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随笔 肿瘤的起源问题---浸润癌并非来源于原位癌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笨脑子
go

肿瘤的起源问题---浸润癌并非来源于原位癌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1334 
威望
1334  
包包
474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1
发表于 2012-12-31 10:42 |只看该作者
原位癌仅仅是指癌的体积小侵犯面积小,也就是一小簇癌细胞,能手摸到肉眼见到的基本都开始演进。这里有一个名词演进,就是指原位癌是很早期的就像个小孩,但是几何级数的增殖马上就成大孩子更恶劣了,这个过程中癌的生物学性质会变得更恶劣。原位癌是很难发现的,长在人身体上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体检也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基本都已经演进了,如果能手术切除根本不需要手术后放化疗,如果是乳腺癌只需要切除局部。一般是发现消化道腺瘤切除后病理检查发现是原位癌,或者是乳腺增生切除后发现,病人实在是中大奖一样幸运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37 
威望
37  
包包
110  
12
发表于 2012-12-31 23:27 |只看该作者
回复 evial 的帖子
7 S  n7 g4 N( Q1 ~# q( g/ R' F9 W6 q% }9 f
看来这个问题是有点重要。
: ~: D+ F9 Z6 q楼上是做病理的吧。阐述的很清楚。但这种观点虽然历时持久,却从未被证实过。尊驾能否提出一个或几个水也驳不倒的证据来?

Rank: 4

积分
1334 
威望
1334  
包包
474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3
发表于 2013-1-1 10:36 |只看该作者
小朋友,这不仅仅是观点,而是百年来的积累,从病理基础和临床医学来看都是这样的。我相信纵使是原位癌不同病人恶变机制可以不同、生物学特性可以不同、后期发展也是不同,随着时间变化,一样的病理判断但是预后不同,有的瘤子不大但是侵袭性很恶已经远处转移,有的很大但是病人负瘤生存也还不错。我觉得是应该有分子病理学上的分类判级别。但是原位癌只限于有基底膜的上皮组织,血液系统肿瘤没有这个概念是公认的事实。所以先把书看看好再提针对性的问题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334 
威望
1334  
包包
474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4
发表于 2013-1-1 10:39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evial 于 2013-1-1 10:43 编辑 0 t1 c8 c! P' e' n; Z. o5 U* {" f

* f- U, f' |0 N' d- w你要证据,可以,那就是有一群病人从原位癌开始观察他,我们外科医生只是打开取活检但不切除,每过一点时间就再次打开看看肿瘤演进如何,直至其恶液质死亡尸检。但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是不可能也不能做到的。而且没有办法追溯一个病人的肿瘤发病史。) Z; i7 k+ j: m) ]
你的提议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重点是细胞恶变机制那就能预防,早期发现的方法因为原位癌病人预后是很好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才是对临床有意义的事情。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37 
威望
37  
包包
110  
15
发表于 2013-1-1 13:5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evial 的帖子
3 s7 N% V6 w0 t/ l0 ?3 }, ~3 [; R- l+ J. w
外科医生:失敬了!还是拜请你读一下前面的两篇文章再说吧。医学是发展的。你说的那些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正确。科学,要证据。不管什么理由,没有证据就是没有证据,只是猜想。时间久了,人们常想当然认为是真理。当年某位元帅有句名言,"谎言说过千遍就是真理"。但经不起较真。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37 
威望
37  
包包
110  
16
发表于 2013-1-1 15:16 |只看该作者
evial 发表于 2013-1-1 10:39
- Y5 {# d; R5 S) ?% p+ j& R% L你要证据,可以,那就是有一群病人从原位癌开始观察他,我们外科医生只是打开取活检但不切除,每过一点时间 ...
( b8 {# f& L0 }: C/ N: u
这种研究,早有人做过。前安徽医科大学副校长龚西喻教授70年代就曾随访过一些未治疗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人,十几年后仍是原位癌。可惜例数不多。
% h! R  k9 _' Y: e/ ]7 k4 d
! ]' H, l7 R( M- G, ^. S! ^5 y6 j即便诊断浸润癌的早期病人,是否一定向前发展,也没有定论。丹麦近年来开展乳腺癌普查,每年多查出35%的病人,让医生们非常不安。他们知道,这样每切四个乳房,就有一个是不该切的。可惜,哪个该切,哪个不该切,医生们无从知晓。所以,要在乳腺癌筛查的小册子中说明,是否对妇女有益,并无定论。& ^" n1 T; G. s6 s

, t0 G/ S9 l6 ]* Y9 t. [外科大夫,下刀谨慎啊!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334 
威望
1334  
包包
474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7
发表于 2013-1-1 20:47 |只看该作者
乳腺肿块的原则就是发现肿块或者影像学肿块就需要手术,没人保证是良性还是恶性,先局部切除包含肿块在内,距离肿块一定中心切除,手术中冰冻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现在可以做保乳手术了,只做局部切除,腋窝淋巴清扫,乳腺整形,术后视病理情况放化疗。但这种手术对医生要求比较高现在只有大医院能做,县级小医院还是传统的“一锅端”。; N! O' ?* X7 G( Y) g# `
乳房作为一个器官,摘除是很慎重的,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随便摘除医生无从知晓哪个该不该切。因为在切之前是进行病理确认的,只是说手术方式的采取是否是每个外科医生能否做到。现在的乳腺手术已经从传统的扩大切除慢慢变小,到现在的保乳手术加放化疗激素治疗。这些都是经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全球共识的。; u1 a" [5 Q! E7 N: Q
那也是70年代还有人敢作这种研究,现在环境那么恶劣哪有人敢这么做?发现原位癌还不赶快切除!!病人有这样的需求医生有这样的责任,谁敢冒死的风险参加这种研究,因为乳腺原位癌手术治疗等于根治啊!一旦演进转移小命不保。全球都找不出哪个科学家能这么做吧,如果换了你愿意参加这种研究么?科学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幸福,不只是个别人的好奇。
2 L4 z7 ~( P! o1 p小朋友,看来你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那我们期待你的研究结果,等你做出结果大家再来讨论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4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4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334 
威望
1334  
包包
474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8
发表于 2013-1-1 21:04 |只看该作者
肿瘤的起源是个很好的问题,讨论的是正常组织细胞如何变得恶性。但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是一个部位的问题。腺上皮下面有一层基底膜,腺上皮细胞恶变有向下侵袭过程,没有跨过基底膜的称为原位癌,一旦跨过去了就成为浸润癌。就像有了一层楼才能在上面盖二层楼,没有一层楼哪里来的二层楼呢?空中楼阁?
4 z+ h% F- P" M# H) o都称为原位癌但是生物学特性个个人不同,有的是一直保持不突破基底膜状态,有的很早就开始跨过基底膜。演进的过程时间完全可以不同,我猜测这就是那一小群人十几年保持原位的可能吧,但也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更加恶性。所以说这是有风险的,科学家不能预测那一天癌细胞会跨过基底膜啊!一旦变浸润了就会对机体带来巨大危害,所以一旦发现立即手术根治。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37 
威望
37  
包包
110  
19
发表于 2013-1-2 10:1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evial 的帖子
' u9 f; j/ s/ @7 z3 f# m1 W" k6 @% i6 b3 Q+ p4 |- H& R. ]. @
看来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只能这么想。所以,病理医生能做的是把原位癌的名字改了。现在剩下的不多了。去年,在美国ASCO的会议上,一位临床医生也坚决的说,DCIS不是癌,应该把名字改掉。所以,5-10年以后,原位癌一词,就会彻底成为历史了。7 e! O; B$ ]9 D0 _
: {, v3 @$ S* V7 ^8 ?
改的新名称多是“上皮内瘤变”。继续演变下去我想应该都会是 “上皮内病变”。
) |! E$ T0 _1 I6 {
$ R2 P) Q# w$ X* z- o5 g7 m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334 
威望
1334  
包包
4744  

金话筒 优秀会员

20
发表于 2013-1-2 11:13 |只看该作者
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上皮内瘤变,也有分级别的,有恶性和良性,这是细胞逐渐恶变的累积过程。先把病理书整个好好看看吧,一字半解的不行滴。不能全信书也不能不信书,毕竟是很多前辈大师的经验积累。小朋友有这样提问题钻研的毅力是好事,比那些提不出问题的同学好!我们国家需要这样能提出反对意见的研究人才,国家才有希望!只是要驳倒前人的认识是需要付出更巨大的努力和信念!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2 15:08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