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3 d3 q3 z! I+ O) f7 q3 N
24.5 结论
# U. d9 t5 c) m( B+ ?' r( E# b参考文献
3 X. J3 C3 C3 V  M' u
7 `! d5 }" n" e第25章 细菌质粒的进化和群体遗传学3 n4 w$ @- y1 r& h- p: O
25.1 作为完全自私元件的质粒
# J) t: w: b7 _6 f- l25.2 质粒给予宿主菌的好处
8 z0 e- p. l6 s* Y4 v8 y25.3 复杂和变化的群体有利于质粒的存在  h8 y+ z0 p. u: ^' y% t
25.4 产生多样性的重组过程  U2 {* a5 l, o2 s9 b1 {/ _
25.5 细胞内竞争% Q2 I( w* \. O( B
25.6 结论, k# E8 D. p4 J7 D
参考文献3 ~6 W& g5 O2 D! E

8 x( }+ y) v; a4 Y第26章 细菌的第二染色体和巨质粒
5 r, W  E! W% W* t4 \5 g: [) w8 h26.1 原核生物染色体% U4 z2 z4 [/ I6 K
26.2 第二染色体、巨质粒和大质粒5 H3 n% F1 ^# `, r0 G& N1 k+ q
26.3 巨质粒和大质粒) J$ W6 E4 w0 T' g% w  E1 W
26.4 第二染色体和巨质粒的本质
2 Z7 W8 \2 F4 U. o7 a2 i& G# _26.5 代表性种属的第二复制子3 Z4 }( x, ]; X4 D% K
26.6 结论
$ m8 e' ]+ D( N% k1 {9 C1 G8 S& T$ V$ Y参考文献
& Y4 R% v/ \0 {) R" R5 z+ P
. ]! `% U9 C# F% X1 b6 [0 y第27章 基因克隆与表达的质粒载体
) g; L" o- {8 S3 \6 m27.1 基因克隆载体
, A4 {/ x2 q6 u! t  A  L27.2 表达载体系统* ?9 H/ N* {2 I/ A8 a% ]1 r& G
27.3 基因表达载体元件
5 c  J. ]' S+ B' O, C  s& E27.4 由质粒递送的基因的表达
$ Z% |- U* v  e8 _% L( v27.5 结论与发展趋势
1 j; y) D9 Z, n参考文献! X/ b9 `. _' L  Y4 r% a

# j0 O" x' b3 e# S  J: R第28章 质粒是研究细菌基因功能的遗传学工具
9 m- M) k+ o! h* F& W7 t28.1 质粒是构建突变体的工具$ |  r2 f4 r/ q2 p8 q- I
28.2 质粒用于更多的反选择策略
2 Z; m$ a/ a* T  x28.3 质粒系统用于捕捉启动子
; D' R$ Z4 r& o/ o2 X  Y- J28.4 质粒是一种递送工具
. f- X  Q0 V6 V( j5 X28.5 质粒用于各种遗传学操作
4 I" e9 }# X' M28.6 质粒是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工程的工具
3 `7 _% |0 j5 k+ h3 Y28.7 质粒用于体内克隆和修饰系统4 ]- j4 d0 E9 N, r  m
28.8 质粒载体用于染色体整合8 H; Y3 H, E, h2 n, X& X
28.9 质粒重排用于基因功能分析. f. v2 W' T  p: L" y
28.10 质粒在无抗性压力下的维持
" u  X  ]: u! f3 n+ i6 Q28.11 质粒是真核生物和病毒研究的工具6 P& ]' m2 X) }- R2 P
28.12 结论3 m; o# D$ O6 n3 [
参考文献4 R0 J7 K& O$ [5 W
" r- Q. ~  g1 x& {- M, N: R& m
第29章 质粒可以作为抑制工具
  z$ O* O# X  o/ B8 |; o: \29.1 主动抑制:基本原理及报告元件  A9 H6 w! f" y# F8 T  o
29.2 针对生物降解细菌的抑制策略
) g% b' P9 {. ~& w29.3 增强抑制的策略
" s$ R8 |" F$ b5 l% g29.4 主动抑制系统可作为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工具
5 j! v. X; o; l29.5 结论与展望
, F- u+ ]) n- Y" r1 D) j参考文献, t! _# J: S) _8 }* K4 e/ ^: T
索引4 U: Q( u! N3 {' w) y' n  D" A! `% }1 [
序言; i) U3 V" d5 ~
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身复制的遗传单位,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作为一种简单而且能够独立复制的遗传成分,其自身如何稳定存在、繁衍和进化,它们参与了宿主细胞的哪些生命活动,对宿主造成了哪些影响,对于生物和人类存在哪些裨益和危害,都是颇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很多质粒与宿主细胞息息相关,例如,在根瘤菌的共生质粒上存在与共生和固氮相关的基因,许多质粒上存在抗药性基因或特殊代谢酶类的基因,许多病原体的致病性与质粒的存在有关,但有些质粒上基因的表型尚不清楚,被称为隐蔽质粒。有些质粒仅仅是宿主的匆匆过客,有些则比较稳定地存在,成为宿主基因组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质粒的各种生物学特性,以便趋利避害。而作为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工具,质粒在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拜大自然所赐,质粒成为分子生物学工作者的得力助手,以至于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质粒打交道。如果自然界不存在质粒,很难想象生命科学会出现今天如此繁荣的景象。很多人对于质粒可能感到毫不陌生,因为我们甚至能够精确地知道一些质粒的每个核苷酸序列。然而,对于质粒是如何复制、分配和转移的,它们与宿主的关系如何,各种质粒存在哪些共性与特点等许多问题,很多生物学工作者却并不十分了解。我们希望从案头的一本权威性专著中找到答案,但长期以来我们缺乏这样一类中文版的书籍。本书的出版满足了很多人的这个愿望,我们能够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得以先睹为快,是译者的一件幸事,我们也愿与广大读者分享这份喜悦。本书从质粒的研究历史入手,介绍了质粒的复制、分配和转移机制,以及质粒的进化等与质粒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阐述了质粒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的有关问题,还讨论了一些重要类型的质粒。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素材丰富,可供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限于译者的知识范围和学术水平,书中可能存在疏漏和谬误之处,诚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出,以免贻误读者,译者将不胜感激。6 U; m. y+ f/ a* h0 O

7 y3 K+ s2 E* o
游客,如果你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2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2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