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 专题】《时代》杂志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汇集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laputave
go

【 专题】《时代》杂志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汇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 
威望
373  
包包
1358  

优秀版主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7
发表于 2011-4-23 12:15 |只看该作者
2007年度
' c' o8 \0 G, D2 S/ ]1 I
3 m+ B7 Z- h7 A1 m1 l8 I- ^" R8 z0 v: u0 V9 k  S# p8 Q
- y, y; H- u0 {6 o2 \* L7 d4 W

7 [( e# w( G# `" V6 n- Y" M( H1 M& Q; f9 w& B3 M
1. 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
2 e! c% Q5 W- J0 Y
$ H3 ?" {/ a# }$ W7 F$ R! D" v& R3 w- Y9 l* `' ^
# l5 L& o- {  S1 {/ j

& x5 G. d/ Y7 X- C- ^, q4 ^/ Q; A# c' e) o" v
  K4 J# l# b0 ~8 q+ d
  研究人员通过对7780名HIV阴性的男性的试验发现,当与女性有性行为时,接受过外科包皮环切术的男性比未接受者受HIV感染的机率至少要低51%。《Lancet外科医生》杂志编者将这一发现称之为“HIV防治的新时代”。
$ f+ `$ E% S- b& {% h/ w) {
- Q3 A6 s$ w; N; l7 w  2. 检测乳癌转移有新方法
8 M% q' Q% }7 i' N1 D/ h6 A7 I5 {' T  W
% |' `; @- c7 }5 n* s5 L* [0 H) I2 `
2 K; Z4 n  I+ F, ~8 W, a7 r

! I* @( O  C& Z/ B! `* d( @  新型分子测试即基因测试BLN化验,能使大夫们在初次手术时就可通过检测乳腺癌的分子细胞对哨兵腺进行精确检测:如果测试结果证明有恶性肿瘤,医生们会立即摘除已被侵袭的淋巴腺,省去病人等待和可能接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 v4 d# y8 t- ?5 K* _
3 p8 z, X5 @  v, j1 f  3. 第一个人禽流感疫苗问世5 ~/ ]* O7 t% ~+ i% A' ]; }$ j5 ^

* x9 b) X$ f  T$ S: f0 v& T* ?: E9 Z* [0 d( t. q
  o& [- t% F) ~

- l6 E$ A1 ~: \, C, {8 c7 _/ \  今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首次批准试验禽流感人体疫苗,标志着第一个人禽流感疫苗的问世。该疫苗取自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应变反应。
$ |1 U$ ^/ Z5 J  b3 [" ]' r8 P
( z$ f- G* F# |! S6 r4 ?+ |4 Q) x  4. 减肥新药减少30%脂肪吸收: ]1 D  q& H% h" q% g, ~

: E( ~, U% k5 A; }4 E5 b
) _! Z+ j  \! b+ h' j2 L+ h2 Q& O- x) F, v

: e" ~5 O5 [0 M! j* o  美国科学家从猴子身上提取了一种脂肪酶,人体可利用这种酶来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脂肪。饭后马上服用一剂脂肪酶制品,能使人体对脂肪的吸收率下降30%。然而,这种特效药的制造商坚称它并不是万能药,建议它与健康的低脂饮食和足量的锻炼配合使用。6 |* M9 x2 u, V0 q/ Z: @
2 V6 y! C& y7 E# R
  5. 发现新的糖尿病基因2 M( K5 R5 j3 d3 n1 H) i1 E
) Z" s% U/ R2 D6 v
* e* ?4 o4 |5 O3 c9 l2 q
$ p& b: P4 f6 a; T# c* [! [* {# u

, t7 W5 c6 L+ j8 i4 B/ T  患有2型糖尿病父母的子女中,为什么有些直系亲属会发病,有些却不会呢?答案就在你的遗传密码之中,今年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密切研究,并揭开了其中的秘密。来自美国和芬兰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四组不同的基因变量,可能与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关,全球范围内约有1亿7000万人受此影响。加上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的6个基因变量,目前总数已达10个。最终,这些发现将帮助专家精确锁定那些易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
7 g: k1 V! W1 c9 _. o' A; S$ L0 @, J% y1 D6 S9 E

8 w1 R- J3 \' `: y" G  t0 `2 B! h' L- R1 \' b6 f4 H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 
威望
373  
包包
1358  

优秀版主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地板
发表于 2011-4-23 12:15 |只看该作者
6.疫苗五合一0 [! ^  G. q' p6 ~, ]' ~, A
; W" |; a6 h8 r$ l' j: A+ l
1 Z1 W9 @- n* y6 M) H7 [

: U/ F5 w  @! K! f这种疫苗可一次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症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5种疾病,美国已有5000多名婴儿进行过注射。, j* J8 c, r0 t; Y
" ^, v5 {& e8 R( L2 S
7.基因扫描查找乳腺癌
3 {8 Y0 E3 a( x2 A8 s2 q/ v/ S
5 L, q7 S# Z( h) b- V# w& I/ Y) d" _( R3 M" ~( r0 b9 X
, C5 N: a/ T( y) B0 s! k3 s2 \
利用基因扫描检查乳腺癌,查看患者的哪一种基因能最有效地对肿瘤药物Herceptin做出反应。Herceptin 可有效杀死能释放大量HER2蛋白质的肿瘤,通过激光扫描,可以确定一个乳腺癌样本中存在多少HER2基因;这种基因越多,通过Herceptin药物治疗肿瘤就会越有效。这种检查还可确定乳腺癌复发的风险,并将通过化疗药剂最有效地杀死一种特殊肿瘤。
- {0 @6 E/ f5 n8 ]5 f% v$ Y* A
8.验血预知唐氏综合征$ j% i+ d5 W0 |& d$ F9 ?! N+ c

/ [6 o6 B7 v$ r7 W$ B: [" i3 k8 z( M2 y- r  I
' ?. M, v  e4 _4 T" |4 b; j# h
通过给准妈妈验血,确定即将出生的婴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痴呆症的一种)。婴儿的少量DNA会进入母亲的血流中,在准妈妈的血流中可以发现染色体21出现的反常情况,检测结果可以预示婴儿是否患有这种疾病。
; L% i5 a8 p9 [( e
# d7 }' a* |  g3 l1 W8 l9.晕船贴剂治疗化疗呕吐
- P9 z, ~# w$ ~" _( O; d7 Z) V/ A  o) u' r: N) u0 \4 E
: U. L1 l3 S+ U2 M" h. ?

4 y5 b, c& t$ @9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可利用Sancuso治疗化疗时的呕吐现象。Sancuso可缓解恶心反胃的感觉,制成粘贴剂更便于使用;一片Sancuso粘贴剂可抑制反胃和呕吐5天。! H- Y4 u' j5 V
  F6 s0 F1 A1 w2 g) Z. L7 O
10.首次干细胞器官移植! v) |4 G8 x; S* o0 P; c2 `6 K

2 x" j0 u# s9 v. _6 U3 V
" R4 G! R' A* H; ]$ H" p: d3 L- s# }; f& V1 W; \
西班牙的医生给30岁的桑克兹移植了一个新气管,这个器官是利用桑克兹自己的干细胞和捐赠的气管培育而成的。这是第一次从患者的骨髓里提取的成熟干细胞培养新组织和器官,用于移植,桑克兹就不必终生服用免疫药物。一般捐献的器官移植后容易产生排斥,必须服用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孝文)
5 [, x3 V  Q( y: c! U/ e" u& ^$ P$ Q) c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 
威望
373  
包包
1358  

优秀版主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报纸
发表于 2011-4-23 12:15 |只看该作者
2008年度! M7 d; Z. N' Y) [0 Q

6 e+ E4 A' ]' E0 l7 w/ t3 t6 \, Z! u6 E& r) ?- c# N1 d$ Q1 Q8 ?

! S5 M6 q$ j, q: M4 T% m  |
2 ^$ V: h/ L, U! o3 B6 D6 T/ N: k7 W' Z  e( o/ X

) O# ]- `& {1 G# ^% h/ j8 X( n8 Q3 \

$ M3 Z3 S4 L" Z  T/ l; f" r$ K, F$ z! w3 `# i+ ^( j
1、ALS患者的细胞培育出第一个神经元2 U6 D$ A% u! r8 z  }

% {  z; T  T, C9 \5 G- Y' P  b7 H6 Q5 A

4 S% ?- ?- V0 j+ x3 }6 t9 j! A4 h2 Z
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利用两名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科学家霍金也是患者)”的老年妇女的干细胞,培养出第一个运动神经元,以便在培养皿里研究细胞生长、衰退、死亡,对ALS的影响,以最终治愈这种疾病。
: w  h2 M1 O, b7 B- G6 C1 H
2 r' g5 a/ ~1 h' P( I: J; X2.发炎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
! }' _# r; d. o! x9 R8 [3 C
: ~% H3 n2 r4 x7 W, F2 E
# b8 q# s! l! l# N6 a, @$ y- |+ a, w( \0 z8 A4 R
美国有半数人是在胆固醇处于正常水平时突发心脏病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1月发表了波士顿妇女医院瑞德科博士的最新研究:证实导致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炎症;炎症也是引起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当人体里的胆固醇水平处于正常状态,而C反应蛋白(CRP、表明血液里存在炎症)水平较高时,服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会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使心脏病发作风险下降54%。炎症增加了胆固醇和脂肪堆积物的不稳定性,使它们更容易脱离血管壁,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病发作。1 o, Q1 p9 v9 q5 f& {/ l0 g
/ B; c& T$ @. R: Y4 C8 e" ^) u
3.无疤痕手术
+ R6 v( `5 h( G% U: F, O
' ?% l' D& h- k# V0 g& m# ~  S% |2 n/ Q( y  R

% ?4 G7 ?' c4 r, a- E+ t5 @+ i无疤痕手术亦称“天然腔道”手术(natural orifice surgery),是一项新技术,让仪器通过口腔、阴道和大肠等现有天然腔道,进入人体进行手术,无需在皮肤上切口。加州大学科研组利用一个安装有照相机的观测仪器,成功通过阴道,为一名妇女切除了阑尾,减轻了患者的痛感,降低了感染风险,加快了术后康复。
0 `0 y9 i. d  a
/ l- {9 B# E/ s0 u7 A4.基因图谱大众化 9 w, u7 w. N. K5 F
" t2 v. _  {; g2 R% ^# N+ L. p

. u0 U1 |! j6 ?1 X0 R  L" v, \0 g: B4 o  ~
现在科学家可通过你的一点点口腔黏膜提取DNA,然后复制并寻找90%已知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不同特征或健康状况的标志,例如乳糖不耐受和前列腺癌。科学家有望通过这些遗传信息,预知一个人会生什么病,建议患病前接受预防性治疗。
2 X% |$ B  F" H# O& U; ^8 f" G5 ?& P- d1 e! C$ g5 ~# x9 ^
5. 发现早老性痴呆新基因
$ q& d* i/ W1 k/ v& e  }. `* {/ }/ U

: N" e  I7 I7 S+ @1 m3 {# F. U* H$ U8 o) z
一项对1300多个家庭进行的研究,发现了4种可引起早老性痴呆症的新基因,它们或许与神经元死亡有关,脂质斑块和纤维丝团状蛋白质(fibrous tangles of protein)在大脑中慢慢堆积起来,不断破坏神经元,最终杀死它们。其中一种基因产生了一种特殊蛋白质,神经元正是利用这种蛋白质进行交流的。这为未来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6 ^! o& U, h6 ]- M  B* R% r
7 W: B5 t6 r" V6 V

: j2 J3 R( R2 D( t+ d  R* e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 
威望
373  
包包
1358  

优秀版主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板凳
发表于 2011-4-23 12:13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6. 前列腺癌筛查* \: O' x% I; [+ H1 K6 g
8 u1 e; n0 p" h5 f" A3 N% G

) V/ x& P5 b7 x
/ u0 `- M4 b& a9 ]8 o+ g# F9 r/ O检查还是不检查?谈到癌症,医生认为早期发现是最好的防御手段。但上面这张照片,有点难以确定是前列腺癌。许多情况下,前列腺癌的进程十分缓慢,可能并不需要侵入性治疗。2009年3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一项长达10年、有7.6万多名男性参加的研究似乎要验证保守观察的效果。约二分之一的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筛查组,每年接受一次人工检查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后者用来测量血液里一种前列腺癌相关蛋白的水平。另一部分志愿者不接受任何检查指导,让他们自行选择是否每年接受一次检查。第7年的时候,检查组内有50人死于前列腺癌;而通常护理组则有44人死于前列腺癌。换而言之,筛查和早发现并没有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7 |4 T" I; }, S6 w0 y7 L8 n
$ O: J% `0 m8 }$ M# h6 p
据此和其他研究,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评估75岁以下男性接受前列腺癌症筛查的利弊。因此,工作组只建议75岁及以上的男性才接受前列腺癌症筛查。
- m4 f2 ^! K7 ~% a; E
! t$ V* ]1 G7 j7.自闭症的新研究8 p- ]% d! R1 a1 G
  P- w% @+ L$ M" `1 r. g  l! _

+ j7 O/ ^9 t$ A0 ]- k! Z! e/ t% b9 p+ b0 {6 A" O. Q
有人指责是疫苗的错,有人说是汞惹得祸。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自闭症的真正起因,也没有人知道近年来此类病例上升的真正原因。2009年10月,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1%的美国儿童患有自闭症症候群(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这高于此前1/150的政府预测。尽管还不清楚自闭症病例增加的根本原因,不过今年,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可能与之有关的基因线索:5号染色体某一个区域出现的变异似乎是导致15%自闭症病例的关键原因。“自闭症基因交流中心”(the Autism Genetic Resource Exchange)是一个汇集2000多个受自闭症困扰家庭DNA的数据库,而且它曾试图做最大规模的自闭症基因研究。大脑神经连接的形成需要某些蛋白的参与。在该中心的协助下,研究人员着重研究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所产生的变异。这些变异的特种基因很常见——二分之一的健康人群都携带此类基因,不过它们在自闭症病人中间更为普遍,65%病人有此类基因。. A- P7 X; H& L! b6 L2 ]6 C3 H: D
: v9 z6 `; r7 p; \' I
8.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3 g$ L4 |, a/ B  d8 ~* l4 |
/ }% h! I9 `* q( G8 K
' {( W5 f8 V2 ^

( a7 s% @4 c; O6 G. k8 Q髋骨或脊柱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预防它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终止骨质疏松——这种难以避免的骨质逐渐流失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体内的破骨细胞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来阻断这种“啃骨”作用。这种平衡的倾斜有利于骨骼的生成。绝经期女性和接受前列腺癌治疗的男性是极易发生骨质流失的两个最大人群。2008年8月,在两份已发表的研究证实,处于试验阶段的化合物狄诺塞麦(denosumab,一种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可降低这两大人群的骨折风险。实际上,目前还不清楚假如这种新药获得批准,它是不是比现有的福善美(Fosamax,默克制药)、骨维壮( Boniva,罗氏制药)和密固达(Reclast,诺华制药)等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效果更好。 2 g2 [8 J& z1 m: j5 i9 e# b

- H# D7 [/ ^* }9. 新发现老年痴呆症基因2 X: T9 M% ~% x; D9 L( N& s- e) l
, R$ ]0 @. G3 N% L

: H* u9 |: t4 q: V7 |
4 u  f) u/ t) Z) J. k7 K* ^当谈到要了解像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这样复杂疾病时,对基因的认识越多越好。2009年9月——距老年痴呆症研究的上一次发现已有15年,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组可能引发这种掠夺记忆疾病的新基因。两个各自独立的研究小组瞄准3种与“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症”密切相关的基因。此型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中,美国90%的阿尔茨海默症为晚发型。目前已知其中两种基因与淀粉样蛋白斑有相互作用。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大脑中会产生淀粉样蛋白斑,它最终引起神经细胞死亡和认知障碍。第三种基因影响神经细胞间的连接处(突触)。突触里有许多不同的神经化学物质把信息从一个神经功能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内。目前还无法确切知道基因是如何增加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实际上,大多数健康人群都携带者这三种基因的变异体。不过科学家希望,不断完善的基因图谱最终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 J3 o4 N$ u" R2 m3 t8 \& v  f0 U; L- Z/ R' |8 @* w5 @; ?
10. 成人体内的棕色脂肪
- s8 W0 x) \- \& s/ D
; i8 r/ O; A. k8 d- x5 L/ ^2 k& `! I3 F
* Z! r2 S3 I( F8 r5 G4 l  K
当你费力把裤子套上日渐变粗的腰间时,可能并没想过自己体内的脂肪到底是棕色的还是白色的。不过你也许应该想想了。研究人员早已知道“棕色脂肪”积极地把糖分解成热量,而且它比白色脂肪消耗更多的能量。换而言之,棕色脂肪消耗而不是储存能量。之所以称它为“棕色脂肪”,是因为其里面充满了深色的线粒体(向细胞提供能量的“发动机”)。事实上研究人员还知道,啮齿类动物和新生儿体内有大量的棕色脂肪,因为离开子宫后,新生儿需要棕色脂肪来保暖;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棕色脂肪逐渐萎缩,而白色脂肪逐渐增多。不过2009年4月,瑞典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年人体内保留的棕色脂肪似乎比以前认为的要多,而且棕色脂肪多储存于头颈前部和后部。同一期上发表的另两项研究证实,瘦人容易比胖人储存更多的棕色脂肪,而且棕色脂肪在寒冷环境下更活跃。看来治疗肥胖的新方法不会远了。 ) b) n, M' E3 H" |

, A; H: M3 Q% S3 J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 
威望
373  
包包
1358  

优秀版主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藤椅
发表于 2011-4-23 12:12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度% ~, R% Z" R9 U' }

/ f0 d+ @& ]" F. o6 I5 C, O2 E% E! a  ^: }  R( Y

# g: V# W; F+ }+ C' P5 f( T/ g4 n0 ?- z* f: `
9 p5 [& ~7 N- @5 T, c
1. X光筛查乳腺癌新指南& ]5 B* h9 C' L2 c

+ K" a1 ^/ b4 Y1 }: x( w2 L$ F; `" m" o/ s" \' f

6 d6 H' z6 C' w5 L- F1 ^5 o把讨论女性乳房问题列入政治议程通常会让华盛顿感到难堪。不过2009年11月,一个政府医学顾问小组对乳腺癌筛查指南的常规更新却掀起了轩然大波。用新方法评估常规筛查的风险和益处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修改了推荐书,建议把女性开始接受乳房X光检查的时间从40岁推迟到50岁,并把原来的检查由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推荐书还建议女性彻底放弃乳房自我检查法。结果,医生、病人、癌症支持团体和政客都强烈反对这种倒退的建议。大家担心这是医疗保健限额的前兆,更担心保险公司会乘机取消年轻女性乳房筛查的保险项目。不过12月份,这种担忧便烟消云散,因为参议院在医疗改革的第一轮投票中通过了一项修正案,确保把乳房X光检查和其他预防性筛查项目纳入医保范围。8 Y$ p# C# \9 ?, N( P7 v: u

" ?: A3 J1 w8 Y5 n- z0 x2. 艾滋病疫苗
* a) f2 H& s1 X/ N8 i5 D0 B
" G4 D/ J4 N4 Q$ P6 P
( |- s6 e; v0 a. {/ y在这个失败多余成功的领域里,当获知一种艾滋病新疫苗有效的消息时,专家们全都将信将疑。2009年9月,一项耗费1.05亿美元的试验项目将两种老疫苗进行了创新组合,其首次证实了对预防艾滋病的效果。这项由1.6万名志愿者参加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注射人群中,疫苗的保护率为31%。,这是一个适中的结果,与使用避孕套等以行为为主的干预方式相比,即使未更有效,也旗鼓相当。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异性恋,且一夫一妻。试验的志愿者处于低-中度艾滋病感染风险,而不是静脉注射***这类高危人群。同时,这项试验旨在如何获得重大研究成果。不过,由于此前没有其他研究证明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所以这项研究还是值得“保守地”庆祝!
3 m4 b1 l0 [4 W9 Q- c4 o
0 s" q0 y+ Z( T3.解除对干细胞研究的资助禁令
' }% S- J! N. ], p5 [7 y" {
$ b1 o+ U9 |1 P0 P6 y  H
+ K, A0 X7 d% p$ ~4 ^对一些研究人员来说,过去的8年就像是过了千万年。好在2009年3月9日,奥巴马总统撤销了其前任关于“禁止用联邦财政资助干细胞研究”的规定。尽管胚胎干细胞能发育成人体任何组织,但国会的一项法律仍禁止科学家利用联邦资金来设计新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方向。不过至少现在,科学家们能够自由支配他们的经费来研究数百种现有的干细胞项目。实际上,在开始这类研究之前,科学家们必须等待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工作组对干细胞项目的审核,同时要确保这些项目的设计严格按照医学伦理和科学原则。2009年12月,第一批项目干细胞研究获得批准。! b0 _+ C4 F% v. K

  }7 ]& M/ ^+ B4 G5 \5 q+ b4. H1N1 疫苗7 X( S$ \, W8 ?: S8 }% P: u
3 Y, {! W" c; K; j! H! j1 r
7 A& e& L6 F3 k9 ?; }# \
当流感季节在这个秋天正式到来后,全世界都在与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作斗争,而H1N1疫苗成了美国(和北半球其他国家)最热切期待和急迫切需要的手段。尽管就像研究人员最初预期的那样,试验证实接种一剂而不是两剂疫苗就能产生保护效果,但当美国生产商的首批100多万支疫苗下线后,仍无法满足10月首个星期的需求。全美许多地方的疫苗供应不足,仍无法完全满足政府指定的包括儿童、孕妇、医务人员、不满6个月婴儿的父母以及患有哮喘或糖尿病在内的优先人群。不过根据最近的民意调查,55%的美国人表示不愿意接种新疫苗——因为H1N1病毒是在去年春天首次出现,而这种疫苗的研发和试验之短创下历史记录,所以人们对它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9 G. Y; R- u# `8 r) y5. 用干细胞培育出的老鼠
3 k6 |: p# X3 i) `, r& ]. o' R2 w. w7 W# c1 w& z. h

/ p0 l8 X' j  P1 _通常一只还未出生的实验室老鼠很难引人关注,除非这个长毛的动物将是首个用干细胞培育出的老鼠(不涉及胚胎版细胞)。这称得上是一项医学突破。2009年7月中国宣布,两家不同的实验室经诱导多能干 (iPS) 细胞培育出首批小鼠。iPS细胞通常成体细胞(通常是皮肤细胞),科学家引入四种基因来重新编码这些细胞,使其恢复到胚胎状态。重新编码的干细胞会再次编码发育成为老鼠。在使用胚胎干细胞之前,此前只有用胚胎干细胞才能达到这一结果。就如中国实验室那样,新培育出的老鼠具有繁殖能力,科学家认为,这足以表明,(iPS) 细胞可能和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治疗疾病的潜能。 ; @+ G, B2 |! q9 m7 Y7 v8 r; v

  b# q$ U7 H" z  n4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 
威望
373  
包包
1358  

优秀版主 新闻小组成员 小小研究员

沙发
发表于 2011-4-23 12:12 |只看该作者
6.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
: D! H7 l  P8 O: g) j1 u& W' [6 M& d/ \4 S1 n! r% e
% v2 H( _) N  p! C
1 I8 v( l) y9 w% ]
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梵帝雅(Avandia)
/ z3 d0 j$ O; a1 H" b( p) \
4 s5 h" B4 }8 I9 \* ]" d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梵帝雅打入市场11年,成为一颗全球性重磅炸弹后,现在它受到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药品限制的沉重打击。现在只有那些经过登记,保证知道服用这种药物可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的医生,才有权给患者开这种用来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药物。而且只有在患者尝试了所有其他治疗方法都不见效后,这些医生才能给他们开梵帝雅,患者也必须签字,表明自己清楚相关风险。
' V. p8 p6 T: K" P6 I
5 i, z8 W/ j5 k3 E! Q  据一些专家说,人们早就期待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做出这样的决定, 2007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这种药物可增加服用者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当时该局在梵帝雅的标签上第一次提出警告。对该药的安全性进行的一项政府评估显示,世界领先的制药业巨擘葛兰素史克公司在1999年梵帝雅打入市场后不久,就知道它可增加心脏病风险。最新研究显示,名叫Actos的类似药物似乎不会给心脏带来相同风险,对那些感觉梵帝雅效果不错,但是在最新限令的影响下,很难买到该药的患者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b3 K; [0 q" `3 y
5 ^2 S& j$ g! p, n
  7.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_7 P$ l+ K7 ]1 Y& S
8 h+ F& n* |6 n1 E/ {) e6 R

1 A- s  u  B  R/ N- }# w& j  A* j  u6 K# E! n5 n( {3 K2 s
验血可诊断心脏病发作
6 y- z3 I! u% C  j1 M- i% G: v  B( C8 G, T3 I/ D
  心脏病发作始于血管阻塞,因此,血液检测可以成为预测心脏问题的一种更理想方式。目前,检查心血管状况的最可靠方式就是血管造影。这是一种侵入式方式,需要将一根细细的管子伸入大腿动脉血管。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23个为血白质合成指定遗传密码的基因,利用这种方式检查与心脏病有关的血管阻塞情况的准确率高达83%。
3 D) d5 f: a2 s, p8 k  `+ S7 d* K# e' J( K% y/ y" U  y
  如果医生将这种血液检测与现有的心脏病发作风险诊断手段--包括胸疼症状和家族疾病史--结合在一起,确定患者属于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人群的准确率将比单纯使用传统手段提高16%。期待血检本身能够预测心脏病发作还不切实际,至少目前如此,但对于那些高危患者来说,它可以充当一个早期预警信号。也许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这些患者便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 }* u7 k4 r9 ?1 _4 U: _& Q

1 }3 M1 ?1 @1 [- U* e# q  8.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 N; w0 g8 X# d( D* r5 D
. H& S0 S1 w0 h& I# Z" a9 c

# E! y' r0 F$ @% T5 ?7 j5 [; ?; q' M/ I. u! ]
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2 N. C" X" O+ D9 g! E1 J
8 o2 p4 t7 Z$ V. S! U; S
  对选择通过试管受精要小宝宝的夫妇来说,这种方法的成功概率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即使在最佳环境下,通过这一程序安全降生小宝宝的概率也仅为30%。不过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传出喜讯,他们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挑选出最强壮的晶胚,最大限度地增加受孕和成功产下小宝宝的概率。
6 D% a. N- B! Y
6 W" [1 U. k3 @4 A( k" e! n2 ]  科学家通过拍摄受精后前几个小时的晶胚活动情况,可以确定一个晶胚是否能继续发育下去和存活好几天,而不是死掉。确保得出正确结论的其他标准包括:晶胚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所用的时间,以及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行这种分裂。下一步是对这种以视频录像为基础的评估进行试管受精临床试验,确定这一分析结果是否能提高成功受孕和安全生下小宝宝的概率。7 x# G' s* L( q! b0 [* r

9 d3 Y& {- K+ T, _2 R0 [. s; b  9.成功培育人造卵巢7 Z2 u* H  e+ v7 R0 C3 K5 _0 G
* e( c9 q* g# P9 c; ]3 h6 v

" W* Y# {* ?& Z* `$ ]) i* y/ {
  I" H) B$ J3 ~1 g! G7 a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v2 I3 g4 f+ ?  H

" w! _- a. r$ H) E3 V. e  科学家今年报告称,他们成功培育出人造卵巢,将来有一天可让人类卵子在体外发育成熟,这对于那些不孕不育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美国布朗大学科研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将患者捐赠的三个初生卵细胞培育成与卵巢相似的三维组织结构。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来的这几种细胞可以像正常卵巢一样相互作用,用于各种用途和目的,研究人员甚至成功将人类卵子从最初阶段培育成发育完全的形式。* Z( \, {% X5 \* }: `$ }* `
! t2 ?6 J7 m$ j
  人造卵巢培育成功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帮助人工受精(IVF)领域的技术人员提高成功率。目前,当女性为某个人工受精治疗周期捐赠卵子时,她们提供了各种成熟和不成熟的卵子;发育越不成熟的卵子 受精变成胚胎的可能性越小。! f' I9 W( j2 X. D

9 D/ v9 g. c+ q) n  如果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验室中使不成熟的卵子发育完全,那么这就能帮助每个人工受精治疗周期在令患者怀孕并最终产子的过程上更加有效。此外,人造卵巢或许还能帮助患有卵巢疾病的女性(这样的患者不能产生成熟的卵子),让她们利用人工受精技术拥有自己的宝宝。  S) Z  J  ^* M( I/ R3 Y. E, F
5 z) a. l0 V" O
  10.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细胞7 z# u5 W* H4 G& ?, ?% F1 r- K* t

) F8 r' p# ~/ t  S- A# f3 s  ]. i7 |# s; ~# i, o6 i7 J

0 o/ Y( @8 M  g. ^/ d9 W- ], E更快更安全培育iPS细胞9 d% r- K" P( r

3 Z: o0 W+ \1 C; k/ T# g9 k2 Q  借助干细胞疗法治疗疾病仍是未来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道路上,科学家正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可以使用皮肤细胞培育,完全无需使用胚胎--过程中,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克服了一个重要障碍,能够将这种技术安全地应用于人类患者。, l. L; n3 ?7 }4 W1 l3 l) ?

1 q: `" }) s" {- j. u; z  直到现在,在使用皮肤细胞培育iPS细胞时,研究人员仍需将皮肤细胞暴露在两种病毒以及致癌基因环境下,而后通过“编程”使其进入类似胚胎的状态。现在,波士顿的科学家已成功利用另一种被称之为“RNA”的基因,消除因注射病毒和致癌基因造成的风险。在培育iPS细胞方面,这项技术的效率大约是其他传统方式的100倍。科学家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使用干细胞充当新健康细胞的来源以取代被疾病破坏的细胞。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过程中,上演这一新发现的波士顿科学家无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J6 T. e4 ^. m, w; o' g) q3 F+ V' I/ `: t$ g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4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