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10009|回复: 0
go

人兔细胞融合成功 人类进入“重组时代”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 
威望
97  
包包
31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1 00: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日期: 2003-09-05 今日/总浏览: 1/507
- H% _% B8 G3 h+ m& e6 P! Q. L" A0 `+ n/ x# c

% z1 Q4 C( V9 |- h6 Y1 i  K7 Q
, J$ z$ N' V4 j' ]0 N' }! B& E# V$ u) M0 U, }

! w* o( ^: `5 h& n7 a  P+ O! c8 Z, D6 q& \* O

. x: g/ [& F$ Y" `/ g: O7 l  遭遇动物和机器“攀亲”
* a) ?; I+ _  s2 Q& d$ E  Q  当一个5岁男孩的包皮细胞与一只新西兰兔的卵母细胞“相遇”,会发生什么?$ O/ x* @. [/ Q- L/ b
  当人的身体与芯片和机器相连,会发生什么?- I/ W! V2 v1 T7 k2 R+ k
  这绝不是猜想和假设,真实的故事已经发生。
7 ^- e* V4 S0 }7 @; Z7 `) ~. T% B
$ t/ P7 Y6 O1 N3 ^5 q/ p  人兔杂交?
1 ?- ^) G( a5 Q2 r  在8月出版的《细胞研究》杂志上,一篇论文介绍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盛慧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他们将一位5岁男孩、两位成年男性的包皮细胞、一位60岁女性面部细胞的细胞核,放入去掉细胞核的新西兰兔卵母细胞中,成功让融合后的细胞发育到胚泡阶段,从而得到胚胎干细胞。这是克隆技术的关键一环。
1 M8 C" a0 Q6 q2 x  一般来说,人体的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出各种体细胞,如上面提到的包皮细胞、面部细胞、肝细胞等,但体细胞却不再具备分化成其它体细胞的能力。在科学家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体细胞具有某种“记忆”,只有消除体细胞的这种“记忆”,它们才有可能成为胚胎细胞状态,具备干细胞分化成体细胞的功能,并进而生长发育成一个新的动物个体。就像电脑重新编程一样,科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细胞“重编程”。
3 ^& n% v0 D4 r5 |$ j8 s6 V  盛慧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将人与兔的细胞进行融合,最终得到胚胎干细胞,它们将在分化后被移植回人体,这种技术也被称作“治疗性克隆”。与克隆人不一样,治疗性克隆在医学界是被普遍认可的。但这次却有些不同,因为他们将人的细胞和兔子的细胞放在了一起。* ~" y# S& p2 f0 v, \0 V. T# @/ R
  “那不成人兔杂交了吗?它是人?是兔?还是半人半兔?”这是该项研究成果在伦理上遭遇的普遍质疑。其实,“人兽混种”的事,早已有之。1998年11月,美国一家研究所将人的面颊细胞与牛的卵母细胞结合,克隆出胚胎细胞。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陈系古教授从一例男童做包皮切除准备丢弃的一小片皮肤中,分离出体细胞,将其移植到家兔卵母细胞中,成功使男童皮肤细胞克隆出100多个人类胚胎。陈教授的这一研究,在当时引起了激烈而广泛的伦理争论。
5 y8 P* h5 o, I' T" x+ k+ h- X6 Q& x6 Q  f+ l
  无法预料的危险$ H2 I7 G) k3 W4 U. c0 L& b) r
  多位伦理学者的主要观点是,虽然当前研究人员主要将这项技术用于治疗性克隆研究,但不排除有人滥用这项技术,从而制造出人兔杂交的物种,果然如此,将是对人类尊严的最大嘲弄,也是对这个生命本身的一种极度不负责任。
* t' |- h1 f( n/ s, {! h  而科技界的主要担忧是,虽然兔子或者其它动物的卵细胞去掉了细胞核,但其细胞质中还有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是否会把动物的一些遗传特性或遗传疾病带入人体,是否会在人体的后代中造成畸形或代谢异常,就像艾滋病病毒可能是从非洲猩猩而来,兔子是否携带类似病毒?这些问题现在谁也无法预料,但完全有可能产生不堪设想,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8 g1 g7 D% N. _* _- t7 v9 N: E3 @& M1 q  V* V) C1 A2 o9 d
  是机器还是人' Z4 e  p7 n9 C' J* d6 n2 V* X2 C
  事实上,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模糊了人与动物间的界线,连人与机器之间,也开始有了某种“血肉联系”,电影《黑客帝国》中的“芯片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止一次地闪现。如果说美国一个三口之家在体内植入包含着身份认证和药物治疗史信息的计算机芯片还可理解的话,那就看看英国的奇云·沃里克博士吧。去年,记者曾和他通过网络进行过交谈。1998年,为研究脊椎损伤疾病,他将一个芯片植入自己左臂,并在其中放了三个月,2001年他的手又通过芯片和一台计算机联系在了一起,后来,他又着手把一块芯片移入到他妻子的神经系统内,使她的神经系统通过电脑能够和自己的神经系统交流。他宣称,他能在好几千英里之外,通过大脑控制计算机进行工作。“我感觉我和电脑融为了一体,”奇云博士兴奋地说,不远的将来,植入芯片的人们,可以通过脑电波开车或者煮咖啡,可以下载知识,甚至是别人的梦!这听起来就像是超人,但科技的发展让人意识到,这绝不是痴人说梦,正如克隆人或者人兽混种带来的困惑一样,人和机器的混种一样让人无所适从。说它是人,可它身上分明有着机器零件,甚至还有可能大部分是机器零件,说它是机器,可它又有人类的器官和情感?
8 V2 E6 q: ?0 r* y& W  它们是人,还是机器?是人,还是动物?我们该如何面对它们?
/ g, t+ t/ i2 o( h  “人”这个概念,正在遭遇空前的挑战和颠覆。( q5 z5 F8 Z) |  q0 K+ ~  O3 _) {

4 M7 w0 i4 m7 w) B3 f( m  相关文章! d1 N4 y/ I6 L+ ~" A: O) Q
  遭遇动物和机器“攀亲”; M) ?7 z1 P& j$ Q0 P, _2 I
  当一个5岁男孩的包皮细胞与一只新西兰兔的卵母细胞“相遇”,会发生什么?- G* ~5 {* P! x+ p) l; t2 |! W5 g2 K
  当人的身体与芯片和机器相连,会发生什么?. e- c6 E  |) f3 ^7 m) o9 l& O6 ~
  这绝不是猜想和假设,真实的故事已经发生。/ W6 U, G( l/ v; N3 G
  在8月出版的《细胞研究》杂志上,一篇论文介绍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盛慧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他们将一位5岁男孩及两位成年男性的包皮细胞、一位60岁女性面部细胞的细胞核,放入去掉细胞核的新西兰兔卵母细胞中,成功地让其融合后的细胞发育到胚泡阶段,从而得到胚胎干细胞。
2 l( z! |2 s  @. h1 N  “那不成人兔杂交了吗?它是人?是兔?还是半人半兔?”这是该项研究成果在伦理上遭遇的普遍质疑。1 w# {7 s- b9 ?# f& @5 R# [4 ^
  “人”这个概念,正在遭遇空前的挑战和颠覆。
9 `( x: a$ V7 b8 Z& ~. u4 @- B/ I% D; ~  o3 x8 V- v/ g* y  N

8 K5 s" o0 {( A2 Q# o( o5 C' B% \+ j( e3 w

4 F9 a0 t- N( l" D, H/ v% e
: W! P$ a/ z" p! {/ ]作者: 曾伟
. I0 h0 h% q, r来源: 北京青年报
% q9 m4 ~5 L* |发布者: 刘斌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27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