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s Archiver

mcherry.f 发表于 2011-5-22 08:10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66720&ptid=40161][color=Olive]marrowstem[/color] 的帖子[/url][/b]

1, What I indicate is obvious cell death.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know how we calculate the rate of iPSCs? If you just quote it from literature, I suggest to read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carefully. Even based on literature, some also said their rate could reach 10% now. Some cells will die definitely, as we culture cells as usual. And there are still bulk of them maintaining the state of MEF or even some intermediate state. How can you indicate that besides the 0.1% other cells are all died?
2, What I pinpointed are just what you mentioned aforementioned, "缺氧、高酸或缺营养的环境". Can you show the literature that support such conditions can let cell survive for a long term (more than 7dys)?
3, If your understanding for a biological process just retained on a components clear signaling pathway, I agree with your point that we still know nothing about iPSCs.

embryonic12 发表于 2011-5-22 08:48

I agree with your analysis on ips. I also think it is an item holding no promise. However,   as to the comments on cancer stem cell, I have some reservations. It is too busy today.Lets discuss it another day

bathpp2007 发表于 2011-5-22 09:10

我觉得楼主的话有失偏颇,首先,我们已经能在不同的细胞上实现了重编编程,当然,如果效率都是万分之一的话我认为有可能是一些隐藏的干性很高的细胞被重新发现罢了,但是,当效率达到10%的时候还能这样解释吗?是我们以前就没有发现这10%的干细胞还是真的ips被诱导出来了呢?
ps:我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应该差不太远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1-5-22 12:18

      至于说到iPS细胞的诱导效率,可以说各种版本总说纷纭,有万分之几的,也有千分之几的,去年来自中国广州的一篇paper说加维生素C可以提高30%的有效率,还有目前以上几位所说的10%,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记得去年还是前年,大牛Janiesh Rudolf在Nature发文说有效率可以达到100%。
     各位可以算一下,一块1毫米大小体积的皮肤组织或其他组织,里面含有的细胞会有多少,可能会有上几十万至上百万之多,而里面含有的细胞又会有多少种类,成纤维细胞也并不是皮肤所特有的,机体其它任何组织中也都会有这种细胞的存在,而且这种细胞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多潜能性的。所以对于不同组织中的细胞被诱导成功,也许其实被诱导的是同一类本身具有stemness性质的细胞。
      我记得去年就在本论坛看到有一篇paper说改变氧浓度可以提高转化效率,如果谁还能找出来不妨贴上来为盼。缺氧、高酸环境可以导致瘤细胞增值和侵袭性增强,我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描写肿瘤性质的文章中都会提及这一点。我想这其实也许是细胞的一个反应特性,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细胞为了存活,会增值活跃,以求得更多的生存子代。
    在做体细胞克隆时,为了多得到一点目的干性细胞,也往往通过饥饿疗法(剥夺营养)来增加细胞数量。另外要强调的一点是,细胞增值是以指数极的概率增长的,这么长的诱导时间,如果条件合适,含量再少的细胞也可以被最后大量的诱导出来。
    (个人意见!)
     

marrowstem 发表于 2011-5-22 12:28

[i=s] 本帖最后由 marrowstem 于 2011-5-22 12:28 编辑 [/i]

      Cell Stem Cell:低氧环境可提高培养iPS细胞效率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在一期《细胞-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过程中,通过降低培养环境的氧浓度,可大幅提高细胞生成的效率。
     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等人在iPS细胞研究过程中,发现机体内的干细胞总是集中于氧气相对少的地方。于是,他们在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培养iPS细胞时把培养环境的氧浓度从通常的21%降到5%,发现iPS细胞的生成效率可提高到原来的2.5倍至4.2倍。但如果进一步降低氧浓度到1%,就会适得其反导致部分细胞死亡。研究人员又利用实验鼠的皮肤细胞培养iPS细胞,发现5%的氧浓度也是最合适的。
    通过基因重新编排方法,“诱导”普通细胞回到最原始的胚胎发育状态,能够像胚胎干细胞一样进行分化,这就是所谓的iPS细胞。日本、美国等国的多个科研小组正在进行各项研究,将iPS细胞应用于新药开发和疑难疾病治疗。但iPS细胞生成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i山中伸弥等人认为,通过降低培养环境的氧浓度,再加上使用细胞癌变可能性较小的培养方法,就可高效地获取更高品质的iPS细胞。
     Cell Stem Cell, 27 August 2009 doi:10.1016/j.stem.2009.08.001
      Hypoxia Enhances the Gener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sunsong7 发表于 2011-5-22 16:29

【老狼寓言】哺乳动物所有体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下都具有发育全能性 [url]http://www.stemcell8.cn/forum-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0154-pid-367023.html[/url]

webber43 发表于 2011-5-22 16:44

非常喜欢这样的氛围,哈哈哈!
我愿意跟楼主打赌,我相信IPS的出现,重编程是会出现的。
打赌并不在于输赢,而是相互责难达到对事物,对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

huangcong1988 发表于 2011-5-23 09:37

楼主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觉得ips诱导过程也挺复杂的,现在还不能完全解释ips的诱导机制,所以,我们还是静静等吧,到时候ips诱导机制研究透彻了,一切就都明了了

wangqi 发表于 2011-5-23 09:45

[quote][size=2][color=#999999]mcherry.f 发表于 2011-5-21 21:00[/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66497&ptid=40161][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另外个人也坚信,总有一天,也许我们并不仅需要化学小分子、蛋白、mRNA、miRNA的诱导来获得iPS细胞,而只要 ...[/quote]

虽然不太可能,但真希望有这么一天!
毕竟一切问题的解决,追根溯源还得回到细胞内去寻找答案!

weiyepan 发表于 2011-5-30 17:45

有人曾经看过三月份的这篇文章么?我觉得这边文章的实验方法挺适合验证这个问题的,我也是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认定了有肿瘤干细胞存在的。
1. 该实验用Agarose先制备了小鼠肾癌细胞的胶体分散培养体系,外层再用另一层Agarose包被。这样的做法使99%的细胞死去,存活下来其中一种细胞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其它物种的其它肿瘤也可以这样操作,分离得到相似的结果。
2. 两种细胞都开始增殖,形成椭圆形细胞团,至12周后基本达到饱和,之后细胞群落大小能稳定保持3年。细胞分裂抗原鉴定表示这些微囊都有保持分裂和凋亡的活性。
3. 这种包被了癌细胞的微囊,可以产生抑制肿瘤生长的信号,影响其细胞周期,使其进入分裂的比率降低,细胞间期延长,甚至进行非增殖分裂(分裂后不久就凋亡)。
4. 这种抑制信号,不单只对小鼠肾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物种(猫,狗,人)的不同肿瘤细胞(肾癌,胸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肠癌,绒膜癌等)都有抑制作用。 5. 这种微囊,由于包被了水合的Agarose,生物体内的排斥作用并不强烈,植入到动物体内也可以对其肿瘤产生抑制作用。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