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s Archiver

Tlexander 发表于 2012-2-4 21:26

东北农业大学的体细胞克隆研究

1996年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诞生,它的缔造者是一个英国人——生物遗传学家维尔穆。多利的诞生勾起了人们对克隆动物的好奇、幻想和期待。   

  1998年世界首例克隆猴在美国俄勒冈州比弗顿的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诞生,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的孟励是这项研究的主要完成者。而此前,克隆界一直认为,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干细胞在技术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   



  2003年,东北农大毕业的年轻科学家周琪力克难关,成功获得了世界首例克隆大鼠。这个公认的动物克隆领域难题终于在中国人的手中实现突破。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首例克隆猪、克隆骡子、克隆大鼠、克隆雪貂的科研,都是由华人科学家负责并参与完成的,而且这些华人科学家都毕业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闪耀在克隆史上的东农学子   



  据业内人士统计,在全世界克隆动物研究人员中,华人约占50%。目前在华人取得世界首例的克隆哺乳动物研究中,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约占30%。



  东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成立20年来,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知名的优秀学子,他们中有的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搏击风云,有的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讲台上默默耕耘,有的在领导岗位上描绘蓝图……现在分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生命学子已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主力和“头羊”,他们的母校和老家正是东北农大。



  2004年因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大鼠而获得“吉诺韦”转基因科技奖的周琪,从17岁考大学,就在东农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可以说东农是他成才的摇篮。他震惊于世的克隆大鼠的研究,其实远远早于“多利”羊,但由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制因素,一直没有成功,这一研究也被公认为动物克隆领域的难点,最终是周琪与法国科学家一起成功攻克了这一难点。除此之外,周琪还有许多走在世界前沿的克隆成果。他领军的中法科学家成功克隆的小鼠就取名为“哈尔滨”,在巴黎克隆成功的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牛也取名为“奥运2008”。周琪曾编写的全面收集克隆技术专题的图书《神秘的克隆》还被评为21世纪最佳科普图书。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也是东农生命科学学院培养出来的博士。2002年赖良学成功地推出了世界首例α-1'3'半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猪,这一成果去除了动物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的基因,它将使动物器官移植到人类体内的做法成为可能。2004年赖学良又在此基因上推出了世界首例α-1'3'半糖苷转移酶双等位基因敲除猪。其后,美国实验室曾用此技术将猪的多个器官移植到猴子体内。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光鹏同样是来自东农生命科学学院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数百头克隆牛的创造者,异种克隆大熊猫的主要参与者。2000年李光鹏获得了世界上首例初级卵母细胞核移植后的哺乳动物个体--兔,2001年他又获得了世界首例次级卵细胞纺锤体交换后的哺乳动物个体--小鼠,2003年他成功获得了世界首例克隆骡子。



  现为动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东北农大博士毕业生李子义,2004年承担了NIH研究课题——应用胚胎克隆技术生产具有肺纤维化囊肿的雪貂动物模型,获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两只应用成年雪貂体细胞为细胞核供体的克隆雪貂,使其从事的雪貂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论文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育生物学》中。



  曾就读于东北农大、后出国深造再次回到母校的刘忠华同样是生命学院的骄子。他于2006年实现了我国首例采用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的突破。同时这也成为一例真正诞生在东北农业大学这块沃土上的完整的克隆成果。听到刘忠华克隆东北民猪成功的喜讯,秦鹏春先生笑着评价说:“刘忠华在回国较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实属不易,克隆东北民猪的成功为下一步开展转基因猪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更实现了组织胚胎学科几辈人的愿望。”



  堪称培养国际胚胎工程领域精英摇篮的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还有很多值得称赞、成就斐然的学子:现就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人类辅助生殖实验室的主任,在试管婴儿的研究上颇有建树的中国第一位兽医学女博士夏平;全国杰出青年、跨世纪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致力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着床的研究的杨增明;现就职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生殖科学研究室主任的千日成……



  高徒背后有名师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到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其间这里诞生了许多蜚声海外的科学家,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这里有一大批严谨治学、潜心修学、甘为人梯的名师。



  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不假,秦鹏春就是高徒背后的那个名师。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夏平、周琪、赖良学、李光鹏、杨增明、谭景和等等都是秦鹏春先生的学生。秦鹏春是东北农大生物工程系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学科的创始人及学术带头人,他还创建了全国首家生物工程系和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研究室。秦鹏春的老师是中国“克隆之父”童弟周。这位童老先生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条雄性鲤鱼DNA插入来自雌性鲤鱼的卵成功克隆了一条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所以秦鹏春一直有一个信念: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



  1997年以秦先生为带头人的课题组培育出了5头试管猪,这5头试管猪在研究上占据了6项世界第一。然而多年来秦先生一直甘为人梯,为培养生物科学领域的后续人才而不遗余力。秦先生治学一直以严谨著称,刚刚考来的研究生,秦先生都会拿一本艰涩的英文专业书给他读,并且这种“苦”读还要持之以恒,每周秦先生的研究生都要组织一次外文读书会,交换读书的心得。秦先生自己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他能熟练使用英语、日语听说读写,能用俄语、德语阅读专业书刊。到2001年,秦鹏春教授出版著作12种,其中《猪的解剖组织》为世界首册,《家畜彩色组织学图谱》为世界首册,《哺乳动物胚胎学》为中国首册,世界上第二册。他由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更为中国胚胎学研究在国际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更令人钦佩的是秦鹏春的“长处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作为老师如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发挥出来。我不怕学生超过自己,倘若如此整个学科就不能进步。”



  “严格”几乎成了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代代相传的一种作风。谭景和教授在自己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让自己达到了阅读英文教材与中文教材等速的标准。并且谭景和教授从1986年开始就从未休过真正意义的寒暑假,他的节假日几乎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谭景和的学生、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忠华说,只有严要求才能让学生有一个高起点。我们学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使用英文教材了,并且教辅材料也都是英文的。学院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动手,读硕士就得扎根在实验室里,有的学生为了做实验甚至经常整夜地呆在实验室里。学院里一直弥漫着这种绝不懈怠的学习氛围。



  生命科学学院中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的带头人朱延明也是一位崇尚实干加苦干的人物。多年来他长期坚持战斗在教学和科研的主战场,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讲了6门课程。他经常随机提问,对待学生既耐心又严格,学生们将他称为“慈祥而严厉的老爸”。朱延明说:“对学生要求严一些,学生才会更出色一些。在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过硬的研究能力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成才。”



  后记    



        采访东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人,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所打动。“科研来不得丝毫偏差,而治学更来不得半点懈怠”,这是生命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对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这里的师生永远忙碌着,忙着去“啃”艰涩的外文专业书,忙着在实验室里一遍遍做艰难枯燥的实验……或许正因如此,这个学院的学子才会令克隆研究一次次地实现了巅峰式的跨越,才会让世界一次次在顶尖的科研成果中看到东农响亮的名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