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1911|回复: 0
go

儒学缺乏创新基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4: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2-4-23 14:37 编辑
5 k+ N  `7 Y: w% R. @4 ]  T9 t
* V0 d$ j$ K, k9 X5 @) M4 \+ [% x! g6 e. @0 u

! Z% Y4 ]1 c4 J7 Z『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

美副总统:中国体制导致中国缺乏创新力


  R# q8 f. f4 N4 F2 `3 `! }0 ?- j  J# S$ T

4 w2 x' h! I( S  J; E
0 H3 |' m# D- }6 I    美国副总统拜登最近表示,比较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前景,美国至少拥有一项关键性的优势,即创新力。他宣称中国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是中国专制政府压制本国公民,中国人没有思想自由或创新。
+ W2 D! X, T. R/ ^$ F9 i& u( X- \
拜登发表这番言论时,距离中国副主席习近平结束美国之行仅仅两周。此前拜登主持接待了这位未来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习近平高调访问美国期间,中美双方都强调了要改善关系和加强经济合作。+ G% c3 A( n) ?& O* K% f
# r' x/ e/ K2 E2 U9 a
  据《华盛顿邮报》报导,拜登上周在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演讲时说:“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为什么他们要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为什么外国公司要拱手让出商业秘密后才被允许进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因为他们(中国)没有创新能力。”
: {0 M/ E9 T3 p8 c8 k. f8 i9 X8 S' h& M% z5 L
  拜登接着说:“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你不可能有不同的思想。当你不得不担心你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可能会导致你的电脑被没收,甚至被当局拘捕。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你怎么可能有不同的思想。而这正好回答了为什么我们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
$ a) ^, J$ e6 K! e3 P, p6 E1 F) h4 E; Z# k; U" i
  在习近平上个月访问美国期间,拜登也批评了中国的政策,表达了对中国当局的诸多不满,包括侵犯人权、窃取知识产权、中国的货币估值和违反公平贸易等。
! c7 I" W# k- U2 _% t3 e1 y4 P5 p2 c
  而拜登去年访问中国、与习近平第一次见面时,对中国"一胎化”政策的评论曾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拜登在四川大学演讲时,指出“一胎化”政策已经削弱了中国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是不可持续的。随后,副总统办公室补充声明:“奥巴马政府强烈反对中国的强制性的限制生育政策,包括强迫堕胎和绝育。”! @6 O# A" w- t' F1 L# |( e
: l0 E& q: G& g" r1 o

5 a# F. G( p1 R4 e2 B+ p& T9 i1 `: S1 V+ N1 w0 P

中国严重缺乏创新能力?

7 Y( P8 W( K8 d& r
3 L* o' o! Y5 t  n
张茉楠 原创 | 2012-04-09   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icle/2012-4-9/199110.html. h- h$ Z9 \2 k+ N5 D
  6 K1 ]: ]' X+ b8 S5 ]0 k
  
7 ?  o5 f! m1 [$ V3 @% ~  在“中国何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成为各方津津乐道的争论话题的时候,《哈佛商业评论》上刊出一篇题为“中国的竞争威胁究竟有多大?”的文章,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文章说,从1945年到1990年,日本由穷变富,跻身世界最富国家行列,对美国的竞争力构成直接威胁。如今,中国似乎在复制日本的经济奇迹,但文章的结论却是——富裕的中国成不了“大号日本”。
' B8 P! j  ?2 E5 v8 z! [5 {9 r
- G' G# M. l% o6 C% f* J
  这篇评论指出,由于许多中国企业面对外国竞争,不愿进行长远的创新投资,而是着眼于在现有制造业领域降低成本。过去20年里,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只有日本公司平均值的七分之一。由于技术投资水平低,很少有中国企业能像当年的日本企业那样在价值链上攀升,在高端领域挑战美国公司。1 H% U7 w/ ^- H& q5 D4 }
; L+ b& q# n- D  E& Y5 A6 b2 i" H( v4 X
  这篇评论,值得我们细细品读。7 u8 Z0 @- O  S* \$ C$ b4 K
- A3 M1 w; a: b& S* u
  中国是享受全球化红利最大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欧将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被纳入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中国紧紧抓住这一全球化分工的机遇,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迅速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日益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品出口基地,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靠庞大的出口制造出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国也由此迅速崛起为全球贸易大国。0 d/ E0 X2 `4 [$ L1 U
4 s1 G1 R  G1 A. j/ }! R3 }
  入世十年,中国出口规模增长了4.9倍,2009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达到9.6%,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然而,中国还只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在贸易规模高速增长的背后,面临着贸易利益分配的极度失衡。我国出口高速增长是靠出口数量急剧扩张带来的,而且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转移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美贸易,从而增加了虚幻的贸易顺差。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贸易分配处于失衡状态,造成了全球前五大贸易顺差和逆差经济体占全球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比重从20年前的20%扩大到今天的60%。
, q' C5 W9 K- u. j/ u4 u  N0 A/ Q* g$ y( L! d  b$ C. M
  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制造者是海外跨国公司。以2008年为例,中国出口商品顺差为295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商品出口的顺差为1706亿美元,占顺差总额的57.7%,另外加工贸易顺差达2968亿美元。1 T" x8 ]" {/ V! `3 b

: \2 g* c* K0 s2 [7 _1 u  由于资源丰富而且价格低廉等原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由此全球生产性资本根据资本收益率高低及利润极大化原则进行配置,压低要素价格提高资本利润率。中国目前的资本占劳动之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美国的十分之一。过去近30年,我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从1998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种靠透支要素红利支撑的高增长,难以形成持久的国际竞争力。
- h' {$ Q! H$ C0 z- v; t9 e0 |2 P$ T. J2 V( \+ A. x
  事实上,归根结底,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较量最终取决于创新能力的较量。一般而言,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0%、创新生产率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2%、对外技术依存度小于30%等等,是国际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标准。尽管美国债台高筑,财政捉襟见肘,但科技投入方面仍非常强势。以2007年为例,美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68%,人均研发经费1265.7美元。与之相比,中国目前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49%,人均研发经费仅37美元。5 m* D4 Y4 t& G& m
* b( x5 N5 p/ s3 t$ ?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转变发展方式、重建国际竞争优势和提升国际地位已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任务。创新依旧是各国最重要的战略选择。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力推“再工业化”战略,但美国人所指的“再工业化”绝非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一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二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比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而同样深陷债务泥潭的欧洲,也在为提高竞争力做战略储备。比如十年欧盟经济发展计划“欧盟2020战略”,其优先目标就是提高欧洲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9 w# ?, t+ C  W( `+ ~/ R, f; Y1 G7 Q% G5 r- Z4 {
  中国能不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并不取决于经济规模,而取决于创新能力。中国享受基础要素的“红利期”很快就要期满了,未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等发展瓶颈的限制,都将是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如果不能真正建立起国家的创新基础,不能尽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这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  ^  s# k+ c. g8 ?1 d: t' g  ?0 k
; H9 S  \" s! E3 O0 O6 g. u- E
  大国求变,如箭在弦,加大科研和新技术领域投资,加快实施“创新立国”和“科技强国”战略,历史留给中国整体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4 O: Y  U! w# K% m  T1 C$ |% n) f$ ?3 ^% c3 `4 E

( O+ n4 f- F5 k; C3 ]2 n作者:任春晓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2-1-29   " [) m, M  }6 B, H5 [
5 l! r" O8 G  _+ s- j5 R

《自然》文章:孔子和庄子文化阻碍科研


- x5 w9 L# Q2 W5 b
3 o- B1 o3 I/ Z' t& V) j
& |9 E8 k5 Y0 u% [& ^9 H! q1月25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在《自然》发表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影响发表看法。他认为,孔子和庄子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6 d; N: T- \* N( V( n- U# a" g- B
1 j: s$ g" n# E* ]( I/ l( l
文章说,中国科研质量需要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学术不端,另一个是文化。孔庄文化鼓励小尺度和自给自足的做法,阻碍创新、商业化和技术发展。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科学界,人人都想做前沿研究,另一个就是缺乏工作分工。1 s6 Z3 _2 d% n, |, y. n' _( L

4 i1 d$ K5 i# [) \1 _6 Z$ r( J# n/ d' J对于如何破除这些文化障碍,文章认为,首先,在教育系统早期就应建立科学精神,学校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其次,中国应该鼓励合作研究,细化分工。最后,中国应努力帮助科学家参与国际项目,并吸引外国科学家到中国来。8 S6 O1 A4 [( E3 s0 [

/ d' g* E5 a* ~* j; `9 n& r/ v文章最后说,这种改变虽然艰难,但是为此付出是值得的。(科学网 任春晓/编译)
/ E* f, G, c5 y) j# M7 h
% I" J# e/ U+ t# H
/ K1 G3 W8 x$ u- m6 z  X. ?

清华大学教授:庄子和孔子文化阻碍中国科研


9 B: h% n1 g1 c. M7 _2012-02-03中国文化传媒网8 h0 S1 M7 [& X+ v0 O3 r: u% t
在1月26日发行的第481期《自然》杂志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发表了一篇名为《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Cultural history holds back Chinese research)的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影响发表看法。他认为,孔子和庄周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 T+ r# I7 ]" P2 A
在《自然》杂志“本周”板块的“世界观点”栏目中,这篇文章说,中国科研质量需要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学术不端,另一个是文化上的障碍。孔庄文化鼓励小规模和自给自足的做法,阻碍创新、商业化和技术发展。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在中国科学界,人人都想做前沿研究,另一个就是缺乏工作分工。
% W5 P2 L. R' O+ b) g" _对于如何破除这些文化障碍,文章认为,首先,在教育系统早期就应建立科学精神,学校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其次,中国应该鼓励合作研究,细化分工。最后,中国应努力帮助科学家参与国际项目,并吸引外国科学家到中国来。文章最后说,这种改变虽然艰难,但是为此付出是值得的。
, X9 D/ Z! F) G0 D# d/ @宫鹏曾多次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2011年3月曾发表《中国湿地需要更多保护》,2011年5月的《中国必须减少化肥施用》,以及2011年6月的《中国不需要世界的帮助来养活自己》中,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发表观点。而《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被列入了《自然》杂志中的《世界观点》栏目刊发。/ H- g' E1 U+ a! D* V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今天大多数科学期刊都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期刊。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是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发表的。
$ D2 J/ g; R5 u* s8 ?4 B. y$ [9 X/ _; m

/ w/ ?7 i+ ]0 H* Z# x0 r6 k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 M% O) K* {5 t  I: v2 o4 W
宫鹏0 b! M( x- j3 I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近日哀叹说,当涉及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现在是领先于印度的。“印度在世界科学上的相对位置一直在衰落,”他说,“我们已经被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赶上。”但是,尽管就生产出的科学著作数量而言,中国仅次于美国,很多人仍表示,其研究质量仍有待改进。行为不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就中国差强人意的表现来讲,应该还有文化上的原因。
$ u" s) K6 y  d! F' `2000多年来,两种文化基因影响了数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就是孔子思想,他提出知识分子应该成为忠诚的管理者。第二个是庄周的思想著作,称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是源于孤立隔绝的家庭,从而避免交流和冲突,还应回避科技,从而避免贪婪。总的来说,这些文化鼓励在中国社会进行小规模和自给自足的实践,但却有损好奇心、商业化及科技发展。它们使得中国社会产生科学上的空白,并持续千年。它们在现今仍发挥作用。
& R- l; C$ A0 ?7 B1 L0 f  G其中一个后果就是,中国学界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能在研究上起引领作用,很少有人愿意充当协助角色。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领导,这就造成了导致浪费的重复和过剩。调查者用各种借口去购买同类型的设备器材,做着同类型的数据处理。& H# Z: K; f0 I( ~4 z
从更大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合作项目中,大学、研究机构、不同的政府部门都想要发挥领导作用,这让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彼此间分享数据变得极其艰难。例如,中国气象局有2000来个气象站,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发布天气预报。此外,水文局运行着2万来个测量站,也同样收集天气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进气象局天气预报的空间精准度,但水文局并没有将数据对气象局公开。( w- N; {4 f  S. Q
一个相关问题就是缺少分工协作。研究部门的领导倾向于重视并奖励那些声称是在做原创性研究的人,这就使得人们不愿承担那些(有用的)协助角色。这也解释了为何除了图书馆和仪器销售公司,中国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服务。这使得研究实验室只能自己做所有的事,甚至是诸如样本分析和数据库开发这样的常规工作。由于没有针对个人和组织的不同才能进行的切实分工,研究上的延迟是不可避免的。1 U. J( l% @9 f/ d1 w# K! M+ J, t, P
“中国应该开始划分其研究工作,将任务分配给有着相应才干的人。”
% `& g( o- s6 R! [9 n就这些文化上的障碍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科学精神必须在教育体系中很早地被树立起来。中国已经利用从西方世界复制来的成功模式,改进了自己的大学。现在,它必须在中小学也做相同的事情。中国学校的老师必须更努力地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科学教育要在最早期就开始进行。这要求对学校课程进行重大改革,并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 J; e) f9 ^, Y' `8 Z& D
研究中合作的重要性应得到科学家本人以及研究机构管理者正式的认可和鼓励。以津贴、绩效增长和晋升为手段的经济鼓励应给予那些成功参与的人,让每一个合作者在才智上的贡献都得到明确的认可。5 x4 L, g" G: q0 L* e8 N8 {' C
中国应该开始对研究工作加以划分,将任务分配给有相应专长的人员。必须为化学分析师、计算机工程师、实验员、仪器操作人员以及专业的数据提供者创建相应的职位。
: f8 t& ^: e* ?+ U; U0 ~* Z最后,应该做出更多努力,帮助科学家参与国际项目,将出色的海外科学家吸引到中国。我们需要有对提案审议和战略计划的国际性评估。对一些大型的研究项目来说,在设计和完成阶段征求意见是大有裨益的。在大学层面也应该做相同的事情,帮助他们提高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必须向欧盟学习,对国际间的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中国政府在2009年拨款4600万元人民币用于全球陆地覆盖绘图计划时,规定资金不能支付给任何外国的合作者。一个国际项目当然需要收集来自全世界的样本,然而这对中国科学家来说,是不可能在很多国家去这么做的。中国必须认识到,就现代科学来说,孤立隔绝和自给自足不是获得成功的诀窍。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改变,但其代价是可以负担的。其结果将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和一个和平的世界,这也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所梦寐以求的。
( h0 J+ R% U0 k* Q4 |6 y9 y0 O4 ?& K( w2 l: B1 {

0 @% @" U% ]/ P! Z8 r2 @3 f! |3 _

『天涯杂谈』 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 k9 N; n& T0 L7 D7 K
作者:宁愿永失  发表日期:2006-6-8 14:07:00 回复  ; K; V2 _% r' ^3 y! o
   
3 D3 K1 _9 P1 e* `$ [    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孔子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其许多教条,“学而时习之”,“三十而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已复礼为”,对旧时代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均是琅琅于口的。一些思想,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成了许多中国人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绕不过孔子这个名字。
7 g7 q: r/ c3 M  9 i+ H4 d" o5 x$ t/ I
  孔子及其思想,在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人责疑,也不允许人们责疑。责疑孔子,是大逆不道,正如对父母出口不逊,也是大逆不道一样。孔子何许人?儒家、儒教思想,又是何物?果真如此超凡入圣、妙不可及乎? 非也非也。世间既无圣人,也无圣物。夸大孔子及其思想,是荒谬的。愚味了自己的头脑,也愚昧了整个社会。7 ]: ]: l: a3 D' {$ X" u
  & P. ?: X  y0 f- j/ A
  但是,孔子的思想毕竟是几千年前形成的。受个人经历和时代条件限制,不可避免地具有深刻局限性。许多思想,不但在现代社会看,是十分落后的,而且也背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不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0 F4 Y2 z1 u6 p: k  
6 p5 x- s0 B% L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以上述的思想给我们灌输,回过头来才发现孔夫子是多么伟大而又愚钝。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一条条禁规戒律,使亿万民众的思想和个性瘫痪,成了封建社会的驯服工具!作为现代社会的自立公民,又有谁不为这么多的人被培养成为封建社会驯服工具,而无限痛心?
, k# k& G( U+ ]% v$ _    F5 C# a, a+ i4 ]6 V0 s, W* D0 _- B
  孔子及儒家思想不倒,则皇权有可能借尸还魂,则人的个性难以解放,则民主和科学旗帜没有办法进一步高举,则社会的进步发展无从谈起。* G" C3 y" [; [2 v
   5 V. C" q6 I( i( Z2 W
  9 Y- P/ Y- e* M
  % K; k* t& s3 Q; s% b& m
  http://blog.sina.com.cn/u/1158653354
( j0 S& i/ J& L* N, `; m; H6 ^
/ P/ b  n- I2 ^9 u' E: A' \& t2 b) ~
" U0 `# |+ R8 E7 ^0 [& |% Z) Q" u+ [! w( Q! |: A; S

儒学思想是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

4 T+ j) D4 Y& h2 D. z8 W) M3 V

2 p' x1 Q- f# k        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儒学思想在后世的文化发展中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虽然对儒学思想的反思自“五四运动”以来从未中断,然而,由于极力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势力阻扰,儒学从来没有受到全面解构,以至于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甚至现今还有人设想用儒学的保守意识形态对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进行评判。  & s8 K8 ]9 V! S4 o& P) o
     与现代社会极不适应的儒学是社会发展惰性力的根源。儒学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它宣扬的政治理念是“主民”而不是“民主”,在它看来老百姓都是统治者的“子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其“三纲五常”等说教针对的也是百姓,如“义”是禁止以下犯上;“礼”是遵循严格的等级;“仁”虽是向往美好的理想,但“仁”强调的忍让、宽恕、克制、谦和的道德标准容易造成对个性的压抑,从而约束人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 B6 [' n6 i' @    西方文化认为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人可以借助于丰富的想象不断从纷繁的自然现象中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逻辑思维表达为规律性的概念和知识,因而萌生了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西方文化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神、人、社会三者关系的推倒重来,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五千年延续不变形成鲜明的对照。儒学用天道附会人事,这个“天”并不是自然界,而是能驾驭人间的神,“天命”成了主宰国人言行的准则,而对“圣人”的旨意唯命是从、敬天畏地的人怎么谈得上探索和改造大自然呢?结果,中国先人面对的只有陈旧的历史传统与功利的生活现实。深受儒学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匮乏科学精神,对于中国文化落后状态的反省和抗争软弱无力,所以历朝历代的各种变革总是转瞬即逝,最终,中西文化的差异就必然决定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命运。  $ ]+ {  B/ a- S, j' q, d+ k
    儒学思想与科学思想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的“庸”即主张保持旧的矛盾统一体,反对作任何改变,而科学创新是要不断地否定原有的一切去创造新的东西并取而代之。一部科学史表明,创新就是以一种为“常人”不能理解、也不愿接受的新思想、新观点来取代已为“常人”所认可的并在当时占据主流的旧思想、旧观点。如果用儒学的保守思维方式来研究科学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永远跟在别人的后边亦步亦趋。不搬掉儒学思想这个绊脚石,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谈。单靠设计规划培育不出创新成果,科学大师也不是人为“打造”出来的,临渊羡鱼没有用,退而结网才是明智之举,大家不要热衷于猜测中国何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还是多关注一下大众的思想解放吧,那才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强劲动力。随着现代化浪潮的猛烈荡击,人民的民主自由观念将日益增强,一旦儒家文化壁垒被彻底打破之后,科学大厦的创新之门自然会对我们敞开。  $ L  l0 k% t% v$ S0 [
建一  
0 {7 I) Q+ C9 e5 e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6350853  
/ `3 ~% k- C% v' M* A) d: t' B% J5 w% m. o# ]9 i) v0 L" ]9 V0 O
  @0 d, y: n# U  g. J- y: u+ G
【扩展阅读】近代中国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贡献值为零 http://www.stemcell8.cn/thread-36198-1-1.html
  T1 |5 F) }! @% `- m6 ?& f5 x; D: l6 v) w) Y/ B1 R5 {
  s( r7 Q% u. _# y5 u0 _8 j
子曰:中国尊儒 创新无能   日本背儒 创新有举    美国乏儒 创新井喷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9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