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marrowstem
go

iPS细胞,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Rank: 1

积分
威望
5  
包包
110  

积极份子

21
发表于 2010-7-22 09:43 |只看该作者
新突破几乎每天都有!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0  
22
发表于 2010-8-5 17:36 |只看该作者
超级赞同楼主的补充意见~( X) \8 R4 y* K& z
还有一个提议,如果能够用有效的干细胞标记marker 检测用于做iPS诱导的fibroblast细胞群中的干细胞含量, 如果得出来的数值跟iPS克隆不相上下的话, 楼主的意见离事实又近了一步1 Y* B2 V6 K$ }3 n- M

3 O% g- A- a" o; M' ]. w% `不知有没有道理, 请大家发表高见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marrowstem + 5 + 1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

积分
威望
0  
包包
0  
23
发表于 2010-8-5 17:36 |只看该作者
超级赞同楼主的补充意见~% P' K6 A7 F9 `8 O
还有一个提议,如果能够用有效的干细胞标记marker 检测用于做iPS诱导的fibroblast细胞群中的干细胞含量, 如果得出来的数值跟iPS克隆不相上下的话, 楼主的意见离事实又近了一步
  d) v& N: \4 I, x' t
% c; P4 ]! v; W3 n2 U& n不知有没有道理, 请大家发表高见

Rank: 1

积分
威望
3  
包包
181  
24
发表于 2010-9-14 12:39 |只看该作者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学习中

Rank: 4

积分
1806 
威望
1806  
包包
4032  

优秀会员 金话筒 专家

25
发表于 2010-9-15 14:39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至今这种iPS可能产生于体干细胞的思想仍然有市场,当别人质疑时,并不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已经公开的数据,而是用简单的“xxx的研究无法排除xxx的可能性”一笔带过,这样的学术偏见又如何造就宽阔的视野?7 ~: o3 t$ F, p) G

1 f9 k5 m; n& c5 Q9 E虽然个人并不完全赞同Jaenisch的所有学术观点,但其通过B细胞做的一系列实验的确有效地排除了这一反对声音,这种反对观点目前已经是比较古老的了,比较新颖的反对观点是核移植的重编程是完全的,iPS则都是不完全的,当前这场较量尘埃落定尚需时日。
* e9 W+ @, c6 s2 u! y0 U2 h
. C9 n* y' d3 O6 K( OB细胞实验的要点:2 v/ x5 v. I+ f! [8 |4 g. ~
1、Jaenisch2008年发表一篇Cell,用四个因子重编程终末分化(终末分化是个非常严格的概念,成纤维就不是终末分化细胞)的B淋巴细胞,使用了单细胞分选和成熟免疫细胞特有位点的检验,严格证明了iPS来自这些终末分化的B细胞。注意,效率比较成纤维,并没有下降!
1 S* ^4 u, d, ~% \; t& y. n' P2、尔后使用二次重编程系统,证明多种组织细胞均具有重编程能力,其中B细胞单孔持续培养,在30周后,超过90%的孔都出现了iPS,同样通过重链重排的序列来区分其来源(同个个体的不同B细胞具有不同重链序列)。
  S4 Q. n& f6 D3 b, F4 [% Y. D( w7 J- v+ t9 i
我再举一个事实
; S( D- k. z8 L4 X( T- w+ W( g( ZiPS的25天效率已经突破1%,甚至有10%的报道,而且都是单细胞单孔的实验,请问什么体干细胞如此神奇,能够到达这种比例,真是研究成体干细胞领域科学家的福音。& i  r  ^. F9 T/ @$ ?

1 q9 g) A9 k& N$ ~, H至于转分化,业内认为在解决再生医学细胞来源上暂时无法替代iPS,因为再生医学需要绝对大的细胞数量,这是体干细胞和体细胞直接转化的直接软肋,这也是胚胎干细胞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热点的原因。其实现在讨论应用还为时太早,做研究的人何止千万,大家都觉得再生医学有前途的话,喜欢iPS的就钻研iPS,喜欢转分化的就转分化,最终谁能治好病,谁就是造福人类,这两者目前经费支持都不少。像我这种做基础研究的,就很高兴有多几个模型可以用,何必党同伐异。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0 + 6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30  包包 + 6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26
发表于 2010-9-15 19:01 |只看该作者
iPS细胞成功诱导以来——这个领域确实发展的非常快,短短的不到几年的时间已发展到不需要这四个因子中的任何一个存在也能使iPS细胞产生的程度(想想看这是为什么?),而更让人欣喜的是——用这四个因子的蛋白因子直接转染也能诱导iPS细胞产生(想想看这又是为什么?DNA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程度怎样改变以及染色质的三维构象又怎样的改变?而每个细胞又能吃进去多少的某个因子的蛋白?)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0 + 3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0  包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27
发表于 2010-9-15 19:32 |只看该作者
第二点:你凭什么会认为体干细胞和体细胞的直接转化无法替代iPS,正如就像iPS细胞暂时无法应用于临床,至于转化效率——难道这不是一个同样可以通过如对iPS细胞的研究得到解决的问题吗?个人认为直接转化有比iPS细胞所无法超越的优势在里面。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28
发表于 2010-9-15 19: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0-9-15 19:49 编辑 / U/ ]  Z% ~% ~8 E' c5 q6 G& h, Z

9 u/ `. z3 W  V# i" j$ {Jaenisch2008年Cell上发表的那篇文章——用四个因子重编程终末分化的B淋巴细胞。确实是一篇great paper,但不要忘了他在十年前同样的用B淋巴细胞的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得到了胚胎干细胞系,而这些great work有下文吗?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跟上来吗?
" D  m  Z6 v2 \! N    不要忘了细胞重编程的机制绝不是简单可以阐明的,至少到目前为止,重编程怎样发生的机制还是一个处于黑箱的状态。8 B9 D5 @, s1 O+ q
    而iPS细胞要真正到造福人类这一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正是对他机制的无知。(个人意见)

Rank: 1

积分
29 
威望
29  
包包
548  
29
发表于 2010-10-6 22:16 |只看该作者
ips的研究进度相当快的,当然其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目前就发现诱导成的ips细胞仍然保留着对原始组织的表观记忆力哈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2

积分
53 
威望
53  
包包
209  
30
发表于 2010-10-23 17:58 |只看该作者
新手前来学习,您对iPS的讲解非常精彩,但最后一句话个人不大赞同,我想对机制的无知有时并不影响其应用。比如:发明望远镜的时候恐怕对光学原理知之不多吧
. }# ]+ X  G- T: z3 _; T  Z' ~5 Z2 e) d- B% Q9 N
Jaenisch2008年Cell上发表的那篇文章——用四个因子重编程终末分化的B淋巴细胞。确实是一篇great paper,但 ...
( U9 ?6 A4 g5 x7 D: }4 [" a: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0-9-15 19:46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5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0 21:49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