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linlicau
go

PI介绍-清华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积分
3053 
威望
3053  
包包
5595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1
发表于 2011-8-3 19:47 |只看该作者
tpwang 发表于 2011-8-3 17:43 0 E9 x8 S0 k1 S9 n# _
回复 linlicau 的帖子  M/ @! s" Y1 R& n7 E& f
% B) h# Z; G/ p; Z" S+ t  e8 C+ M
清华的生力军也是中国干细胞的生力军。预祝两三年内在国内科研界瓜分一块蛋糕:)

3 e6 v8 a3 E6 m清华工科背景是比较强,生物医学工程也是传统强势,而干细胞中心引进的这几位PI偏重干细胞生物学和机理研究,考虑其背景都是出自名门,我觉得他们可能会继续发展前沿领域的研究,但与近年来颇显颓势的组织工程领域相结合的可能性较小。不管基础理论还是治疗应用研究,干细胞相关领域已经远远将组织工程甩在了后面,当然干细胞治疗应用方面尚显杂乱无序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2
发表于 2011-8-3 20:20 |只看该作者
iseeyou1210 发表于 2011-8-3 17:55 ' n4 k5 I# J* k: a' J
2007-2010  美国斯坦福大学 副研究员?, n# t. }5 P" g* w' U0 ]. b
博士后吧!
" \( j( {3 q+ y2 `. d( X5 p中文翻译太可怕了!
* o. V) C! u: g; H- p: z& E
纪教授是马来西亚人。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3
发表于 2011-8-3 20:2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tpwang 的帖子
# H: ~  X1 }# c' `: s& K: [# w3 K* J- M6 `2 Z) `
清华医学院这边出了干细胞中心做干细胞相关的东西,还有其他的教授也做相关的方面。比如杜亚楠教授(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3957316187128_.html
# u1 z9 R4 O, c! F% P7 d- I在做组织工程方面的东西,比如外基质诱导干细胞分化等。清华这边感觉就是交叉领域比较多,可能得益于清华工科的强大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4
发表于 2011-8-3 20:36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胖无名 发表于 2011-8-3 19:06 % \+ M, v5 S9 _1 m- |
回复 iseeyou1210 的帖子
: ~+ k# L$ I( B! }" l3 X
! y" x) v7 J* K0 Z为何称为“牛二代”?他们的父母也都是著名科学家吗,给大家讲讲吧。
5 C0 n1 S  g+ R. Z: D7 w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导师或者博后老师都很牛吧。
$ @, t4 ^& v. w/ T5 v
( b+ l% h; r& P* s. `- I  m- s比如纪老师,博士导师是Scott Keeney(http://www.mskcc.org/mskcc/html/10252.cfm),在sloan-ketteing,是酵母减数分裂研究的牛人。博后导师是Renee A. Reijo Pera(http://www.stanford.edu/group/rpl/),是Stanford干细胞的director。
, k1 k: Z9 r( \; R. W+ P: {: x& R0 J1 i+ [( D9 ?! Q. [
比如沈晓骅,博后导师是Stuart H. Orkin(http://www.hms.harvard.edu/dms/bbs/fac/orkin.html),哈佛的HHMI,美国科学院院士。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5
发表于 2011-8-3 20:36 |只看该作者
iseeyou1210 发表于 2011-8-3 17:55 3 H" \& K4 O7 }2 q/ Y/ g
2007-2010  美国斯坦福大学 副研究员?$ z8 U- _! v# C# u: C" Z8 a
博士后吧!5 e" @" O( Y; }
中文翻译太可怕了!

- Q+ u, G9 g7 w7 n2 J0 i这些不用计较,只要出成果就行。

Rank: 4

积分
2555 
威望
2555  
包包
600  

优秀会员

16
发表于 2011-8-3 20:56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inlicau 的帖子
+ Y4 w1 S: c6 A
, b3 n" m5 w: m吉大的  李文治~~知道不% N: t7 m1 q7 P, y( i2 S4 y
那您是~~

Rank: 4

积分
2314 
威望
2314  
包包
539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17
发表于 2011-8-3 21:10 |只看该作者
zorro 发表于 2011-8-3 20:56 + o& f9 R: P8 h5 J& g' ?
回复 linlicau 的帖子! d, r: p; \3 c! S2 t! Z/ W9 K- }* b

: i! S3 \: g1 [, U4 ^- u( t1 ~吉大的  李文治~~知道不
& W2 g8 V  R3 V; x% r. {2 w, \5 C* [
李文治在那洁老师那边做,很认真。呵呵~' R/ w, j: \; K# o* @2 t9 }+ z
1 P' J, u! R! ]* @0 L2 Z
加油啊,等待你的好消息。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8
发表于 2011-8-3 21:23 |只看该作者
        这些全新成立的研究机构好,会少好多绊腿和搅混水的人和事,个人看好他们,期待他们早日做出一些好的研究成果出来。& u4 v1 E3 e/ `; k  e
      勿跟风,要原创!这是我的一点意见。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8Rank: 8

积分
17665 
威望
17665  
包包
23467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19
发表于 2011-8-3 22:1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linlicau 的帖子/ l9 t/ B+ s, @: Y- M
( ?0 L/ Q4 i& Y4 f
我说“生力军”是指通过这个新建立的中心招来的这些“新人”。清华原有一些做干细胞相关研究的人,不知为何没有包括在这个中心里,还是有其他机制整合。
! d6 z# r. @& t/ W7 a+ o( s4 c9 F$ u
类似哈佛、斯坦佛、UCSF等等美国大学的干细胞再生医学中心或研究所,大多是整合各方向的力量,包括研究、教育、发展等,成为一个archtype组织。我国的大学里,能有覆盖干细胞再生医学大多数关键领域人才的几乎没有,其实更应该高度有效整合力量。这里那里发几片不错的文章,建立几个专门的研究室,形不成合力。而干细胞再生医学要的是相关领域的高度整合,更不要说医学临床和转化机制。; [: m2 ^! `3 g. U5 C( m$ J

, x3 f9 ^( t/ q. [. a% n4 Z科研体制需要创新。钱少人少,更要效率。比如从地域方便上来说,北京的几个干细胞相关机构合起来,也许纸面上看起来符合一个comprehensive的研究院所。上海类似。其他地方都只是局部甚至零星的力量。+ m- T- i* a9 X7 a4 Q9 l; q0 X

) H: Z5 U6 J0 b2 m0 C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17 
威望
17  
包包
309  
20
发表于 2011-8-4 10:0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tpwang 的帖子; @4 `: S# h4 i7 X1 Y. h# G
( F6 q: U# G3 U- F
临床方向确实是再生医学的发展重点,所以郭伟教授也在这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9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