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67843|回复: 12
go

缺乏严格科研思维的LAK、TIL和CIK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23 
威望
723  
包包
1773  

优秀版主 金话筒 美女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2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细胞免疫疗法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点击下载参考文献)2 w2 s3 n4 T: C) t6 S
(1) 1976年  IL-2(TCGF)的发现2 O/ z! m6 h  e1 E
(2) 1980年  首次采用IL-2克隆T细胞( W! L$ r0 M# k8 p" p* M  r* A
(3) 1981年  首次将LAK用于杀伤肿瘤细胞
1 p/ H# J2 M5 m! ?. s$ _(4) 1986年  首次提出TIL
. k- S1 X: y( ], Y+ e(5) 1991年  首次提出CIK的潜在抗瘤能力
- P+ ]& U* p+ f! s8 P) e6 v(6) 1993年  CIK的免疫表型及其他特征   (暂时只有影印版,电子版容后整理); z" f( [  {, e$ \: ~
反面意见参考:(7)What's in a name? (Are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ytotoxic?)
1 C( Y- g6 `  V+ l; P' L& n    重拾肿瘤的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史,在各种华丽的概念后面,白介素2作为隐性的主轴贯穿始终。IL-2由Morgan等人(1)发现,最初根据功能命名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1979年又被统一命名为IL-2。IL-2至今已明确的唯一功能,亦只是促淋巴细胞的数量增殖,这种增殖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协同了尚不可控制的细胞异质化(CD56标志)。& s' {: m( N: H- L6 I$ s! j/ M* D
' w7 H9 k7 f8 Y
    美国人Rosenberg是将IL-2与肿瘤治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驱。其1980年发表的文献(2)记载,使用IL-2,是受IL-2促淋巴细胞增殖的鼓舞(见原文:…encouraged us to examine their capacity to expand functional cytotoxic  cells)。1981年发表的文章(3),Rosenberg正式把经IL-2扩增的淋巴细胞(即LAK细胞)用于肿瘤细胞杀伤实验。  h$ \! o: S2 N! u% g2 Q
    ——显然,Rosenberg的思路并无严格的学术逻辑,只是一次科学“探险”。Rosenberg的研究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学界似乎被这次实验的“新奇”内容倾倒,以至过分评估了LAK的价值,并对其后肿瘤免疫学的盲目研究造成了长期影响。. M4 {8 p& {1 B; G, t! U. h7 s
   事实上,LAK的效果相对于于真正的免疫效应显得相当平常。确切的细胞免疫效应给我们的印象应该是:遭到病毒感染(如感冒)之后,机体能够迅速完全的康复;再如器官移植病人出现急性排异反应时(特别是无免疫抑制剂时)病情将异常凶险,短时间内移植器官即破坏严重;再如HIV发病后,病人不可避免的死亡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完全的免疫反应效应,免疫反应应该是强烈的彻底的,一旦启动就有其显著的结果;并非如同LAK的效果停留在一个似是而非的水平。我们可以为Rosenberg的创新喝彩,但这个创新实际上没有多少价值,并不值得大家毫无主见的跟风效仿。Rosenberg于1986年发表的关于TIL的文章(4)实际上已经承认LAK的效果低下。
5 q6 I0 u; D) h( _" F+ E( o' S' ]    TIL就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LAK的基础上,通过“肿瘤浸润”这种形而上的方式选择一群可能亲合肿瘤的淋巴细胞。同样,作为这种选择的结果,TIL的运用条件已经被大大限制,因为能够切除大块肿瘤组织用于培养TIL的病例很少,而能够反复进行TIL治疗的病例则几乎没有。如果你看过Rosenberg的这篇文章,就应该想一想,Rosenberg思路的来龙去脉在哪里?他的思路是有理有据的吗?抑或仍是一次“探险”?根据Rosenberg的数据,TIL的效果依旧有限,虽然声称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取得意外的效果,但不容讳言TIL缺少本质的改进。
" x  B. n7 e9 Z& g    现今最为风行的CIK于1991年发表(5),1993年又做进一步阐述(6)。CIK具有明显的LAK式的思维痕迹:在高浓度的IL-2的基础上,加入CD3单抗和IL-1以促进细胞增殖。比较CIK和LAK的活化机制,“换汤不换药”的嫌疑挥之不去;比较两者的效果,CIK的优势在于增殖倍数大,并声称某种程度上杀瘤效果较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倍数是否是解决肿瘤的关键问题?CIK的杀瘤效果提高在哪?与LAK有本质区别吗?首创者(Rosenberg)坚持以“potent antitumor cell activity”为标题尚属中肯,跟风者积极响应则颇显盲从。——科学界有许多这种怪现象,如同一个传教士告诉你:上帝在注视着你,于是大家都觉得如沐春风,根本都不需要自己动脑子。
; d( V- q0 Q# k) P# g  k5 v; X" i    至于其后发展的DC-CIK,将DC这种特异性免疫应答概念和CIK这种 非特异性的免疫概念强行揉合大概只代表一种美好的愿望。贴了个DC的标签就有了特异性的概念,如同泡杯麦乳精一般简单……以致于显得笑话了。
0 \" _" Q) k* ]  `    总结细胞免疫疗法这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一直无意识的回避了免疫逃避,细胞识别这一核心问题。然而免疫逃避机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如果不清楚问题之所在,何谈解决问题。
, e( f, `3 ?! [$ V, \" o1 {2 ^
6 u1 T: G" }/ r* ?1 L: t+ A
已有 4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eister + 5 + 10 分析的不错
deron + 5 + 10 精彩!但是参考文献在哪里啊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sunsong7 + 10 + 10 呵呵,LAK、TIL和CIK,还有打鸡血!

总评分: 威望 + 22  包包 + 4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69 
威望
169  
包包
869  
沙发
发表于 2011-4-28 00:15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Rank: 1

积分
威望
9  
包包
124  
藤椅
发表于 2011-5-3 16:00 |只看该作者
路过,学习

Rank: 1

积分
41 
威望
41  
包包
151  
板凳
发表于 2011-6-7 16:56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免疫真是深奥啊

Rank: 2

积分
102 
威望
102  
包包
605  
报纸
发表于 2011-7-30 23:43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知灼见!

Rank: 2

积分
125 
威望
125  
包包
2923  
地板
发表于 2011-9-7 14:12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Rank: 2

积分
125 
威望
125  
包包
2923  
7
发表于 2011-9-7 14:12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Rank: 3Rank: 3

积分
629 
威望
629  
包包
149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热心会员 积极份子 小小研究员

8
发表于 2011-9-10 09:09 |只看该作者
版主,你是做细胞治疗的吗??、
9 ]$ a" a1 q/ q- h% L

Rank: 1

积分
威望
6  
包包
637  
9
发表于 2011-9-18 11:23 |只看该作者
谢谢。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23 
威望
723  
包包
1773  

优秀版主 金话筒 美女研究员

10
发表于 2011-9-20 11:3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hwlightning 的帖子
% t9 U0 o. _$ |. U6 y' @" l8 ]8 Q; V( N$ b  z
是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5 19:1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