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36647|回复: 4
go

请问干细胞诱导方法是怎么发现的?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1  
包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0: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同一种干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的成熟细胞,很好奇这些诱导方法是如何发现的?是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吗?9 O) g( ^! @8 A5 p4 b

$ q3 `9 C" c$ C! s另外还想问一问细胞表面的标志物是如何发现的,是使用单克隆抗体,用ELISA法一个一个的试出来的么?
6 \! B# Z0 c9 ]5 d# p
, Y9 Y, p6 w1 p& c& Z望能有哪位前辈解答,必定感激涕零~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29 
威望
29  
包包
119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 15:23 |只看该作者
诱导多能干细胞最早是2006年由日本的两位科学家Kazutoshi Takahashi和Shinya Yamanaka报道,文章发表于《细胞学》杂志。两位作者最终因此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奖。; K  ?# ~4 y/ D4 l& ^
当时作者最初的思路来自于体细胞核移植入未受精卵细胞内能使该细胞核进行重新编程(reprogrammed,亦可理解为细胞核的去分化,体细胞核移植是克隆动物的第一步,这里关于克隆动物的部分暂不描述),因此作者认为未受精卵和胚胎干细胞中含有某些能给予体细胞全能性或者多能型的因子。/ U; k* _  N9 j4 ]
因此作者对24个符合此类条件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作者将这些基因导入鼠体细胞中(采用逆转录转染的方式)诱导体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作者巧妙地采用24-1的筛选方式,以确定那些基因对于IPS用处不大。而后进一步采用10-1的筛选方式,最终确定了Oct3/4, Sox2, c-Myc,Klf4这四个因子起关键作用。这四个因子最终也被很多学者称为“典型山中因子”。
9 p# q& r" g! G$ A' R' r( P2 l) j( P通过采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使体细胞去分化为多能干细胞,对于这类干细胞我们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Rank: 1

积分
威望
1  
包包
76  
藤椅
发表于 2014-1-23 14:14 |只看该作者
答非所问!

Rank: 3Rank: 3

积分
535 
威望
535  
包包
851  

金话筒 优秀会员 美女研究员 积极份子

板凳
发表于 2014-2-15 09:57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冯浩轩 的帖子) I/ h- \9 \9 w# H  r$ b! |2 T

2 p# F% u) ^; @24-1筛选方法可以详细解释吗?

Rank: 1

积分
25 
威望
25  
包包
142  
报纸
发表于 2014-4-14 11:23 |只看该作者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27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