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研究员休闲专区 从“比肩泰斗”到“科学悲剧”:知名专家因独特研究方式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4405|回复: 0
go

从“比肩泰斗”到“科学悲剧”:知名专家因独特研究方式惹争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748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从“比肩泰斗”到“科学悲剧”:知名专家因独特研究方式惹争议. w3 B% O- i/ c! l% N7 d
2013-09-04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段歆涔 9 u: y" U4 @% L0 {* r. Q* g/ O

# ^9 o2 d9 R5 Z$ f% x; u/ U* J" u! Y近日,野生动物生物学家Lynn Rogers和美国明尼苏达州自然资源部的关系弄得有点僵。和这僵持不下的关系相比,Rogers更擅长与明尼苏达州的黑熊愉快相处。. `. n4 `9 P1 Y* y; O" ^
陷入纷争
' h' |: n& }7 L. O+ k$ {8 j! p# ~作为一名受欢迎的黑熊研究员,Rogers多次在电视上露面,目前却卷入了一场和明尼苏达州自然资源部的纷争中。争论的关键是:自然资源部是否应该重新允许Rogers研究黑熊?+ v; a* s6 w, ^8 q4 G7 u* N! x0 V$ J5 ]
6月,自然资源部给出了否定的答案。Rogers把该机构告上了法庭。上个月底,双方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本月初,Rogers收到了来自著名黑猩猩研究者Jane Goodall的大力支援。Goodall写信给明尼苏达州州长Mark Dayton,赞赏了Rogers,并在信中写道,如果Rogers的研究被终止,那将是一个“科学的悲剧”。
( K7 j: F9 b" z1 o, z* L自然资源部给出了不批准申请的三个理由:在Rogers获得许可的14年里,他没有基于研究数据发表任何同行评审出版物;他的工作已经对公众造成危害;他存在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d, e- ^+ d- J/ p; O
开创性工作
$ i5 h7 Q3 I) y6 H7 V* @多年以前,著名生物学家兼普利策奖得主、作家E.O.Wilson曾把Rogers的工作和Goodall及其他科学泰斗的成就比肩(收录在Wilson1975年出版的《生物社会学》中)。在那时,Rogers是明尼苏达大学一名积极进取的学生,已经作出了开拓性的研究。
2 h$ y2 e) G0 i针对动物社会组织形式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群居的物种,诸如黑猩猩和大象。Rogers对熊的研究很可能是首份针对单个物种的研究,他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系统:雌性统治所生存的区域,并将其传给自己的女儿。
# L0 v& k$ F" T1 W+ rRogers的工作为他赢得了荣誉和奖项。另一个著名的研究是他描述森林中的食物供应是如何影响人类与黑熊的相互作用的:相较于坚果和浆果充足的年份,食物供应量较低时,黑熊更多的会去镇子上寻找食物。Rogers说:“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但是之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现象。直到现在,人们的关注度仍不够。”
7 a" e' S9 \+ h, N非常规方法
3 @, X6 y2 @6 a# X: |* S即使是那些认为Rogers目前的研究有问题的人也非常尊重其早期的贡献。自然资源部内来自大急流城的熊类研究者David Garshelis说:“Rogers非常聪明,他对熊的行为了如指掌。从20年前他就是令人尊敬的优秀的熊类研究者及科学家。- W; B. a# E1 ~. P
最初,Rogers以传统的方式开展研究,为熊带上无线电项圈,从远距离观察它们。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他开始与熊一起散步,每次长达24到48小时,然后他发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母熊有没有幼仔,他一直都很安全。: i$ R; Z% ?; m* ~" L
在此之后,尽管到1999年为止,他仍然通过传统的方式为熊带上项圈(设置陷阱然后为熊打镇定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Rogers已经与熊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没有陷阱与镇定剂,那些熊也会配合他带上项圈。! q& l2 O1 c. D" u
Rogers相信,他与熊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使得他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它们,包括它们的日常行为、饮食习惯、生态环境、社会组织以及交流方式,这些信息都是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
, \; E1 v5 g  t$ S9 x( J) f4 y对此,其他研究者并不认同。麦迪逊市威斯康星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Timothy Van Deelen认为,该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他说:“你必须假设人类的存在没有改变熊的行为。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一个无毛的人猿跟在身边,它们也会有同样的行为。另外,这只是一个小样本,并不能由此来推断所有熊的行为。”
0 }9 Y$ h2 A1 H9 @8 YRogers针锋相对地引用了一份2003年关于灰熊的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Rogers说,相对于自己的方法,那些为了抓捕熊而伤害它们或者利用镇定剂杀死它们的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更加扭曲。; u: Z: S9 _) H) x( e, i1 }
但是,引发自然资源部内强烈反对的罪魁祸首便是Rogers选择以喂养熊的方式进行研究。Rogers说,他正在研究喂养将会对熊以及熊与人类的关系造成何种影响,但Garshelis坚持认为Rogers正在做的事情根本不是研究。
; D5 E" W+ U7 WGarshelis说:“这其实是一种消遣性的喂养,就和喂鸟一样。我承认Rogers已经成功地证明了人类可以与四处游荡的熊为邻,但他并没能证明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无论对人类还是对熊来说。”
" I6 @/ m: g5 r& ], x6 K* w0 ~* q% }该部门野生动物研究管理者Lou Cornicelli说:“Rogers的研究其实是在训练熊通过人类获得食物,而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Goodall在她研究的早期便停止了喂养黑猩猩的举动,而Rogers喂养熊的程度比她走得更远,我想知道如果她听说了此事会怎么想。”
4 r2 K- j  Q0 N3 i, O+ o8 R& L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5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