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2011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会议日程 (2011年)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楼主: 可怜的孩子
go

2011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会议日程 (2011年)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22:44 |显示全部帖子
介绍主持人
! ^* P3 \# U: B6 J一、樊代明7 W( ]. Z, V! ]2 i* r$ G
    1953年出生,重庆市人。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总体组专家,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目前担任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学术职务,2013年亚太地区消化大会暨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先后受聘为BMC Cancer、J Dig Di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等6 本国际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11本国际杂志的审稿人。近20年来先后兼任过国内70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 ! Q! f5 D( G% x& P( G( P3 Z9 X
    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和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胃癌的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先后承担国家863、973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是首批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首批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求是实用工程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主编专著12本,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278篇,总影响因子926.69分,包括Nat Clin Pract Oncol、Lancet、JAMA、Ann Surg、Ann Intern Med、Hepatology、Gut、Plos Genet、J Hepatol、Faseb J、Clin Cancer Res、J Biol Chem等,最高影响因子达28.6分。应邀在J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10种国际专业杂志作特邀综述11篇。培养博士硕士共101名,其中获全国优博论文3名,获全军优博论文7名。2010年,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n/ |8 W1 f$ C" o# _2 C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沙发
发表于 2011-6-23 22:47 |显示全部帖子
介绍一位院士--陈志南
- n0 Z, |8 @1 _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国家生物产业咨询委员会专家,863计划“疫苗与抗体工程”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分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癌症研究会、化学学会会员。获“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总后科技金星”称号,并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 k* o" {+ t# G$ R# C+ g1 c     陈志南院士长期从事抗体靶向药物研究,历经25年,获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证书并成功上市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靶点肝癌靶向药物——“利卡汀”。该药临床控制率86.3%,临床有效率27.40%,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首次成功解析了HAb18G/CD147分子胞外段晶体结构(国家发明专利200710018514.X,蛋白结构数据库(PDB)ID 3B5H),并确定了该分子的癌组织谱及新药靶点;成果已在全国41家三甲医院推广使用千余例。
+ {- K+ ^* V$ @& g. s4 L     先后承担国家973、863、重大科技专项、国科金等重点、重大项目16项。2008年牵头申报“综合性新药研发大平台”,获得支持。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PCT国际专利(德国)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论文64篇,第一或通讯作者56篇,影响因子188.067;主编专著7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并获中国药学会科技一等奖、中国药学突出成就奖。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藤椅
发表于 2011-6-23 22:50 |显示全部帖子
介绍主持人
$ o) v% {" M8 U0 C二、论坛共同主席 -- 杨胜利- i1 G2 Y$ v- v& m* ~- E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
, q( e: O. s! N3 o2 Z    江苏省太仓市人。1962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化工系。1962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新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863”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进步专家咨询委员等。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4 x4 P1 i9 Q  b& w
  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和代谢工程研究,所主持的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中建立了基因克隆、定位表达系统,并采用DNA体内重组提高质粒的稳定性,优化了宿主和表达的条件,构建了高稳定性、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同类基因工程菌,发展了基因工程菌膜反应器,已于1990年用于工业生产。并致力于将微生物血红蛋白、热休克蛋白、分子伴侣等基因用于工业生产菌株的优化,推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在医药和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应用。他还在分子药理学、微生物血红蛋白和蛇毒基因工程、蛋白酶蛋白质工程、分子伴侣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及其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
6 n1 X& n7 f5 \( r8 D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8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中科院第二届亿利达科技奖。近几年来,在分子药理学研究、微生物血红蛋白基因研究、蛇毒基因研究等方面不断创新开拓,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在国内外重要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14名。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享受上海市特殊津贴。4 P2 h7 \. }& y! c( {0 ?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板凳
发表于 2011-6-23 22:53 |显示全部帖子
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
介绍主持人3 ^: |% @" ^# c# D2 Y
三、John I. Gallin教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院长 4 l. _0 n" g. E9 d3 Y: M, k$ B
    John I. Gallin教授自1994年以来担任NIH临床研究中心医院院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NIH, CC)是全球最大的临床研究医院。作为该医院的院长,Gallin教授亦是一位活跃的临床医师和研究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炎症的关键细胞及其罕见的遗传性免疫障碍。他的实验室已经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慢性肉芽肿病(CGD)的遗传基础,并在减少CGD患者致命性细菌和真菌感染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Gallin教授已发表超过290篇学术论文,编著多部炎症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权威教科书。他的著作《临床研究原则与实践》已成为指导医生临床研究的“NIH标准”。Gallin教授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在NIH完成传染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博士后培训,在贝尔维尤担任两年高级住院总医师后返回NIH。 1985年,Gallin教授担任美国国家变态反应与传染性疾病研究中心(NIAID)的科研主管并兼任NIAID宿主防御实验室主任,同时继续担任临床病理实验室主任。Gallin教授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荣誉:被美国卫生部授予年度医师高级主管,被白细胞生物学协会授予Bonazinga终身研究成就奖,2008年被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授予大师奖。Gallin教授是美国临床研究学会、美国内科医师协会、美国临床与气候协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会员。作为“NIH临床医学研究理论与实践高级骨干培训班”在中国的领导者和主要组织者,Gallin教授将为中国的临床研究人员带来精彩的讲演。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报纸
发表于 2011-6-23 22:56 |显示全部帖子
            如何以转化医学理念构建21世纪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路线图
" W3 w8 C+ T6 e1 V* H7 u生物医学研究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生命科学的复杂性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0 C3 B% M, y. K) q' J, ^( {, m" t. b
医学研究最终目的是促进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人们的切身利益。
/ T8 V3 s6 h! C* n6 ]
: }- Z$ j* M4 L( G6 z4 |转化医学论坛在中美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医学界获得积极反响和广泛支持,届时中、美双方重量级的演讲嘉宾将汇聚一堂,就基础与临床科研热点、临床疑难疾病问题、药物研发和创新, 以及临床实践与科研平衡发展等进行全方位交流和沟通。
: D  c: p  ^! d, u8 ~- Y6 ^面向未来发展,与NIH同步调整工作重心
: g$ {1 ~3 q# Z" K☆ 研究探索新科研途径 ☆ 培养未来的研究团队' l" t" p8 f) K. \! W) a; r
☆ 重新设计临床研究事业) E' ^) F4 `  i! ^) i# P" t
☆从推进理论结合实际的转化,到建立科研转化与应用机制; z+ M/ R/ F  N, m5 d
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科学发现必须被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必须增加基础和临床的科学家之间,交叉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g" s6 R7 B9 w9 V  |7 H☆以新型临床科研人员的成长触动医学理念的改变5 _/ `* @5 p. Q
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复杂性要求医学教育和实践必须改变现有模式。未来5-10年后的临床医生必须从自己的学
! S9 [2 Y; b9 M科天地中走出来,医学院和科研机构必须建立科研人力资源的新兴模式3 ~. s( T% [6 \, |
☆通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充分交流与合作,改变科研文化让资源共享+ o4 T9 B% M" d* F" K
4 D; `! v6 ?2 Z; v0 r' o
     在21世纪继续以前一样的成功,就需要重新构造临床研究的全部系统。现代临床研究以揭示疾病的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为" Z8 k+ _" d4 `; \& p- F
根本目的,这无疑是极大的挑战,也是转化医学研究将推动的关键进程。此次论坛计划筹备成立“中国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中1 I: D% I8 j) p% m% M
心”将推动国家临床试验和研究网络(NECTAR)的建立,使标准化数据信息在研究中的无缝共享,通过患者/家属、医师和临床
/ h4 o8 I9 ?. K9 D6 D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建立起重大疾病“研究社区”。9 Y9 z6 N3 \$ r; k# q# d' y
      突破以往单一学科或病种的学术会议,横跨多项基础和临床专科, 共同探讨转化医学研究9 ^9 r) L* p& G: e
热点问题, 寻求新药研发方向,体现基础与临床实践转化研究的新理念和科研思维。
" z# Y& c( g+ V3 g# U5 O8 a涉及重点领域: ☆ 肿瘤; ☆ 感染传染性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 ☆ 内分泌代谢疾病; ☆ 呼吸系统与环
5 m7 k1 d" O- g  v, _境卫生; ☆ 神经系统疾病; ☆ 现代影像与核医学; ☆ 基因学和干细胞临床试验和应用; ☆ 药物研发技术
# O0 l  Q5 ^3 k! J3 a转化和临床药物试验等) Y; i$ o2 r! x
) S: x: d9 x2 s8 r6 S; V
      以转化医学研究为引领,触动重点临床医院面向科研型转变,推动基础科研创新、临床创+ P3 G7 R- ]3 [' c- {/ {
新与产业创新共同发展,将是医学研究事业发展不可错失的重大机遇 。
; o2 o4 @2 U7 m1 a0 C: [1 M随着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 等诸多利好政策的相继& }% E. U  I! ]6 ]! p% q: V
出台和启动实施,数十亿元美元中央财政资金直接将在未来两、三间投向药物创新领域的各个技术平台和研
4 W' g! \  D) C: L发环节, 同时既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
: ~8 F& d) n4 m+ w《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等国家支持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与专项
% h; x& N0 i# E! G! h: l- C对接配套支持政策的启动,将使得中国的新药研发将获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强力推动。
5 D5 H5 E0 y5 C3 b/ ]2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应正在发生以下五方面根本性转变,☆在创新目标上,由单纯的研究开发转变为
& P4 |& ?' c0 D# w+ y- G! s0 Q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协调为主,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创新主体上,由科研院所转变为企业为主,促
, e) U" H9 A7 T. K% t# _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创新方式上,由积极跟踪转变为自主创新为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Q4 p+ Z& Y( A$ l' Q. x  w2 }
使我国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与标准;☆在创新策略上,由单一技术突破转变为单一技术突破与+ B, \4 |( X; I6 o, \, r; G
多项技术的集成相结合为主,全面提高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整体水平;☆在产业市场上,由立足国内市场( u& v; m* Z3 n+ @! s
转变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主,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加速生物产业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 ~  `- ^: B0 }+ V& H; F$ c# g结合国家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鼓励政策对于医药创新的长期重点关切,针对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6 J* V/ A/ g% E的重大疾病,与综合防治研究相结合,转化医学研究为引领,临床试验为结合点,推动学术、研究机构跨学
* x2 Y' e& T  s) ~% }0 W科交流、跨领域合作,推动基础科研创新、临床创新与产业创新共同发展,将是医学事业发展不可错失的重
8 v9 D. O6 z# N; o- _' k$ ^大机遇。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地板
发表于 2011-6-23 23:01 |显示全部帖子
   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9 e$ I! I+ n$ ^# k6.24 14:00 – 16:00分论坛A5  再生医学和干细胞技术应用 (I): 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完善临床研究的规范化, 促进临床实践应用进展   
" Z$ m* G. K# r3 F: e/ AA5 共同主席        付小兵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 [# o( X' B  @2 M/ s. G& d
韩忠朝教授, 国家干细胞中心主任                                 2 u& |& c4 z+ d2 K9 D7 }0 {
! x& b8 l& x0 G5 ?
  1)   Translate stem cell research into patient care: hype or reality
; _- i2 K7 r  P" N时玉舫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      
3 b+ S6 n) G4 ?% k1 t 2)     Quality control guidance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based therapeut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5 F* _$ W$ X# U2 ~! `8 G* `. F韩忠朝教授,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i  m. C0 E+ e' y0 [3 S0 e
3)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from bench to bedside 7* M' ?  H& E. V
     曹谊林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     ( x: i1 M) @( R% h/ r
4)   Pluripotent stem cells: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trial and epigenetic regulatory mechanism$ D  A, x$ T$ Y6 K6 H! l; s0 C
     赵春华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系主任    # v) \$ \+ F2 b$ M
5)   Soft presumed consent on organ transplantation
5 t3 e, E" J1 \: h) }" J# W     Youmin Wu教授, 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移植中心   
# L7 @' M2 R8 k/ ^6 a6 d% | 6)   Growth factors and their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in trauma management   t* j( [/ [! T
付小兵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   
% h3 t/ T. Z; j' {) ^5 a7)   问答与交流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7
发表于 2011-6-23 23:04 |显示全部帖子
    息息相关的第二部分
; C6 |- D, L+ }( T  O3 F, D6.25 14:00 – 16:00" y  q  j$ j0 W+ f. n* @
分论坛B3       再生医学和干细胞技术II: 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和进展                    : P2 J- @. j' K# E5 W: l+ j+ t
共同主席        戴尅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z# f# t8 t: i) wAnthony Hayward教授, 美国NIH-国家研究资源中心,  CTSA项目负责人
) b7 W% ?" r6 L& n- G 1)        Driving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bone regeneration with clinical requirement/ J6 L( B7 U$ k( l7 ~: R
   戴尅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9 \/ }( N# N) c1 I/ ^: W 2)        Autologous cell therapy for tissue reconstruction 9 `1 h9 h( Z/ W
    郑铭豪教授, 西澳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7 S0 v7 y6 A3 B; f1 K3)         Reprogrammed astrocytes retain a “memory” of tissue origin and transfer into region-specific Neurons: Potential Therap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b+ O$ I# C& i
    Jialin Zheng教授,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4 U- X' C# K) V8 ~4)        Erythropoietin gene-modified adult stem cell therapy in experimental retinal degeneration rats
- ?* L0 I+ f/ @" g' E5 _  f     徐国彤教授,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   
2 ~$ r- C- p+ `5 ]) V        5)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B7 C/ }) B# D
金颖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健康科学研究所     7 i6 ~& u  F% x$ [5 v
        6)   问答与交流   

Rank: 3Rank: 3

积分
631 
威望
631  
包包
1519  

优秀会员 金话筒

8
发表于 2011-6-26 10:13 |显示全部帖子
追踪报道:/ E9 P3 y4 s! z" }
2011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举办  T$ n0 m6 M* s4 l
发布时间:2011-06-24 15:39:42 来源:解放牛网        3 T* p  u) s) C+ R* t
   今天,中国工程院(CAE)、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研究中心、全球医生组织(GlobalMD)在上海共同主办“2011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临床医生、基础与临床科研人员,医学管理人员和生物医药卫生产业界代表、国际医药卫生的公益组织、医学社会研究人员等400余名嘉宾(其中院士20余位、外宾40余位)参加了本次论坛。      U9 ~) c( o. ], x. _
    转化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同时通过临床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实验室更好的认识人体与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 Y# M' g0 ]; ~% u5 h
    转化医学的提出到现在才10 多年,它的快速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美国的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自2006年起实施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计划—CTSAs,每年以2-5亿美元用来资助转化医学,至 2012 年将建立起 60 个转化性研究中心。欧共体每年用于健康相关的转化性研究预算为60亿欧元。英国在五年内已投资4.5亿英镑用于转化性研究中心的建设。    21 世纪医学的发展,转化医学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各国都给予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加强转化医学的意识,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构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新世纪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
) P- S% T  p* f, r6 H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外专局局长张建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晓明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6-14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