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5816|回复: 0
go

邓兴旺在UV-B光信号转导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770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邓兴旺在UV-B光信号转导取得重要进展
: o7 b( C5 A6 N2013-10-16 来源:生物360 作者:koo7 d& a! ]( k  E7 |* b
1 X* W# T: T/ E
2013年9月2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教授实验室首次揭示了在拟南芥 UV-B 光形态建成中 COP1 蛋白行使正调控因子功能的生化机制。
  E& M1 u4 a# v* x8 U; N! ACOP1 基因最早由邓兴旺教授在拟南芥中发现,并被鉴定为光形态建成的抑制因子。COP1 蛋白在动植物中具有保守性,而依赖于不同的生物学事件又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在传统的由可见光诱导的光形态建成中, COP1 具有 E3 泛素连接酶活性,引起多个光形态建成促进因子的降解,从而抑制这一发育过程。而在新发现的 UV-B 诱导的光形态建成中, COP1 是一个关键的正调控因子。黄烯博士过去的研究发现 COP1 基因表达受到 UV-B 的调控(Huang et al., Plant Cell, 2012)。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发现 COP1 的蛋白功能亦受到 UV-B 的调控,且根据不同的光信号形成不同的复合体。 UV-B 诱导形成的 COP1 新复合体包含 UV-B 光受体 UVR8 ,将 COP1 的功能进行反转,对典型的光形态建成促进因子HY5的稳定性和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实现 COP1 在 UV-B 光形态建成中的正调控作用。该项工作不仅解释了 COP1 在植物光信号转导中的多重功能,亦是阐明生物体内有限的蛋白质编码容量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的又一力证。该项工作的发表引起了植物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已获 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 杂志邀请撰写相关评论。
" `+ e! W: B) k上述工作得到了 NIH、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的大力支持。该项工作的第一作者为该实验室博士后黄烯。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PNAS》杂志上。; }: Y# c( y4 j" }" s$ k! Y! M, X
原文检索:
1 S( {! W6 z* s6 m$ B) v2 r# }# HXi Huang, Xinhao Ouyang, Panyu Yang, On Sun Lau, Liangbi Chen, Ning Wei, andXing Wang Deng. Conversion from CUL4-based COP1 –SPA E3 apparatus to UVR8 – COP1 –SPA complexes underlies a distinct biochemical function of COP1 under UV-B. PNAS October 8, 2013; doi:10.1073/pnas.13166221102 b, J& \8 C! K/ m& O: P% {" D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7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