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50947|回复: 5
go

细胞培养注意点的分享(非原版)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93 
威望
93  
包包
37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15: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2 j3 R0 l0 W' ]/ S# @
( {6 E6 e) J) |6 D6 R5 ^细胞污染的类型
. n& u$ k2 `( t& {一、细菌污染
; h5 s. k& \  v! P+ {    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 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防止污染,否则会前功尽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一般为预防剂量),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I6 I5 c- P) r- Q5 @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而呈现黄色。也有的 培养液肉眼观察无多少改变,只能在镜下发现菌体才知污染。所以,每天应仔细观察。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造成试验失败和细胞株(系)丢失。一般细菌污染进程很快,大约污染一两天后肉眼就能显著观察到。
/ r( d3 ^5 F& t: m, S1 C
) J( F( K6 R+ j7 H# L: F! s& S二、真菌污染) ~/ \9 u$ a0 m1 z" N
    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在霉雨季节进行细胞培养更易污染。最常见的真菌有烟曲霉、黑曲菌、孔子霉、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 N* z' j& O- {  x0 U+ k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念珠菌和酵母菌呈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和细胞之间(发生卵圆形物体污染的几率很大)。个体细小,有增多趋势。镜下看时,要将培养瓶用酒精棉球擦干净,以防止与瓶外尤其瓶底外面生长的菌丝相混淆。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S3 ^- I& s$ I1 k2 N, b

3 S3 K6 P0 v" G: n7 b6 @三、支原体污染
1 Q8 h" o# E- ^# r0 A% O2 }4 @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pH7.6~8.0)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电镜下可见其有三层结构,无细胞壁,中央有电子密度大的密集颗粒或丝状的中心囊。- D$ y- f- o; {( o' x/ x  s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2 d4 c+ U: V3 }5 p' H( ]0 n$ g0 t  h% u# a
四、病毒污染
& l5 L- P: q, _( |  V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生产疫苗,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病毒的组织培养物,会产生病毒污染。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若二倍体细胞系有SV40或多发瘤病毒,B淋巴细胞含EB病毒,细胞和会发生变异、转化,形成异倍体的细胞系。因此,潜在病毒是细胞大量生产和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制作中的难题。
; b% [* j; ]2 D  q2 z. U- m8 q, [) b  W. ^  Y
五、非同种细胞污染
$ d/ O9 v# n) p6 l1 l    由于细胞培养操作时各细胞株所需的器材和溶液没有严格分开,操作不当,往往会使一种细胞被另一种细胞污染。如“灵长类”细胞系发现猴和鼠类细胞的混合物,ERK/KD细胞是从兔肾中分离出来的,而现在却认为是HeLa细胞。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种细胞都被HeLa细胞所污染,致使许多实验宣告无效。
4 q" `9 ^- i% ]& Y& L- q    非细胞培养物所造成的化学成分的污染也偶有发生,大多是由于细胞培养所需物品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带入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所致。/ j# {; y4 I5 i+ y, C; F3 R

7 {* {0 h" _1 I8 h' m1 q; w# E2 _3 D/ O0 j5 |
污染来源及鉴别0 O4 I5 s) S) c8 M) w- F3 Q
一、污染来源) D% N- O# f+ O* ^# V9 |  l
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x& w2 [: d' `' M# r. u1、不洁的动物组织标本; [! H& W5 _! n0 D1 r
很多动物组织本该是无菌的(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泌尿系统除外),但由于取材时不小心也会有污染的机会。组织本身含有细菌,如取材时不用浓的抗生素洗液洗涤浸泡,也会带菌,造成细胞污染。
/ j2 G" d* {; U+ R7 z2、空气& t* Y  m' a# ]# r  K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果操作室与外界隔离不严或消毒不充分下,很容易造成污染。另外,净化工作台使用过久,滤板未定期更换或长久不更换,滤气受尘埃堵塞,工作时不带口罩或外界气流过强,污染空气进入操作区,也会导致污染。春夏季南方地区多雨,空气湿度大,含菌量多,工作不注意也易造成污染。
7 Z7 q) D8 \* p6 b& U6 V3、清洗消毒+ M( A0 T# q2 E' w
培养用物品、材料洗刷不净,培养用液和器材灭菌不彻底也会引入微生物和有毒物质。: O6 I) ?9 H2 p5 v
4、操作1 {6 D3 \* X, L7 Y! Z, F
来自操作者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 U. a, d" x  H3 H3 v" d1、器材和溶液使用前未仔细检查是否污染过,或者是否已经消毒灭菌处理过,或者虽经处理,时隔已久又末重新处理。& ]8 D1 @( D+ R
2、操作者未戴口罩、帽子,呼出气中排出细菌和支原体。1 p/ N) W- E% C3 Y, X
3、培养瓶口未用75%酒精擦和烧灼。
* l4 \5 T8 m. L0 Y2 n4、操作者不当心,动作不正确而将吸管或无菌器具碰到了污染的物品,如手上皮肤和瓶子外壁等。
3 E( e2 g6 V5 [9 m$ m5、细胞倾液时倒出培养瓶或者滴落在超净台上,未及时擦净或者灼烧。
( d1 P) \% x, ~9 p( f6、灼烧的火不够旺。% l; X3 d$ h$ K0 Z. d/ E3 s
7、移液管吸取液体时将空气中的气流吸入培养瓶中。
% G: b6 T) Q% i& d' K0 Y4 f6 d) b8、长时间的将离心管放在离心机中,可能由于口没有完全封闭而造成污染。
+ X8 k4 X. Z3 o% W& g: k9、同一根吸管或者放置吸管的离心管长时间使用造成的一管污染多瓶细胞交叉污染。
3 X  F7 M' p" [  k10、操作者操作时大声说话,来回走动扬起灰尘等。
5 y! `0 c/ g/ H% I; B( U; V( G5、血清,市售血清灭菌不彻底,潜在病毒和支原体污染。
0 x0 L# _# m, ~8 f' J
% k- R9 j4 a6 P/ C5 H二、污染的鉴别
0 q. E5 j" T! ]: M2 L2 j* `1、细菌、真菌污染的检测
* E7 b6 s5 M  D9 e2 U# S(1)肉眼观察  细菌、真菌污染常在传代、换液、加样等开放性操作之后发生,而且增生迅速,若有污染,在48小时内可明显观察到。如培养液变混浊,或略加振荡有很多漂浮物漂起。: r+ G; f6 N# f$ s  i. B* B( B7 Y
(2)镜下观察  在倒置显微镜的高倍镜下可见培养液中有大量圆球状颗粒漂浮,即为细菌污染。若细胞之间有丝状、管状、树枝状或卵形的物质常为真菌污染。2 B8 X, a9 W# ]; r! B5 K1 u
(3)接种观察  采用普通肉汤接种或用未加双抗药物的培养液接种,也可发现是否有污染。
, O6 |+ n2 E+ ^+ L/ D0 f/ A2、支原体污染的检测1 M  S6 O. w0 p9 B8 f* L
(1)相差显微镜观察  将细胞接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支持物(一般用长形盖玻片),24小时后用清洁尘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支持物,细胞面向上放置于载物片上,再盖上较大盖玻片,用相差油镜观察;若不用支持物培养法,直接取少许培养液滴在载物片上,再盖上盖片观察亦可。支原体在镜下呈暗色微小颗粒,多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有时可见类似于布朗运动的表现。应注意与细胞破碎溢出的内容物如线粒体等相区别。: d; j# l3 v' |* W2 m1 s
(2)荧光染色法观察  用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此染料能与DNA特异地结合,可使支原体内的DNA着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染色方法为:用支持物盖片培养法将细胞接种在盖片上,在细胞汇合前(即未长满前)取出玻片,于碟皿中,用不含酚红的Hanks液漂洗,1:3醋酸钾固定10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漂洗后置于50μg/mL的Hoechst33258(生理盐水配制)中染色10分钟,置于蒸馏水漂洗1~2分钟,向细胞面滴加数滴pH5.5磷酸缓冲液,然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用细胞培养液,先离心去除上清液,再加入Hanks液漂洗,离心弃上清后加入1:3醋酸甲醇固定10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漂洗后去上清液,再用Hoechst33258,DAPI或者PI等核染色试剂,染色10分钟,加入蒸馏水漂洗,离心去上清蒸馏水,加3~5滴pH5.5磷酸缓冲液,稍吹打使沉淀细胞重悬浮,用吸管吸出,滴于载物片上,盖上盖片后观察。荧光显微镜下支原体呈绿色小点,散在于细胞周围或附于细胞表面。7 D! Z4 u8 I4 ^; }
(4)电镜检测 可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一般在细胞培养48~72小时,细胞接近汇合前,用胰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进行。需经过固定、包埋、切片后才能进行观察。详细方法同细胞形态观察法。" ~" n' E) E" d6 g8 Z
(5)培养检测  将2.5×109/L细胞悬液5mL加入45mL支原体肉汤培养基(Sigma或北京生物制品所生产的均可),培养14天后观察肉汤培养有无雾状沉淀,然后取0.5ml加入已冷却到50℃的培养基中,再用琼脂培养基做分离培养,37℃培养3天观察有无“荷包蛋”菌落出现。
3 E! f3 r' B) Q: z1 z; y! f培养加荧光核染色是检测支原体污染的黄金搭档。
" |8 z& r. S! D& C! M
  q' L4 ?$ J) x
# \* v  D3 i2 b' I: V( R  S污染的预防+ N/ U% F" j* G/ e- X$ `
    预防是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最好办法。只有预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将发生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在超净台中进行细胞培养时,特别注意在进行移液,倾倒液体的操作过程会产生飞沫并沉积在超净工作台内物体的表面。超净工作台的气流并不能阻止飞沫的产生,飞沫会随着气流的方向飘浮。超净工作台不合理的放置、不恰当的维护以及不规范的使用会破坏超净工作台气流的方向导致飞沫更广泛的沉积。酒精灯的火焰、操作者的活动、谈话、咳嗽及打喷嚏都有可能影响气流。飞沫的沉积是导致超净工作台内物品污染的主要因素造成潜在污染的进一步传播。因此为减少交叉污染的发生,应尽可能减少超净工作台内的物品。不同细胞系以及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操作者所使用的培养试剂一定要分开使用,如胰酶、培养液等。否则,一个操作者的失误可能引起所有细胞发生污染。
$ l2 B, i# ?8 y$ {7 w- W; t一般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s% O. s( M+ ?5 R

" ?- {! n" W) s$ g2 C" m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 e& ^, j( l7 t2 l
1.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laminar flow) 以紫外灯照射30-60 分钟灭菌,以5% 新洁尔灭擦拭无菌操作抬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扇运转10 分钟后,才开始实验操作。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且即使培养基相同亦不共享培养基,以避免失误混淆或细胞间污染。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以5% 新洁尔灭擦拭无菌操作抬面。操作间隔应让无菌操作台运转10 分钟以上后,再进行下一个细胞株之操作。
/ n8 f9 @9 g! k2. 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置,其它实验用品用完即应移出,以利于气流之流通。实验用品以5% 新洁尔灭擦拭后才带入无菌操作台内。实验操作应在抬面之中央无菌区域,勿在边缘之非无菌区域操作。
- [1 u( N" w7 @3. 小心取用无菌之实验物品,避免造成污染。勿碰触吸管尖头部或是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开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实验。容器打开后,以手夹住瓶盖并握住瓶身,倾斜约45°角取用,尽量勿将瓶盖盖口朝上放置桌面。
4 g9 f/ C$ T! _! y7 I4. 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之安全,须穿戴实验衣及手套后才进行实验。对于来自人类或是病毒感染之细胞株应特别小心操作,并选择适当等级之无菌操作台(至少Class II)。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引起aerosol 之产生,小心毒性药品,例如DMSO 及TPA 等,并避免尖锐针头之伤害等。
5 D+ ?0 O' h; @9 V2 M5. 定期检测下列项目:8 v( v) B4 ~7 q/ `! n9 w4 L
5.1. CO2 钢瓶之CO2 压力# `& U* N2 N5 @# `& N% g% u( g
5.2. CO2 培养箱之CO2 浓度、温度、及水盘是否有污染(水盘的水用无菌水,每周更换)。 5.3. 无菌操作台内之airflow 压力,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及HEPA 过滤膜,预滤网(300小时/预滤网,3000 小时/HEPA)。
0 ^9 B' Q, D' h7 e( K% J/ g6. 水槽可添加消毒剂(Zephrin 1:750),定期更换水槽的水。
1 S$ D. Q6 I* r) d; V9 R' M7.无菌室的彻底消毒
+ S! q( w$ R5 Z1) 0.1%新洁尔灭全面彻底擦洗无菌室;
+ L$ w0 i" V. G' G1 O2)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广谱灭菌剂菌,其水溶液和气休对各种细菌、芽孢及真菌等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
$ p* A+ \& b# t6 L6 X( {. |1 N) p0 `- g- c4 G

, o& n/ o7 I# o常见的污染如下:) E' c0 b) J3 y' q* K- y! Y" @& D! h/ A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0 t7 p9 p( z6 \- R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
5 l4 r7 E2 j& }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
+ K  w* J7 h$ P% f+ A+ u8 E# ~5 ]1 j4 j. k, n
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 J( P% p# _6 j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 7 n/ k9 y  y) q, b2 N
# ~5 ~& f* R% h. a
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如果作为常用的抗生素的话, 建议用8ug/ml的浓度。4 [5 \, A4 v* ^+ U1 ^4 G
* i; ^0 k; i8 `; @
4、黑蛟虫: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可在同一批号的血清养的细胞中发现类似现象。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如果细胞有可能是此种污染的话,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 d, s& r+ w" [  H) \4 Y2 h( W( T% f  n, g/ v7 J) G
5、真菌:一般培养液清亮,不变色,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 R% z9 ^$ _6 O3 ^7 B
& D9 Y# g5 z$ _! A& q/ O/ W6、原虫:培养液可轻微浑浊,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站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 |* k8 N( T& W! h

6 _6 O& T6 v: v2 ~* t8 i5 |$ Y8 i+ Q) R% A- ?; B( w: T
污染的清除 + l7 j# K! T8 R. I+ R
   培养细胞一经污染,多数较难处理。如果污染细胞价值不大,宜弃之;在寻找原因后彻底消毒操作室,复苏或重新购置细胞,再培养。若污染细胞价值较大,又难于重新得到,可采取以下办法清除。 0 z+ B2 D0 c8 l) U/ y6 ^6 Q
一、细菌和真菌的清除 , L3 u4 V& a& n/ E. M. \2 S" H
  1、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杀灭细菌较有效。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一般用双抗生素,污染后清除用药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于加药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常规培养液。此法在污染早期有效。
7 q4 w+ F$ r7 l: z二、支原体的清除
' D' u& G1 T' \% d) [: A3 b  g  1、用MRA处理,用MRA(Mycoplasma Removal Agent)处理细胞,每4天换一次液,连续处理15天以确保细胞纯洁健康.效果好.
1 C  P4 j/ }1 O  2、用清洗纯化法清除支原体污染的方法
3 `- a' N, i8 b$ l* s: e6 r) y  细胞营养驯化→优质细胞群的筛选→细胞清洗→反复离心洗涤 . c8 A4 c6 |( W% ~
  其原理是利用离心力、细胞、微生物质量和悬液的浮力差达到清除支原体的目的。由于支原体个体小且除发酵支原体外多为细胞外寄生,所以通过反复洗涤细胞和低速离心换液使其中潜在的支原体数量降低至极限.如结合敏感抗生素的抑杀作用,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 m2 l1 A& B' d, g7 G* i4 F3 T5 z  3、药物辅助加温处理,先用药物处理后,再将污染的组织培养物放在41℃培养18小时,可杀死支原体,但对细胞有不良影响。   H; P& L9 ]; k; |8 J
  4、使用支原体特异性血清,用5%的兔支原体免疫血清可去除支原体污染,因特异抗体可抑制支原体生长,故经抗血清处理后11天即转为阴性,并且5个月后仍为阴性。但此法比较麻烦,不如用抗生素方便、经济。
; s- X6 m0 i! x9 Q1 t1 `! Z2 a9 M. v3 g5 m6 Y" b" ~. s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76 
威望
76  
包包
278  
沙发
发表于 2017-3-24 14:59 |只看该作者
收藏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44  
藤椅
发表于 2018-1-23 17:37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Rank: 1

积分
32 
威望
32  
包包
219  
板凳
发表于 2018-6-11 15:06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谢谢分享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15  
报纸
发表于 2018-6-12 10:15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Rank: 1

积分
12 
威望
12  
包包
171  
地板
发表于 2018-6-15 15:13 |只看该作者
收藏,谢谢分享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6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