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颠覆认知!科学家首次证实,无需基因突变,短暂的表观遗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373|回复: 0
go

颠覆认知!科学家首次证实,无需基因突变,短暂的表观遗传改变就可驱动癌症发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748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23: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自然》:颠覆认知!科学家首次证实,无需基因突变,短暂的表观遗传改变就可驱动癌症发生4 a+ b" d' D# V  p+ p- j
来源:代丝雨 2024-04-30 16:426 t+ [! Z' N6 q: p9 Y, T
转录因子STAT92E是果蝇JAK-STAT通路的重要组分,ZFH1则是被STAT92E激活的转录抑制因子,它在人类中的同源物ZEB1突变与癌症有关。: d' e, E  l+ p1 T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研究者们首次在果蝇中证实,短暂的表观遗传改变就足以诱导不可逆的癌症转化,这与部分癌驱动基因的不可逆去抑制有关。
9 b: i3 ]& b3 L* a- `
/ X+ ^" I/ T: V( m论文题图9 Z" j; ~  \4 B2 X& E' A
多梳蛋白家族(PcG)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子,PcG形成两大类复合物,多梳蛋白抑制复合物1/2(PRC1/2),它们在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命运,PcG功能失调与癌症有关。PcG在果蝇和人类中都是高度保守的,且多数组分均由单基因编码,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 n0 ?6 Q9 j% m8 Y) w0 y2 Y5 e% L$ J
研究者建立了一个热敏的RNA干扰系统,可针对性敲低PRC1的PH亚基表达。果蝇幼虫眼盘中的PH蛋白,在29℃下会在24小时内耗竭,18℃下会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水平。, O  R  a" s1 Q
如同预期,持续敲低PH蛋白,在幼虫3龄(L3)回收的眼盘会100%转化为肿瘤。但令人意外的是,仅短暂经历了24小时PH耗竭,也能够触发肿瘤形成。
% q6 V# X0 j+ P" G
3 [7 u. I6 x, d  \( z! A* x短暂敲低PH足以触发肿瘤形成
1 A) \# g/ K/ t+ o& w研究者排除了还存在其他驱动基因、基因组不稳定等干扰项,最终确定,PRC1组分的短暂耗竭就足以促进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即使恢复PcG浓度也会维持癌症状态。这类癌症的发生与DNA突变无关,完全由表观遗传修饰决定,研究者将它们定义为表观遗传引发的癌症(EIC)。
  x7 c; T" c! R1 u! w7 E( s研究者分析了EIC的转录组,发现由PH敲低带来的大多数转录缺陷(75%)会随PH水平恢复,但还有不少基因处于“不可逆”状态,而且其中包含了大量PcG靶基因,富集了旁分泌信号传导和细胞因子活性相关基因,如已被证明与癌症有关的JAK-STAT的多个配体。& W# H& O6 b; a  C! w$ a) K4 I
研究者分析了敲低PH前后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对基因组进行了ATAC-Seq,发现1220个可逆峰,这些位点在PH耗竭后可及性显著增加,但在PH恢复后回到正常水平;另外446个峰则伴随PH耗竭不可逆地增加了可及性。* G& K! x$ d% I& D+ u
研究者发现,STAT92E和ZFH1基序分别是PH暂时敲低后,可及性增加和降低的最佳预测因子之一。6 B4 m" a. K: ^" P8 b

! T. c% f! T8 M8 u) r/ T! A( ySTAT92E和ZFH1至关重要/ B8 c5 T2 i3 e" t1 j  y3 d
转录因子STAT92E是果蝇JAK-STAT通路的重要组分,ZFH1则是被STAT92E激活的转录抑制因子,它在人类中的同源物ZEB1突变与癌症有关。/ v6 R4 A9 K, c& {  \7 U
实验结果显示,单独敲低STAT92E或ZFH1都不会影响癌症的发生,需要二者同时存在才能确保PH暂时敲低对癌症的驱动作用。
1 d0 s; q: ^9 ] 5 `& |+ g+ k$ |
STAT92E和ZFH1是癌症发生必须的
9 {4 s' S- N# A  w/ ]4 F' [现在我们可以捋一捋到底怎么回事儿了。; h2 H& D7 m: i0 ]: R
暂时破坏PcG介导的基因沉默,会不可逆地激活JAK-STAT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增殖和ZFH1,而ZFH1会抑制果蝇幼虫眼盘发育所需的基因,阻止细胞分化,导致了EIC形成。
; X$ q$ M1 t" F; Q9 ]& r - {$ |, B; R& b/ o
一旦启动了JAK-STAT,后面的发展就不由得PcG控制了。研究者将幼虫发展出的EIC移植到成年果蝇腹部,发现这些EIC会持续生长直至杀死宿主,它们甚至能在移植了十轮之后仍保持扩增活性,且转移外显性随移植次数增加。/ X8 D" n$ }, c, |: b
研究者认为,EIC这种随着时间推移增加的致瘤潜力,可能表明它们获得了遗传或表观遗传的二次修饰。2 \; |8 ]5 \* G# K! f0 [1 `
这项研究在果蝇幼虫中进行,组织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可塑性较高,目前尚不清楚在分化程度更高的成熟组织中是否也存在EIC。
6 t; |/ w% }0 r; V! N不过暂时的表观遗传改变其实在人类生活中相当常见,特定的饮食和药物,或暴露于特定化学制剂都可能引起表观遗传变化,EIC的发现对人类癌症研究或许有重要意义。
4 {7 e. V9 G" w' c+ M' D0 V- k; i! U/ G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5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