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美科学家提出胃癌成因新解 [打印本页]

作者: bobo    时间: 2008-12-31 08:46     标题: 美科学家提出胃癌成因新解

日期: 2004-11-26 今日/总浏览: 1/1590
* N  j0 ^' w  e4 \7 I. Y/ `9 n3 [2 l

- B: g& ?% K: g* [, `* ^2 P
* F8 Z* T+ B" Q. \: Z) E6 W0 {
( m% k& a# z- z: y- M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鼠身上证明,引起胃部癌变的原因并不是胃细胞发生了突变,而是骨髓干细胞的入侵。这项研究结果将改变解释癌症成因的传统观点。5 H4 @% B6 z9 N; c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人体绝大多数部位出现肿瘤,是因为该部位的组织细胞发生了突变并开始复制,变得无法控制。但科学家同时也发现,骨髓细胞通常会出现在被感染和发炎的部位,这些部位往往也是肿瘤容易出现的区域。科学家因此推测,骨髓细胞可能与癌症的产生相关。
2 i) O8 `2 c7 u+ Z" Q6 \8 `* \# t; e: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1月25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实验鼠。这种细菌能够引起溃疡,属于致癌物质,会导致绝大多数胃部组织正常细胞死亡。随后,他们将实验鼠的骨髓全部抽光,然后再填充上新的骨髓细胞,并且用一种发光蛋白质对其进行标识,以便对其进行跟踪。  f. x: U7 D5 R7 z! Q8 k
实验鼠被感染20周后,研究人员发现一些骨髓细胞进入了实验鼠胃部并开始分裂,肿瘤也随之形成。这说明,肿瘤是骨髓细胞而不是胃细胞引发的。研究人员解释说,骨髓细胞中存在干细胞,它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分化成多种细胞。在长时间感染后,实验鼠胃部正常存在的细胞被损害并且凋亡,这时骨髓中的干细胞就“乘虚而入”代替这些细胞。但是,它们在发炎的组织中无法分裂为正常的胃细胞,反而引发了癌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认为该结果也适用于人体。) l( r, r" Y3 J
如果这项研究结果正确,就将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癌症成因的看法。它意味着,骨髓干细胞可能会引发多种与感染和炎症相关的癌症,如食管癌、肺癌、宫颈癌和肝癌等。这一结果可能也有助于开发诊断和治疗多种癌症的新方法。科学家未来也许可以研制出药物,阻止骨髓细胞进入感染或者发炎部位。7 s+ [5 I& I0 t. K

3 O# N! J* f+ v0 a. ]3 U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由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癌症,起源于骨髓细胞,而不是胃内表面膜中的上皮干细胞。这一发现与流行的假设相违,假设认为上皮癌症,比如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癌,是由组织干细胞变异造成的。如果骨髓细胞也与人类的上皮癌症有关,那么科学家应该修正他们对这类癌症的起源和发展的了解,考虑新的治疗方法。JeanMarieHoughton和同事将来自骨髓的细胞注入小鼠,然后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小鼠的慢性炎症,并跟踪了注入细胞的活动。他们发现,来自骨髓的细胞能够在胃粘膜恢复生长,并导致了粘膜上异常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上皮癌症。
/ |3 ~( l) I& @! L! s# T* A1 z  g* y- E8 \" F
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胃癌起源于骨髓衍生的干细胞(BMDC)而不是先前认为的胃干细胞。这项研究刊登在最近一期的《科学》杂志上。这一发现将迫使人们对目前的有关胃癌起源的假说进行重新的评估。
' ?# O; H  w. {8 N5 ?. t通常,癌症专家认为大部分癌症起源于相对的组织干细胞。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却怀疑BMDC可能促进了癌症的发展和进级,因为这种细胞常常会被召集到组织受损位点和炎症发生位置。
7 \5 c, s/ @: K3 f这项研究的实验主要在小鼠模型中进行。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能够导致大多数正常胃脏细胞的死亡。因此,BMDCs会到达这些损伤部位并试图修复这些位点。但是这些BMDC有时会转变成胃癌细胞。
3 N2 t* v* g; E) U* Z; v( m- w这些发现使人们对骨髓源干细胞和胃癌的之间的联系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研究人员还计划构建出癌症高危人群的筛选模型并将这些发现转化成新的靶向这些细胞的疗法。这项研究还可能促进许多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建立。, v4 V' z7 v; }+ j9 @4 @" Z
# ]# z5 Y4 e# Y5 t( F/ ~: Q
流行的假设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等原因引起的胃癌,是由原位组织干细胞变异直接造成的;但实际上造反作乱的可能并非这些“家贼”,而是作为“援军”被引来修复胃壁的骨髓干细胞。美国学者日前利用小鼠实验取得这一令人惊异的结论,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胃部肿瘤的起源和发展机理,进而考虑改进或开发新的胃癌治疗方法。
8 @9 d" z& [  n; v胃癌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主要的致死癌症,在发展中国家为害尤烈。以我国为例,胃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死亡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居多,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2:1~3.6:1;临床早期70%以上毫无症状,中晚期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胃癌属于“伏梁”、“积聚”、“胃脘痛”、“噎塞”及“胃反”等范畴。
& \6 j$ N  F8 h7 r大约15年前,研究者将胃癌和引起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联系起来,认为是它导致慢性炎症,从而助长了癌细胞的出现和蔓延。现在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发炎的细胞可能刺激胃部内壁的上皮干细胞,使它们发展成癌细胞。但是研究者在11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最终导致癌症的可能并非上皮细胞,而是“应征”前来修复胃部内壁、源于骨髓的干细胞。2 B6 J; H; p% r) C
为分析骨髓干细胞在胃癌中所起的作用,一个由美国麻省大学伍斯特分校医学院的JeanMarieHoughton、现工作于纽约州哥伦比亚大学的TimothyWang和同事一起组成的小组,利用一种感染猫胃螺旋杆菌后,胃部出现类似人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的变化的小鼠,就此展开研究。研究者先通过某种辐射破坏小鼠的骨髓,然后使其感染猫胃螺旋杆菌,再将通过基因工程标识好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它们体内。发现被感染大约20周后,被标识的骨髓细胞开始结合到胃的内壁上。它们在胃粘膜恢复生长,所分化的一些细胞出现畸变,形状和早期癌变细胞相似,并且不断增殖最终形成肿瘤。1 M- j* X. Z/ `9 V3 u( c
研究小组取得的这一研究结果,为“慢性炎症助长胃癌”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并为“干细胞导致癌症”这尚有争议性的提法(《科学》,2003年9月5日)提供了证据,尽管一些干细胞专家并不相信骨髓干细胞在这一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反对者强调,研究者没有明确给出骨髓细胞导致胃壁上皮细胞癌化的可能性的大小。% I5 P* m' ~) T1 A8 J1 W+ o
Houghton研究小组的这篇论文,可能还会启发一个良好的研究思路。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范德比大学医学院的螺旋杆菌专家EmadEl-Omar说:“他们的工作开启了新的胃癌机理研究领域。”英国阿伯丁大学的螺旋杆菌研究者EmadEl-Omar认为“这真是一个新奇的概念”,它将使人们“更努力地思考”胃癌的根源。% _2 H. I) E/ O/ ?* h
2 H: w8 r1 W8 r% `# z/ x$ @
骨髓细胞与胃癌——癌症发生的新思考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19151
2 T/ m, ^2 |1 _7 ?9 a/ M2 A+ Z: S& e; h6 A  _  }& W
" E% @* {  V0 g. L+ n
. e% e6 A/ ]: C/ j# j0 t3 @

4 W. h3 A/ M# H0 f8 y# S3 J9 N; D" Z7 [3 c  z  ]
作者:
: S0 V# |8 A7 D来源: 新华社等3 |. r" t5 M: b. J/ |, G
发布者: 亦云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