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2853|回复: 6
go

Cell Stem Cell评选2010最佳论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5 
威望
475  
包包
3248  

金话筒 优秀版主 小小研究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9: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摘要: 《Cell Stem Cell》自创刊以来就倍受关注,影响因子迅速提升,从0一冲至16.826,又达到了23.563。近期这一期刊挑选出其2010年出版的六篇倍受关注的论文,其中就有一篇中国学者的论文(第4篇),Cell Stem Cell希望能通过读者投票选出2010最佳论文,投票时间仅限5月份,大家抓紧时间投票,也许2010年的最佳论文就会花落我们国内成果。  
( M; m+ i- r$ Y- X" w+ ~
. V. U/ }( j( d+ M  w8 w1 b! Q& }* ~& l, Q
生物通报道:《Cell Stem Cell》杂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之一(另外一个杂志是Cell Host & Microbe),这一杂志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该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Cell Stem Cell》自创刊以来就倍受关注,影响因子迅速提升,从0一冲至16.826,又达到了23.563。近期这一期刊挑选出其2010年出版的六篇倍受关注的论文,其中就有一篇中国学者的论文(第4篇),Cell Stem Cell希望能通过读者投票选出2010最佳论文,投票时间仅限5月份,大家抓紧时间投票,也许2010年的最佳论文就会花落我们国内成果。
" h9 g  u' j3 O! d& U* w# G2 z7 h2 j% Q. {
$ {) [# V+ w% }0 {
1.Tissue SCs: Lgr5+ve Stem Cells Drive Self-Renewal in the Stomach and Build Long-Lived Gastric Units In Vitro(Barker et al, January 2010)9 D8 u- ?* C7 d2 W* u  |0 N

" f3 F5 y3 ^2 x" o荷兰的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标记物,命名为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5),用于标记肠干细胞。在这一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发现Lgr5+ve干细胞能促进胃的自我更新,这将可以用于胃上皮修复,以及炎症,癌症的研究。
# [/ \8 S* |# h& s, t$ z2 g& K. f* _7 `
2.HSCs: Distinc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Subtypes A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by TGF-β1(Challen et al., March 2010)
+ N; [& B( h3 U% H. H/ W$ Z2 G8 j  j, \/ C% o& ^* N
这项研究指出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两种分化目标不同的造血干细胞,从而使简单的干细胞分类变得复杂起来。研究人员相信,弄清这些不同的干细胞的行为方式,有可能帮助科学家更好的了解和治疗血液疾病。
, R% c7 e7 l2 Z7 D# \4 R  n) m/ j; N& D
Challen和同事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染料对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的干细胞进行染色。一些干细胞以不同的速率释放这些染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将这些细胞分为两类。
& s0 }9 ~7 [/ ~: o& F. N( E# m* I- j1 V% F
然后,研究人员将这种预先分好类的细胞移植到缺乏造血干细胞的小鼠体内后发现,干细胞分化为成细胞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别。更重要的是,随着小鼠的年龄改变,这些相关的干细胞数目同样发生着变化。当小鼠变老时,产生大量红细胞的造血干细胞在干细胞中的比例就会增加,从而使得偏向产生免疫细胞的干细胞数量下降。
- g, t  \: V4 n4 x  u- x6 }- k1 b
在另外的实验中,Challen及其同事发现一种叫做TGF-β1的蛋白刺激产生红细胞的干细胞进行分化,并且同时抑制产生免疫细胞的干细胞的分化。TGF-β1的作用可能会细微的调整不同亚型干细胞的比例。发现了造血干细胞之间的细微差别可能是在其他干细胞领域取得成果的一个前奏,Challen认为这也可能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O" C6 j% ]- D+ J( H7 a

2 M& v+ j- K$ v5 \8 M4 ~1 f3.CSCs: Primary tumor genotyp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in identification of lung cancer propagating cells (Curtis et al. July 2010)
, j1 [- {, S' O6 ~" S& y- u7 c1 ?4 u* }( q
这项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癌变分子机制作用下, CSC的表型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肺腺癌的 CSC 研究中, Cuitis 等 最近报道, 在不同的癌变分子机制作用下, CSC的表型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如在 Kras 突变 p53 灭活双重致癌模型中, 致瘤细胞表达 Sca-1, 此类细胞具有 CCSP+SP-C+BASC表型; 在 Kras 突变致癌模型中, 虽然 Sca-1 细胞具有BASC表型, 但此类癌细胞的致瘤能力与Sca-1- 细胞差异不明显; 而在突变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致癌模型中, 致瘤细胞属于 Sca-1- 亚群。上述研究结果揭示, 即使BASC被普遍认为是小鼠肺腺癌的起始细胞, 此类肺干细胞通过不同的癌变机制恶性转化后, 其表面标志会产生明显改变。Sca-1 标志的另一个缺陷是在人体细胞表面没有对应物, 因而实验动物的研究结果难以延伸到人类疾病的相应研究中。
% }4 L- l% \( @. f8 l) q6 J/ \8 o" c" O; x' U6 w- _
4.iPSCs: A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initiates and is required for the nuclear reprogramming of mouse fibroblasts (Li et al. July 2010)
9 o5 k) z. h: S" M4 ^# o8 `& m7 x; j; H( q1 t1 S- A5 Q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的启始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是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研究突破性里程碑,也为继续改进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y- }, s& F# {; B( X  S: }' G, D- L; Q! ]  @
2006年日本学者山中弥伸发明四个转录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突破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次的突破后还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诱导机理不明和诱导效率低下便是其中最为重大的两个核心问题。四年来,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一直关注诱导干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机理,但缺乏关键性突破。. h; X7 X- H! i" n6 h# M9 g

0 M7 U0 |/ [! r& T* B作为我国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几年来同样聚焦于诱导机理、诱导效率两个ips的核心问题,并取得重要突破。6 w4 k3 y9 X; F- e; M' i
: e6 r6 L  \" Z8 Y2 ?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的启始机制。他们发现这四个重编程因子协同作用,在抑制维系成纤维细胞特征的关键转录因子Snail和Tgfb信号传达同时激活表皮细胞特征基因表达,启动间充质-表皮细胞转换过程(MET),从而打开了通向多能干细胞的道路,启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
, a! E$ t( m' O- \" [0 W
+ h4 `: K" @, E5.ESCs: Tracing the deriv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from the inner cell mass by 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Tang et al, May 2010)
) I4 t( }9 S4 t. G2 o
' O5 M4 x' N: U这篇文章描述了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追踪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建立了单细胞microRNA表达谱分析技术和基于深度测序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的汤富酬教授,汤富酬教授主要从事小鼠早期胚胎多能性及全能性的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
1 K  X' M8 H! n" J1 y( d: P+ H9 }: ~1 \- l2 A, d; E
6.NSCs: CNS-Resident Glial Progenitor/Stem Cells Produce Schwann Cells as well as Oligodendrocytes during Repair of CNS Demyelination(Zawadzka et al, June 2010). V+ A& S; u8 v& t: ]% v

# g8 o, z' L3 e: G' u' ~5 M2 C
4 S/ T# `  ]* @附:
& D8 |; [; C0 N7 @0 N% c- k. b& R$ J# w
著名的《Cell》杂志来自Cell出版社,主要是发行重大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历史事件,促进学术交流。其旗下的杂志还包括Neuron、Immunity、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Cancer Cell、Current Biology、Structure、Chemistry & Biology、Cell Metabolism10种子期刊。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两名新成员:Cell Host & Microbe 和Cell Stem Cell。/ g1 j3 n% [& Q3 Y' H
( S- [7 F! Q* Z4 d, K4 {9 n8 J
其中Cell Stem Cell每月一刊,内容涵盖了从最基本的细胞和发育机制到医疗软件临床应用等整个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该杂志特别关注胚胎干细胞、组织特异性和癌症干细胞的最新成果。这一杂志于2007年6月6日通过ScienceDirect正式发布,主要出版干细胞研究成果,以及新兴的干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成果。. F' ]: d/ p0 ^+ s

+ o5 N% k0 {: s" Q近期最新SCI影响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公布了,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会在下一年度6月中旬左右出来。因此今年公布的影响因子是统计的2009年度sci期刊分析报告。
! E. [6 T1 L0 e) w% o* z
- D& _2 x! d& E, g6 B1 I: i/ T2009年Cell Stem Cell影响因子达到了23.563,这是继2008年这一刊物影响因子达到16.826之后的又一飞跃,《Cell Stem Cell》创刊仅3年,影响因子从0一冲至16.826,又达到了23.563,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来干细胞领域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当然,也得益于与国际干细胞生物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ISSCR)合作。
) D* W9 ?- L& y& F' _' e7 f0 L9 n2 f" E! `, A* E
(生物通:张迪)5 F0 C6 ]1 H# |7 l. \: O5 s3 B
) F) J7 J. e8 i5 D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917 
威望
2917  
包包
653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沙发
发表于 2011-5-23 09:25 |只看该作者
给力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33  
藤椅
发表于 2011-6-20 21:35 |只看该作者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33  
板凳
发表于 2011-6-20 21:35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33  
报纸
发表于 2011-6-20 21:3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huangcong1988 的帖子
" S2 c, u3 e0 q! Y- `2 W5 k  Y7 @* Z; T( X$ Y: {( I

Rank: 4

积分
2917 
威望
2917  
包包
6530  

优秀会员 金话筒

地板
发表于 2011-6-20 22:11 |只看该作者
A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initiates and is required for the nuclear reprogramming of mouse fibroblasts (Li et al. July 2010)这个真给力,算是又一大发现吧,稍涉及机制机理方面了,ips啊,如果一直只是研究怎么提高效率,那很多问题不会得到解决,机理是关键!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6Rank: 6

积分
3210 
威望
3210  
包包
3359  

精华勋章 金话筒 帅哥研究员 优秀会员

7
发表于 2011-6-21 17:40 |只看该作者
第三篇被评为Cell Stem Cell 2010最佳论文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8 08:2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