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搜索
干细胞之家 - 中国干细胞行业门户第一站 干细胞之家论坛 干细胞行业新闻 哈佛科学家开发预测寿命的“生命时钟
朗日生物

免疫细胞治疗专区

欢迎关注干细胞微信公众号

  
查看: 5389|回复: 0
go

哈佛科学家开发预测寿命的“生命时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1 
威望
24651  
包包
140332  

优秀版主 博览群书 美女研究员 优秀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20: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哈佛科学家开发预测寿命的“生命时钟
0 x8 ~& r3 G$ x3 J: B0 E来源:学术经纬 2020-09-17 12:42
& a% z  W' w  ]; f" e 5 B! L% o: D* u/ \5 c2 c* ]+ R* L
通常我们按照日历计算,以出生时间为起点,计算至今活了多久。然而,这种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未必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生理年龄(biological age)。毕竟,遗传、营养、感染、压力等种种因素会让老化速度因人而异,每个人“显老”的程度不一样。
% M. ]: I* W7 W* l为了更准确地测出一个人老化、衰弱的程度,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方法,例如测肌肉力量或步态,比较染色体的端粒长度,等等。研究衰老的科学家们希望,最终能构建出一套衡量“老”的全面指标,不仅可以预测出一个人还能健康活多久,同时有助于阐明哪些因素导致了老化相关的疾病,哪些方法可以延长寿命。
& F& l( F$ B# K" ]哈佛大学的David Sinclair教授是抗衰老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最近他领衔的研究团队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了一步。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两款“生命时钟”,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龄,并预测出衰老的小鼠还能活多久。0 R( b% Q; e: n0 {+ o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团队对60只小鼠进行了一年多的健康跟踪,从它们21个月起,直到自然死亡。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有研究追踪小鼠一生的衰弱变化。* @4 }5 l8 u5 c& d0 n
每6周,研究人员就给小鼠做一次“体检”,测试项目包括行走能力、驼背程度、听力和视力等。采用的这些指标也是在测量人类衰老程度时常用的。
, H: X9 j$ _8 Y1 s5 R2 g然后,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训练了两种计算机模型学习小鼠的体检数据。一个模型叫FRIGHT,从衰弱程度推断小鼠的生理年龄有多老。另一个模型叫AFRAID,更像是生命倒计时时钟,预测衰老小鼠的剩余寿命。利用AFRAID,研究人员最多可以提前一年预知小鼠的预期寿命——相当于提前三分之一的“鼠生”,准确性在2个月内。0 A0 _* K1 E) k! ~6 R1 t( Q/ b
研究人员介绍,他们给两个模型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衰老和死亡通常令人恐惧。“衰老的许多方面确实令人恐惧,但我们希望找到延缓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的方法,让我们的生理年龄更长久地保持年轻。”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Michael Schultz博士说。9 C6 z/ i  v7 ?: U) q& M; ?
科学家们指出,这类生命时钟有助于加速找到长寿基因和延缓衰老的方法。“通常,要研究某种药物或饮食干预方式是否能减缓衰老,就算在小鼠身上也要长达3年的时间来跟踪。”该研究的另一位主要作者Alice E. Kane博士说,“有了预测性生物识别技术,我们可以更快地确认干预措施是否起作用。”# Z: j6 S, w+ Z
当然,小鼠与人在生理上有着很大差别,而且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显然要复杂得多,因此目前这两款“生命时钟”还不能用于预测人类的健康、生理年龄和寿命。
* K( I' G# s' G: V0 p% D但研究人员认为,从原理上来讲,人的各项衰弱指标也可以用来开发像AFRAID这样的“生命倒计时”时钟,“前提是有这样的数据集,从60岁追踪到90岁,并有重要的死亡率随访数据。”Schultz博士说,“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如此庞大的纵向研究数据集。”1 k% u* \1 ?- c9 v0 J: }5 ?
假如有了这样的生命时钟,可以准确预测人的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你会怎么做呢?也许我们有机会更早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是采用药物干预,从而获得更长的健康寿命。(生物谷Bioon.com)3 H! R( c) [1 o" i$ H4 _

' L2 d. w  _- G% `' F6 W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干细胞之家 ( 吉ICP备2021004615号-3 )

GMT+8, 2024-4-25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