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干细胞研究的真正竞争刚刚开始(The real battle is on)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tpwang
go

干细胞研究的真正竞争刚刚开始(The real battle is on)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21
发表于 2011-6-10 13:3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huangcong1988 的帖子+ y) _: {2 b5 D6 T
" @9 d# @6 X9 ?  B# B
嘻嘻,俺对为人类和为科学无私献身的大白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是俺不愿“被”大白鼠!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3 
威望
1933  
包包
4926  

小小研究员 热心会员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金话筒 博览群书

22
发表于 2011-6-10 13:42 |只看该作者
tpwang 发表于 2011-6-10 13:00
* j4 |7 I2 {) f. z0 o0 v: C( |回复 FreeCell 的帖子$ D5 A5 i- j3 p. `% ~
8 I3 ^! H) o' P9 _' _
“上伐谋”正是以“伐兵”与“伐交”为基础的,没有兵而“伐谋”,只能是在诸葛亮对 ...

% v# t( Q7 S8 g& M& w嘻嘻,俺赞同和为贵的毛氏统战理论,都是自家亲兄弟相煎何太急,不过要有很强的后手才能做,不然偷鸡不成蚀把米。

Rank: 2

积分
119 
威望
119  
包包
338  
23
发表于 2011-6-10 14:06 |只看该作者
ipsc技术不管是否能够真正走上临床应用,至少目前对于发育生物学及干细胞分化途径的深入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我同意前面有朋友提到的,从成熟细胞体细胞转分化成的干细胞或多或少有多利羊的隐患,很多基因发生的改变。如果IPS真正用于临床,还真的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自体细胞转分化,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良基因导致的疾病,比如肿瘤。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tpwang + 4 + 8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9  包包 + 18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6Rank: 6

积分
3495 
威望
3495  
包包
4879  

专家 优秀会员 金话筒

24
发表于 2011-6-10 18:38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回复 kittybruce 的帖子
8 [2 M1 U5 [, s$ `8 J# _$ B+ C
8 z' o+ N) L7 q& U0 \基础所赵春华在近期的报告中提到干细胞治疗“时间窗”的问题,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MSC临床治疗的个体差异很大,可能是疾病不同时期的进程中,MSC(或其它)干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导致疾病的转归和作用也不同。但目前又没有一个公认的“时间窗”的选择,只能在人们不断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这可能也是导致在2011年6月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讲座中,赵春华说MSC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能力,而卫立辛的研究支持MSC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我同意当前干细胞治疗中不要过多强调干细胞治愈疾病的问题,只要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就是成功。虽然目前干细胞治疗的机制远还不清楚,但临床也应该继续尝试用。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tpwang + 8 + 16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8  包包 + 46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6Rank: 6

积分
3495 
威望
3495  
包包
4879  

专家 优秀会员 金话筒

25
发表于 2011-6-10 19: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arrowstem 的帖子
+ s4 G, \, S" p% M9 E) L
* N3 L+ W( K( V+ K2 d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基因能使细胞重编程为iPS,比如新加坡基因研究院发现nuclear receptor Nr5a2 (The nuclear receptor Nr5a2 can replace Oct4 in the reprogramming of murine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t cells. Cell Stem Cell. 2010 Feb 5;6(2):167-74. Epub 2010 Jan 21.),以及Esrrb (Molecules that Promote or Enhance Reprogramming of Somatic Cells 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ell Stem Cell 2009 Apr 3 ; 4(4) : 301-12)等均能产生iPS。理论上在维持ESC多潜能转录调控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都有可能产生iPS。目前人们对iPS制备的兴趣视乎已从发现能产生iPS的基因中转移到小分子诱导、蛋白诱导等非基因组整合上来,而Yamanaka视乎还感兴趣筛选新的转录因子,而且还在用Retroviral vector?但我相信这种文章对人们的吸引力已不大了,仍发表在Nature上恐怕是他名气大的原因。
  n+ k6 |& y  M4 l8 W( N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tpwang + 8 + 16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8  包包 + 36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26
发表于 2011-6-10 19: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1-6-10 20:09 编辑
: {$ k% ^$ O8 ?" K- x
$ O# Q" f7 e  [8 r恕我已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篇paper可能仅是在为马上召开的干细胞年会造势摆了,有自我炒作的嫌疑,别人都已完全抛弃那四个因子、用小分子或miRNA都诱导成功了,而他却还在往里面加“魔法因子”,有点反其道而行、把重编程机制的水搞混的味道。
已有 2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tpwang + 6 + 12 欢迎参与讨论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6  包包 + 32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8Rank: 8

积分
17665 
威望
17665  
包包
23467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27
发表于 2011-6-10 22:52 |只看该作者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1-6-10 19:52 ( J( O2 z7 y- M8 S8 ^1 i: C
恕我已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篇paper可能仅是在为马上召开的干细胞年会造势摆了,有自我炒作的嫌疑,别人都 ...

0 }: x9 Y4 L! A9 r$ f! A/ V. u1 X这篇文章发得确实有点"蹊跷"。我觉得是有点匆忙,如果是围绕Gli1在发育、干细胞及核移植中的意义来讲一个故事,也许更好。但那就不是突出iPSC了。  ?9 ?+ w  A# G3 q: m3 h

& ?. @! W* }2 S# E& B2012年的ISSCR年会在日本开,是去年亚马纳卡领头争取来的。当初有些美国人还有点小心眼,不愿意让日本在iPSC正热的当头牵头办会。现在看来,可能不太那么纠结了。
3 X& }- Y1 O* F! o0 G6 c) l
; V' K, u  S2 M6 X, s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8Rank: 8

积分
17665 
威望
17665  
包包
23467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28
发表于 2011-6-10 23:06 |只看该作者
username 发表于 2011-6-10 18:38
) _8 e3 i3 D! t- P: `1 S- L回复 kittybruce 的帖子
* A6 N$ d7 a' i1 o) j% l: i$ ^% R; i
# Z' I. g- N# d基础所赵春华在近期的报告中提到干细胞治疗“时间窗”的问题,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 ...
' g6 R. Z& x, k* Z
“公认时间窗”还必须建立在“特定疾病”甚至“特定疾病病程”和“特定病理机制”之上。目前有限的数据来看,间充质本身参与体内各种病理状态的机制和作用其实是复杂多样,有时候甚至是作用相反的。例如,在肝脏等脏器纤维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以及一些临床观察到的某些肝脏指标改善,需要一种调和解释,而这个可能的调和解释涉及到不同疾病病理过程以及分子机制。再加上不同疾病状态对间充质的“要求”不同,大概寻找一个统一标准的“时间窗”是不现实的。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对临床上所指的间充质细胞本身的性质提出了疑问。5 A1 G7 N- E! b  z) ]# W
8 |. @* k( b6 [0 N
除了“时间窗”,另一端的问题是所谓的临床“end point”应该如何设计,也就是说不同疾病不同疾病进程的间充质细胞治疗干预的合理临床指标应该如何设置。这大概也不可能有一个跨疾病的统一模式。
& s) W7 x. \7 s% r& x; {1 u6 s, x
换句话说,把间充质当成一个多用途的模型来研究,只是从干细胞研究的角度有意义。从临床的角度,可能更应该从特定疾病和期待的指标,把间充质当成“不同”的东西来对待。
! D* K6 g0 N, j/ Y: E: J0 s% P) f& f1 y2 Y+ r, [5 \4 E# c! G
其实,未来在很多不同疾病中应用不同的干细胞产品都存在这个时间窗和期待值的问题。疾病病理和病程的复杂程度,一般是超出现有干细胞研究程度的想象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0 + 5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3Rank: 3

积分
601 
威望
601  
包包
369  

金话筒 优秀会员

29
发表于 2011-6-10 23:2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tpwang 的帖子( ?4 G6 x- C% P( W
+ @- x3 p7 j; j5 B# }0 ?5 n
肿瘤研究的积累是很深厚,但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普遍认识是缺乏质的突破。如果能够证实肿瘤干细胞学说是一个真实的理论,肿瘤就是“变坏的干细胞”的后代,我的理解是这样。呵呵,TPwang:我们的不断努力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167 
威望
167  
包包
536  
30
发表于 2011-6-11 00:21 |只看该作者
我想作为科研人员要有严谨的态度,但是针对不同的层次也要有所区分,作为一个研究生不要好高骛远,两年半甚至短短两年时间,能对一个领域的一个问题有比较好的认识,取得一些东西已经不容易了。牛人的paper看起来的确好看,但那是一个团队的成果。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8 18:49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