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s Archiver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1-12-2 19:10

iPS的非全能性成果:因子不同 结果不同(ZT)

      去年的一项iPS研究成果表明,iPS细胞存在与胚胎干细胞不同的分子差异,不具有全能性,不能产生成熟小鼠,而近期由著名的干细胞研究专家Rudolf Jaenisch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发表了题为“Reprogramming Factor Stoichiometry Influences the Epigenetic State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文章,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发现在将成熟体细胞诱导成干细胞的过程中,转录因子水平不同会极大的影响获得iPS细胞的质量,这无疑解释了目前iPS研究领域中,为何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研究结果。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Jaenisch教授认为,“这一结论令我非常惊讶”,“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因子会造成这样的差异,但是事实上却证明它们确实影响了iPS细胞的质量”。Jaenisch教授在在干细胞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他在一系列领域都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包括基因敲除小鼠、表观遗传学研究、核移植、iPS等,并将这些领域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解决。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2006年,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发现,应用人和鼠的正常皮肤细胞,导入KLF4、OCT4、SOX2和C-MYC四种基因,即可由正常体细胞转化成多能干细胞。这种基因诱导而产生的多能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除了皮肤细胞,其他体细胞也可以产生iPS细胞。
        自iPS细胞被发现之后,不少研究人员纷纷报道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了不同效率和质量的iPS细胞。虽然研究表明iPS细胞能执行胚胎干细胞的所有发育检测功能,但是近期也有报道称,这两者间存在分子差异,会影响细胞发育,这些发现令iPS研究蒙上了一层阴影。
        比如去年一项由哈佛干细胞研究院等处完成的研究指出了小鼠ES和iPS细胞存在miRNA表达,以及发育潜力方面的一些差异。这篇高引用数的文章发现iPS细胞在中途会停止发育,不能形成成熟小鼠,这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于iPS细胞的质疑。
        但Jaenisch教授研究组并未放弃,他们重复了这一实验,改变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包括插入到DNA片段中的重编程因子的顺序,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这些小改动竟然产生了大作用:有更多的体细胞转变成了高质量iPS细胞。
文章的第一作者,Jaenisch实验室研究生Bryce Carey说,“我们尝试通过实验,证明重编程过程并非之前所想的那样,我们能高效率的分离得到这些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同发育潜力的iPS细胞”,“很多时候,这些参数很难控制,因此2006年山中伸弥研究组的iPS重编程方法依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还要注意到其中也有内在的局限性。我们认为要恢复细胞的高质量并无例外。”
       (生物通:张迪)

liufutang 发表于 2011-12-2 19:58

楼主 有原文么? 很好的文章呢

wys7416 发表于 2011-12-3 08:38

本身研究者采用的因子不同,说明刺激的网络调控通路也不同,因此自然的命运也该有不同,关于iPS与ES的命运的全能性的通路,我们现在也没有全面认识,只是找到了其中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并没有全部发现,而且,对于全能性的决定性的转录因子或者其他基因等,或许还没最后找到,如果找到了,那将是iPS全能性的突破

yyshpy 发表于 2011-12-3 10:34

这样啊,那其中肯定还存在一些与发育或干细胞质量相关的细胞marker,需要去寻找了,现在的诱导方法那么多了
那后面进行iPS诱导的时候,除了检测一些常规 干细胞marker以外,还需要提供干细胞质量检测了,麻烦来了

zxmflying 发表于 2011-12-3 16:16

贴出原文,大家一起学习。

wangcs 发表于 2011-12-5 08:58

谢谢分享,研读一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