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tpwang
go

干细胞现状的几个观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907 
威望
907  
包包
243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7:34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转化的问题我也想说两句。其实里边存在了太多的问题,有技术上的局限,有方向上的偏颇,但我们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国内该领域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s9 t3 M4 Y9 U3 K; {
那么我就说说国内吧。现在干细胞领域似乎正研究地“热火朝天”,但真正把目标定在“干细胞”发展和为人类造福的研究者究竟有几人?谁有能说许多人不是想乘着“干细胞的东风”也来分一杯羹?国家拟把资金投向干细胞,于是精明的研究者发现了这个现象就迫不及待挤了进来,至于原来是研究什么的,对干细胞了解几许且放到脑后便是。这是社会浮躁和利益的驱使。于是好好的一个课题被肢解成一堆的文章……7 L, n9 y: P6 V9 l, W  `
$ {! u: T% H( K- {8 q
也许根本的问题还是体制。假想一下,如果这样的研究没有了如现在一样的“名”和“利”,还会有如此多学者竞相加入吗?如果,以其他的方式能够得到比现在所用的伎俩得到更多的“名”和“利”,那么情况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呢?纵观现在中国干细胞研究领域,“学院派”应该说是不折不扣的主力,“国家的钱”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财源。这种情况下“转化”对于这些研究者的利益诱惑似乎无法看见,退一步讲,即使转化成功,跟研究者又有什么利益关系呢?所以,所谓的“转化研究所”出现便不足为奇了,因为国家关注转化,成立转化研究所似乎迎合了领导的想法,又能继续“学院作风”何乐而不为。我认为,治疗转化顽疾的良药应该是从“学院派”转变成“企业派”(当然,技术问题是国际难题不做讨论)。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他们并不在意几篇文章,在意的是能不能转化成利益。所以,最关心转化的应该是企业,那么,这些研究也应该倾向于企业。把大笔的资金从“学院”调出注入“企业”研究,这才是明智之举。
1 |+ c6 P" L# ^8 z% ^
# q, A4 x1 j4 Z8 @. K- E研究不怕过热,但怕热错了方向。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0 + 10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0  包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907 
威望
907  
包包
243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沙发
发表于 2011-8-11 11:5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dyg108 于 2011-8-11 11:54 编辑 % ?9 k- Z9 E" V! h
tpwang 发表于 2011-8-10 21:20
3 |' B& x) c. y  |: T5 l干细胞是否有虚热,值得认真讨论。$ E' t- p$ {: p1 y
/ ^/ K, ~) t8 ]4 ^& D! C) \* q8 t; F
不过,作为个体的科研人员动机,以及作为科学界的群体行为,都是复 ...

4 T4 q/ p6 O: T( G2 j2 i/ ~8 N6 L6 w$ e9 v+ j9 y2 X7 J
同意关于协调体系的说法。这也是中国人一直在追寻的,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庸”,这是社会科学的问题。社会科学是领导人的课题,我们是搞自然科学的,尽管自然科学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但还是要用自然科学的眼光来考虑。
, J8 Y  v& W3 S7 Y$ d- W1 N9 o, Z0 E* `* P/ ^3 x
整体的协调是理想化状态,大家都这么希望,但是恐怕很难达到。4 @3 o/ w- v" B4 G

" B4 b& ?& I1 @! q当然,我先前所讲的是有些偏颇,那也是因为对现在国家学术界的一种无奈。我不否认国内学术界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也许他们并不是多么有名气,也可能没有做出多么骄人的成绩,但他们对科学的执着使得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了起来。我先前所讲的也是一种对现状的气话。
' g8 l* g! P) I
: N% h/ U# q5 X3 N. f您说的航天、原子弹那样的研究体系,我当然也是赞同的。但是,个人认为那模式在生命科学上或许并不完全可行。首先,这种模式取决于领导的意志,恐怕领导人压根没这么想过。其次,研究无生命体的科学和研究有生命体的科学不能相提并论。无生命的东西可以“拔苗助长”,可以缩短工期,但生命可以吗,显然会出问题的。4 j  B0 f8 ?+ M+ _

- J0 i3 I2 l6 x  k4 k: u还有,抛开“学院派”和“企业派”的讨论,就科学研究而言我不同意“太过圆满”的研究方式,我主张一种“极端”的研究方式。(说明一下,社会科学是另一回事,我不同意走极端。)当然,我知道这种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是错的,是有害而无利的。我们可以把它比作基因的突变,这对于生命体来说绝大部分都是“灾难性”的,但出现一个有益的或许就成为了种族延续的关键点。这种几率尽管很小,也许小到就像世界如此众多研究者而只有那样几个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样,但还是有人中奖不是吗?再者,研究方式的“极端”其对社会的危害性绝不会像文化大革命一样,只不过花费一些钱和经历而已。4 P: L' E' C7 S/ m; h
7 ?7 G: Y6 @9 J& j0 |, R
个人愚见,见谅。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0 + 10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0  包包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907 
威望
907  
包包
2437  

优秀会员 金话筒

藤椅
发表于 2011-8-11 17:18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tpwang 的帖子) W1 [8 T) D0 ?7 g* S  F

% g0 V$ o! C  f% B9 Q9 c/ f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讨论其实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
( i' a. \  ^. @4 m, q5 T9 u* p, ]. A9 `0 ~4 ^8 M1 Z. l3 i' C; `
出发点相同,都是为科学的发展;目标相同,都是为学有所用;只是其路径如何各有见解而已。6 l% p; d( z5 R
) e8 E" ?) \" y. G8 P& j
语言文字是很难跟上思想的步伐的,所以有时候说的一些话可能并不是太容易理解。我喜欢用最狠的语言来表达。比方说,说“拔苗助长”,加了引号,意思是说并没有什么不好,就像加班加点把工程的工期缩短一样。而说到“极端”,也没有拿刀砍人的地步,只是说所谓极端就是“游离于主体之外”。可能一种想法见解不被人接受,但没关系,在一种重大的发现被证明之前往往是不被接受的,如果是正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被接受。尼古拉 特斯拉这样超前的科学家他的想法能被人接受吗,恐怕现在我们都难以理解他的许多想法,但他的许多设计已经造福人类了。我们讲点灯的发明者,讲相对论的提出者,但至今仍然很少提交流电是谁发明的,无线电是谁发明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他的许多还不能理解。7 _$ f  r2 {1 ]( R/ |

( [+ f% `0 A7 l# v, b3 I所以,如果现在出来一个人说的话我不能理解,并不能说要把人pass掉,也许他是对的。我想科学应该有这种包容精神,这样大家才能畅所欲言。5 [+ H+ [) H! k3 |! T$ Y
* a6 F( m) Q- R' {
很多问题我也是在想,似乎天马行空,过后自己都觉着可笑。但当时就是那么想的,也就那么说了。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5-6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