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随笔 终于有人做到了这一点——改变物理因素照样可以诱导干细 ...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marrowstem
go

终于有人做到了这一点——改变物理因素照样可以诱导干细胞产生(ZT)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1
发表于 2014-1-31 19:32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kongpzh 的帖子% A5 v- L' k# l. T
" \! `( \/ w$ [1 P  w, ?' @
      好观点。另外我也加问日本小美女一个问题,她所观察到的“经过毛细管的细胞”到底是一种什么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还是免疫系统的细胞?有没有好好鉴定过,最好是单细胞水平的鉴定哦!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3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3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2
发表于 2014-2-4 18:49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知道,缺氧和酸性环境分别都可导致细胞的大量增生(包括肿瘤细胞),其中的机制差不多是一样一样的。目前看来,日本小美女证明了酸性环境可以诱导干细胞的高效产生,那么同样的,缺氧环境是不是也可以诱导干细胞的照样产生,或者缺氧加酸性是不是可以更高效的诱导干细胞的大量产生。我觉得这其中有很大的学问隐藏着有待挖掘。
5 v9 I& ]( C' C4 n) n% f5 L+ ~、      同行们!努力吧,这两方面哪一个做出点结果来,都会是一篇NS级的paper,关键是要快马加鞭的快。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10 + 2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0  包包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3
发表于 2014-2-6 08:42 |显示全部帖子
adrianli 发表于 2014-2-6 00:11
+ O8 U0 [5 V( \1 |. ?% `回复 seacat 的帖子% m3 z/ Y* N, c# Y! I  F' Q5 n, B

- y7 b" T  D9 E# z; l不知道有类似酸性环境致癌的研究吗?
5 q8 J: f. n$ X' I, n0 \8 M
      目前的几种观点是;缺氧和酸性环境 导致肿瘤细胞向四周浸润性生长和远处转移;酸性环境有致癌的因素存在,国外有学者为此专门写了改变体内的酸环境来治癌或防癌,中国也有厂家专门用弱碱性水来赚钱。这其中是否有确切的证据,还不是很清楚。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4
发表于 2014-2-6 08:44 |显示全部帖子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4-2-6 08:45 编辑 3 }# b- e' H6 ]6 S7 ^3 ?. x
adrianli 发表于 2014-2-6 00:09
) n! l# `; Q- b% c  n回复 marrowstem 的帖子
" _( M0 L3 D, U3 v+ c, P& t
3 B" b0 }! g, b" S9 O版主预言的文章可能很快就出现了!

+ y; c0 t2 J9 `6 t  g9 g* w/ x3 ]% ~0 u$ J: W9 a& d9 ]  q4 [7 W1 P1 R
这几乎是可以一定的,期望在2014年可以阅读到进一步更深入性的漂亮paper。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5
发表于 2014-2-6 10:03 |显示全部帖子
肿瘤细胞泡在酸性液体中只需30分钟就能返老还童进入干细胞状态,可谓鬼斧神工石破天惊。
9 j+ R  P. z2 o  K        山中伸弥的iPS之所以令业内艳羡不已是因为他就象中了大奖一样极其走运地从基因海洋中找到那四个基因,凭借这四个基因作用,人体皮肤细胞可被诱导成iPS,他因此获得2012年诺贝尔奖。但iPS诱导时间长达数周,都能让性急的憋坏;而1%的转化率,也让人横生愁绪;另一个是应用 iPS进行临床治疗方面研究进展迟缓,原因之一,是担心那四个基因也会开启其它什么的,弄出肿瘤来就不好办了。而利用应激条件来使分化细胞成为干细胞就安全得多,因为这实际上是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之一。是以业内预测这可能是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一场**前序。3 U3 b8 g$ Q- B( D; a
(转载)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6
发表于 2014-2-6 10:10 |显示全部帖子
       给细胞洗个酸浴澡(30分钟),就能使细胞返老还童。   ) E1 p* E( _( t+ ~4 |
       Nature评论:Acid bath offers easy path to stem cellls.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7
发表于 2014-2-19 19:5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4-2-19 19:58 编辑
' H& d) e# x5 G, Q% Y
. M% `0 n& a9 d7 m美女科学家到底有没有造假?1 F4 D3 `( R, J3 O6 ~

* u* Y- X1 X1 ~) ]  今年1月29日,Nature同期发表了两篇关于干细胞的论文,一篇article [1],一篇letter [2]。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日本学者小保方晴子 (Haruko Obokata),并且小保方还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1983年出生,绝对的年轻有为,并且还是个美女。第一篇论文主要报道了STAP (stimulus-triggered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 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 这个现象的发现,即亚致死量的外界刺激,例如弱酸环境,可以将哺乳动物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细胞 (pluripotent cells),并报道了如何从STAP细胞中分离可扩增的多能细胞株 [1]。第二篇论文着重报告利用STAP获得的多能细胞可以与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ES) 形成嵌合体,并且对胚胎和胎盘等组织发育有贡献 [2]。
" G; W% `  p2 F1 R1 Z5 i4 w. h* r5 q4 l: M7 S% W# Q) x, _
   两篇论文一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在Nature同期配发的评论文章指出,分化的细胞可以通过物理刺激重编程为胚胎类似的状态,并且使用了"...by a simple procedure" 来描述小保方等人提出的方法 [3]。同时,小保方的论文摘要也强调,重编程的过程,既不需要核转移,也不需要遗传操作。而核转移和遗传操作的理念,正好分别是2012年诺奖获得者John Gurdon和Shinya Yamanaka获奖的原因。如果STAP概念是正确的,说其是超越诺贝尔奖的发现,并不为过。
8 y  Q6 t9 q0 k$ t0 N8 M3 j
+ }: ?' u% q7 H: S9 D+ H; R, N$ G+ j) j   如果故事到这里,那就没啥再好讲的了:年轻的学者,取得轰动的成果,那好吧,反正诺奖已经发了,多锻炼锻炼身体,好好活着,争取活到下次发奖的时候吧。所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aul Knoepfler,曾经专门在Nature上发文灌水并吹嘘自己在干细胞方面写博客多年经历 [4],并且从事表观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的学者,在Nature出刊的当天,也就是1月29日,在自己的博客上评述了小保方的工作,并提出了六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第一问题就是:这玩意儿能重复的出来吗 [5]?1 t( m3 @# r/ T5 e( c

' y& k' Z+ l0 L  T/ h2 ^3 f: n$ i    开始只是小范围的评论,例如PubPeer在2月1日就有人指出,第一篇论文的Fig. 1i有点儿问题:"Figure 1i lane 3... At higher magnification the background of that lane 3 is darker than the rest of the gel. Also vertical straight change background on each side."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为啥DNA胶的第三个泳道要比其他部分更黑一点儿 [6]?当然,这不算完,2月13号有人在PubPeer上吐槽第二篇论文,说Fig. 1b和Fig. 2g是从独立不同的实验中获得,为啥看起来很相似 [7]?随后的形式看起来急转而下,Nature于2月17日发表的一篇新闻里,报道了学者对小保方等人实验结果的质疑,并表示这项工作已经开始被调查 [8]。这一消息在国内也迅速被转发和报道,例如果壳网就参考了Nature的报道,以及PubPeer和Paul的质疑等,对此事做了比较客观的报道 [9]。咱科学网自然也必然关注这事儿,比如激光的质疑 [10],刘进平老师的力挺 [11],一时间沸沸扬扬。归纳一下,主要的质疑就两点:' u; Q- O6 E5 n6 L+ N3 p
0 y7 E. {9 k% t$ h) M* i
1. 论文有木有造假。Paul在他2月18日的博文里,指出小保方工作里“十大最奇怪问题”[12]。其中问题9里,他发现小保方等人在2011年的论文里有多处明显的数据重用,那么这两篇论文是不是也存在造假的嫌疑?
5 P. J& u6 P+ l( F9 g6 I
) e# `" p& I9 z1 J5 K' l. p$ c- c2. 这玩意儿是不是真的如Nature评论里忽悠的那样easy?这方法看起来就像是给细胞洗个澡就能重编程出多能细胞,真有那么简单?大家能重复的出来吗 [12]?
# ~1 e; d) x& p1 E4 z4 C0 [, y1 ]

; G( S; N  o0 T' K7 C3 y
! z6 n( \6 c8 k5 d   先说第一点。指责论文可能有问题的地方不多,翻来覆去其实就俩。第一个指责是第一篇论文的Figure 1i lane 3比其他地方黑一些,如下图所示。这个应该是从其他实验里切出来,然后放到一起。估计是做实验的学生急着毕业?这个图肯定是必然有问题了,不过问题也不大,最多重新补个图得了,够不上撤稿。% m- Q3 a9 K$ C) c/ a

7 t+ T3 z1 u& J第二个指责就是说第二篇文章的Fig. 1b和Fig. 2g比较相似,这个咱也上图。自己看,您瞅着这俩很像吗?感觉像是有那么点儿像,但要说这俩是一个东西,估计您还得拿出点儿证据来。
8 s2 T: z+ m/ F# R! {! I" |1 G
0 ~7 g4 z* c/ ^% D; I  g* ]
% J( ^) n" i3 Z, l
( Z8 b5 m/ r2 S* q2 R  Z, T+ \$ O9 X很仔细的搜索了各种吐槽,各种质疑,真正有说服力的也就这俩。而且第二个明显没有第一个的说服力强。就算第一个图有点儿问题,只要结果能重复,那最多最多Nature会让第一篇论文加个Erratum了事。至于第二篇,Nature应该会直接忽略掉。当然第一篇论文是不是加个Erratum,这个估计Nature还得琢磨琢磨,毕竟这玩意儿只是很多图里的一小部分,如果结论正确,估计Nature会装作没看见就得了。5 g- k2 |; w% w

) b+ c6 B6 K, B' I    所以第一个问题,至少从论文上来说,没有明显的造假证据,而且这两篇论文从2013年3月10月投稿,到12月20日才接受,修改过程中作者被批的昏头转向从而搞错点儿数据这个也可以理解。如果没有更多的证据,那第一个问题也就不成问题。
  f; J' l" F' g1 s+ ^( R* H# ?% w; F; O$ L+ P
   真正是问题的,是第二个问题。能重复的出来吗?Paul在自己的博客上专门开了个贴,专门转发其他研究组的验证结果 [13]。截止到现在,共有10位学者或研究组给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其中重复不出来的8个,正在做的1个,能重复的出来的1个 [13]。并且能重复出来实验的学者Yoshiyuki Seki在2月13日写到:"...In B27 + LIF medium, we can’t detect GFP-positive, while we can detect weak-GFP positive cells in serum + LIF. However, we observe many dead cells in GFP-positive clump." 也就是在B27 + LIF细胞里验证不了结果,但是在serum + LIF里可以检测到微弱的信号,但是还存在很多死细胞,所以这个重复的出来也是有限的重复。所以这一点才是小保方等人工作可能遇到的最大麻烦:如果大家都重复不出来你的结果,STAP是否还正确?或者说,起码这不能够再是一个"a simple procedure"。当然,现有的证据已表明,给细胞洗澡可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Nature评论中的simple, 有过分夸大(overhyped)的嫌疑。. i0 j* m( |) I' O3 A% n* b! [

/ o6 y  x, V; O: s. u   在Paul博客上的STAP第二周的调查结果中 (2月17日) [14],大约42%的投票者持positive态度,39%的投票者持negative态度,基本上持平,还有18%的投票者是酱油党,正在观望。而2月3日的投票结果里 [15],positive与negative的比例是56%:33%,只有10%的投票者持观望态度。所以质疑的比例是增加的。
! n" z. Q0 w1 t$ ~2 I/ f
, d0 N# M- H- s+ ]% H7 j1 S& ]) \
3 G! S! N: B4 Z/ `0 n% j- n3 u0 J! s* D* k; @7 Z3 q
   结论:(1) 千万甭指望什么调查组能调查个啥结果来,如果没有其他戏剧性的事情发生,最后的结论必然是木有问题,然后顺利过关;(2) 估计还是能重复的出来的,但也不会那么容易,君不见10个研究组折腾到现在也就一家获得有限重复?所以Nature说"simple",这玩意儿可真信不得,但不这么忽悠谁还看这两篇论文?况且这种类型的忽悠那是有相当的优良传统的,看看咱大学的数学课本,到处都是“显见”,然后证明过程忽略直接给答案。说说看,那个是“显见”?(3) 应用。这个大家还是洗洗睡吧,一堆人先重复出实验来再说。STAP是普适的,还是特例,这个Nature反正是信了,你信不信那就不知道了。    . T6 U+ E0 f- f% J
) W" i2 T* F' A
, k; s& ?3 L% h0 U3 n6 c

. v- e6 \8 ^  D参考资料:
2 O' T, P6 V7 L, [3 T# K+ k( G$ d. g4 Z: A" N. \" z, f  ?
1. Stimulus-triggered fate conversion of somatic cells into pluripotency. % [: H+ ?  X8 x/ H4 `6 [2 B$ w: o2 S

9 E+ D) v, p6 C/ H: ]& n+ i2. Bidirectional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in reprogrammed cells with acquired pluripotency.) g+ D7 w5 w7 c1 _" n! E

( T2 v" k- f; b) r4 g# |6 t# S" n3. Cell biology: Potency unchained.% S" K0 c* N* w, b2 q2 V

7 H  r- S" s, F/ p/ \4. My year as a stem-cell blogger.
. Y" t; y- F1 w+ V% n$ g; Z' K
5. Review of Obokata stress reprogramming Nature papers.
% K; T" P0 k) X2 S6 R# c2 w* I$ Z9 z& k; X+ ^
6. PubPeer: "Stimulus-triggered fate conversion of somatic cells into pluripotency".
; f1 G2 l% e# H2 r1 g, w& p
8 D+ y& f$ H  S  w; @4 A, S7. PubPeer: "Bidirectional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in reprogrammed cells with acquired pluripotency".. v) I1 I5 s& E) m# [/ d1 c

- P0 k; p* b) W2 M; X) ?9 c8. Acid-bath stem-cell study under investigation. " V7 |6 O1 C. Q' i$ Y

' ]9 P: z: J/ W$ `) r9. 小保方晴子干细胞突破性研究正在被审查.
9 D2 f( Z- i- F8 g5 D/ P+ Q% c
. p0 I% C# J! Y; j8 [8 S) s) D10. 日本“美女科学家” 《自然》研究论文结果被质疑造假.
7 a% A, i3 [" }5 o6 L  }& B8 g( k
  {4 t  T* ], D# C6 G11. 我不相信美女科学家会造假
6 X  P3 _: a. n$ z: D7 W  y9 i: A  j" u6 V2 Y5 k6 W2 ^7 I
12. Top 10 Oddest Things About The Unfolding STAP Stem Cell Story) ?8 n( ?) F9 W8 P! O

2 b4 g6 g4 O- T0 x) S6 E  }13. STAP NEW DATA
- h0 f9 @9 x* i
4 q* x$ f# C. Z$ i, `3 T14. STAP stem cells week 2 poll results: more uncertainty: O7 w- `' g9 {; C
7 K% Z- o: O! ?
15. STAP stem cell poll: interesting results & regional differences: O9 h% @1 d$ {2 Q; D0 M4 H
(转载自科学网,作者薛宇)
3 o' d8 @/ \- z1 w: X$ d4 q% l4 a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8
发表于 2014-3-6 19:44 |显示全部帖子
要细胞返老还童——“泡酸澡”大有技巧  / ^. B( J/ o; O6 ~
     新春伊始,石破天惊,日本美女小保方晴子等人于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用极其简易方法创造返老还童细胞STAP的论文,似乎细胞泡个“酸澡”就能返老还童。可是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表示,即使根据论文,也无法再现制作STAP细胞。3月5 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公开了制作万能细胞“STAP”的详细制作方法,告知要让细胞返老还童——“泡酸澡”还是有不少技巧的:% p1 a% r* v, s: R
3 d8 i1 R8 D: ~1 Q2 f
   这里简要列出几项,供有意抗细胞衰老的科学家伙琢磨:
. |/ Z0 o" r$ t2 G3 X4 ^9 W
- C; ?$ E& b2 ^1 W, \1)         要选最“嫩”的细胞:   刚出生一周以内的小鼠脾脏造血细胞(白细胞);5 W7 c) G/ Z, G" s. ?: b2 ]( r0 `

* F5 ^6 b' A0 R2)         细胞要纯:不纯就有干扰!红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是捣乱分子;$ T, i, V# A9 T( c$ _2 ?# ~
: {) [1 ]/ O" @& a6 a
3)         其它细胞要用白细胞垫底:  单纯其它细胞不能返老还童;
7 `& c( t  P( u' x! {- h1 h# ^) B* U( C: n' t
4)         泡澡时间很讲究:若是在pH5.7的柠檬酸内泡过后,发现第一天内杀细胞过多,可把“泡酸澡”时间由25min减少为15min;
3 T! w, \7 s' Z* d2 |4 h4 R# V& `
9 n: [: T. S* ]9 d  z9 b5)         要用不贴壁培养皿:  细胞贴壁就可能“变性”,不能成返老还童细胞簇;6 n# v/ G1 Q$ ]' U3 @

. X; W+ k, H! l! p/ a+ c6)         返老还童环境很考究:  培养基“专款专用”,缓冲液防钙防镁;, d" m1 b. o* W
% k# e8 P' {4 W4 w$ ~8 p
7)         泡澡不要留“酸味”:  泡完澡后酸水要洗干净;2 @# |2 {0 O+ J2 |; a4 ~- r" A8 f

: J& M% d3 o. |# }2 {( z! U& V8)         整个过程要防氧应激等“恐怖分子”:  要有100uM巯基乙醇“护龙保驾”……- T1 O5 U- o5 {7 A5 d

' n' Q' g3 j* I+ U  w1 J(科学网,印大中博客)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2 + 10 极好资料

总评分: 威望 + 2  包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11 
威望
13511  
包包
32034  

论坛元老 优秀版主 专家 金话筒 精华勋章 优秀会员

19
发表于 2014-3-20 21:16 |显示全部帖子
       对于日本美女小保方晴子的干细胞重编程2014“突破性研究成果”,目前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本人在这里再次斗胆说一句:结果是对的,但机制上的解释很可能是错的。
4 o4 `0 @6 |# K& L3 `4 m/ q, s  i+ u3 b" Z     从成体组织中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获得多潜能的干性细胞应该是没问题的,但难度可能要比想象中的困难多得多。3 l5 K+ L& X% u! f
    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包包 收起 理由
细胞海洋 + 5 + 15 欢迎参与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5  包包 + 15   查看全部评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1 14:45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