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35971|回复: 13
go

海葵基因组复杂程度堪比脊椎动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21: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1-1-19 21:46 编辑 2 D8 J1 F9 S- P" w1 l

3 o) X- }* `: o0 `& P# p" f+ A发篇较早的消息...
* S  L6 l* N* E% W# w+ ~! ]" O. e2 G

《科学》:海葵基因组测定完成 复杂程度堪比脊椎动物


% \5 `6 y* h8 _6 p& v    f, j* [' e' X

& Y4 r% D2 }5 a5 C$ i2 t" b" o: s8 y

' s% o4 ?4 j1 O1 E" j
4 M. I7 t4 I8 Y" T: n图片说明:一种星状海葵的基因组测定加深了科学家对于动物进化过程的认识。3 ?1 {$ l4 x, n5 o$ ~, h6 K6 d2 E

" Y5 X  `! ^) j- A( p$ n( ^4 g(图片来源:Nicholas Putnam/UC Berkeley)  z) W; y' M3 \
+ ]* ]2 L6 B% P7 ^5 ~( d

. \5 l( Y) j& `/ ~美国科学家最近测定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海葵的基因组。他们发现,该基因组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且与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一成果有望革新人们对物种进化的认识。相关论文发表在2007年7月6日的《科学》杂志上。" ?- A) g& S) T+ x7 i* i  }; v

' G6 B& e" f+ R$ S领导该研究的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Department of Energy Joint Genome Institute)Nicholas H. Putnam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测定了一种名为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星状海葵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海葵的基因组包括4.5亿个碱基对和18000个编码蛋白基因。
# U  F/ m3 _; k" i1 A ( Z& C7 O  u1 @% l8 r* A7 B
通过对比海葵与其他已知物种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推测并重建了新元古代后生动物(eumetazoan)的基因组特征,而新元古代后生动物被认为是除海绵外的其他多细胞生物的祖先。他们发现,新元古代后生动物全基因组中的80%明显是真菌、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的同源基因,其余的20%是新元古代后生动物所特有的,它们负责信号转换、细胞通讯、胚胎发生以及神经和肌肉的功能。论文高级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niel S. Rokhsar表示,“现在,我们拥有了整个动物王国的基础‘工具箱’,它赋予所有的动物一种统一性。”
( X, j" d, r, }
- s, h$ h4 R9 ^) f/ K" _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类与海葵等现代动物有三分之二的基因家族源自于它们的新元古代后生动物祖先。相比之下,果蝇与线虫的继承性只有大约二分之一。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海葵的基因内含子与外显子(exon-intron)结构也十分相似,基因组中内含子较多。而果蝇与线虫丢失了新元古代后生祖先大约50%到90%的内含子。这些发现意味着果蝇和蠕虫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新的研究挑战了一个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生物会越进化越复杂。
- ~; {: y# Q4 t, d5 o* |" g
6 a! q7 w6 W! a* Z3 E" B2 ?(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在海葵和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的关联基因块(blocks of linked genes),它们也都源于新元古代后生动物。9 h* g$ N1 N0 H, n+ ]" T5 Z8 I
" l" [9 z0 ~4 N% r; Y: ?1 k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Eugene V. Koonin表示,“海葵这样的原始的动物的基因组如此复杂,实在让人惊讶。这一发现说明,尽管现代动物的祖先在形态学上或许比较简单,但在基因组结构和调控机制上已经十分复杂。”% ?* O. C) p; a6 W6 N. _. L

7 \7 k/ a; d" F( n* z9 Z+ u

日天文学家观测到“婴儿期”星系

" h$ p) y# _& U$ T# C+ Q


7 l) V/ V3 B# v# y   新华网东京2006年12月25日电    传统观点认为,星系最频繁形成的时期大约是在100亿年前,此后不再有星系形成。但日本天文学家25日宣布,他们观测到一个星系,在距今88亿年前仍在快速成长。 ; ]/ M3 k0 P% [- K2 d" h+ \* r& V
) G. Q  \( c- ]! B. g: p  _$ {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国立天文台和东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日本中部长野县野边山宇宙电波观测站的7架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了这一处于“婴儿期”的星系,并将其编号为“MIPS-J1428”。
% ]7 i( g$ i3 L2 ~2 L1 _ ( x/ l( K. H0 O/ f% w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星系中气体分子数量是银河系的30倍,密度是银河系的10倍,恒星生成活动极其活跃。
1 P: ~7 Y! c+ Z! x. j , n: k* U" u0 D( @, W* Q
        日本国立天文台研究员伊王野大介说,这项发现表明,星系的形成可能一直持续到最近,这有助于理解宇宙的诞生和演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1-1-19 22:12 |只看该作者
《PLoS计算生物学》:新研究揭示细胞繁殖缘何复杂而耗能 # {1 z/ |& _( L
避免因单一个体进化而产生危害
; F$ y3 Z) l8 w# T9 v% O+ ?& d; y" t! @' D; C0 y! s& l( o9 `$ G2 _( z

# a  R1 P6 a1 `1 H! _图片说明:有机体组织细胞更新方式繁冗复杂,目的在于避免大量变异的产生。 8 H/ _7 E6 e4 ^5 i9 i7 F3 `' M
(图片来源:STEVE GSCHMEISSNER / SCIENCE PHOTO LIBRARY)& S  P# o7 k6 ]% l& j
7 d$ u  O+ j2 Q/ E" h9 x
一直以来,有机体组织产生新细胞的方式令人迷惑不解,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成熟细胞,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而耗能的步骤来完成。美国科学家近日提出新理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方式,以避免因单一个体的进化而产生危害。这一研究有望对癌症的早期检测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线索。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PLoS计算生物学》上。
0 A, T' C; T6 u5 o
% [$ ?0 R, A$ P3 H7 i: B9 g领导最新研究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John Pepper。他和同事通过对单细胞细菌的研究发现,细胞分化会导致突变异种占据遗传优势。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情况在人体中也会同样发生。而一旦大量不能行使正常功能的变异细胞占据遗传优势,将会对有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 a' f" H: }2 o' E' {; [: ]

6 e7 `5 q+ P4 K那么,多细胞有机体是怎样避免这种危害的?Pepper和同事表示,上皮组织会保留一些未分化的干细胞,一旦有更新需要,这些干细胞中的一部分就会分化成短暂增殖细胞(TACs),TACs又经过多次分化,逐渐成为成熟组织细胞。
) K8 r# H5 g$ Q# j7 b8 V
* E% ~0 ?" S* O& d不过,有机体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看起来很繁琐且耗费能量的细胞更新方式?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细胞自我复制和增殖的功能被分开在不同的细胞群里进行。只有很少部分的干细胞进行复制,所以产生变异的几率就很小;增殖的TACS虽然很可能变异,但因为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自己,所以细胞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不会产生进化压力,从而个体的进化就不会开始。研究人员随后运用计算机模型证实了,这种机制能够抑制多细胞有机体的进化。
2 ]$ ?$ X; T4 z  N) r - Y. _0 q+ A- U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制在免疫系统中并不适用。因为在免疫系统中,进化能够帮助引进抗体对抗病毒,是有益的。不过,这也使得免疫系统更加容易产生癌变,白血病和淋巴瘤就是例证。: x/ b7 G; j2 t4 _1 I: W/ a. n
8 @9 \2 N% b9 v# f
研究人员相信,这一理论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癌症。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的Carlo Maley说,这一理论如果得到证实,通过追踪体液中中断细胞分化的生物分子信号,人们或许能够在身体表现出肿瘤生长的迹象之前就检测到癌症。
8 c: Y' \! x2 K- V; H6 @: o  H$ g% m发布时间:2007-9- John Pepper个人主页  http://www.eebweb.arizona.edu/Faculty/Bios/pepper.html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藤椅
发表于 2011-1-19 22:28 |只看该作者
《自然》:新方法让癌细胞休眠 癌症有望转为慢性病 5 x9 O& Q2 f% ]1 B( a4 B
  
( ]% p  r4 X" U
' h$ L4 w0 U$ h 一个由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称发现人体免疫系统能阻止恶性肿瘤生长的新证据。他们说,这一发现有助于找到让癌细胞“休眠”的新治疗方法。" ~; {# Q& ^, H, n' y, x" f0 ^

) y0 U* u' a4 o9 `, a6 I" }长久以来医生们一直知道人体内的癌细胞能常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它们发起“进攻”。但是,医生们对这些致命细胞为什么会休眠却不甚了解。  d6 X( n& l5 S4 i3 l9 }

( _0 M' A2 y" }$ i: Q" g据英国《苏格兰人报》2007年11月19日报道,经过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和免疫学教授罗伯特·施赖伯等人发现,某些癌细胞能数十年处于“均衡状态”。这一状态意味着癌细胞不会被根除,也不会再生长。
( T* \/ }3 Z' T
+ Q( j0 H/ J% ^* b3 |9 R施赖伯等人通过给老鼠注射化学致癌物做实验,发现一些老鼠很快得了癌症,另一些老鼠则只在接受注射点附近发生局部癌变,当老鼠体内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成分不再起作用后,局部癌变才大规模扩散。施赖伯认为,这一结果显示,免疫系统先前控制了癌细胞。; z' L  V4 S. L. q) w

( K, N: O( ]/ {5 G" P" G( `9 r施赖伯等人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3 E5 y) }7 R/ g% w( N

8 O2 H! r( U! G2 L4 Z5 x“感谢动物实验,科学家们现在能在实验室中重新创造让癌细胞休眠的条件,能直接观察癌细胞受免疫系统控制的情况,”施赖伯说。
# [+ }, i9 F5 u$ o0 J 4 N9 s: X( p- J* Q! y+ t; v  t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癌细胞休眠状态下,人体免疫系统能遏制癌细胞的生长,也能杀死一些癌细胞,但却不能彻底根除它们。3 |5 t- f# d( P/ U" B' j6 o

+ l1 c( ?+ \: D' `! F$ ^7 L  B2 ^这一研究报告的联合作者马克·斯迈思在澳大利亚彼得·麦克拉姆癌症研究中心工作。他说:“我们未来可能能利用免疫疗法人为导入‘均衡状态’,把癌症转化为慢性、可控制的疾病。健康的免疫系统也是阻止某些癌症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的研究和经过临床确认这一过程,可能会建立将癌症转为慢性病的条件。那它会向其他一些严重疾病一样,能通过服药长期得到控制。”( \1 P. z! ~; x  b3 k; D5 E1 {; j

  M0 q# M8 G# k9 R' }% B施赖伯等人计划进一步研究“均衡状态”下的癌细胞和免疫系统,还计划在人身上和不同类型癌症载体上测试他们的研究结果。4 ^  g9 R: F/ h1 `

' U8 d% C1 c* X/ S" c6 K+ U7 u- Y卢德维希癌症研究中心纽约分部的劳埃德·奥尔德也参与了这一研究。他说,定义“均衡状态”为癌症研究的新里程碑,有助于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手段。  
' A" ?' g+ N/ P+ |  r4 N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11-1-19 22:33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美科学家:近距离观测可能加速宇宙死亡进程 : o5 z& e$ g$ `) {8 M( `3 k
# E; D) T2 E- x( i: d, S
著名的礁湖星云,这只是天文学家众多研究对象之一 ; I- X4 o; O9 z: H* D4 L0 p
# a" W4 y9 x* {
北京时间2007年11月28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量子科学家的好奇心可能在无意之间将世界送向毁灭之路。一种新的理论认为,哪怕只是简单的观测,天文学家也可能加速宇宙的“死亡”进程。现在,两名美国科学家已经得出了这个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太过近距离地观测宇宙的行为可能将它送向毁灭之路。
/ a0 w/ P6 @! |* C
0 @- F' A+ m/ Q( d3 L. y正如科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暗能量是一种神秘莫测的能量,它能够将星系分割开来,但天文学家对这种能量进行测量实在是一种胆大妄为的做法,这种做法可能让传说中的“哈米吉多顿”(《圣经》中提到的世界末日善恶大决战)进入倒计时。宇宙的消亡与量子系统一个奇怪的特性有关,亚原子粒子甚至于整个宇宙的命运都是由量子系统掌控的。量子系统能够随机改变它们的能量状态,这种改变是在一个放射性原子衰变时出现的。
2 S  ~. C' I6 p0 _' X% N  J; ~) r+ O 1 ?) W7 V+ @6 u) ^$ X! g( Z2 c
通常情况下,能量态改变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但如果一个系统在没有能量态变化的情况下长时间维持运转,它将进入一个可怕的点,在这个点上,发生能态改变的可能性将呈现出戏剧性下降趋势。
, \3 n: P) p; _! ~9 q 2 j8 g( c/ K1 V0 b6 u! i# F  m  v4 d* O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早就应该出现一次量子能转换,这种转换将让一切事物停止存在,但这种量子能转换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原因在于:宇宙已经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运转,并且仍旧存在。但令美国物理学家、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西储大学的劳伦斯·克劳斯及其来自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同事詹姆斯·登特担忧的是,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天文学家可能已在无意间让宇宙进入一个更为危险的状态,原因在于:观测行为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影响着量子态。
0 H9 c- H3 Z: ]( P. X& m2 I 6 {2 r$ q3 H2 e/ W# t% _8 o: k5 _
在著名的“薛定谔猫”试验中,一只猫被放进一个盒子中,它的命运完全由亚原子粒子决定,如果没有原子衰变等量子事件发生,这只猫将继续活着。按照一般常识来猜测,这只猫非死即活,但按照量子理论,却是活猫和死猫两种状态并存,即死活两种状态叠加在一起,是一只又死又活的猫!直到有人掀起盖子,才能断定这只猫是活着还是死了。! y; P- O! T" W9 [* B# E
9 [" B8 |" X) o" i# c
根据一项被称之为“量子芝诺效应”的定律,无论何时在量子水平上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测量,我们都会将它的“衰变之钟”拨到零点。两位物理学家认为,对暗能量影响的观测可能重新设置了宇宙的“衰变之钟”。, O$ m- ~( |+ n; b+ k
! \7 L0 R7 k  l+ I6 U5 t
1998年,天文学家对爆炸的恒星放射的光线进行了测量,并提供了有关暗能量的第一个观测证据。虽然现在尚不能揭开暗能量的神秘面纱,但科学家认为,它应该是在宇宙中的真空间出现的。( M  x) p, O( \( {+ O! z! H

9 a6 S; W- t) A0 ?# U$ W% K克劳斯和登特说,出现一次随机性能量转换的可能性较以往相比大大提高,这种转换一旦出现,将给宇宙带来毁灭性影响。克劳斯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于置信,但我们对暗能量的探测可能减少宇宙的预期寿命。简单地说,我们可能让宇宙长期存在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它更有可能进入衰变过程。”
1 \) l. R* ~/ p
8 a. |4 g* {% n7 \2 ~0 [对于两位物理学家的大胆假设,其他专家表示了怀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斯·特格玛特指出,量子芝诺效应并不要求人类对光线进行观测。在人类进化前很长时间,星系就已对暗能量进行了“观测”,并对它的相关信息进行编码,人类进化一直以来就受到暗能量的影响。他说:“当人类对星系放射的光线进行观测时,除了能够改变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外,它不会改变任何东西。”
4 M; i" ^& @9 _4 u: x6 d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报纸
发表于 2011-1-19 22:45 |只看该作者
PRL:单细胞生物记忆揭示智慧起源
  b9 a* }* P: b% i; x9 m7 d  h; w2 Z: \# k* ~
; Q) R2 X  M& s) m
图片说明:科学家在多头绒泡菌身上发现了原始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v5 d3 @  F5 q
(图片来源:EYE OF SCIENCE/SPL)
4 w0 n6 _0 O: s/ o4 s, b2 a: R  ?2 v# u1 I2 Z/ [
学习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根本。日本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在一种原生质粘菌(protoplasmic slime,单细胞生物,但具有多个细胞核)中发现了记忆能力和神经活动性。该研究成果有望揭示智慧和智力的最初起源。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PRL)上。
6 M, F( ?, h' K0 e6 Z! p2 H 4 `6 d! n* _( d( K8 f( V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Toshiyuki Nakagaki和同事曾经证实,阿米巴门菌能够穿过迷宫,解决很简单的谜题。而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当对一种名为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的阿米巴门原生质粘菌施加一系列周期性刺激后,它能够学会其中的变化模式并能够按照预期,在下一次刺激到来之前改变自身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当刺激停止,这一记忆仍会在多头绒泡菌体内维持数个小时。) K/ f$ p9 X' F. O

4 {( |2 V+ s3 `& }多头绒泡菌在室温下有固定的移动速度。不过,当环境湿度降低时,它的移动速度就会变慢。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对多头绒泡菌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当多头绒泡菌在干燥空气中连续待了三个小时后,它会在接下来的第四个小时内减慢速度,无论这时的环境是否真的干燥。这种预期的行动减慢有时甚至能够持续两到三个小时。研究人员发现,刺激周期时间从1小时变至1.5小时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 D. ?& x2 N* v
. x3 v% W* ~0 o: h
实际上,三个小时后,如果不再施加干燥刺激,多头绒泡菌的预判就会慢慢减退。不过,当研究人员在6小时后重新施加一个干燥“脉冲”,多头绒泡菌会按照此前记忆中的节律来期待又一个慢速周期。
" k; }! d6 t/ ?7 S0 k7 K# N! o+ z) Z
" S) l) f4 \- O与其它生物一样,原生质粘菌也有内嵌的生物化学振荡机制,就好比人类的生物钟。这种振荡能在它们体内产生周期性的环境压力响应,从而有助生物体调节自身运动。研究人员认为,多头绒泡菌的可变周期感知能力源于菌群中不同生物化学振荡器能够以连续的频率范围工作。
/ m- y2 L% R3 F- L4 f& i& e
0 J% k# s5 R5 z4 g4 ]) H新的研究结果有望揭示智力的最初起源,即能够意识到并学习任何外界节奏事件的机制。(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 K! w9 d, T3 E" q, _
! v7 o( a7 C6 {5 ~, l( |# Z(《物理评论快报》(PRL),100, 018101 (2008),Tetsu Saigusa, Atsushi Tero, Toshiyuki Nakagaki, and Yoshiki Kuramoto)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地板
发表于 2011-1-19 22:46 |只看该作者
《天体物理学杂志》:银河系“祖先”被找到
* D' Z* h) J' @1 W8 g% B8 W科学家将这一发现比作在人类进化史上寻找智人化石 ) d, P3 S3 d6 x7 u  ?4 v

) y2 P3 j3 h7 c: w) T, ~图片说明:M74(上图)这个羽翼丰满的螺旋星系可能是由赖曼α发射源(下图)合并而成的。(图片来源:上图NASA/ESA/CARYL GRONWALL;下图NOAO/AURA/NSF/TODD BOROSON)
4 D) P$ |& j" [# h 7 s+ v8 w* v' D4 |. n9 N: f9 I# d
沿着宇宙历史向前回溯120亿年,美国天文学家找到了包括银河系在内的螺旋星系的“祖先”——赖曼α发射源(Lyman alpha emitters)。在1月7日至11日召开的美国天文学学会第211次会议上,科学家将这一发现比作在人类进化史上寻找智人化石。相关论文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1 ]* p. H, y7 l- @8 i0 o$ M  s" d' v, n
& `0 R# {! i; {+ M" i$ J宇宙中最早的星系在大爆炸之后不久就已经形成和出现,但它们很小,也很昏暗。通过合并,这些“小不点”逐渐成长为人们今天看到的大型星系。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天文学家已经能够看到这些宇宙早期的原始组成材料,它们在相当遥远的宇宙区域,只有这样,因长途跋涉而“滞后”的光线才能如实反映那里几十亿年前的样子。但是,有一个问题仍然存在——科学家找到了各式各样的早期星系,却无法弄清到底哪些是螺旋星系的前辈,哪些是其它类型星系的祖先。
2 q4 P) n0 |7 y' P
% z6 M0 C/ f! q$ a6 B& i% G现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Eric Gawiser和宾州州立大学的Caryl Gronwall宣称,他们解开了这一谜团。作为“耶鲁与智利多波长研究计划”(Multi-Wavelength Survey by Yale and Chile,简称MUSYC)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利用NASA的斯皮策和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智利的一些地基望远镜,分析了一类轻质量恒星集团,它们能够发射出特殊的紫外线光谱——赖曼α。& ^  E9 n$ L/ Y$ C  }' s% B, b
( ]# e3 a8 E/ @% m$ g: y& w/ _8 X" u
研究表明,这些星团的大小约是银河系的十分之一,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四十分之一。Gawiser和Gronwall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星团所发出的光线以及在宇宙空间的丛生方式都意味着,它们就是银河系等较大螺旋星系的构建材料。
: t" O( J: y# P' [
9 f9 o9 X/ @! ?- {新的结论无疑将加深人类对星系起源和演化的认识,这是宇宙学最突出的难题之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Sandra Faber表示,“新的研究就好比发现了胚胎干细胞,如果你知道它们会发展成什么,那一切就开始变得有趣了。”
; J# @" u# h5 g6 L6 I   K  _1 n0 g! b/ B& o
不过,也有天文学家怀疑星系的形成方式不止一种。Faber的同事Elizabeth McGrath在会议上表示,并非所有的大型星系都是由小变大发展起来的。McGrath曾经发现了早期宇宙中质量非常大的盘状星系。她说,对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它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合并形成。相反,它们可能是由超大质量气云的快速坍缩而诞生的。(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 W6 |% g! t1 W7 [, d* s ' M# o( w/ A* S- Q8 d- w
(《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671, 278(2007), arXiv:0710.2697v1,Eric Gawiser, Shanil N. Virani, for the MUSYC Collaboration) ' Q! M9 q2 N: V" j# O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7
发表于 2011-1-19 22: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1-1-19 23:13 编辑 , s, x* [2 t) N3 S5 W4 T# e. o3 b

  M. s' k/ Y: M/ h/ T这里把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摆在了一起,若引起的不便表示歉意...
% I4 ], ^6 j4 z
: \' G- y. H3 c& O% h% s; V, p( G  h9 h% G2 q) X. E

! \! l' t- _$ s# T7 }, N( H8 o  H: x+ I! q2 a  |! X# T

穿越音障

- t9 h( |' n3 v1 K
3 d$ |, M; c6 o0 x7 F

Rank: 8Rank: 8

积分
17665 
威望
17665  
包包
23467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8
发表于 2011-1-19 22:58 |只看该作者
sunsong7 发表于 2011-1-19 22:12
: E% i0 i. [7 ^$ H- Z) v7 T《PLoS计算生物学》:新研究揭示细胞繁殖缘何复杂而耗能 # v' v+ a4 W" [7 l
避免因单一个体进化而产生危害

4 k6 L2 w7 v  k4 p" ^这个论点很有趣。如果繁琐耗能的细胞自我复制和增殖功能分开进行,产生变异的几率很小,那么简化增高这种复制增殖的任何变动,包括人为干预,都会增加变异的几率。也就是说干细胞干预的临床癌变风险以及其他变异风险是“必然”的。2 r1 M; C6 Y) W6 J- U

1 E6 t2 W6 l% F( x3 ZTACs也是干细胞层级性的一个特点。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9
发表于 2011-1-24 16:45 |只看该作者
肿瘤自相残杀 大型动物长寿之谜得解 科学家推测:肿瘤生长迅速且高度脉管化才能使大型动物致命
: }! ~$ Y" {0 F/ q! A) ]& I, Q+ a9 w
* K3 ]! x/ s8 ]7 g4 ^9 U+ U 作者:任霄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8-1 16:21:22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7 t  ~" W6 q! K' U  w, n6 ~# G
  ' t; [+ M' i$ |% ~3 z; ^8 j" {" Y
图片说明:体形巨大的鲸鱼往往不会受到癌症的困扰。(图片来源:Nature)
" E7 W8 M, }1 `6 i3 M  * k, e, C; P/ O+ A6 `
许多肿瘤对人类而言是致命的。然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模拟研究表明,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鲸鱼而言,肿瘤的出现可能更加普遍,但这些肿瘤往往不会致命。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大型动物体内会逐渐进化产生更富有侵略性的肿瘤,而这些后来者会阻碍父代肿瘤的生长。相关论文发表在《综合与比较生物学》(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杂志上。
$ x# x$ _4 Q6 |, E5 x % A* S! b7 o+ X. F
与体型较小的动物相比,大型动物通常体细胞较多,寿命也较长,这本应该使得它们更容易患上癌症,因为一方面细胞越多癌变的几率就越大。另外一方面年龄的增长会大大增加癌变风险。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动物患癌症的风险并未随着体格的增加而明显加大,这是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矛盾问题。
2 [, W; O8 Z$ n 0 ?; V" r8 T# B0 ~  e  \  }* O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John Nagy和同事假设自然选择倾向于最具有侵略性的肿瘤细胞,它们生长迅速,能够分泌促进血管生长的化学物质,从而获得足够的营养。* O! Q% }% a  n

. V' n) @( o5 u: C研究人员认为,大型动物体内的癌细胞会逐渐进化为“超级肿瘤”(hypertumour),它会破坏营养供给从而摧毁父代肿瘤。而大型动物的超级肿瘤只有进化得非常大的时候才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它们需要的进化时间也更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型动物在众多肿瘤的影响下仍然能够长寿。, W) Y6 Y( X8 N2 D( o  ~1 M+ q
; G1 |: X5 a4 q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Nagy等人用计算机模拟了单个随机定位肿瘤在美洲鼠兔、人类、蓝鲸等6种动物体内的演化过程。他们将每个物种的模拟程序都运行了1000次后发现,大多数动物进化出的超级肿瘤都阻碍了父代的生长。同时,物种的体型越大,产生的超级肿瘤也越多,而患上致命癌症的几率却相对较低。根据这一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大型动物患上致命肿瘤的必要条件是肿瘤生长迅速并且高度脉管化。
+ u4 P1 C( w! G8 Z( ]! p: y
$ _# O( A0 n$ w: E; n3 C4 M6 C, |伦敦帝国学院的生物学家Armand Leroi表示,“超级肿瘤的观点很有独创性,它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于癌细胞机制中来。”不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病理学家Daniel Martineau却并不认同,他说,“论文作者过分简化了癌症的复杂性。他们关于不同哺乳动物具有相同的致癌风险的假设是错误的。比如,端粒酶(telomerase)在啮齿动物身上比人类更容易获得表达,这使得它们更加容易产生癌细胞,从而缩短了寿命并影响到对癌症的抵抗力。”
) H  ]  }/ F4 J* | ; V$ e" b0 N1 }: ^+ a
Nagy表示,“我们知道模拟研究证明不了什么,但是它确实提出了一种可供检验的预言,尤其是大型动物要产生致命肿瘤需要高度脉管化这一点。”如果研究人员接下来能够发现鲸鱼肿瘤是高度脉管化的,那将为这一新理论提供有力支持。(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7 u3 Y* x3 U3 ?(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86 
威望
13286  
包包
34831  

论坛元老 精华勋章 金话筒 专家 优秀会员 优秀版主

10
发表于 2011-1-26 17: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unsong7 于 2011-1-26 17:25 编辑 . `( s8 @- B& m6 b+ T
6 r7 f+ I3 ?' ^1 t  T0 l) C

美发现新种水母 同类相残长数百带刺触须


/ X$ m6 G; }& Z' N- f * f3 d% r  `1 x+ s1 S4 n
6 }6 u  c& A3 w4 e
1 @/ U; H7 p2 Z5 Y8 C: d, ^5 H; Y0 L
北京时间1月2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刊登了一组照片,展现了一种新发现的水母。这种水母被戏称为“粉红色吝啬鬼”,会攻击其他水母,制造同根相煎的惨剧。3 |" I1 S& x* r. `3 z
% o! N- H: L) Y0 X/ u
1.粉红色吝啬鬼在休息
# C  ?" r7 b# r  P & y5 Z* z- s& w# Z3 _% v! u& J& @' K" Y

" }4 ~& u6 n' U5 e' j( y2 i粉红色吝啬鬼在休息(图片来源:Don Demaria)
- Q* W' T( e' Q) A! G! U4 _ 1 z, t# `& x! ]: _0 C+ w3 i
照片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礁岛群沿海拍摄,展现了一只被戏称为“粉红色吝啬鬼”的水母,数百根带刺的触须在水中摇摆。“粉红色吝啬鬼”是一种新发现的水母种群,它们会攻击其他水母,上演同类相残的惨剧。4 Q/ J  e$ c; Z/ m
+ m* @( N1 Q" T4 Y' G* |
2000年,研究人员在墨西哥湾首次发现大量“粉红色吝啬鬼”,当时将它们列为Drymonema dalmatinum家族成员。这个水母家族自19世纪末期便被科学界所知,通常可以在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南美大西洋海域发现它们的踪影。# ]9 C# _5 q" I$ }2 I4 a9 W
% N0 T/ S' H9 x# F
最近,科学家借助基因技术和表观检查揭示了这种水母的真实身份。根据他们的发现,“粉红色吝啬鬼”是一个全新的水母种群——学名“Drymonema larsoni”,以科学家罗恩·拉尔森的名字命名。在加勒比海,正是拉尔森首次对这种水母进行了研究。
- B! f7 }' o% l+ p/ G# t1 Y. u0 b: t
4 c  b3 e% L* `# Z1 X“粉红色吝啬鬼”与其他已知钵水母存在较大差异,促使科学家创建一个全新的水母家族。这个新钵水母家族——自1921年以来的第一个——被称之为“Drymonematidae”,囊括所有Drymonema种群。阿拉巴马州道菲因岛海洋实验室海洋生物学家基斯·拜哈表示:“在从遗传和形态学角度对Drymonema进行研究时,我们很快就意识到它们不同于其他水母,是一个独立的水母家族。”在最新一期《生物学通报》杂志上,拜哈和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海洋生物进化史专家迈克尔·道森详述了Drymonema水母种群。3 A' I* W: J9 D$ ~4 r: ]

  `* F$ B4 X: y7 L0 d8 q2.捕杀同类
$ S( n' k# {: P/ a: u  S, M4 r% n8 U' Q' I, Z8 _3 t& T' G
  1 i. C# f% |( B# j
, x& B0 i/ @7 y# L9 G2 y) i
捕杀同类(图片来源:Mary Elizabeth Miller, Dauphin Island Sea Lab): t  B0 Y: V6 d& J
: n' O+ m, u0 y
一只在佛罗里达州礁岛群沿海捕获的Drymonema larsoni水母,被戏称为“粉红色吝啬鬼”,捕获后被放入实验室的水箱。根据新分析得出的发现,这种生活在墨西哥湾的水母在遗传上与地中海近亲D. dalmatinum截然不同。无论生活在什么地区,Drymonema水母都会捕杀月亮水母,沦为盘中餐的月亮水母几乎都是成年个体。
% w6 [& z7 v5 M
  \2 A6 _* m7 J# S, w道菲因岛海洋实验室的拜哈表示:“它们会向外伸出触须,一旦碰到月亮水母,便会用更多触须缠绕猎物,最后将它们捕杀。”成年Drymonema水母大部分消化工作由在触须附近摇摆的所谓“口臂”完成。口臂会渗出消化液,用于分解猎物。- V) b: J' [1 ?3 p
) z7 {9 G& f; ~+ N
3.海湾战争
9 O! K! v  z& o/ R& @4 T- J  0 |8 ^( g) ^3 d! d: O4 O1 x
海湾战争(图片来源:Don Demaria)+ H0 V; K0 @  L, b$ d, B0 b
9 g- ^# w* {, o0 y
墨西哥湾,一只体型较小的Drymonema larsoni水母攻击一只体型远超过自己的月亮水母。Drymonema的体型差异较大,有些只有几英寸宽,例如图片中的水母,有些则可达到几英尺。拜哈说:“它们的体型一直在增长,但绝大多数水母的寿命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在繁育下一代之后,它们便不再进食,身体逐渐衰老,枯萎并最终走向死亡。”, Z: \! V. H7 `! N
  B- f7 Z4 \  n" `# i/ v; Q
4.水箱中游动的吝啬鬼 8 g3 S5 J1 d+ J8 p) p

. f7 S4 q. ?  Q! F( l& T( u# r. Q4 S: n' e& U$ J$ s5 ?
水箱中游动的吝啬鬼(图片来源:Mary Elizabeth Miller, Dauphin Island Sea Lab)4 D! g5 M5 i: P4 j
% L2 s" w( A3 J" A" V" x  b
一只在水箱中游动的Drymonema larsoni水母。这只水母在阿拉巴马州沿海被研究人员捕获。Drymonema水母主要以其他水母为食,触须的刺细胞力量很大,人类在接触时也能感觉得到。拜哈说:“它们是一群真正恶毒的刺客。缠绕你的触须越多,刺击的威力就越大。这些家伙长有数百条触须。”) l  d( y+ B" P1 J; j0 V8 o

) w0 M+ a7 @9 K, x. i$ G5.一个大块头 + a7 L) H  R: p, w

9 P" `% i3 K8 p& C" z & E  w! D; D- `
% A- J% Z4 m+ N+ |3 B# Y" D& e' F
一个大块头(图片来源:Monty Graham, Dauphin Island Sea Lab)( g- }7 a& z4 q  C7 E

6 h8 T. s+ M5 x, E  f1 Q3 J墨西哥湾一只身躯巨大的“粉红色吝啬鬼”,宽度达到近3英尺(约合1米),拍摄时正在搜寻其他水母。一旦发现目标,便会展开猎杀。体型较大的Drymonema可一次诱捕多只月亮水母。研究人员曾发现一只触须上挂着34只月亮水母的Drymonema。
) t* G. g' k8 \- H' J1 G
* x8 [# ~1 V! W; m+ w5 Q由于很多水母的外形非常相似,研究人员一度认为水母种类很少。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道森发现了很多隐秘的水母,它们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却是不同的种群。虽然将此前认定的单一种群划分为多个种群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研究水母生态学特征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水母种群的行为存在差异。拜哈说:“这一发现将改变我们研究水母以及它们如何与人类和海洋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们视为一大害虫。” 7 \8 J8 r# A) B- ]5 Y& p' h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7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