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标题: 中国干细胞技术产业化任重道远 [打印本页]

作者: bobo    时间: 2008-12-31 00:30     标题: 中国干细胞技术产业化任重道远

日期: 2003-10-24 今日/总浏览: 1/431
  X8 e! x" l7 F6 |# g+ ~6 v/ J9 J' q# w
1 b! B0 B% d& V) T$ ~7 a2 Z5 w- c
6 ]3 T5 A5 O9 X+ g" U/ F3 b! y$ l
3 E. ~) w% A5 c( f5 _8 S2 @
 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人体发育、衰老和疑难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潜在的巨大的功效,使得干细胞近年来备受世界各国科学家瞩目,人们更是期待着干细胞技术能很快走出“深闺”实现产业化,形成可为临床应用的治疗产品,用来重建和修复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但目前真正可用于治疗的干细胞成果屈指可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干细胞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这是因为中国虽然有干细胞资源和技术人才丰富等优势,但尚缺真正鼓励科技产业创新的环境。
( d( v+ s# K) |9 V韩忠朝说,造成这一局面首先是技术和产业规范管理问题。干细胞技术是新兴的、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技术,其产品形式是细胞。干细胞的治疗潜能有的已经认识并在广泛应用,有的尚在临床试验阶段,还有一些尚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还没有经临床验证。以脐带血干细胞为例,1988年最早用于儿童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以后逐渐用于儿童和成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辐射损伤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血液病治疗技术。近3年来,脐带血干细胞已经实验或临床证明可以用来治疗心、脑、周围血管病,神经损伤等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很高的非血液性疾病,还可以延长寿命。/ _# ?7 K/ _$ g  _1 |+ _6 n
然而,公众对临床有效的技术比较容易接受,但对处在临床试验阶段以及尚未经临床验证的技术和产品的认识无法把握,需要相关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解释和引导帮助。由于是新兴产业,全世界都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法规。因此,影响干细胞产业化的因素太多。任何媒体的评论、专家个人的学术见解、管理机构的行政干预都可能影响产业化进展。如自体干细胞库技术这一在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开展的工作在我国发展之艰难,足以说明干细胞技术要在中国形成真正的产业恐怕还有漫长岁月和多道难关要度过。0 C: D( P* Y7 Y0 F
一方面,一些企业看到干细胞技术的前景,虽然缺乏必需的技术力量也纷纷上马,他们从筹划资金和开拓市场出发,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夸大宣传,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媒体也关注干细胞产业,不时发表一些专家个人的见解。作为新兴学科,学科领域内外的专家总体上是肯定的、支持的,但对个别问题存在分歧也是学术上正常的事情,科学的发展本身就需要争鸣。然而,干细胞这一产业太敏感了,不同观点的发表必定引起这一新兴产业的波动起伏。干细胞产业的开拓创新实在太难了,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舆论和业内专家学者的理解和扶持。9 A$ j& `( s+ X) j
韩忠朝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干细胞技术是双刃剑。人们一方面期待这一技术能迅速完善普及,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健康水平和寿命。另一方面担心技术的滥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因此,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同时还受到社会伦理学的影响。# u5 r' k& a! K0 E9 ?4 f- l9 w
干细胞技术的应用涉及人体胚胎、脐血和骨髓等组织的使用,还涉及克隆、基因修饰等改变物种及其性能的超自然行为,因此严重冲击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社会伦理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推动干细胞产业快速发展的角度来看,选择社会伦理学障碍较小、且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脐血和成体干细胞作为产业突破点是明智的选择。) m5 ]  B+ u6 ~# `9 l

- G+ E; g) ]; ]8 x3 [; Q+ D& W2 t7 k/ |" T
9 E; k; L/ a& {0 j

0 O' R3 L6 Q+ Q& A) M+ ~
7 a  y: C9 d- v3 ~! W+ `/ |  K作者: . w) x3 R0 y, s. c5 i- h& J
来源: 科学时报
' T9 `' x8 z% P7 U) V' f发布者: 刘斌




欢迎光临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http://stemcell8.cn/)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